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主还是独裁

智效民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智效民  

页数:

249  

Tag标签:

无  

前言

读者看到“新史学”三字,也许会联想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发动的那场史学革命其实我们并没有粱启超那样的雄心,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和他那时大不相同了昔日粱启超们痛感旧史等同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侪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而不栽”。所以他主张要写“新史学”:今天,大概已经很少有人以为历史只与帝王降相有关了吧?这也是粱启超们努力的结果。我非史学界中人,但雅好读史,对史学研究的现状,觉得有这样几个毛病:一是对待史料,常凭个人好恶和口味而取舍。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每置大量“不利”的史料于不顾,却把孤证当宝贝津津乐道;二是回避真问题。1949年以未,连篇累牍讨论的关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分期、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关于农民起丈性质等等问题,几乎都成了毫无意义的废话,反之,对日本侵华战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罪行,却很少写成历史,到了和日本右翼较量时,历史学给我们准备的证词却是令人沮丧的单薄,拿不出扎实的具有专业水准的实证研究,三是忽略了宏大背景中小人物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情感:就像前辈史学家所说,哪一年发生了什么战争,哪一年哪个大臣受到了什么赏赐,史籍上都清清楚楚,而当时老百姓用什么餐具吃饭,婚娶的风俗足什么样的,寻绎却十分困难在近现代史研究中,这个毛病史为凸显,小人物的史迹越来越被一个个宏大的浪潮所淹没、至于为时风所侵袭,或躲躲闪闪,不敢直面历史,或哗众取宠,制造“史学泡沫”,或急功近利,专以“戏说”为事,就更是等而下之的通病了。

内容概要

上世纪三十年代,思想界有过一次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参加这次争论的有胡适、孟森、蒋廷黻、吴景超、钱端升、常燕生、丁文江、陶孟和、张奚若、陶希圣、张忠绂、陈之迈等人。因为他们都是“知识界巨子、言论界领袖”(陶孟和语),所以这次讨论在当时影响很大;又因为他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偏重于政治方面,所以对当今社会也很有启发。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争论基本上被人遗忘。本书收集整理了这些讨论的文献资料,再现历史的真相与学者的论争原貌。

作者简介

智效民,1964年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出身”未能正常升学,遂下乡插队。1971年回城后在小学、中学任教,1986年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当代人文学者,著有《心理的单间》(1997年长春出版社)、《胡适和他的朋友们》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往事知多少》(同前)、《八位大学校长》(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思想操练》(与人合作,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其中《胡适和他的朋友们》被国家图书馆首届文津奖定为“推荐之书”,《八位大学校长》因为涉及教育改革,颇受舆论关注。

书籍目录

一、争论的缘起
现代化与先务急孟森/
建国问题引论胡适/
革命与专制蒋廷黻/
二、建国与专制
建国与专制胡适/
再论建国与专制胡适/
论专制并答胡适之先生蒋廷黻/
民主政治乎?极权国家乎?钱端升/
革命与建国吴景超/
试谈专制问题寿生/
论专制与独裁胡道维/
专制问题平议张弘/
中国无独裁的必要与可能胡适
三、统一与建设
武力统一论胡适
政治统一的途径胡适
建国问题平议常燕生
痛痒相关之国是论孟森
为什么我们的政府不能做出像样的事业?
闵仁
建国与建设闵仁
专家与政治陈之迈
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建设之演进邵元冲/
四、民主与独裁
汪蒋通电里提起的自由胡适/
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丁文江/
答丁在君先生论民主与独裁胡适/
再论民治与独裁丁文江/
独裁与国难张煕若/
民主政治乎?忧患生/
“民治与独裁”的争论与调解叶叔衡/
民主政治当真是幼稚的政制吗?
张煕若/
五、宪法与宪政
宪法草案起草经过苏松芬/
宪法草案评周鲠生/
我们究竟要什么样的宪法?张佛泉/
再谈谈宪政胡适/
六、政治与行政
我们对于政治应取的态度张佛泉/
中国的政制问题吴景超/
原则政治潇潇/
政治理论与行政效率 张忠绂/
我的行政经验文川/
七、文化与借鉴
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陶希圣/
建设问题与东西文化吴景超/
英国民主政治的前途吴景超/
双周闲谈——穆勒论独裁明生/
请看欧洲独裁政治的结果杜光埙/
比利时之法西斯蒂组织许德佑/
八、讨论综述
一年来关于民治与独裁的讨论胡适/
民主与独裁的讨论 陈之迈/
民主与独裁的争论陶希圣/
从民主与独裁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政治信仰胡适/

章节摘录

那末,我们实行独裁既不能,实行专制又可以吗?而中国现在主张实行专制的人们(在中国主张独裁的人,也就是主张专制的人:因为中国的独裁,是无法的独裁;无法的独裁,依上述原则,就是专制。)大概可别为二派;一派人是有主张而无理由的;他们唯一的出动点,就只有他们一副传统的专制脑袋;他们都可以说是些“生而专制”者,实在不值得我们一谈。第二派人是因为目击“内战绵延,岁无宁日,军阀割据,国势瓦解”,故从而提倡以“武力完成统一”,以“大专制消灭小专制”;他们的存心固属可悯,然而他们的理由却又太欠讲究了。“武力”“专制”既是无“轨道”无“法纪”的,所以也就是无“保证”的——不但不能保证其必能福国利民,亦且不能保证其必能统一(注:在此处我将武力与专制并为一谈,因为专制是建造在武力之上的;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至于专制不是建造在法律之上的事实,我在前部便已有所阐明了)。最大的武力与最大的专制,最大的结果也只能勉强凑合一种统一的局面,而不能真实缔造一种统一的邦国。中国历史的演进,大都由于扰乱而脐于专制,由专制而复归于扰乱一一往往复归于更大的扰乱。这种循环现象,虽不能证明专制必不能统一,至少也能证明专制不必能统一;虽不能证明专制必不能统一,至少也能证明专制必不能统一于久远。民国三四年的袁世凯算是统一了,后来如何?民国十七八年的国民党算是统一了,而今如何?远的如司马氏父子三代平蜀平吴算是统一了,且算是专制了;几不旋踵而八王构兵五胡乱华,弄得中国分裂到三百年之久了。隋杨氏篡周平陈算是统一了,且算是专制了;曾几何时而群雄蜂起又陷天下于瓦解崩溃了。更远的如秦始皇帝政并天下一统郡县,伐匈奴收南越,算是统一了,且算是专制了;然而万世天下仅至子婴被杀而又发生楚汉战争了。专制统一的成绩,窥诸史实,不过尔尔。


编辑推荐

《民主还是独裁:70年前一场关于现代化的论争》:新史学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主还是独裁 PDF格式下载



上世纪三十年代,思想界有过一次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参加这次争论的有胡适、孟森、蒋廷黻、吴景超、钱端升、常燕生、丁文江、陶孟和、张奚若、陶希圣、张忠绂、陈之迈等人。因为他们都是“知识界巨子、言论界领袖”(陶孟和语),所以这次讨论在当时影响很大;又因为他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偏重于政治方面,所以对当今社会也很有启发。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争论基本上被人遗忘。本书收集整理了这些讨论的文献资料,再现历史的真相与学者的论争原貌。


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那场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年思想界对于如何实现国家统一,如何赶上世界潮流的种种意见,还可以看到民主政治绝对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理想制度,它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就可以实行。这不是一个学理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只有把思想付诸行动,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断,中国才会在民主历史和现代化建设方面走上健康正确的道路。


本书收录了70年前胡适等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中国现代化争论的文章,对于了解当时的这一场论争以及当时的一些社会背景颇有帮助,


新史学丛书:民主还是独裁--70年前一场关于现代化的论争了解民主情节在中国的发展!


新史学丛书:民主还是独裁--70年前一场关于现代化的论争多下的一单


70年前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依然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话题,民主更是我们追求的政治目标。阅读,或许对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一些很好的启发。


正值当当搞活动100减50,打折下来8元购入,书品相好,主要是上世纪20年代末,对于中国现代化这个论题,各大家之间的论战文章,现今读来还是颇有启发!


书是关于民主还是独裁论争的,很好。很受启发。


七十年前,国人在内忧外患之时,各派提出救国之轮,以实情看,当时应该独裁,而后民主,此乃国家之实情。蒋公之误在于刚当独裁之时不够强权,该当民主之时不愿民主。此书将为中华百年之宪政民主之借鉴
民主,自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新史学丛书:民主还是独裁--要蒋介石——就民主了——台湾就是这样的。


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该走那条路的争论,探历史真相,获经验教训。


关于现代化的论争


百年后中国尚在弯道狂奔,民主与独裁还是个问题?!


当时关于民主与独裁争议的言论汇集,颇有可观。


建国前在讨论的问题,建国后其实一直也都存在,当今的中国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不用说,这一套书都是值得购买的。一般我不轻易推荐给热爱书的朋友们。但这本书是推荐给那些对史学、对社会、对政治都有兴趣的朋友们的!


中国有一个话题是永恒的,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那就是民主与独裁,你懂滴


民主还是独裁,这是一个问题


70年的争论结果是民主好,那又是什么样的民主呢


对现代化的另一种解读,非常值得一读


很沉痛。往事无假设,但是民主和自由是人类永远的理想


经典的新史学丛书 新的观点 广东出版社 的书 选材很好 可惜印刷差些!!!


谁说只有独裁,还有民主之争


内容精彩,虽已过去70年了,但有的问题还是需要讨论和启蒙。


以前就想买这本书,一直在关注当当,这次正好月底清仓,那还等什么啊,立马就买了,绝对值得一读的书啊


重见70多年前热闹的论争氛围


关于中国民主的论述,民主在中国仍然任重道远!


探究中国民主的发展历程


对于现在的很多作品,不管他好还是坏,我都认为都会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意义。对于这一类书,我跟朋友买了不少,有看了之后赞叹的,有看了之后就想把作者打一顿的,当然,这些都是书生意义。当下,源于历史,未来,源于当下。


新史学丛书,买了三本,还有基本,陆续进账中


这套新史学丛书很好,就是字有些挤


那时讨论的问题现在并不过时,很值得一读


争论还在继续进行中,问题和主义,不可偏废其一


作为一份史料还不错,但也就是一份史料汇编或选编,挂一什么“新史学”的名号,有点儿言过其实。


那时候的争论收成一本书


什么事情有争论才是好事,那时的争论现在看来仍有意义


还没有认真的阅读,留着慢慢看。这方面的书并不多,看看当时的论证,体会一下“反动统治”下的言论自由


赞赏所有追寻历史真相的努力。。。。。


是七十年前各种观点的合集,包括很多学者和政论家的文章。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虽非专著,但将涉及此问题的民国先贤文章收集在一起,已是不易。


希望大家多读一些这样的书 能够更多的了解一些历史


70年前关注的话题70年后依然是我们的焦点。


绝对值得一看,开阔一个人的眼界


这套书都不错 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悲欢揭示大时代的潮流涌动


开篇的文章比较文,不易读懂,后半部分明显白很多,更容易接受些。

总的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琢磨透的读物。

封面质地不太好,把书卷起来的时候容易起皱。


历史不是历史,更是现实


了解一段历史 启蒙压倒救国 重新启蒙 历史具有相似性


历史是真实的无法去磨平


明白历史才能知道现在,指导未来。


回想那段历史,诶


民国历史,就是一部富有争议的历史.


好,了解那时知识分子的观点


令人神往的民国时代思想启蒙作品


领略民国时期思想的碰撞,智者的激辩。书面有些压损,略有遗憾。


70年前的话题,迄今不老。


挺好的书,老师推荐的,不过刚买完就降价了。。


这本书是收集以前的文章编辑成的,而且以前的文章有些古语,不好懂


这个系列的书的一个特点是:里面或许会夹杂着一些在港台才能有幸一睹的文章。有耐性的话,可以买回去细细的看看。


广东人民(出版社)水平高,胆子大,先行一步。向广东人民(出版社)学习,向广东人民(出版社)致敬。


要是再多些作者本人的介绍导读就好了。


读史使人明智 此言不谬啊


新经典


,新视角。。。


路太长,但终会走到目的地。


符合我的心理期望


很多原来的名家的文章,很难得,但是有一定的深度有一点点文言文成分,更多是白话文,需要一定 的功底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值得一读的好书!


清仓货,便宜,但书有点脏脏的,右下角损坏了一点。能吸收知识的书,还是爱不释手的。


挺好的书,帮助思考


书到了,开心


非常有意义的书!


这本书真的有助于开阔思维,眼界,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喜欢此本书。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值得一看。


很好的一本书 值得认真阅读


视角比较新颖,值得仔细一读!


周末书市买到的 相当划算 值得一读


还没看完 不好评价


排版好,内容好,还有力度


这套新史学丛书值得一看。


我是看了《读书文摘》的节选,第一时间便下决心要找到这本书,原以为找起来会比较费难一点,没想到在卓越很容易就搜索到了,很高兴。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尤其是在当前逼仄的语言环境,也只有借历史的死尸,为今日社会做一个解剖、推演!黑夜中你我相遇于此,彼此以电筒的微弱光亮互相会心一闪亮,够了。


书不错,很多东西有了重新了解,加深了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以及我们现在走这条路的原因。呵呵


虽然是70年前的文字,今天读来依然掷地有声


一百年了,我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看了这本书就知道了!!


翻翻就好了,书生论道。


此君既为没落者,自然对新中国怀有刻骨之仇.阶级决定态度,此话不假.中国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官匪横行,环境污染,资源掏空,很大程序上就是有一大批些书作者这样的"知识精英"在助纣为虐.也算是中情局的伟大成功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