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佛教史

杜继文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杜继文  

页数:

624  

Tag标签:

无  

前言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社会的初期,还不可能产生宗教。从没有宗教到产生宗教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它历史地产生,也将历史地消亡,它也受历史发展规律的支配。  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它不能悬空地存在着,它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宗教也必须生存(传播)在一定的民族和地区。宗教的发展变迁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息息相关,社会历史变化了,宗教也发生变化。宗教生活要受社会生活的制约,尤其是政治生活的制约。历史上有些民族原先共同信仰某一种宗教,由于政治的原因,有的被迫,有的自动改信了另一种宗教,这类实例很多,中国有过,外国也有过。那种认为宗教是永恒不变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认为宗教信仰与民族风俗习惯牢固结合,永远不可改变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宗教信仰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但不能等同。  宗教存在于民族中间,有全民族信奉同一个宗教的,也有一个民族有多种宗教信仰的。有一个国家只信仰一种宗教的,也有一个国家有多种宗教信仰的。有同一个民族,早先信奉一种宗教,后来又改信了另一种宗教的。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有的信仰流行于社会上层,有的信仰流行于社会下层。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佛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佛教产生前的古印度社会状况,止于近现代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所记内容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展开,广泛涉及各教派和宗派的教义、经籍、人物、僧制、僧职等等,同时兼及佛教的节日、礼俗、典故、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佛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佛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重大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前6—前1世纪) 第一节 佛教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早期佛教的分派 第四节 佛教对质外传播与早期佛教经典第二章 佛教大乘和小乘的确立(公元前1世纪—3世纪) 第一节 大乘思想的酝酿和形成 一、案达罗王朝与斯里兰卡的大乘思潮 二、大乘佛教在西域的兴起 第二节 犍陀罗和迦湿弥罗的佛教及说一切有部 一、犍陀罗和罽宾的佛教一般 二、说一切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一 天竺佛教概况 二、《般若经》类及其思想特点 三、龙树与提婆 四、中观思想的基础结构 第四节 大乘佛教的一般特征及其与小乘的对立 一、大小乘的称谓 二、大乘经典及其基本特点 第五节 佛教向中国内地的传播与初传期的中国佛教 一、佛救向中国内地的传播 二、佛教向交州的传播 三、初传期的佛教译著 第三章 佛教的黄金时代(上)(公元4—6世纪) 第一节 印度的笈多王朝和佛教的发展 一、印度社会与文化概况 二、北印佛教 三、中印和东印佛教 四、斯里兰卡佛教 五、南洋群岛诸古国佛 ……第四章 佛教的黄金时代(4—6世纪)(下)第五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7—10世纪)(上)第六章 佛教中心的转移(7—10世纪)(下)第七章 朝鲜佛教和日本佛教的建立(7—11世纪)第八章 藏传佛教的再兴及其向国内外的传播(11—18世纪)第九章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11世纪—)(上)第十章 佛教的消长变化和多元化发展(11世纪—)(下)第十一章 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附录后记新版后记

章节摘录

  王戎、王衍立论,则祖述何晏、王弼,仍主“以无为本”。西晋玄学呈“崇有”与“贵无”两派并行的态势。佛教的小乘“禅数学”,以“法体实有”论证士族品类等级不灭;大乘“般若学”用空观否定世俗认识和世俗世界,也是论“有”道“空”,与玄学遥相呼应。在这种风气下,佛教得到长足的发展。据《洛阳伽蓝记.序》言,“洛阳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法苑珠林》称,“西晋两京合寺一百二十所”。其所出佛经译家知名者12人,共译经典《出三藏记集》录为167部(失译者不计),《开元录》勘定为333部。佛教在全国的流布情况,可以据此推度。  在支持佛教发展上,皇室贵族中有中山王和河间王,士族官僚中有周嵩和石崇,一批名僧因为结纳了这类贵族官僚,开始上升为清谈的名士,诸如支孝龙、刘元真、法祚等。支孝龙的名言是“无心于贵而愈贵,无心于足而愈足”,此种“无心”和“自足其性”之说,与向、郭的《庄子注》大同。然而流行最广的仍是般若思想。朱士行于于阗所得的《放光般若经》,于元康元年(291)由竺叔兰和无罗叉在陈留仓垣水南寺译出,受到中山王的热烈欢迎,同时“大行京华,息心居士翕然传焉”。  竺法护,音译“昙摩罗刹”,是西晋最有成就的译经家。其祖籍月支,世居敦煌,8岁出家,万里寻师。除诵读佛经外,还博览《六经》和百家之言。后随师游历西域各国,遍学36种语言,搜集大量胡本佛经,回归长安。西晋末年,避乱东向,卒于渑池。他一生往来于敦煌、长安之间,前后达47年(266—313),译经工50余部,除小乘《阿含》中的部分单行本外,大部分是大乘经典,包括般若类的(光赞般若经》、华严类的《渐备一切智德经》、宝积类的《密迹金刚力士经》、法华类的〈正法华经》、涅槃类的《方等般泥洹经》等等。对早期大乘佛教各部类的有代表性的经典,竺法护都有译介。这些佛籍的内容非常庞杂,既包括有思想深沉的多种哲学流派,又含有形式粗鄙的原始宗教观念,大体反映了当时由天竺到西域的佛教基本面貌。竺法护在沟通西域同内地的早期文化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佛教史 PDF格式下载



对佛教两千五百年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叙述,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做了详细的介绍。如果南传佛教也能够介绍的详细些就更完美了。


读过之后对佛教的发展教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这本书用历史的角度介绍了佛教的发展,让我们这些非佛教徒在了解佛教文化的同时,也不会那么容易的进入到一些误区。是很好的一本书


很厚实,也很厚重。对于佛教的发展传播史介绍得很清楚


很喜欢佛教类的书,让我对人生有种新感悟


如果想要了解佛教还是不要看这本书,如果只是想了解历史倒是不错的


到底什么是 佛
这本书对想要了解佛教世界的人来说很好。


从小就信佛,崇尚与人为善,看了这本书清楚知道佛教的发源和发展史,让自己更清晰知道佛教的意义,让自己的修行之路更平稳!


一直在找一本合适的佛教史,终于找到这一本了!


7月5日刚收到当当网送到的任老总主编的《佛教史》,晚上出差,10日回到家。11日惊闻任驾鹤西去,心情沉重。唯有认真读好此书,以此表达悼念之情。


全新的书,很厚实,内容很丰富,上课用作教材。


很快就收到了,书很好,谢谢


就是没来得及仔细看


帮同事买的,不错,呵呵。


学佛净心且静心。


还没看,大家的,应该不错。


第二天就收到了,很满意


这本是送人用的。满意。


有空借来看看


如果对佛学没兴趣就不必看了,很深的!如果要研究佛学,那不看是不行的!


这本书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叙述佛教史的,所以有点专业,如果想从这本书中找出佛教的真正肉体内容,还要参考其它书目。


这是一本我值得去阅读的书。书中对佛教历史脉络的分析和理清读来使人感动而不觉得枯燥。


佛教的历史起源很详细,看一下可以入门


基本上看了能知道佛教整个历史的来龙去脉,还可以当词典查询,不错。


厚厚一本,大部头,对于想了解宗教史的人来说,值得一读。


本以为这本书需要用力地啃下来,没想到里面的文字很容易读,短句很多,一点不枯燥。真的大师在组织文句上是一定照顾读者阅读愉悦的。和《释迦摩尼传》一起读,一个宗教的,一个历史的。


很满意,书也很好。


对佛盲来讲是本不错的扫盲书


是正版的书,专业用的


编者功底深厚,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受益非浅。是一本认真严谨的书。


认真拜读、细细体会中


此书初学者应备,值得收藏!


挺厚的,还没看完,感觉还不错


挺好的。值得借鉴。


帮同学买的,质量很不错~


对于中国这么多人信奉佛教,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里面必定有它的内在的东西,我就是感觉奇怪,为什么是佛教,而不是其它,所以这个动机带我要强烈的了解佛教,也许太深刻,或许本人的基本功太过浅薄,所以一开始还是没有很快进入角色,我想多看两遍,当然我也做好了心里准备,也许我还不能做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但我对这种书的封面很满意,因为这个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图片,而是很纯粹的东西,宗教在我心里本来就是应该这样,至于内容要待我仔细阅读,才能发表更好的结论


书本身还是很不错的,因此,对于有一些基础的朋友,可以推荐。没有佛学基础的,只是想对佛学有一个基础了解的朋友,这本书不适合。


不知怎么说好,建议你们去向那些有这本书的人借来看,自己决定!


在本书里佛教完全是世俗的,嫌贫爱富、后人为了某种需求造出各种经论,后人为了某种需求随意发展解释佛经。
完全剔除了神秘、神化的内容。没有神秘、神化还能交宗教吗?只能称为一种学术。如果佛教没有神秘、神化的内容,释迦牟尼佛之后的高僧大德所作的经论就根本没有可信度。提到鸠摩罗什不提他的舍舍利,根据本书中的叙述罗什似乎也不可信。很多高僧大德在佛教内被认证为是菩萨再来,他们的著作也等于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所以释迦牟尼佛之后的高僧大德所作的经论才能被认可。
难怪,这是89年之前写成的,是一拨没有信仰,或生怕犯错的人写的书。看完书实在没什么用,自能用来聊天,显摆一下。
也难怪西藏是中国人均投入最高的地方,但那些老藏民还是要闹事,不怪他们。怪我们国家这些垃圾学者太多了。
如有不同意见我会回复。


佛教的历史


内容相当丰富啊


给佛教爱好者朋友代买


意识形态太重


印刷精美,内容详实,值得购买


任继愈的佛教史


挺好的。大


书是正版的,很是喜欢


   花了三个星期,认真而缓慢地读完了这本书,诚如,这本书作者是以一名学者的身份来叙述整个佛教差不多2000多年的历史。其实这是我更欣赏的一种学者学术的态度、一种较为客观、冷眼的态度。个人一直以为学者和信者应以不同态度对待宗教,我想至少在少了主观上的先入为主后,可以给学术带来少些偏误。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教材,就我个人来说,至少看完之后,原来许多不清晰的概念、范畴、历史脉络渐渐清晰了。而且本书偏重于讲史,也力图做到了较为全面,确实对佛教繁复而曲折的历史作了一定的梳理。这也是初学者所亟需的


  16日读完的。
  1、释迦牟尼有天活得开窍了,觉得世间人们整天蝇营狗苟不知在忙些什么?难道求名求利、从政、战争、杀人、经商、献媚、搞学问、爬雪山、航海、打球、瞎扯……就是人生的意义么?他于是出门去寻访、琢磨人生的意义。最后他可能也没想到什么新的看法,跟前人一样,他也说:人生也是个空。大家早点看透,早点解脱罢。佛教就这样搞起来了。
  2、“轮回观”什么的我就不说了。
  3、他说,大家要自己开窍,世上没什么神--无神论。
  
  4、偶像崇拜,烧香拜佛,是后来的事情。人类的事情往往如此:开始是简明的,清晰的。后来搞的人多了、自任弟子的人多了,就复杂起来,每个人的个性、观点、偏好,都夹杂起来,结果就变成了“学问”、“XX”。结果,就整出了个佛教的惯例:“宗教内部大辩论”。像玄奘在印度打响名头,也是开大会靠辩论赢得的。呵呵,难道“辩赢了”就是对的么?赢了就是对的?不过释迦牟尼自己当时在印度也是整天跟其他信仰的人辩。我个人是不喜欢辩的。不过,我亦认为:辩也好,不辩也好,随个人的个性罢。无关紧要。辩啊斗的……无味。
  、
  5、唉,释迦牟尼的年代过去了那么久,可是当代还依然是那么无聊,人们依然蝇营狗苟地活着,把无聊当有趣,把肉麻当品位,把权势当英名,把英名当永恒,把永恒当目的,把目……
  
  -------------------------
  总评:书不错。


  杜先生的新作《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也给人以强烈的“非信者”印象。对于不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选择他的书作入门读物,还是很合适的。不过后者的无神论立场渗透在字里行间,如果是信者,可能难免会不时与作者产生思想碰撞。
  这两部著作澄清了教外人士对于佛教基本概念的模糊认识。


  读完全书,感觉佛教各宗都被评破了。作者是学者,非信者,不是教内的人,因此此书不推荐学佛者阅读,倒是推荐佛学研究者阅读。
  就我本人来说,帮助我解决了不少问题和理解上的错误。是本相当用功的好书。
  作者杜继文是吕澄先生的嫡传弟子。


把佛教研读当门面?


佛教
本来就是无神论


带有强烈的先入为主的色彩就决定了永远无法入其门径,中国国内的所谓佛教学者大多是此一态度。


装逼者到处都有,往往是尽信书者,比如2楼的。看的再多也白扯,入其门径?你还能再装逼点吗?


2009-06-29 19:54:50 完美の腹肌  佛教
  本来就是无神论
--------------------------------------------
这一点我目前也是认同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其为超脱,并不让人去信什么神灵、偶像之类。偶像崇拜,是他去世之后的事情,尤其是其他不同民族的偶像崇拜的互相影响。


没错,一个用把宗教作为研究思辨的对象,一边是用宗教(相关教理,理论,逻辑,世界观)思考这个世界。维度不同,差异自然很大。 对错就不说了,各人都有各自的判断和标签(基于各人的经历,思维等等)。


的确不错,阅读中!多谢推荐!


如果没有日韩佛教、欧美佛教等等,说是佛教史就略显不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