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诗词创作发凡

黄天骥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1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黄天骥  

页数:

603  

字数:

4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诗词的格律、诗词的体性、感情与题材、意境的创造以及诗词的意匠五大部分,十八章内容进行了阐述。

书籍目录

旧体诗词与现代文学的啼笑因缘(代序) 导言 诗词的格律 第一章 诗歌与格律 心理节奏与语言节奏 格律与诗歌创作 古体诗和唱、乐 从歌唱到朗诵 第二章 关于押韵 押韵的作用 从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押韵 押韵的走向 第三章 四声与平仄 四声的发现 “八病说”对律化的促进 催生近体诗的深层原因 平仄和节奏 近体诗的平仄安排 二、四、六分明 拗与救 诗词的体性 第四章 绝句的创作 关于体性 绝句的渊源 绝句的特征——“咫尺有万里之势” 含蓄与警拔 曲折变化和第三、四句 第五章 律诗的创作 律诗之“律” 律诗精巧的架构及其美学的内涵 工对和宽对 对偶句的组合 颈联与颔联的安排 第六章 词的创作 词的渊源和发展趋向 词的特质:要眇宜修 小令、中调、长调的审美追求 第七章 歌行体的创作 歌行体的体制 “一叙、一写、一议” 法度与变化 语势与转韵 …… 感情与题材 诗词的意匠

章节摘录

书摘 A 阮瑪的(杂诗)共十二句。不符合后来要求句中平仄交错的规矩者,只有三句,如首句“临川多悲风”五字全为平声。 B 曹植的(白马篇)共二十八句,不符合句中平仄交错规规矩者为七句。 C 阮籍的《咏怀诗》共十二句,其中不符合句中平仄交错规律者,只有四句。 D 左思的《咏史》共十八句,其中不符合后来平仄交错的矩者为七句。值得注意的是“朋友日夜疏”一句。如果稍作调整,改为“友朋日夜疏”,意思全没有变化,而声调上便与后来格律要求平仄相隔相符了。 E 张华的(杂诗)共十四句,不符合要求句中平仄交错的规矩者为四句。 F 郭璞的(游仙)共十四句,不符合要求句中平仄交错的格律者为两句。 G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八句,不符合句中平仄交错要求者为三句。 H 谢灵运的《入彭蠡湖口》共二十句,不符合句中平仄:错要求者为六句。 以上,我们检查了诗歌每句句中音节组合的情况,结果胃每首诗约有四分之三或三分之二的句子,已经和后来要求句申仄交错的规矩很接近了。这种现象,说明了诗人们不自觉地向:律化靠拢。否则,就不会出现多数诗句做到了每个音步平、仄间的面貌。然而,这些诗人们的诗,毕竟有三分之一以下的句子与格律不谐。有些句子的处理,还表明有些人对声律处理并不经煮。像阮瑪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代序旧体诗词与现代文学的啼笑因缘(代序) 黄修已 《代序》前面的几句话 朋友,当你还没有开始读这部书的时候,请先听我来介绍几句本书的作者罢。黄天骥先生是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资深教授,是王起(季思)先生——我国著名的古典戏曲研究家、当代卓有成就的诗词作者的传人。他的专长也正在于古典戏曲和诗词的研究,同时也写得一手好诗文。中山大学的校园很漂亮,在国内这是公认的。打正门(南门)进去,沿着逸仙路向北走,直走出北门到珠江边,两旁许多建筑,从外语学院新楼,经曾宪梓楼、中山楼、梁铼琚堂、英东体育中心、岭南堂……直到北门广场,凡为新建的,都在楼堂壁上或在楼外立石,镂刻一篇赞美新建筑、感谢捐助者的“碑记”,篇篇都是用浅近的文言文写的。这些“碑记”便全是天骥先生的手笔。我于古文是门外汉,只知道如果放到“五四”,这些东西大概就是“桐城谬种”、“选学妖孽”了。然而看看这些“谬种”、“妖孽”,并非青面獠牙面目可憎,或者多么有害的东西;倒也词彩浓纤,隽腔雅调,显得文质彬彬,古香古色,散发着传统的芬芳。在广州这样摩登都市,在一座座现代建筑里,点缀着这些新创的“古董”,拉近了过去和现在,增添些文明的底蕴,体现出多元混成的广州文化的特色,这在国内其他高校是少见的,已成为中山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景观。可见这“谬种”、“妖孽”其实并不可怕,用得好,可能还有点可爱哩! 于是想到“五四”,那时猛烈地反对文言文,自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于中国社会进步是立了大功的。但那时激进的文学革命先驱们,在思想方法上确也犯了片面性的错误,对传统文化和文言文,表现一种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态势,一种必灭此朝食的心情。对文言文和传统形式在历史上的贡献,其在当今的生命力和仍然可能的积极作用,都估计不足。不过生活往往纠正人们的认识,过了几十年,人们便知道了,新的东西不一定都好,就是好也不一定是绝对的好。旧的东西也不一定都坏,既有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去,或者被打下十八层地狱,万劫不复的;也有的继续存活于新时代,还在生活中起着积极作用;也还有的脱胎换骨,已然蜕变成另一种新东西了。“五四”后白话新诗和传统诗词的遭际,就是很好的例证。前者为新,优势在其有潜在的生命力,但至今发展得不很理想。后者为旧,却并未“气绝”,在相当大的范围里还颇受宠爱,上品佳作绵绵不绝,既有婆娑老树的气势,又能开新花结新果。于是新旧并存,两相抗颉,各擅胜场,这就是今日诗坛现状。生活教导我们,要学会尊重历史,尊重前人的创造,要善于吸取文化遗产的精华,古为今用,来发展壮大自己。把文化遗产都当做“谬种”、“妖孽”,或仇恨,或畏惧,大可不必。中山大学校园里刻着这么多天骥先生的古文,也未见有人又留起辫子,缠起小脚,大家还是欢欢喜喜地都忙着搞现代化。 当然,情况各有不同。从文的方面说,“五四”后的白话散文成就很高,今天用古文写作“铭”、“记”之类的作品,已经很少了。难得中山大学校园里还有这么一些,也可让年轻学子们在日常对古文多一点具体的感受。对于天骥先生来说,倒也成就了一番盛事。不过天骥先生的创作才华、古文功底,不表现在这上头,他的诗词成就更高,在国内已出一些现代诗词选本里,我常见到他的佳作。在广东,他是诗词界的翘楚。如今他又写出理论著作,介绍诗词的知识,普及诗词的创作方法,这对于发扬光大民族文化传统,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肯定会起积极的作用。我在近年发表过两篇主张旧体诗词应入现代文学史的文章。天骥先生虽与我不同专业,竟能灵犀相通,我的文章有幸得到他的认可和厚爱,提议将其中的一篇作为他这部大著的《代序》。我非常高兴接受这提议,又觉得好像需要再说几句话,便增写了上面这一段。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诗词创作发凡 PDF格式下载



真的很好!建议初学诗词者细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