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东征
2011-8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陈雪
256
无
20世纪20年代,粤省风云再起,群雄相争。孙中山领导组织的军队,吹响了讨伐陈炯明的号角。国共两党并肩作战、英勇战斗,尤其是新生力量--黄埔军校革命军,在淡水之役、棉湖大战等战斗中,力挽狂澜,表现神勇,最后攻克有“南中国第一天险”之称的惠州,讨伐取得胜利。 马亮、刘阳、叶大明、小吕、王霞等人,在这波澜壮阔的岁月里,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他们是铁血战士,也是情深义重的青年,在残酷的战争中急剧成长。蒋介石、汪精卫、周恩来、叶剑英、彭湃等革命党人,在战争面前各有抉择,许多不为人知的恩怨情仇,《东征!东征》都细细披露。
陈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任惠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惠城区文联专职副主席。已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出版《走读山河》、《东征风云》等多部作品,先后获“当代散文奖”、“人民文学征文奖”、广东省“五个一一工程奖”等。由《东征!东征》改编的电影故事片《浴血东征》已开拍。
第一章 秀才造反第二章 孙陈分歧第三章 广州兵变第四章 进讨惠州第五章 风雨欲来第六章 商团叛乱第七章 进军东江第八章 会师东莞第九章 新圩救援第十章 淡水之役第十一章 守城打援第十二章 滇桂内讧第十三章 向东挺进第十四章 海丰大捷第十五章 势如破竹第十六章 总理逝世第十七章 棉湖大战第十八章 转战五华第十九章 移师兴梅第二十章 不战而降第二十三早杨刘反叛第二十二章 卷土重来第二十三章 兵临城下第二十四章 攻克惠州第二十五章 凯歌高奏尾声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五 夜幕降临,惠州百花洲落霞榭的陈炯明寓所里,分外宁静。 长条桌上方挂着一盏戴着玻璃罩的大马灯,火苗急促地直往灯罩上冒,一屋子都是烟味。陈炯明抽着卷烟,在铺着方砖的地板上不断来回地行走,踱到窗前,他怔怔地盯着西湖湖面,黑暗中看不见人影和声音,手中烟头一光一灭地忽闪着。 陈炯明转身来到那张标满红、黄、蓝各色箭头的地图前,叶举、林虎、洪兆麟等一齐围拢过来,陈炯明说:“苏联人的军火运到广州了,我倒不担心苏联造的来复枪,而是他们的重机枪和山炮、野炮,那些的确是杀伤力很大的重武器。”陈炯明说完拿眼看着叶举和洪兆麟。“总司令,今廖仲恺辞职,孙中山迁韶关建北伐大本营,广州政府群龙无首,正是我们反扑广州的千载良机,再不出击,粤军将困死在东江了。”叶举有些迫不及待地说。“广州商团现有几千人马,弹药充足,利用广州城的高楼深巷,足与广州政府的卫队抗衡半年之久,这等于钳制了孙中山的一个军,甚至比一个军还要强。”洪兆麟也在一旁附和道。陈炯明没有吱声,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林虎:“隐青有何高见?”林虎指着地图一字一顿地说:“重兵出击,越快越好,以广九铁路和东江水路为进攻重点,截断孙中山的辎重运输线,让苏联人的山炮、机枪失去优势。”陈炯明点点头,他一直考虑在哪些地段进攻广州最为有利,林虎的意见与自己多日来的思考不谋而合。 “苏联人派来了许多顾问,极有作战经验,但他们来不及训练黄埔学生军,今与我们作战的主要对手,无非是许崇智、张民达、许济等粤军老班底。”“打掉许崇智、蒋介石、张民达,孙中山束手待擒。朱培德、李烈钧远在北伐前线,汪精卫、胡汉民只会搞党务,廖仲恺、伍朝枢只想着筹钱,而杨希闵和刘震寰看似兵强马壮,却不图打仗只图抢滩夺利。”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非常热烈,最后叶举的一番分析,让在场的各位都点头表示同意。稍即大家都把注意力转向陈炯明。 陈炯明干咳了一声,看着大家说:“各位,粤省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民主政治在哪里?唯有采用联省自治之办法,学习美国13州的联盟政府,才可达到中国的真正统一。”陈炯明喝了一口水,环视了一下大家,继续说:“孙中山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不顾粤省人民死活和全国有识志士的呼吁劝阻,执意北伐,这是辛亥革命以来最大的军阀混战,他天天高喊打倒军阀,他就是最大的军阀,他又不像张作霖、吴佩孚拥兵自重,他不带一兵一卒,就凭三寸不烂之舌,鼓动打打杀杀,搞得处处战火纷起,国无宁日,民无宁日,如此恶斗下去,结果大家都心知肚明。”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