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汪曾祺文集

汪曾祺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1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汪曾祺  

页数:

70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汪曾祺小说(上下)》作者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书籍目录

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小说(上)复仇——给一个孩子讲的故事小学校的钟声老鲁庙与僧鸡鸭名家落魄牙疼艺术家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王全看水骑兵列传塞下人物记黄油烙饼异秉受戒岁寒三友寂寞和温暖天鹅之死晚饭后的故事大淖记事七里茶坊鸡毛故里杂记徙故乡人晚饭花皮凤三楦房子钓人的孩子鉴赏家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小说(下)王四海的黄昏职业八千岁尾巴云致秋行状星期天故里三陈昙花、鹤和鬼火金冬心日规故人往事讲用桥边小说三篇八月骄阳安乐居毋忘我黄英——聊斋新义……


编辑推荐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汪曾祺小说》(上下)作者汪曾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汪曾祺文集 PDF格式下载



   在图书馆里溜达,目光扫过一排排书架,没有目的得欣赏各种书名和作者名。这个作者名字略带诗意,那个名字严肃呆板,这个好笑死了,那个也算名字……这个书名会写一种什么内容呢,略作思量,翻开目录再验证下,我真是闲的慌。就这样,看到汪老头儿的小说文集,孤零零的一本,还只有下册,上册不晓得被谁借走了。想着以前只读过《受戒》和《异秉》,感觉很不错的,就决定把这本借走。
   汪老头儿原来是个吃货。我看的这个下册,随便翻开一篇文章,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在文章里,找到一种吃食。而且,这么多篇,他所写的吃食还绝少有重复的。我不得不说,他是个吃货,吃到什么默记于心、念念不忘,就等着找个机会写到文章里,馋大家一下。我真的是被他写的美食馋住了。加蟹的包子,留着汪汪的油啊;摩登粑粑夹着四两叉烧肉啊;皮薄的蒸饺里包着一肚子汤水哦;透明皮的烧麦包着翠绿的馅。真的是馋死人了。恨不得跑到扬州来顿“皮包水”的早饭,跑到高邮来个“一壶三点”。可是,即使跑去了,那种悠闲也难再得了。
   汪老头的句式好有特点。第一次看到句子可以这样写。“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我认识致秋时,他差不多已经死过一次。肺病。很严重了。”他好长短句交替,句和词交替。甚至这个样子写,“花担子。鲜花装饰的担子。”像不像在写诗?还这个样子写,“舞龙。舞狮子。跳大头和尚戏柳翠。跑旱船。跑小车。”在别人用顿号的时候用句号,一个句号还一段。汪老头儿写的《星期天》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不是说写的有多好,而是竟然可以这样写,“学校人士清简。全体教职员工,共有如下数人:一、校长。……二、教导主任沈先生。……三、英文教员沈福根。……”一直列到九。后面“这是校长赵宗浚所倡导的,原因是:一,……二,……三,……四,……”他这一篇小说大部分在罗列啊。我是不晓得还有谁是这么个写法。
   这本下册里,最喜欢《王四海的黄昏》、《八千岁》、《云致秋行状》三篇。《王四海的黄昏》里,王四海是个表演力能胜牛的大力士。王四海走南闯北,走到承志河,就不走了。一是,他遇上了爱人,五湖居老板娘貂蝉。二是,“花无百日红,王四海卖艺的高潮已经过去了”。他在一次招牌表演中,严重失误了,此后转行卖膏药,娶了貂蝉。偶尔,他取出当年表演用的护手钩把玩一下,玩一会儿就一点意兴也没有了。最后一段,特好,不过有点造作了。“王四海站起来,沿着承志河,漫无目的地走着。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这可不是王四海的黄昏吗?呼应的巧妙。
   《八千岁》开篇开的特别好,“据说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八千岁是八千个制钱,即八百枚当十的铜元。当地以一百铜元为一吊,八千钱也就是八吊钱。按当时的银钱市价,三吊钱兑换一块银元,八吊钱还不到两块七角钱。两块七角钱怎么就能起了家呢?为什么整整是八千钱,不是七千九,不是八千一?这些,谁也不去追究,然而死死地认定了他就是八千钱起家的,他就是八千岁!”后面讲了八千岁的吝啬俭省,俭省到非人的地步。对比八千岁家的家底之厚。这开头的问号,就有解答了。八千岁真的可能就靠两块七角钱起家,在他手里,两块七能变成四块七,四块七变八块七,八块七变十六块七,秘诀没啥,就一个字,省。从牙缝里省,从穿戴上省,从各种地方抠抠缩缩的省。可是,戏剧性的是,当八千岁遇上了八舅太爷,他省不了了。他被八舅太爷狠狠敲了笔竹杠子,家产少了大半。他就心灰意懒了。文末,八千岁的晚饭从两个吊炉烧饼换成三鲜面。这里头人生的道理,真是值得想了又想啊。还有,爱吃爱玩爱胡闹的无赖八舅太爷身上有作者的小影子哦。
   《云致秋行状》,开篇“云致秋是个乐天派,凡事看得开,生死荣辱都不太往心里去,要不他活不到他那个岁数”,后面写的是云致秋经历的生死荣辱了。先写云致秋差点死的几回,再写他家贫,少孤,入梨园的经历。解放后,文革前,云致秋入党,做过的工作,主要是上层演员统战工作和保卫工作。穿插写了马四喜和和贾世荣。马四喜懂三马列。贾世荣的慢性子。文革后,云致秋办过的三件亏心事。文革后,云致秋教戏。最后,云致秋之死。一篇文章写得行云流水,云致秋的形象历历在目。看过了,忘不了。
  汪老头儿的结尾明显都是用过心的,都是有余味的结尾。“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说的就是这种余味。虽是故意为之,却还是自然的,一种人为的自然。
   下册看完了,要还了,上册在哪里啊?
  
  


  一路看去
  汪曾祺在《读廉价书》中写逛小镇沙岭子的集市。 “若是逢集,则有一些卖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担,一些用绳络网在筐里的小猪秧子。我们就怀了很大兴趣,看凤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扫帚,看茄子,看辣椒,看猪秧子。”
  心底无事,只那样一路看去便也是境界。 正如春无风,湖无漪。
  只扬花懒懒地移,只虫儿静静地飞。 累着眼,怡了心。
  


  汪老不愧為沈從文的高徒,人淡而文字疏爽。冬夜讀這本書愈發的難耐起來--他後半部全部講吃的! 各種野菜,鄉食,茶,煙...饞的我把爐子上吊命用的紅豆湯喝掉半鍋。
  
  
  沈從文在在叮嚀學生: 小說要貼著人物來寫。一個"貼"字要緊。任何好文字的肇端,作者必得貼著你真的要講的那人事物,進行思維觀察,心中過一過了,才那麼樣寫生寫意的描繪他。我喜歡讀到有人是這麼樣興趣濃厚、不帶成見的去理解一己所見,這樣的作者當代甚少見。
  
  
  我心中一直有個晚明小品式譜系,毫無根據,純粹按我個人的喜好來栽贓: 張岱,金聖嘆,王國維,周作人,沈從文,汪曾祺,吳魯芹 (舒國治排在這家族樹的末枝)。越是近代越剩下個白淡,前人於生活文化與讀書中涵養的深刻思維已遠不可攀。中國人向來在隱逸/入世兩條路線中有種說不出的互為支持的攪拌,同樣的,俗雅之辨也是那麼不可說卻又分別清晰。是以周作人對世情能保持著恬淡,對社會又高度關心。這界限甚不好拿捏,天生的。汪老尚且說蘇東坡的字俗氣哩,讀到這段我笑了。較之米字,蘇字確實多了許多人間情緒,可我就喜歡寒食帖的充滿表情,"音容宛在"。我是俗人
  
  
  我要怎樣找齊汪老的其他文字來讀呢...


  这学期有位很出位的老师,讲汪曾祺的后期小说用词:凄厉、干瘪、用性来突破他大胆的文学改革之路。
  
  于是,一个喜爱重组聊斋的汪曾祺出现了。
  
  《薛大娘》是公共汽车
  
  《小娘娘》是乱伦之恋
  
  《鹿井丹泉》是人兽之恋
  
  ……
  
  其实我很喜欢后期的汪曾祺,小说写得简短有力。比起温文尔雅的早期更加老辣、精辟。
  
  难得的是那么温和的人在老年,能那么有性格。
  
  生长在水边高邮城的汪,笔下世界常常是我所熟悉的世界里风土人情。各色杂耍卖艺的生意人,沿着那些生生不息的河流,活色生香地行走着。
  
  难得的是他解开那些匆匆来去的行人们心底的故事的时候,总是带着乡土的汁水,好比每个字里都有母亲的奶香,而那奶香是高邮周边的水养育出来的,兴化的水也打那里流过,兴化的人也与那里的人交错而居。
  
  其实每种恋爱都是美的,至于性,越是压抑没有自由的人生才越加残酷凄厉。
  
  谁不希望所爱的就是“正确的”(正确与否只是“人”为的界定),谁不希望每一个行为都是畅通无阻的?
  
  可是不行,所以出现畸爱,畸恋,畸性
  
  其实每一段感情都是人生最美妙的邂逅。
  
  享受当下,寄望未来。
  
  永远不放弃自己的人生,每一天都用心去过,未来也不会太糟糕。
  
  真的是那样也不可怕,因为生命只是白驹过隙,转眼即空,何必过于执著?
  
  改变,改变,如果不开心就改变吧,已经是最坏,还怕更坏吗?
  
  除非不舍,不舍就不得,那才是最糟糕的境遇。
  
  佛说:先要舍弃才可以得到。
  
  然而,纠结也是一种乱糟糟的美呢!
  
  
  
  一个温和的人也变得那样凄厉血腥,那也是一个进步啊,至少看到了冰山之下的世界。
  
  原来那么丰富那么多情。
  
  岂止是小英子要嫁的急迫,岂止是巧云变得泼辣的转变,岂止是大淖里的悠悠生计……
  


  他笔下,我想不出怎么形容那一个世界。
  
  
  那是一个菊花茶一样淡,却充满丰腴滋味,山水画一般冲和,却多情的世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