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蔡东藩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蔡东藩  

页数:

126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民初著名作家蔡东藩曾先后撰写了前汉、后汉、两晋、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慈禧、民国12部通俗演义,全书 1120回,合计约700万字,写了自秦始皇至民国13年(1924年)间2170年的历史(其中民国演义后40回由许廑父续写),为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宏篇巨著。这次本社搜集多种版本,将原来的l2部历史通俗演义合编成《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分为36个分册精印,以便于广大读者收藏和阅读。 本书作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了历朝保卫和振兴祖国的英雄人物,鞭挞和抨击了历代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和伪善,还以较大篇幅描绘出、日中国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惨烈图景。本书在记述历朝史事和人物时,显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对资治平乱、休养生息、治学为政之道,书中均有精彩的阐发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丰厚的教益与启示。因此,本书是一部进行中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料。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萧山临浦镇人。光绪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中省优贡生。1910年朝考以优入选,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辛亥革命后,应好友之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从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间,蔡东藩写成历朝通俗通义,有《前汉通俗演义》、《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全书共1040回、600余万字,记述了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文以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书籍目录

第一回 揭大纲全书开始 乘巨变故老重来第二回 黎都督复函拒使 吴军统被刺丧元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第四回 复民权南京开幕 抗和议北伐兴师第五回 彭家珍狙击宗社党 段祺瑞倡率请愿团第六回 许优待全院集议 允退位民国造成第七回 请瓜代再开选举会 迓专使特辟正阳门第八回 变生不测蔡使遭惊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第九回 袁总统宣布约法 唐首辅组织阁员第十回 践夙约一方解职 借外债四国违言第十一回 商垫款熊秉三受谤 拒副署唐少川失踪第十二回 组政党笑评新总理 嗾军人胁迫众议员第十三回 统中华厘定法规 征西藏欣闻捷报第十四回 张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电辩诬第十五回 孙黄并至协定政纲 陆赵递更又易总理第十六回 祝国庆全体胪欢 窃帝号外蒙抗命第十七回 示协约惊走梁如浩 议外交忙煞陆子欣第十八回 忧中忧英使索复文 病上病清后归冥篆第十九回 竞选举党人滋闹 斥时政演说招尤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弹捐躯 应桂馨泄谋拘案第二十一回 讯凶犯直言对簿 延律师辩讼盈庭第二十二回 案情毕现几达千言 宿将暴亡又弱一个第二十三回 开国会举行盛典 违约法擅签合同第二十四回 争借款挑是翻非 请改制弄巧成拙第二十五回 烟沈黑幕空具弹章 变起白狼构成巨祸

章节摘录

却说燕主冯弘,为后燕中卫将军冯跋弟。跋尝得罪后燕,亡命山泽。后燕主慕容熙即慕容宝之叔。淫荒失德,跋即乘势作乱,推慕容氏即慕容宝。养子高云为主,弑慕容熙。云自称天王,寻复遇弑。由跋代定国乱,继为燕主,定都龙城,史家称为北燕。魏遣使臣于什门至燕,敕令称藩。冯跋不从,拘住于什门,迫令投降。什门不屈,跋亦不肯遣归,魏遂与燕有隙,屡次鏖兵。既而冯跋病剧,命太子翼摄政,跋妃宋氏,欲克亲子受居,迫翼退居东宫。跋弟弘乘间人阁,便即篡位,跋竟惊死。弘杀太子翼,及跋子弟百余人。魏主焘再督兵伐燕,连败燕兵,燕尚书郭渊,劝弘送款献女,向魏求和。弘摇首道:“负衅在前,结怨已深,就使屈志降敌,也未必保全,不如另图别计。”乃再行调兵,与魏相持。魏降将朱修之,系怀祖国,因魏主自出攻燕,拟与前时被俘诸南人,联络起事,往袭魏主,事成归宋。当下商诸毛修之,毛修之亦系宋臣,被掳多年,甘心事魏,不肯相从。同名不同姓,同迹不同心,我为一叹。毛修之被掳见第六回。朱修之恐他泄谋,逃奔入燕。燕主弘遣令归宋,乞师北援,因即沉海南行,仍返故都。看官!你想此时的彭城王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方自坏长城,冤杀良将,还有何心去援北燕,再伐北魏!朱修之替燕求救,徒托空言,惟得了一个官职,充任黄门侍郎,没奈何蹉跎过去。魏主焘闻南人谋变,引兵西还,燕得苟延旦夕。不意内讧复起,反召外侮,遂令冯弘自取危祸,从此败亡。原来弘妻王氏,生有三子,长名崇,次名朗,又次名邈,妾幕容氏生子王仁,及弘已篡国,以妾为妻,竟立慕容氏为后,王仁为太子。崇受封长乐公,出镇辽西,朗与邈私议道:“今国家将亡,无人不晓,我父又听慕容氏谗言,恐我兄弟要先遭惨祸了,不如先走为是。”乃同奔辽西,劝兄降魏。嫡庶相争,非乱即亡,弘之得国也在此,其失国也亦在此,可谓天道好还。崇遂使邈赴魏都,举郡请降。冯弘闻三子卖国,勃然大怒,立遣部将封羽往讨。崇再向魏求救,魏授崇为车骑大将军,兼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食辽西十郡。更派永昌王拓跋健,左仆射安原,往援辽西,进攻龙城。拓跋健到了辽西,探得燕将封羽,在凡城驻兵,便遣裨将楼勃,率五千骑兵往攻。封羽不战即降,凡城复为魏有。冯弘大惧,不得已遣使至魏,情愿纳女求成。魏主焘索还于什门,且令燕太子王仁为质,方许罢兵。弘乃遣于什门归魏,什门在燕二十一年,终不屈节,魏主比为苏武,拜治书御史。惟弘子王仁,仍未遣往,由魏使征令入朝。弘锺爱少子,当然迟疑,更兼宠后慕容氏,从旁阻挠,掩袖恭啼,牵袍揾泪,惹得这位燕王弘,倍加怜惜,宁可亡国,不肯割爱。小不忍,则乱大谋。散骑常侍刘滋人谏道:“从前蜀刘禅依山为固,吴孙皓据江为城,后来顿为晋俘,可见得强弱不同,终难幸免。今魏比晋强,我且不如吴蜀,若不从魏命,恐速危亡,还请陛下暂舍太子,令他人魏。一面修政治,抚百姓,收离散,赈饥穷,劝农桑,省赋役,维持国本,返弱为强,那时魏主亦不敢轻视,太于自得重归了。”计划甚是。道言未绝,弘已拍案道:“你也有父子情谊,难道教朕送儿就死么?”滋亦抗声道:“陛下遣子往魏,子未必死,国家可保;否则危亡在即,不但失一太子呢!”弘更大怒道:“逆臣咒诅朕躬,罪无可赦,左右快将他绑出朝门,斩首报来!”左右一声遵旨,便将刘滋绑出,一刀了命。可与龙逢、比干共传不朽,故本书不肯略过。随即叱还魏使,另遣使至建康,称藩乞援。宋廷称他为黄龙国,会燕使赍还诏书,封弘为燕王,但未尝出师相救,弘料不可恃,再命部将汤烛,奉贡魏都,托言太子有疾,故未遣质。魏主焘知他饰词,下诏逐客。先命永昌王拓跋健等伐燕,割取禾稼,继命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镇东大将军徒河、屈垣等,带领骑兵四万,直捣龙城。弘闻报大惧,亟备牛酒犒师。魏将屈垣先到城下,由弘遣发部吏,牵羊担酒,犒劳魏兵,并令太常卿杨崤求和。屈垣道:“汝国不送侍子,所以我军前来,如果悔罪投诚,速将侍子献出,不得迟延!”杨崤惟惟而还。屈垣待了一日,未见复音,乃纵兵大掠,虏得男女六千余口。未几拓跋丕亦至,麾兵薄城。燕主弘既忧外侮,复舍不得膝下宠儿,害得傍徨失措,昼夜不安。没奈何再遣杨崤出城,限期送入侍子,求他退兵。拓跋丕总算应允,许以一月为期,自率四万骑兵,及所掠人口,从容退去。转眼间限期已满,弘仍未践约,杨崤一再入劝,弘答道:“我终不忍出此,万一事急,不如东投高丽,再图后举。”崤对道:“魏用全国兵力,来压我国,理无不克,高丽也是异族,始虽相亲,终必为变,不可不防!”燕臣非无智虑。弘终不从,密遣尚书阳伊,东往高丽,请发兵相迎。阳伊未返,魏师又来,弘又向魏进贡方物,愿送侍子人质。魏主焘到了此时,却不肯应许了。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典藏版)(套装共36册)》是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