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养生有良方

李一 浙江人民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浙江人民  

作者:

李一  

页数:

254  

Tag标签:

无  

前言

非常荣幸,接到家乡出版社编辑的电话,邀请我为李一先生的新书写序。按理说,学生怎么有能力给老师写序呢?何况我与李一道长之间,无论对于人生的认知、生命的感悟还是心灵的智慧,都远远不是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而是接受当今科学技术的有限知识与近五千年中国传统道文化之间的距离。大部分人的一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几乎无目的的飘移、散漫和茫然之中,不可把握地匆匆度过。一有风吹草动即噤若寒蝉,名利欲望、喜怒哀乐,瞬间可以填满我们的心灵,甚至摧毁我们的生命。人生充满“不如意事常八九”的苦恼和纠结,我们的一生常常难以把控地以病痛和失意收场,失却了生命应有的厚重和韵味,没有了人生飘逸的情怀、生命的享受。人生匆忙,即便八九十岁也是仓促弹指一挥间。很少有人在自己漫长又短暂的几十年间,能够真正地审视自己独有的一生是怎么度过,又应该是怎么度过的。这就像是茫茫黑夜之中的穿行,如果既无星光,也无月亮,更无灯烛引照,前行就只有迷途了。更可悲的是即使迷失了自己也不知道:本来就不知道要去哪里,不清楚目的地在何方,而漫长黑暗之中的穿行,难免产生想象、幻觉。这样的迷茫,是历朝历代、海内海外,一切的哲人、文学家、艺术家,乃至当今所有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的集体迷失,也是我们人类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探索宇宙的根本动因。“我”是谁?“我”为什么来?“我”要向何方去?世界是什么?时间是什么?宇宙有多大?而我们的先人,在将近5000 年以前,就开始了生命自身向内的探索与实践,在艰难而隐忍的一代又一代传承的生命探索、求证中,寻找、开拓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中国的儒文化以人的一生来体察、引导与教诲。中国的释文化、道文化,以生生世世的生命轮回观点,来寻找与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穿透力与着落点,超越当今人类任何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遥遥领先。所以,我们知道或者也不那么知道地在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中,传承着“天人合一”“因果相循”“以和为贵”“上善若水”“慈悲为怀”“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以柔克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等说不清却一生都在奉行的传统文化。而所有一切,都从我们生命的本身,从对于生命的认知与体悟开始。我们拥有生命,但是我们基本不了解生命。无论是生命所赋予的身体、心灵,还是所有我们度过了一生的时间,我们所知甚少。李一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超凡脱俗的禀赋,从幼年就开始的修行,以及多年对于生命的实证,传授他对于生命的认知与体悟。此书是李一先生2009 年夏季讲课的部分记录,书中内容之重要不在此赘述,希望所有有缘读到此书的朋友,能够在有限的文字导引下,跟随李一先生进入道文化所传导的对于身体、生命、宇宙的证悟,从了解自己的身体、沟通自己的身体开始了解生命,从养生到达养心,以道家“贵在今生”的认知,在对于生命的修行中,知觉到生命,从而理解李一先生所言:“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知识,是智慧。”樊馨蔓2010 年3 月22 日

内容概要

  养生有良方》作者李一道长曾应邀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讲授国学和养生。指导过马云、张纪中、王菲、李亚鹏、汤一介等知名人士养生。《养生有良方》一书是李一道长根据中国道家秘传的养生原理,结合中医学原理编撰的健康养生书,书中精选道家养生功法中简单易学的一部分内容,根据24个节气的不同气候特征和12条正经的特点,提出全新的养生方案和独特易学的调治方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道家秘传4000多年的三大养生功法——桩功、导引术、静功,以及利用食疗、穴位按摩、药浴等小偏方来养生救命的小窍门。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如何调节身心,保持健康活力?如何以传统国学的方法疏通经络,调养气息?如何养生排毒,美容驻颜?希望你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作者简介

李一,重庆缙云山道教协会会长,绍龙观主持,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医学院教授,曾应邀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雷丁大学,伦敦大学,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讲授国学和养生文化。曾多次出席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锵锵三人行》、《智慧东方》、与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等电视节目,深受观众喜爱。道长的授课直指生命因缘,语言丰富而生动,闪烁睿智和内涵,让听者跳脱惯性思维的束缚,站在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上俯瞰人生,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与清明,颇具“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喜悦。1997年1月19日,在上海电视台《天下第一》栏目中使用道家胎息法,创造水下闭气生存2小时22分钟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书籍目录

序言   上篇  第一章  养生养的是什么?养生就是养“德” / 3养生就是道法自然/ 5养生就是法于阴阳/ 7养生就是顺四时之序/ 10第二章  道教养生解密《黄帝内经》的秘密:百病生于气/ 15身体上火是怎样产生的/ 16肾脏保养与战胜恐惧/ 17何以解忧:学会在当下优美地生活/ 19《黄帝内经》教你克制怒气的方法/ 21为什么狂喜之后总有失落感:心脏的另类伤害/ 22当代文明的迷思:扑朔迷离的气/ 25天地之气:解读地球与气候/ 26天人合一合在哪里? / 27大养生之路:如何修复你的能量接收系统/ 29回到老子的时代:善摄生者/ 31身体是大患的根源吗? / 33老子眼中的养生标准/ 35找到“生”的全部意义/ 37第三章  今天你的健康“亚”了吗?亚健康解读与解救/ 43亚健康源于生命的缺失/ 43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自我”觉知/ 44对话癌症:你可以这样了解你的身体/ 46或许癌症会莫名其妙地消失/ 46癌是细胞的叛逆行为/ 48人性的欲望与“癌症法则”破译/ 50新健康观念的另类探索/ 52癌是我们机体的一部分/ 52获得健康与战胜癌症的道教六字真言/ 54不可忽视的求救信号/ 56你存在的健康误区/ 56亚健康的自我评估/ 57养生链接:指甲上的病变信号/ 60手掌上的疾病信息/ 62下篇  第四章  道医治病的秘法———百病可治道教医学的根本:固本培元/ 69百病可治的机理/ 70道家补元秘诀———太一桩功修炼/ 72玄门修炼第一关:道教筑基功/ 72缙云山养生修炼三大心法/ 74桩功三意/ 76生命机能整体调理的基础桩/ 77百病百应变化无穷的自由桩/ 79收功与修炼细则/ 81桩功注意事项/ 82中国最古老的仿生修炼———虎、猿、熊、鸟、鹿的行气法诀/ 83虎戏益肺气/ 83鹿戏增脾气/ 84熊戏舒肝气/ 84猿戏固肾气/ 85鸟戏强心气/ 85练习五禽戏的注意事项/ 86盗天机的秘密:二十四节气的生活养生与排毒修炼/ 87立春正月节坐功法/ 88养生链接:玉清三果清热生津/ 88雨水正月中坐功法/ 89养生链接:地黄粥调养脾胃/ 90惊蛰二月节坐功法/ 90养生链接:红枣首乌粥保阴潜阳/ 91春分二月中坐功法/ 91养生链接:按压法排毒养颜/ 92清明三月节坐功法/ 93养生链接:三月桃花法驻颜美容/ 94谷雨三月中坐功法/ 95养生链接:护肝保健四要穴/ 96立夏四月节坐功法/ 98养生链接:二经护心法/ 99小满四月中坐功法/ 100养生链接:七穴护心法/ 100芒种五月节行动法/ 103养生链接:药浴防病健身法/ 104夏至五月中坐功法/ 105养生链接:简易茶饮消暑法/ 105小暑六月节坐功法/ 107养生链接:交梨火枣健脾润肺/ 108大暑六月中坐功法/ 108养生链接:清热解暑四良方/ 109立秋七月节坐功法/ 110养生链接:滋阴润燥生地粥/ 111处暑七月中坐功法/ 111养生链接:安眠养精练睡功/ 112白露八月节坐功法/ 114养生链接:珠玉二宝解秋燥/ 115秋分八月中坐功法/ 115养生链接:寒头暖足法胜食补药/ 116寒露九月节坐功法/ 117养生链接:生理平衡食方法/ 117霜降九月中坐功法/ 118养生链接:高甩法舒肺护心/ 119立冬十月节坐功法/ 119养生链接:敛阴护阳食方法/ 120小雪十月中坐功法/ 121养生链接:揉腹法降脂减肥/ 122大雪十一月节行动法/ 123养生链接:暖背法保平安/ 124冬至十一月中坐功法/ 125养生链接:搓揉法护肾/ 126小寒十二月节坐功法/ 127养生链接:食粥去痤疮法/ 127大寒十二月中坐功法/ 128养生链接:拍摩法祛寒保暖/ 129培补气血的道药膳食/ 130体虚贫血的佳品:养生益血膏/ 131肺燥咳嗽、便秘的调补:养生和气羹/ 131第五章  道家养生的秘法———百病可防《黄帝内经》开出的防病处方/ 135太一导引术的机理和特点/ 136道家通经秘诀:太一导引术/ 138开发你的生命能量———养气式/ 138十五天见效的青春养颜———布气摩面/ 139东方独有的鼻腔运动操———夹鼻/ 140抗头痛,抗疲劳,3分钟神气修复术———划太阳/ 141独特的耳病自测、自愈术———拉耳/ 142送你一把万能灵梳:3分钟自我充电术———梳顶/ 143中风克星:头部血管操———拍头/ 144空山鸣鼓:记忆力提升术———叩脑/ 145打通生命活力的枢纽———摩大椎/ 146捶捶手:风湿肌痛随风走———浴手/ 147身体脏器的内壮训练———浴身/ 148捶捶腿:气血循环两相随———浴腿/ 149肾气凌人:最古老的壮腰补肾药———浴腰/ 150放下重担的训练———浴肩背/ 151启动生命元气的发动机———浴丹田/ 152性灵的大海:百川汇海的启示———悬照/ 153痔疮便秘的克星———收式/ 154太一导引术疏通的经络/ 155太一导引术的注意事项/ 156补益经络的药膳、药枕/ 157调和五脏六腑的养生八珍糕/ 157养神益智,辟邪良方:养生药枕/ 158第六章  道家长寿的秘法———驻颜回春驻颜不老与道教排毒/ 161道家排毒秘诀:道家服气辟谷/ 162道家辟谷排毒的六大功效/ 162替代辟谷的简单方法/ 164心理排毒与舒缓压力的法宝:太一静功/ 165静功修炼的“三调” / 166静功之道/ 166静坐要求/ 168调心的方法/ 171收功/ 172静功注意事项/ 174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灵剑子”回春补气秘诀/ 176春季补肝经三势/ 176季春补脾经一势/ 179夏季补心经三势/ 179季夏补脾经一势/ 181秋季补肺经三势/ 182季秋补脾经一势/ 184冬季补肾经三势/ 185季冬补脾经一势/ 187驻颜不老的养颜、养发药方/ 188“万病回春”、润泽容颜的养生红颜酒/ 188补益气血与头发的养生“仙人粥” / 189如何浇灌你的身心灵:漫谈养身与养心(《铿锵三人行》养生访谈) / 189“辟谷”不吃饭,人体能量从哪儿来/ 190东西方“身体观”异同/ 195道家真有“返老还童术”? / 197道家养生更养心/ 199有信仰者为何比无信仰者更能忍疼? / 200道家养心可治忧郁症/ 202辟谷———幸福原来唾手可得/ 205重欲登徒子如何修行? / 207行气诀脉法———疾病潜伏期的“检测” / 209附录  十二条正经与常用穴养生链接足阳明胃经:维系人的后天之本/ 213手阳明大肠经:肺肠的保护神/ 215足少阳胆经:改善气血的关键经/ 218手少阳三焦经:保护脏腑的“身脉” / 220足太阳膀胱经:排除毒素的保健经/ 222手太阳小肠经:泻火消炎的消防兵/ 224足太阴脾经:专司气血的健康守护神/ 226手太阴肺经:人体健康大总管/ 229足厥阴肝经:肝脏守护神/ 231手厥阴心包经:定心安神的保护经(一) / 233足少阴肾经:保肾养精的基础经/ 235手少阴心经:定心安神的保护经(二) / 237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养生养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然而我们发现职业运动员的寿命往往并不长,运动员临终时,身体依然强健,肌肉仍然发达。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消耗过度了,而这消耗的能量就叫“气”。“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道家养生注重药物,注重饮食,更注重养元气,这个“气”才是我们生命中核心的东西。养生就是养“德”养生养的是什么?道教给出了答案:养生就是养我之德。《黄帝内经》对我们的“生”与“德”是这样描述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这段话讲清了为什么养生就是养我之德。因为“我”的一切存在和天赋的能力,在《黄帝内经》看来都可以用“德”这个字来表达,而这个“德”是源于“天性”的,或者说“天性”体现在“我”身上的就是“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往往用“天赋”这个词来描述每个人的特性的原因。那么“德”是什么呢?“德”就是禀赋的本真,或者叫“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全部生命密码,构成“我”(别人乃至生物界都是如此)生命信息的全息,而养生就是完整地呈现和发挥“我”的天赋能力。我们再来看看宇宙天地是怎样影响到养生的,关键点就是能量,正所谓“地之在我者气也”,也就是“地”赋予“我”化育成形的能量(能量化为质量)。这个“气”以其在“地”的“位”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言地者求之位”。然后,生命的活力开始洋溢而出了,“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天地氤氲交合而化生,生命信息的流动与能量的流动相交汇,天德寓于地气之中,共同在生命中表达。《黄帝内经》又告诉我们,天地宇宙在生命中的具体表现方式就是“精”。天地宇宙的能量生出来的是什么?是精!“精”也就是蕴含生命信息的能量流,或者说“精”是生命最原始的物质,是由“德流气薄”而生的。对于生命来说是“精”,对于天地来说则是“德”。下面介绍几段说明“道”、“德”、“精”的经典与大家分享。《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庄子•天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悟真篇》:“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我们说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人反映着宇宙的全息,也就是说天地的全息都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而这个全息的“信”存在哪里呢?或者说我们个体如何感知全息呢?原来“信”就存在于精中,老子说“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了这个“信”,就有条件天人合一了,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能够“与天地合其德”的根本原因。怎么“合”?答案很简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要降伏你的心,降伏你的欲望就行了。降伏这颗心的标准又是什么?常人的心是忐忑不安、心猿意马、心烦意乱,修炼、降伏后的心则是心如止水。心如止水就不会三心二意了,没有了三心二意就是“一心”。如果能一心,那就真正可以做到笑看人生,就能挥洒自如、指挥若定了,就像庄子所说“一心定而王天下”、“一心定而万物服”。做到一心并不难,一心定可就难了。一心定就是“德”。“德”字的结构已经表示出“德”的本意:“德”字右部最下面是“心”,“心”的上面是“一”,“一”的上面是“四”,“四”的上面是“十”。如果我们这样解释估计不会有人反对:“一心”上面是“四时”,“四时”上面是“十方”,一个人无论何地无论何时都能一心,那就是“一心定”,那就是“与天地合其德”了。偏旁是指人微步慢行。微步慢行干什么?“与天地合其德”呀!这就是从生命之精到天地之德。养生就是道法自然合于德即是合于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就蕴含在“道”字的结构中,这也正是中国文字的伟大之处。“道”字上面的两点一横表示阴和阳,下面的“自”字表示自己,也就是自己的本然,“辶”表示运动,联系起来就是一阴一阳依照自己的本然运动,这也就是“道”字的本意。也可以说“道”的本意就是“道法自然”。与道相合,就是依照自己的本然生活,而不要总是企图成为什么。要对自己本来的样子感到自在,接受而不拒绝这种存在,不要把某个另外的东西作为要实现的理想。《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就是接受而不拒绝存在的一切,你什么时候见过大地拒绝过什么,无论你给它什么都不会遭到拒绝。这就是大地的“厚德载物”。而人们的悲剧就在于总是渴望成为某样东西,喜欢所不是的而不喜欢所是的。无论你渴望成为什么,你想更有钱、有名、有势力,或者想要自由、解脱,想要成为伟人,想要永恒,都只能是“背道而驰”。即便是想要与道合一,想要与天地合其德,也都是“道法自然”的障碍。任何渴望在未来实现的东西,都是反对现在本来的样子,都会引起紧张。理想越宏大,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它所引起的紧张也就越大。很多人耗尽毕生精力都在实现那个不是自己本然的东西,所以才会在明道的旅途中越走越远。前面说来说去,没有超出《易经•象传》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讲君子之道。什么是君子?就是立志战胜自己的人,也就是走在从“小人”到“大人”,从凡夫到贤圣的路途上的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三十而立”的应该就是这个志。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谓真人也就是战胜了自己的人。这是讲“知”。那么“行”呢?行就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一旦立志为君子,就算开始了君子的旅程,这是一个内经的旅程,旅程的尽头就是觉悟的彼岸。养生就是法于阴阳从整体上把握天地人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闪光点,也是《黄帝内经》的闪光点。也正是这个闪光点揭示了这个宇宙万物的最大奥秘。万物的上下是天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地的阴阳就是上下,运行于天地之间的是水火,《黄帝内经》叫做“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天地水火已能大致描述阴阳的变化了。阴阳是什么呢?阴阳是道的存在状态,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德经》描述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那么,阴阳之道在养生中如何发挥作用呢?《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开篇就说,“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并在同一篇中指出:“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又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身是天地阴阳和水火阴阳四大要素的体现。《黄帝内经》做了明确的类比:“天有精,地有形。”“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由此,人也是精、形、气、味四大要素的组成体。 “生命”(精)相对于“天”,“身体”(形)相对于“地”,“水火”循行于天地之间,而“气味”则运化在人体之中,并且深刻地揭示了人体精、形、气、味之间的必然性,揭示了气、味在精、形中的主导作用,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的顺序,与《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的“夫精者身之本也”的说法完全一致。需要说明的是“精归化”,那“化”归谁呢?也就是“化”的前面是什么呢?就是“道”。《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讲到:“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也就是说,“精”的前面是“化”,而“化”归于“道”,或者叫“归于虚无”。展开来说就是:精在化中,也就是精在“天中”(天有精),精在道中,精在虚无中。道家修炼有一句话叫“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从顺生的方向说,精化为气,气化为形,形化为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我们就可以通过食味来补精,通过养气来温形。如果这个循环是正常而平衡的话,就能延年益寿;如果无节制地放任七情六欲去耗散其气,也就耗散了“精”,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以欲竭其精”,等待生命的就只有过度透支和过早衰亡了。从逆的方向说,保持性情和生活的恬淡虚无,自然会能量通达,表现出“真气从之”。也就是当我们清静时,气就归精,精就归化了,“化者虚者合于道者也”。这就是修行人的状态:“气归于精。”在精、形、气、味四个要素中,气是关键。我们常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气通则血达,气血通达身体就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气鼓荡而不泄,一泄就化为“形”了。所以,“练气不化形”是修行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筑基阶段。中国功夫就是从养气功夫起步的。对于武学,是“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孟子也讲“养吾浩然之气也”。其实都是遵循气充盈而不化为形。性欲是生物能量的最低运用,是“气”动而制造出有“形”物的精子,用于繁衍后代。怒则伤肝,悲则伤肺,为什么会受伤?被谁伤?都是“气”动而化了“形”,“形”被这个“气”所伤了,就会不断地导致“精化为气”的“气伤精”的状态,直到精竭而亡。所谓精竭其实并不是真的“精”竭了,精在天中,怎么能竭呢?况且《黄帝内经》明明告诉我们“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只要是肠胃功能还在,不就可以补之以味吗?其实不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藏精的功能必须还在。所以这里的精竭,指的是身体或者说是肾的“藏精”能力不行了,好比电池充不进电了。这时靠脾胃功能还可维持一段时日,一旦脾胃不行,则离生命的衰竭也就不远了。《黄帝内经》所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指的就是精、形、气、味四个生命要素之间的相互运化不行了,因而“神去机息”了。古代的圣人“未病先医”,不治已有的病,而防病于未然,就是遵从阴阳之道,重视生命大系统的维护与平衡和谐。……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只是打坐和站桩(太一桩功),实际上疏通了全身的经络,我也没有刻意少吃,就是新陈代谢好,真起作用,太起作用了。 ——张纪中 这样的课程(李一道长国学养生课程)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对心灵的健康也很有帮助。 ——马云希望通过道长,让世人真正了解养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 ——汪涵(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持人)“道家养生”是一种实践的学问,“道医”是不同于“西医”的另一种“实证科学”。 ——汤一介(北京大学教授)这是一次探索生命奥妙之旅的记录,它的价值在于这是真实的、客观的。作为一名见证者,我想我有权利和义务这样认为。 ——李亚鹏(影视明星)


编辑推荐

《李一道长:养生有良方》:简单实用的养生调理方案,不生病的智慧和道家养生术的完美结合。 汤一介、马云、张纪中、李亚鹏、王菲习练的实用养生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养生有良方 PDF格式下载



这和某某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内家功法中的大周天和小周天。能修到的人都不说,打死都不说。不能修到的人整天说,到处说。很无语。


之前读过樊馨蔓导演关于李一道长的书籍,这次终于看到了道长亲自写的书,书里内容丰富而细致,以《黄帝内经》为主线,讲了道家养生的智慧和日常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日常养生简单又管用的功法),受益匪浅,真的很感谢道长,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养生,懂得怎样”性命双修“的滋养自己的生命。


说的都是很实在的东西 也是基础的道家养身 不知道为什么媒体那么见风使舵的封杀李一 主流蠢文化就那么心虚吗 哈哈哈


觉得很有帮助,希望能按书上的方法跟着练习,就是站桩需要的时间太久,不容易坚持


首先,买这本书是为了支持李一道长,读了此书后收获颇大,推荐给各位朋友。


虽然现在外面对李一道长有批评,但真正接触过,练过的人都明白.


中医与道家养生在未来20年内一定会大有作为!这是中国文化实用性的结晶。道家的养生方法与中医目前在国外,特别是在欧美很受认可,但在国内却受诟病,真是奇怪。我按照书上的方法在站桩,很有收益。关键是坚持!


今天又到天舒老师的博客去逛了逛,看到之前道长出了这本书,最近到处在打击道长,真担心买不到这本书,来卓越一搜还有库存。 希望打击道长的人能静下心来看一下樊馨曼和道长的书再发表言论。借用一下伟大毛主席的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本书很好,对亚健康的人群帮助很大。不要被那些反伪斗士的疯话所迷惑。


自己贪图捷径,不去真正体验内里实际,而只是关注于其表面的浮华,现在想想真后悔啊《老子》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不管外人如何抨击,李一的一些观点还是很新颖,也契合道教、佛教的根本宗旨。看其人,关键是查其言、观其行,虽然李一的一些行为还未达到大德的境界,但是他的观点是相对正确的,养生的观念确实有其可取之处。


书还不错,有一些实用的方法,就是李一道长的名声现在不好。


我是先看了樊导的书才买道长的书来看的,除了精神层面,道长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受益匪浅。


替别人买的,我看不懂。


老公看了李一的电视讲座, 就买了一本送他, 没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