第一图书网

中共党史卷

尹世洪,祝黄河 主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尹世洪,祝黄河 主编  

页数:

706  

内容概要

江西位于我国中部,不沿边,不靠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虽然是主要产业,但是现代化程度较低,流通业有了京九铁路以后,才逐渐由衰弱中振兴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发展很快,社会稳定,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有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全省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响应,潜心于学术研究,三十年来人才辈出,成果斐然。江西是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省份,从古到今,名人辈出,名作纷呈。但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历史上社会科学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环境宽松,成果丰硕,是历史上迄今无可比拟的,是真正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江西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地进行着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值得赞许和自豪的是,江西的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史研究、井冈山根据地研究、茶文化研究、宋明文学研究、江西历史名人研究、区域经济学研究、农业考古研究等等一大批学科,都在国内外社会科学学术界占有了一席之地。有许多学科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一些学科的研究,还在国内取得了较高评价。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有意把三十年来江西省社会科学界一些学科的已经发表了的学术文章,做了搜集、遴选和汇编,形成了现在呈放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学术文丛。

书籍目录

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章节摘录

  在起义军的宣传鼓动教育下,原来不懂得土地革命的农民,懂得了土地革命的道理。后来,陈毅同志回忆说:当时有些农民不懂得什么叫土地革命,看到我们贴出的“土地革命”标语,便带着好奇的心情问我们:“土地还会革命么?”(那时民间相信有一种神,叫做“土地”)经过我们的深入宣传,农民们懂得了什么叫做土地革命,懂得了为什么要土地革命,这就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  在讨论具体的土地革命政策时,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又跳了出来。起义胜利后,革命委员会责成农工委员会制定《农民解放条例》。在制定《农民解放条例草案》时,谭平山、张国焘把“没收二百亩以上大地主土地”一条,塞进草案中去,引起了广大革命战士的反对。一位广东籍战士,在讨论《条例草案》时,愤怒地说:“如果只没收二百亩以上的大地主的土地,便是耕者无其田。”①因为在南方,二百亩以上土地的大地主很少。在广大群众支持下,周恩来同志宣布废除这个“耕者无其田”的《农民解放条例草案》,责成农工委员会研究一个修正条例。  8月19日,起义军打进了瑞金城,部队在这里前后停留了大约有十几天的光景。这给起义军实行土地革命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于是在县城、九堡、谢坊一带,展开了“打土豪杀劣绅”、“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活动。打土豪分田地的火种一经点起,农民求解放的烈火立刻燃烧起来。由于完全缺乏领导土地革命的经验,这头一次的土地革命,出现了“农民一起来,不管是地主还是自耕农的土地都被没收,然后农民又竭尽全力于土地的平均分配”的情况②。前委根据这种情况,就认为“不可能设置一个没收土地的起点和限制”④。于是,到上杭后,在上杭的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农民解放修正条例》,取消了亩数限制。接着,广东省委送来一份关于土地问题的详细提纲,具体规定了没收三十亩至五十亩地主的土地。前委参考了广东省的经验,订出“没收五十亩以上地主土地”的政策。就这样,南昌起义军举着土地革命的旗帜,在一步步地探索着前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共党史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