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徐霞客游记

[明]徐弘祖 著 褚绍唐、吴应寿 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明]徐弘祖 著 褚绍唐、吴应寿 整理  

页数:

38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这一百来年,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纺织、冶炼、医药等等都有迅速的发展。“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一系列科学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纷纷以璀灿的异采呈现在人们眼前。本书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探索和记载岩溶地貌的地理学巨著,也为这一时期的科学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本书的作者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7),卒于崇祯十旧年(1641)。这五十多年,正是明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在强大的农民起义打击下,由没落走向崩溃的前夕。徐霞客的家乡江阴,是当时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商业、手工业尤其发达。生产的发展要求思想的解放,重试验、重考察的科学精神,开始兴起。先进的人们纷纷从各自不同的方面,探索着物质世界的奥秘。生活年代稍早于徐霞客的李时珍(1518-1593),总结自己入山采药、订正品物名实的感受道:人可以“窥天地之奥秘而达造化之权”(《本草纲目》卷一),表现了他“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观点。稍晚的王夫之(1619-1692)更比较明确地阐述了物质不灭的思想:“车薪之火,一烈已尽,而为焰,为烟,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希微而人不见尔。一甑之炊,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必有所归。若盦盖严密,则郁而不散……有形者且然,况其細絪缊不可象者乎。”(《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徐弘租 合著者:褚绍唐 吴应寿

书籍目录

前言校点说明季序徐序卷一上 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游雁宕山日记 浙江温州府 游白岳山日记 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 徽州府 游武彝山日记 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游庐山日记 江西九江府 游黄山日记 后 游九鲤湖日记 福建兴化府仙游县卷一下 游嵩山日记 河南河南府登封县 游太华山日记 陕西西安府华阴县 游太和山日记 湖广襄阳府均州 闽游日记前 闽游日记后 游天台山日记后 游雁宕山日记后 游五台山日记 山西太原府五台县 游恒山日记 山西大同府浑源州卷二上 浙游日记 江右游日记卷二下 楚游日记卷三上 粤西游日记一卷三下 粤西游日记二卷四上 粤西游日记三 粤西游日记四卷四下 黔游日记一 黔游日记二卷五上 滇游日记一(缺)游太华山记 游颜洞记 滇游日记二卷五下 滇游日记三卷六上 滇游日记四卷六下 滇游日记五卷七上 滇游日记六卷七下 滇游日记七卷八上 滇游日记八卷八下 滇游日记九卷九上 滇游日记十卷九下 滇游日记十一卷十上 滇游日记十二 滇游日记十三 盘江考 溯江纪源(一名“江源考”)

章节摘录

时连游四洞,日已下舂,既不及觅炬再入,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觉空中浮动,益无暇俯幽抉閟矣。遂与静闻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诸悬石,若削若缀,静闻心动不能从,而山下居人亦群呼无路不可登,余犹宛转峰头,与静闻各踞一石,出所携胡饼啖之。度已日暮,不及觅炊所也。既而下山,则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惨,与东南无异矣。乃西过一涧,五里入西山,循水口而人。又二里,登将军坳。又二里,下至西岭角,遂从大道西南行,五里,则大溪自南而来,绕永新城东北而去。有浮桥横架其上,过桥即永新之东关矣。时余舟自还古转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入游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桥下矣。永新东二十里高山,日义山,横亘而南,为泰和、龙泉界;西四十里高山,日禾山,为茶陵州界;南岭最高者日岭背,名七姬岭,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宁、龙泉道也。永新之溪,西自麻田来,至城下,绕城之南,转绕其东而北去。麻田去城二十里,一水自路江东向来,一水自永宁北向来,[合于麻田。]三十日 永新令闵及申以遏籴闭浮桥,且以封印漫许开关,而竟不至。上午,舟人代为觅轿不得,遂无志永宁,而谋径趋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担行李,入东门,出南门,溯溪而西,七里,有小溪南自七姬岭来人。又西j里,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入。又三里,西上草墅岭。三里,越岭而下,为枫树,复与大溪遇。路由枫树西北越合口岭,八里至黄杨,溯溪而西,山径始大开。又七里,李田。去路江尚二十里。日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觅托宿处,而旅店俱不能容。予方傍徨路口,有儒服者过而问日:“君岂南都人耶?余亦将南往留都,岂可使贤者露处于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口其家。余问其姓,日:“刘。”且日:“吾兄亦在南都,故吾欲往。”盖指肩量刘礼部也。名元震。始知刘为永新人,而兹其里闸云。余以行李前往,遂同赴其族刘怀素家。其居甚宽整,乃村居之隐者,而非旅肆也。问肩吾所居,相去尚五里,遂不及与前所遇者晤。是日止行三十五里,因市酒肉,犒所从三夫,而主人以村醪饮余,竞忘逆旅之苦,但彻夜不闻一炮爆竹声,山乡之寥寂,真另一天地也。晚看落日,北望高山甚近.问之即禾山也。

媒体关注与评论

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钱谦益《嘱徐仲昭刻游记书》


编辑推荐

《徐霞客游记》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徐霞客游记 PDF格式下载



 本书的作者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7),卒于崇祯十旧年(1641)。这五十多年,正是明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在强大的农民起义打击下,由没落走向崩溃的前夕。徐霞客的家乡江阴,是当时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商业、手工业尤其发达。生产的发展要求思想的解放,重试验、重考察的科学精神,开始兴起。先进的人们纷纷从各自不同的方面,探索着物质世界的奥秘。生活年代稍早于徐霞客的李时珍(1518-1593),总结自己入山采药、订正品物名实的感受道:人可以“窥天地之奥秘而达造化之权”(《本草纲目》卷一),表现了他“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观点。稍晚的王夫之(1619-1692)更比较明确地阐述了物质不灭的思想:“车薪之火,一烈已尽,而为焰,为烟,为烬;木者仍归木,水者仍归水,土者仍归土,特希微而人不见尔。一甑之炊,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必有所归。若盦盖严密,则郁而不散……有形者且然,况其細絪缊不可象者乎。”(《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


徐霞客应该算是中国古代一名非常出色的“驴友”,他非常生动的叙述了他的游历,让人回味无穷,使人看了对中国自然景色有一股美好向往。


买书很看中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作品一直让人很放心。无论装祯还是用纸再到印刷都很考究。
书的内容自然不必夸。我要开始拜读钱谦益学者所说的“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本书了。


这个时代,好莱坞大片,以及快餐型书籍,弄坏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就像麦当劳那种快餐一样,虽然迅速的抓住人的口味和吸引力,但是过去之后,人并不能从其中吸收什么,而且提出那类书籍读的时候津津有味但之后几乎没有任何收获,不会让人思考,也不会使人提高,相反,还会留下后遗症,而这本书,就像小米青菜粥,虽然清淡,但是最为滋养人,没事的时候,读上几段,仿佛跟着作者去了古时候没有污染的山山水水,跟着他一起爬山越岭宿庙,听雨声雷声,看雪看花,间接的还能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一些习俗,非常有趣,建议家长们也给孩子们买来看,别让他们从小就被快餐书籍给耽误了,大人们自己更应该读一下,非常美的享受,而且书籍质量很好,价格也合理。


要有扎实的文言文功底才能看得懂,字太小了,读起来费劲


注释很到位,让人看的懂。


本人喜游。故而也喜此书


虽然很多地方有大字,有些字有很小,我不明白这是质量问题还是本身这么出的。但是内容让我觉得丰富,满意吧


不错的一本书,可惜就是没有注释,只能一点点的慢慢读了。


厚砖似的一本书,读起来很有成就感。


帮别人买的 反映很不错 好书!


排版确实不好,密密麻麻的,没有注释。但应该是全本,满满看吧


经典作品,小伙伴们都应知道。收藏


看得有些辛苦,弄清楚还不容易。


给小孩买的,孩子说很好。


同学很喜欢..


非常好,闲人喜欢户外,也喜欢此书


还在度


质量好 不是注释本 刚开始看有些辛苦


送妈妈的书,她应该会很喜欢。


是全本 很好


书很好,印刷偏密,读得有点累人。


如果是繁體豎排就更好了


很不错的版本,强烈推荐


忘记为什么买这书了


徐宏祖用生命书写的佳作,拜读中。


刚收到,还没看,但是知道是好书,大概翻了一下,全部是原文。
刚好最近专门喜欢看古文,而且不要翻译的,正合意。


书本不错的,在人名和地名上有下划线的,方便阅读。


整体感觉不错,书的质量,包装,商家发货速度,快递公司服务的都不错。赞一个!


神游九天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不错的,价廉物美。


看不懂呀,对于我来说,不是故事性质的,有点儿难呀。


书是全本,正版,但是没有注。


内容没得说,但该版本让人失望,排版不好,看着累!


字体有点小。排版不是很好。书本身非常好


889*1194 1/20开本,平装,简体,横排,但人名,地名等下有划线,方便阅读。还有不秒注释。
物有所值,要是精装本,则帅呆了。


买了还没看呢。


字体密密麻麻的,应该是全本记录了,内容基本上是原文,个别地方有注释,不过能读懂《三国演义》原著的就能读懂


文章看起来有点儿吃力,但总体上来说算不错的了。


经典散文


很久想买,就等礼券呢。买来看看还可以,就是排版好像不是很有美感的样子


都是文言文,虽然比较吃力,不过还行


看着还可以,要仔细阅读了


大16开的开本感觉太大了,全本应该是肯定的,只是开本大,又没有译文,一页纸密密麻麻差不多有1800字,不适合阅读,如果出版社能加上译文,配上插图,改成3本32开本的书,看起来就舒服多了。

估计是现在的古籍销量一般,所以出版社也没有花精力去做,但是这样的话,古籍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希望出版社能够花点功夫做好古籍的传播与推广,而不是出一本大部头或者几篇选集让人摆在那里。


精校精注。但字太小,行距过密,读起来眼睛没那么舒服。大陆的书在这方面要向台湾多学习,更多为读者考虑。


纸质很差。预计8号送到,结果晚了两天才送到。


经久不衰!百读不厌!非常喜欢!字小!


字小,排版不好,密密麻麻地,无注解。看得很累。


喜欢旅游,拜读前人的经验感受。


可惜纸张不是太好,字体横排阅读方便,字体太小


看着很费眼,行间距太小。


很可惜只是古文版,不过读中国这些古典文献,还是可以


文字校勘还不错,但是没有注疏,遗憾


买回来一看,书挺厚的,就是没有注释,看着有点吃力,通篇的文字,要是能配点图就好了。


这本书的排版很差。字很小,密密麻麻的,一篇文章结束没有另起一页,或者空好几行,而是紧接着下去,很像那些盗版的书。


排版不是很好,字体太小


出版社可靠


大概翻翻,质量一般。


很好,这个版本应该是按原始抄本刊印的。


印的密密麻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