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沈志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2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沈志华  

页数:

43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依据确凿的史料,严肃地探讨了中苏同盟和朝鲜战争之间的广泛联系。作者是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领域最受人们关注的学者之一。他以中俄两国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朝鲜战争起源及中国参战问题作了缜密的思考和探讨,不仅颠覆了曾为人们所熟知的种种叙述与结论,也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揭示了中苏同盟及中国入朝参战这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
版的学术专著有《喜欢此商品的人还喜欢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3年)、《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并主编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和《朝鲜战
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等。

书籍目录


导言——从中苏关系角度考察朝鲜战争的历史
第一章 重温远东梦——苏联的远东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起源
  一、斯大林对外政策的目标及其演变
  二、苏联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和政策
  三、苏联对华政策转轨的基础
第二章 走向莫斯科——中苏同盟的基础、目标和条件
  一、米高扬悄悄来到西柏坡
  二、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
  三、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对话
第三章 越过三八线——斯大林对东北亚国际局势的思考
  一、决策前提:朝鲜半岛冲突的升级
  二、决策动机:苏联在朝鲜的目标
  三、决策条件:对美国和中国反应的定位
第四章 跨过鸭绿江——中苏同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
  一、斯大林把责任推给毛泽东
  二、毛泽东被迫下定决心
  三、中苏关系面对战争的考验
第五章 迈上新台阶——在战争中全面合作的中苏同盟
  一、中苏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二、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三、中苏在战场上的协调和统一
余论一 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余论二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
余论三 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
余论四 朝鲜战争期间的苏联驻华军事顾问
余论五 对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历史考察
余论六 1950-1953年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状况
余论七 中苏领导人对朝鲜停战的政治考虑
征引和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7月11日与刘少奇的会谈中,斯大林对长春铁路问题避而不谈。在这个问题上,米高扬已经在西柏坡表明了苏联的意见,即苏联认为条约是平等的,所以应该保留。虽然中国方面对长春铁路问题没有表态,但早在刘少奇来莫斯科之前,斯大林已经从科瓦廖夫那里了解到,在谈到有关长春铁路的问题时,尽管高岗和陈云表面上都坚持认为条约是平等的和令人满意的,但“中国人暗中想要全面控制铁路,实际上他们正在尽力从苏联人手中夺取这条铁路的管理权”。显然是考虑到直接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引起争执,斯大林认为将其搁置起来或许会好一些。关于旅顺基地问题,斯大林已经知道中国并不要求苏联立即撤军,于是又重复了米高扬的说法,即提出两个方案要中国选择:一是苏联暂不撤军,因为苏联在旅顺驻兵是为了限制美蒋武装力量的自由行动,保护苏联和中国革命的利益;一是苏联立即撤军,如果中共需要苏联这样做,以便中共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关于大连问题,斯大林说,因大连是自由港,在与有关政府未建立外交关系以前,中苏可以共同利用它。至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表示,他此前在与毛泽东交换的电报中已有过声明,说这个条约是不平等的,因那时是与国民党打交道,不能不如此。而对于中国的建议,斯大林明确地对刘少奇说,中共方面所提的三个处理方案都不需要,这个问题要等毛泽东来莫斯科时再加以解决。 总的说来,1949年7月中苏高层的接触还是在试探对方的外交底线。中共领导人虽然表示应该继承旧条约,但又提出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显然是希望废除旧约的,只是留出了较大的选择余地而已。这一点,斯大林不会看不出来。而苏联当然是希望保持旧条约的,这一点,从斯大林提出问题的方式和言词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有学者认为,莫斯科“提出立即从旅顺撤兵这样一种选择,与其说是向中国人提出的真实建议,不如说是一种威胁。如果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斯大林就会认为不能把他们当作可靠的伙伴,并且会相应地对他们采取措施”。这种说法未免过于苛刻,不过斯大林以这种说法来试探中共的意图确是非常明显的。看来,斯大林是想把问题拖下来,等待毛泽东主动做出让步。


编辑推荐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战后亚太地缘政治的新起点中苏同盟对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推动中苏领袖在战争中的全面合作

名人推荐

志华兄的这本新著,则再一次将这一切呈现在人们面前,促使人们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不能不对一些涉及过去、界定今天并将影响未来的“基本问题”再作深入的思考。像这样的一本书,当然是值得一读的。——陈兼 (美国康奈尔大学中美关系史研究讲座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PDF格式下载



 一、目前对朝鲜战争“谁是最大受益者”的几种争论
    学界从来不缺少争论,在“朝鲜战争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一问题上更是如此。大陆学界传统的看法是和政治家们一致的——朝鲜战争的出兵决策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如果让美国侵略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我国将难以安定从事建设,国际国内反动气焰石壁嚣张,于中国、于东方各国都极为不利”。而对于战争的意义,则认为“中国人民由于这个胜利而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部分对帝国主义曾经存在恐惧和幻想的人们也由此受到深刻教育而觉悟起来。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从此,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侵犯新中国的尝试,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但是,随着学术自由空气的张扬,学界也出现了不同声音。有部分学者对于战争得失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其中为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一书观点: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某些方面得不偿失;具体而言,中国的代价至少有三方面——失掉了解放台湾的机会,付出了巨大的兵员伤亡,失掉了与美国关系正常化的机会。至于对手美国,也没占到太大便宜——与中国敌对20年未建交,在联合国也丧失了国际威信,犯了战略错误。与此相比,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苏联——美中交恶,大大巩固了苏联的东方战线,中国被更紧的缚在了他的战车之上;他虽然曾对中国进行军事援助,但大多有偿;提升了苏联对西欧的威慑力和对东欧的控制力 。这种观点曾在八九十年代深得人心,以至很多人对抗美援朝感到失望。
    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观点也受到了批判。目前国内以杨奎松、沈志华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利用美苏档案和大陆解密档案综合分析后认为,朝鲜战争并非是斯大林一手策划将中国卷入战争的“阴谋”,也非斯大林与毛泽东共同策划而由金日成直接发动的“共谋”,相反虽然斯大林和毛泽东在战争初期的一些问题上有共识也有分歧,但毛泽东的出兵决策是反复酝酿后独立做出的而非受到斯大林的强迫。 战争使中苏的同盟关系由一纸协议发展为全面的“同志加兄弟”,避免了朝鲜政府流亡中国东北的不利局面。 苏联在战争中有所得益,但是中国也并非被玩弄在股掌之中。
    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朝鲜战争似乎无可选择。
    二、“理解”历史
     马可.布洛赫在他那本有名的《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研究历史可以有批判,但面对古人,我们应该更多些理解。当我们以“理解”的心态去打量朝鲜战争那段历史时,也许才能体会到当时决策者的矛盾心态,才能明白历史本身的无情,才能看懂所谓历史规律和阴差阳错。
     如前文所述,不论毛泽东还是斯大林,在朝鲜战争的介入问题上都曾经犹豫两难,苦于取舍。其实这种矛盾心态实在人之常情,伟人在决定千万人生死、国家前途命运这种大问题上也不敢掉以轻心。而在决策当中,国家利益自当是最高目标,但决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发“事后诸葛亮”的议论,只用国家利益作为判断标准,甚至闹出那种“引用杜勒斯电报证明美国无意侵华而推断出兵决策失误”的笑话。在那个特殊时代,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对那一代人的意义,这种意义也许今天很难理解,但是无论中苏,都有着这份情结。对于某些问题和话语的解读,只有深入到这种意识形态给时代人们的影响,才能得出结论。
     至于战争的收获,前文已经转述很多观点,毋须画蛇添足。其实,战争这种人类最后也是最血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标志着妥协的失败,因而他到最后往往没有赢家。朝鲜战争亦不过如此。连被学者怀疑得益最大的苏联也亲自培养了中国的反叛性格并亲自帮助中国建立了现代工业基础,从此苏联的东方边界出现了一个世界大国——往往任何国家都不期望自己有个强大的邻国。不过,沿着理解的脉络继续走,探寻“抗美援朝”对于恢复国人民族自信心的意义、对于由此展开的新中国几十年发展历程的意义,会有更多启迪——即使没有实证性的调查研究,我们通过五六十年代的报章和人们零散的回忆也可窥见一般。
     历史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他是很多人共同演绎的大剧。在互动中,信息不对等,资源不对等,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要求所有演员都按照剧本要求的那样唱和,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剧目的理解。于是当剧情出现如朝鲜战争中联合国要求停战的转机时,并非所有人都会去反应,后人便也无法苛责毛泽东没有抓住停战之机——甚至连嗟叹也不必。历史的规律和历史的阴差阳错往往就是这样耦合为一。


作者在充分掌握并比较分析近年披露的多国档案的基础上,对朝鲜战争的起源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描述、梳理和研究。《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非常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这种严肃的学术性,由此可以看到作者对历史真实,以及这种真实所包含的历史复杂性的艰苦探索


前半生,档案砸掉了沈志华的饭碗;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 。   “我差点被当成杀人犯”,沈志华回忆起30多年前自己的“档案事故”,仍心有余悸。那时他是部队里的技术尖子,却始终入不了党,最后被勒令复员。当时,团长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我不能跟你说是怎么回事,但是你留在部队里是没有前途的,还是回到地方发展吧。”   后来,指导员到北京出差,终于忍不住吐露了真相,“看你这么傻乎乎地蒙在鼓里,我真是不忍心,如果你档案里的那份东西不拿掉,你永远都没有前途。”原来有人揭发沈志华曾经杀过人,部队虽然查无实据,但却将这份材料放进了他的档案。   沈志华根据指导员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揭发者,问“你认识我吗”?对方说不认识。表明身份后,对方承认自己是为了积极表现,瞎编的。沈志华让他写了证明材料,这才把“杀人材料”从档案里抽了出来。   “如果我找不到那个人,我这辈子冤不冤?都不知道为什么?”说起此事,沈志华至今还愤怒不已。   “杀人”事情虽然抹平了,但档案的风波还没有完。粉碎四人帮前夕,他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反革命帽子,被投入监牢;第一年恢复高考,又因为档案政审不合格,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以后破格考上了中国社科院世界史专业的研究生,又不能够毕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志华的档案无人接收。   沈志华自嘲自己的前半生真是倒霉透顶。他成为了无业人员,不得不下海,好在从商的运道还不错,他成了一名富裕的书商。沈志华谈朝鲜停战谈判
1992年,已是成功商人的沈志华突然结束了自己的生意,开始研究国际史。他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定位在苏联史、冷战史和中苏关系,并把大量精力放在解密档案的搜集上。   沈志华说,如果把历史研究者看作厨师,档案就是食粮,没有一手档案,难为无米之炊。


本书作者较客观并详细得描写了朝鲜战争前期毛泽东与斯大林对于一些重大决策的心理活动过程,,并引用了较多已被解密的中俄两方的资料,使人信服,,并且文字既不生硬也不难懂,,很值得一读。。。对于理解朝鲜战争的前因后果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因为亲人的缘故,喜欢读这段历史,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自豪感到现在仍是可触摸的,读过王树增写的《远东朝鲜战争》,读过大卫哈伯斯塔姆写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对比着看看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理解,会从不同的角度的理解中更加接近真实。


沈志华教授在中苏关系史方面以发掘新史料为特点,利用解密档案几乎能够重写中苏关系和共和国历史。朝鲜战争的爆发争论几十年,其实真正不知道的只有普通老百姓。这类著作有理有据地颠覆了官方的宣传,最终也得到了认可。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沈志..”


历史研究需要无一字无来历,这就要求必须利用原始资料进行研究,而不能臆想。沈志华老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自费到俄罗斯复印原始档案,在海内外的档案馆搜集原始资料,并经过相互印证和分析,才能写出这部研究朝鲜战争的力作,澄清了很多宣传的不实之词。听过沈老师关于朝鲜战争的讲座视频,沈老师口才很好,讲历史象讲故事一样生动,但讲座因时间有限,传递的内容有限,要了解那一段历史,还是要看本书。


本人历史底蕴不是很深厚,但是从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就爱不释手。原因有以下方面:一、内容充实,且有理有据,论证充分。二、内容系统全面,从国际局势、战争、外交等多角度全方位阐释四十到六十年代,苏联的远东战略,与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复杂关系。三、思路明确,是一本了解那段特定历史的好书。


首先说一下 在收货反馈里面由于电脑原因 针对其中的反馈评价有误 应该是全都五星 请谅解 这本书非常好 书的质量不错 有质感 内容的话主要是站在中苏高层观朝鲜战争的角度,从政治 经济等各个方面评价 并且为何会发生这场战争 发动战争的考量等 对研究该段历史非常有用


人们一般都只喜欢看战斗场面,很少去分析战争起因,本书很好的通过大量档案资料,介绍了朝鲜战争的起因,及相关各国的决策动机,很值得一看


老师上课时推荐的,我们课程的选读书籍,对苏联,朝鲜战争有新的认识


书中有很多中苏领导人的通信资料,从中苏领导人之间的博弈看朝鲜战争的前因后果。分析详尽全面


不仅可以探究朝鲜战争的相关问题,还能对当时的中苏关系有所了解


对了解中苏关于朝鲜战争的情况有比较有益的帮助


对朝鲜战争很喜欢,,买了好几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这本书是领导层之间的~!


一本好书,不仅仅讲述了朝鲜战争期间的中苏关系,也对整个中苏关系从抗日战争期间一直到解放战争和建国以后的中苏关系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很有收获。


冲着朝鲜战争和沈老师来的,先买两本看着;回头再看看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学者的书籍 全面分析朝鲜战争 可以参考


对于朝鲜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得失,分析的比较清楚和客观。注重文献分析。


重温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真实再现当年的中国和苏联、朝鲜的关系。


视角独特,全面展示了朝鲜战争背后的种种政治斗争。


中共党史界的有名学者,写的书非常值得一看,对于全面理解朝鲜战争很有帮助


这本书公开了朝鲜战争不少内幕,甚至连当时的电报和文件都有照片!分析了各方各面的事情!不错的书!


很专业,很严谨。可以和王树增的 远朝鲜战争 一起读


可以更好的了解朝鲜战争


关于中苏关系方面,沈老师可是大家啊!这本书吧中国出兵朝鲜与两级世界的冷对抗联系了起来,对中苏当时的决策进行了研究!


沈志华是研究苏联问题和中苏关系的专家,而且是利用前苏联档案最多最成功的学者之一
而这本书又是沈志华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资料翔实、论证严密,非常值得一读


沈志华教授的研究不易,从苏联买档案资料,在国内找资料,我看了之后觉得写的不错!
历史远比我们读到的课本上的复杂和纠结,看看过去的事情,有时候感觉也挺好的!


又可以回到一个老话题:历史的作用,看清楚历史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或者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无法改变;历史上的人物,存在过就是存在过,或者说死了就是死了,他们不在乎还没成为历史的人们怎么看他们。

那么,历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好好看清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前因后果,就是一场好训练,于是我们能够学到好好看清楚自己,好好看清楚当下的能力。如果草率地给历史事件、历史任务下结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那里不关痛痒地看着你,你唯一得到的就是一场训练错误的训练,而后耽误你自己。

这就是上帝给凡人们设的一场游戏:不保证结果相同,但保证机会平等。于是,一股脑地把正确的和错误的都放在你面前,自救者,神救之。

所以我一直敬畏历史,敬畏这些已经过去的人和事,不敢由着性子胡下结论。我根本不敢保证自己完全看清了历史,但我知道被看清了的历史一定是平淡无奇的,有一些平淡无奇的前因后果。只要让我看到平淡无奇,至少我敢揣测:离看清,不远矣。

本书为那场战争给出了平淡无奇的前因后果:每一方都有些必须要顾及的利益,每一方都在踏踏实实地思考,每一方又都没办法完全理性地思考,于是出来了一些理所当然的行为。天大的事,和最小的事,都有非常相似的成因。

嗯!这我就踏实了!非常好!


毛泽东斯大林大大地厉害


对喜欢中苏历史关系的人来说是一本比较好的书。其中的观点和事实,相信很多了都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与学校中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以前总觉得苏联老大哥好,其实苏联也就是考虑自身的利益才采取相对的措施,真的和当时的美、英帝国没什么两样。“没用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苏联将这句话发挥的淋漓尽致。


沈老师对于苏联史的研究是基于史料基础之上的,客观而不为政治而著史,读后受益匪浅


这其实是一场 领导人的战争,想要真实的掌握历史事实还得好好读诗书。


挺好的,有很多战争细节还原出来,比看历史书丰富多了,我挺喜欢,希望你也能爱它。


希望沈志华先生再多出一点学术著作,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档案的,让那些胡编乱造历史的人见鬼去吧!


共和国一段难忘的经历,对于究竟谁开第一枪,这个已经没有意义,那应该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只是,我们过去所看到的,并不够完全。很可惜,直到近些年才有时间来读书,这是以不再奋斗,生活恬静,也就是不思进取为代价的。但是,停下来,不再进步,获得内心的提升,这样才是过去所谓“内圣”,至于是否“外王”,于我何加焉。
读历史,能够有很多的感触。沈志华老师的书籍,生动,不枯燥,条分缕析,观点客观。历史的背后,有更为真实的历史,我们已经无法还原了,但是,能够尽可能去接近他。


沈志华教授的书很客观,很详实,对研究当代中国历史有很大帮助。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大二那年,感觉自己第一次从教科书的历史藩篱中逃脱出来,从此也开始关注沈志华先生的书和博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其性质和影响,在人类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人(除了极个别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重新)给它定义了。


沈志华著的这本书,史料详实全面,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新视角,也教给读者如何进行研究,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了解了战争的各种细节以后,对60多年前的英雄们充满震撼和感动之情。了解历史原貌越多,越能正确评价,并从中受益。


是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读图书。


他喜欢看战争的书,不错。


沈志华研究的中苏关系,是最值得看的,也是最权威的。


沈志华老师的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沈老师著史非常严谨,在利用史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从而使得这本书非常有史学价值。


这本书描写的很多东东,都有史料做支撑。感谢沈志华老师艰苦而辛勤的工作,让我们了解到这段历史的真相。也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年轻时学到很多历史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分析,去判断,去甄别。


我很喜欢沈志华先生的书和文章,读了之后,给我的印象是综合去考量当时的情况其实很复杂,远非人们所想象,国与国的博弈,信仰与信仰的博弈是历史被打开尘封之后,才能还原真相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错误的战争。
了解下。


听马鼎盛先生推荐的他,沈志华,跳出了中国教育体制,走出了一套自新的史学研究之路,很独特,很实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发家致富后,没往自己学业初衷,不忘本,将兴趣与事业、商业巧妙结合。


给图书馆买的,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图书。沈志华是这方面的庄家,也是想看看他到底从俄罗斯搞到的档案有多少价值。


沈志华的书超级棒,学术扎实,资料丰富。


沈志华先生的书写得真好,公正、公平,充满了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历史观。


沈志华教授写的都是精品


很好,还以真实的历史!独家销售、只在当当!!!


他们这批人,值得尊敬 高华 沈志华 许纪霖 张鸣 (张鸣老师的搜狐微博被封,好悲催)


沈志华老师的一部大作,值得一看


沈志华治学严谨,好书。


听过沈志华先生的演讲后,再读这本书,体会更深,突破了不少陈说


沈志华老师的经典之作,绝对值得收藏


沈志华的书值得信赖


力挺权威沈志华!


沈志华,没说的


沈教授的书应该不错,看看真实的历史!


通过这本书可以重新了解过去的事情,不知道的事情,对历史有一个真实的认证。


喜欢历史的人,对历史了解的人,一定要看一下.


好书,研究那段历史的好书,拿在手里就想看看。


还原了历史。喜欢历史的看看


历史的东西,老公喜欢


喜欢历史的童鞋 可以读一下


书是正版,很喜欢,喜欢那个历史的不要错过呀


资料翔实,装帧精美,研究朝战必备之书籍!


历史是真实的


历史的真实再现


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描述了一段过去发生过的事,值得今人去回忆。


那段历史的细节远未人们所知,但幸运的是,向沈先生这样真诚的学者,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是启发。


非常著名的一本当代史著作,原来只有台版和港版,国内的读着可以读到此书也说明了当代史研究的进步!


慕名而读的专史


阅读中,喜欢,当当价格便宜物流快,赞一个


研究挺深入,都有自己观点


第二次购买了,第一本借出去就肉包子打人,没了踪影。
再次阅读,受益匪浅,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哪来信任?
不是历史忽悠我们,而是我们被迫被忽悠!!


文字流畅,写的也非常过瘾,从史料上讲也是相当一流的,而且学术综述做得也十分扎实。算得上是史学名著了,叫好也叫座,据说卖的很火。


作者在搜集和运用史料方面下了不少真功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后辈学习。当年听沈先生讲座受益匪浅,今读其著作更是收获颇丰。


史料很丰富!这是史学工作者必备的一种能力,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夫做的很好。


这本书写的非常好,想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人就买它,看完就知道了。写的内容很详尽。


内容的详细使得双方决策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浮出水面,使读者能够明白如此决策的原因。

文章后半段的余论许多是旧文,但也不错


可能作者原稿还要客观,但有些可能我们永远都无法看到了。


这本书久仰大名,读完之后和传统的史学观念是不同的,作者是新考证史学派的代表人物,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不错,不错,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


历史的迷雾需要聪明人去拨开


历史的故事可以看看啊


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多了解。


观点新颖,物超所值,纠正了了很多以前的教条式观点,对了解历史真相很有帮助


进一步了解历史


很不错很靠谱的书
不是乱七八糟的历史书


从各个方面说了他们的关系,对开拓我们的思维有点帮助。更了解了这段历史


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真是不错的书。


历史的背后,是历史


帮助你了解你所不知道的历史!可读性非常强!


作为当当的老客户,第一去京东,还算满意。作为当当的老用户,本打算今后多逛逛京东,结果第二次购物实在令人失望。
显示上午9:00配送,结果过了3天一直没有收到。打电话给配送人员,称没人接电话,退回京东了。打客服电话,说是当天下午16:00多就退回京东了。发货速度不快,退货速度真够快!间隔7个多小时!且不说是否打过电话,后来的客服回复其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客服小姐的态度实在不敢恭维,京东售后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案也实在不能接受!忍不住和当当客服比较,天地之差!
一句话,今后再也不去京东购物了!还是逛当当!!


作者掌握了很多一手材料,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