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特兰·罗素

田智,罗俐琳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田智,罗俐琳  

页数:

300  

字数:

22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20世纪的哲学巨匠。1872年5月18日牛于英国寨埠头城。1890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取得数学奖学金,1893年(三年级)时转学哲学,1894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并取得哲学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定居美国。1950年6月获得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颁发的“荣誉勋章”。1950年12月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获丹麦索宁奖。1964年建立“罗素和平基金会”。1970年2月2日与世长辞,享年98岁。 伯特兰·罗素一生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他领略过黄昏时分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柔而晚霞,品尝过铁窗风味和夫去自由的苦楚,也曾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而奔走呼号,可谓饱经沧桑……。他作为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一个动荡不安的险恶世纪中,以其非凡的人格魅力,卓越的才智和罕见的活动,在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著作。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 罗素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作为哲学家,池的思想大致经历厂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新实在论、中立一元论等几个阶段。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数理逻辑方面,他由数理逻辑出发,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对真理的探索中,罗素从无门户之见,善于向各方面学习,善于自我省察,不断修进自己的观点。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哲学,他关注生活、面对现实;关怀现实、面向社会。丰富的生活背景使得他的哲学没有流于书斋式,亦不至于流于游戏,非常有现实感,还具有绅士风度。 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几千篇,广泛地涉及到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他的大部分著作都能把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结合起来,既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思辨性,又有伏尔泰、达·芬奇作品的那种文采,其流畅清新的散文在美国文学中也享誉甚高。 终其一生,他性格和事业的最好写照是“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还说,“爱情和知识把我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 正如重新面对罗素需要智慧一样,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智慧,而在智慧的海洋中,罗素无疑是一盏明亮的灯,他有一双洞察“现实的慧眼”。无论其人生智慧、哲学智慧还是政治智慧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启发的。只要我们听一听他在三一学院墙内外的“高谈阔论”,瞧瞧那位叼着烟斗、目光深邃、白发如银的老人,看一看“滚热的马铃薯”……,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哲人,我们就会觉得他无愧于一位多情的“独领世纪风骚的智者”。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人生才情 第一章 花园中忧郁却愉快的少年 l.花园序曲 2.悲惨童年 3.数学救命 4.兴趣广泛 第二章 三一学院里的“高谈阔论” 1.就读剑桥 2.高谈阔论 3.转向哲学 第三章 “滚热的马铃薯” 1.讲学美国 2.勤奋写作 3.天才工作 第四章 亲吻死神 1.中国奇迹 2.烟草救命 第五章 “梅开四度” 1.围城内外 2.梅开二度 3.三进围城 4. 黄昏之恋 第二篇 真理痴情 第六章 中流砥柱 1.坚守中立 2.中立一元论 3.背叛康德和黑格尔 第七章 “与数理哲学的蜜月” 1.神秘数学 2.迷恋数学 3.蹩脚逻辑第八章 数学梦魇第九章 人生教育 1.科学普及 2.“无泪的道德” 第三篇 政治热情 第十章 竞选受挫 1.出师未捷 2.屡战屡败 第十一章 沦为“囚徒” 1.自谋职业 2.文章惹祸 3.狱中轶事 4.重进铁窗 第十二章 国外之旅 1.两难的苏联 2.可爱的中国 3.愉快的澳洲 第十三章 男性诺贝尔奖的女权主义 第十四章 荣归剑桥 第十五章 和平与战争 1.憎恨一战 2.支持二战 第十六章 永不屈服的老人 结语 独领世纪风骚的多情智者 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1.就读剑桥 第一次真正的改变了罗素花园中的单调生活的,是在他准备赢取大学奖学金而被送往位于北伦敦旧南门的一所应考补习学校的时候。为了进入剑桥学习数学,罗素必须提高他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水平,使之符合要求;为了使他得到一个机会来看看同别的男孩子竞争时自己的身手如何,家里决定让他去争取一份奖学金。为此,家里送他到一所赶教考试功课的陆军补习班去学习.这所学校主要是培养未来的军官。约翰夫人之所以决定把罗素送到这里来,显然是因为她讨厌那些公立学校。 罗素对这所陆军补习班感觉很好。他一直企盼着这一天,“我感到置身于颇富生活气息的地方,对我大有裨益,没有工夫去慎重思考,没有功夫忧郁伤感、愁眉不展。”但是大多数其他的学生都在准备参军,其中的大多数都和身体健康的同龄男女有过打情骂俏、调情求欢的经历。罗素独处寡居养成的秉性遭到迎头痛击,因为彭布罗克庄园并没有为他做好这方面准备,在那里他至少是自己一人独处。当他第一天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一位教师出来接他。他羞怯得木然呆住,挪不动步,以至于未能把车费付给车夫,当他听到这位老师悄悄要仆人付车费时,他羞愧极了。 由于他的羞愧使他成为“男孩子们取笑的对象”。不过他的同学都很蠢笨且又淘气。他对同伴的一段描写,反映出他极其典型的自命不凡。“当初有一个男孩竟然无知到这种地步,人家告诉他tanx=sinx\cosx,他却说可以把上下两个x抵消而得到sin\cos。”(他们)没有思想,没有独立的想法。不爱读好书,道德修养也不很高尚。一个文明的和(想象中是)崇尚道德的国家,其上流社会造就了这等平庸之辈,真是可悲。”当然这也反映出他的不合群。 P25-2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他多智且多情,1950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更是一位哲学巨星,其思想传遍全世界,影响深远;他感情丰富,追求真爱,一生“梅开四度”。


编辑推荐

他,多智且多情,1950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更是一位哲学巨星,其思想传遍全世界,影响深远;他感情丰富,追求真爱,一生“梅开四度”……他是谁?他就是那个从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兰特·罗素!罗素一生几乎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从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特兰·罗素 PDF格式下载



一流作品,去买吧一流作品,去买吧


印刷不是很好,内容也不好(与罗素的其他书籍相比来说)


整本书基本上都是抄袭克拉克的《罗素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自以为将结构打乱重新编排一下读者就不能发觉么?即使抄也要抄得有技术含量一些对不?原书翻译的笔误也被你们“继承”了,有没有一点脑子?


不够系统评述罗素平生,失望!


书籍内容根本就是东平西凑,莫名其妙还在后记里感谢导师,导师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文笔不行,不够精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