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罪犯画像师

巴豆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巴豆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迫切需要学会在获得知识与运用智慧之间达到平衡。  ——爱因斯坦  二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4月16日这天,风和日丽。  侵华日军的神户丸运输船装载着两百多名士兵和大量的古玩字画、金银珠宝在鄱阳湖上行驶,经过北纬30度老爷庙水域时,湖。心突然“呼”地涌起一股巨浪,霎时间巨浪排空,大雾迷漫,暴雨倾盆。几乎与此同时,神户丸莫名其妙地断裂、下沉,迅速从湖面消失,之后立刻云开雾散,依然一派风和日丽。整个过程不过五六分钟。  日本驻九江海军部队闻讯,立即派出一支优秀的潜水队赶到出事地点探查搜救。  湖水不深,只有三十多米。队长山下堤昭大佐带着七个潜水员下水后,久久不见一丝动静。直到天黑时分,才见堤昭大佐一人浮了上来,他脸色苍白,神情呆滞,不管人们问他什么,他一句话也不回答,人们发现他精神失常了。当时中国的‘《民国日报》和美国的《旧金山论坛报》曾详细报道过此事。  1946年夏天,美国著名的潜水打捞专家爱德华·波尔顿博士应国民党政府的邀请,专程来到老爷庙水域打捞神户丸,历时数月耗资上百万元,不仅一无所获,还有几名队员失踪了。对此,从爱德华到幸存队员全部三缄其口,未透半点口风。  此后,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约莫有超过一百条船只神秘沉没,数十名船员葬身湖底,这里发生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  有传闻,在这一带水域里看到神奇的怪物,目击者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湖怪,像一把巨大张开的蒲扇;有的说如同一条白龙;有的说像一个巨型的蘑菇,浑身眼睛……湖怪出现时,挟风雨卷雷电,啸声震耳云云。  20世纪60年代中期,黄昏时曾有人在此湖西部,目睹一块呈圆盘状的发光体在天空游动,长达八九分钟之久。当地曾将此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而有关部门亦未作出清楚的解释。有人猜测,是因为“飞碟”降临了老爷庙水域,它像幽灵般在湖底运动,导致沉船事故不断。  20世纪70年代初,老爷庙旁的都昌县砂厂大楼背后的山上兴建水池。一日,忽地从湖上飞来数百只乌鸦,“呱呱”地吵闹个不停,遮在老爷庙上空像一团团乌云。  一个夏日,晴空万里,忽然湖面上狂风怒嚎,乌云翻滚,楼旁的厂区昏黑一片,风沙滔天,在车间工作的工人不得不停工并关掉电闸,瑟缩成一团。  科学家对此也众说纷纭,地下磁场说、暗流说、不明水生物说、狭管地形造就飓风说……  但至今仍无一个能令众人信服的统一结论。  20世纪80年代,一支业余探险队在附近漂流时,误闯老爷庙水域,成员全部落水。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支业余探险队的成员在消失二十多天之后,突然出现在湖边的小村外,成为自山下堤昭之后仅有的幸存者。

内容概要

  罪犯画像师(Criminal Profile),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经过专业训练的特殊职业。他们通过对作案手法、现场布置,犯罪特征等的分析,来勾画案犯的犯罪心态,从而进一步对其人种、性别、年龄、职业,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乃至下一步行动等作出预测。  历史上,很多连环杀手案正是靠他们的协助而侦破的。  世界上最著名的该机构为隶属于FBI的行为分析科(简称BAU)。  世界上最早的罪犯画像师,则是James Brussels,一名美国的精神病医生。  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  一个自称F.P.的炸弹疯子在城市里陆续地安置炸弹,造成多起死伤事件,同时不断给警方和报社写信进行挑衅,时间跨度达十六年之久。传统的刑侦手段对他无能为力,因此,警方不得不求助于James Brussels。  James Brussels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对于炸弹疯子进行心理分析,得出了十一条结论。他建议警方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将这些分析公布出来,他甚至大胆地预测了炸弹疯子被逮捕时的穿着。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警方最终捕获了罪犯George Metesky。  令人惊奇的是,此人符合Brussels的每一条分析,甚至连衣着也丝毫不差。这是犯罪心理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从此,这种利用罪犯行为描绘其心理特征为侦破、审讯提供帮助的学科也成了现代刑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巴豆,男,江西九江人,现居上海,已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诡蝶杀人事件》等。此人长期出现于各种话剧场所,为某草根剧社铁杆粉丝,生平最大的理想,是将本土推理剧搬上舞台,并为之乐此不疲。

书籍目录

引子/001第一章 马拉之死/004第二章 一场致命的相亲/016第三章 变态连环杀手/039第四章 阴阳脸/053第五章 钱能杀人,亦能救人/068第六章 偷枪/080第七章 白局长的秘密/098第八章 少女从天而降/125第九章 一切开始的地方/146第十章 江湖异人/161第十一章 地下王国·1938/175第十二章 民国考古事件/197第十三章 毁灭世界的能力/215后记/226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马拉之死  他幻想自己是十八世纪的艺术家……  1  作为“犯罪及行为矫正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让厉果功成名就的,却是一起小得不能再小的治安事件。  桐城市,力美健身中心。  一名22岁的女员工在工作期间与一名中年妇女发生争执。三天后,后者带领数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冲进健身中心,当众侮辱、殴打该名女员工。厮打中,她们不但扒下受害者的裤子,还残忍地把她的下体抓得血肉模糊。  此案的卷宗被厉果拿到了,因为他正在为自己的调研课题搜集案例。  厉果的课题名为“嫌疑人直系亲属行为证据分析”,将罪犯心理画像的范围,从现场心理痕迹、受害人研究、地理学的犯罪画像等等,扩展到犯罪嫌疑人家属行为的研究。通俗一点说,就是希望通过分析各类嫌疑人的亲朋好友的反常行为,来倒推该嫌疑人可能会犯下的罪行。  在论文中,厉果选取了“力美案”,并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  更年期的中年妇女,会对年轻女子毫无由来地产生愤恨和妒忌。这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的正常女性生理反应,如果未经疏导或者受外力影响,可能发生如此案中的极端攻击行为,即通过毁坏对方的生殖器官,来宣泄内心积压已久的焦虑。  就此案而言,究其心理动机,不排除该嫌疑人配偶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之可能,抑或该嫌疑人曾因婚外情离异等缘由。由此可见,公安人员在侦破男性犯罪案的同时,可参照其配偶的类似行为,排查相关线索,为破案提供新的思路。  原本这只是一篇普通的论文,忠于案例分析本身,并无影射之意。  可是此文发表之际,厉果并不知道这名中年妇女正是桐城市某区的区长夫人,而该区长因为经济问题,正在被纪委秘密调查。  调查中,一笔国有资产去向不明。机缘巧合,纪委的一名领导看到了厉果的论文,并接受了文章的建议,着手排查该区长的私生活问题。不久,果然挖出该区长的一个隐匿颇深的情妇,纪委沿此线索成功追回了赃款。  该纪委领导与主管政法的副市长私交颇深,在他的引荐下,厉果得以’进入公安局刑警大队做顾问,一方面为各类疑案、大案提供建议,另一方面也是上面有意培养厉果,让他有机会在第一线接触第一手资料,更好地将行为心理学运用于刑侦破案。  对一名年轻的犯罪心理学研究人员来说,这显然是件好事。  厉果可谓师出名门。  作为“文革”之后的第一代心理学专家石建国的关门弟子,厉果更值得炫耀的履历却鲜为人知。他曾在石建国一手创办的“302心理实验室”实习了一年,那正是“302”存在的最后一年。  因为二十年前介人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生还人员的心理矫正,“302”在业内颇负盛名。然而到了厉果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年,这个实验室不知为何只剩下石建国一个专家。  在这里:厉果全面接触了石建国多年潜心研究的“行为矫正理论”。在此之前,他已是一名行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一年之后,“302”那间只有石建国能够进入的、存有当年鄱阳湖事件资料的档案室突然遭遇火灾,纵火者正是石建国本人。“302”的所有资料被付之一炬,此后,石建国因意识障碍而出现失语、失忆等症状,如今仍在精神疗养中心生活。  比厉果早一步进入“302”的,还有一个名叫张晟的年轻人。石建国精神失常后不久,张晟也奇怪地出现了定向系统紊乱、妄想等诸如此类的精神病症状。  对于“302”在最后一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厉果讳莫如深。作为仅存的一名经历者,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心态调整过来-,重返工作岗位。  在刑警队,与他联系接口的是队长何鹏涛。  2005年的某天清晨,厉果接到了何鹏涛的电话。  2  二  桐城市。  作为中部省份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桐城市这几年的建设并不如沿海地区。朝令夕改的城建规划,让这座城市还来不及焕然一新,就被新的烟尘笼罩了,活像一座巨大的建筑工地。  马路上土方车呼啸而过,勤劳朴实的农民工在钢筋水泥里蓬头垢面、日以继夜。因为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微妙的利益冲突,或资金短缺之类的问题,很多项目往往到了一半就遥遥元期了。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一脸茫然地走在城市里,然后进入另一个工地,用汗水去浇灌下一个希望。  这明显是个安全隐患。  然而这次事态更为严重——桐城系列杀人案——发生在郊区无人看守的废弃工地或烂尾楼里,并且,无一例外地由拾荒者发现、报案。  “谈不上完美——如果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谋杀的话。”这是何鹏涛见到厉果后的第一句话,“但技术痕迹明显,受害者分别为医院主治大夫和中年教授,男性。两人在三天内,以同样的方式分别被害于午夜12点至凌晨4点之间。事先被迷药迷倒,至于死法……”他没有接着说下去。  走进现场,厉果看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场景——  死者下身裹着白色浴巾,头戴浴帽坐在一个木桶里,右手搭在桶外,手中握着一支鹅毛笔,地上有一张白色的纸。死者的衣裤被整齐地码在十多米外的地上,很明显是现场换下来的。致命的是插在死者胸口的一把匕首,直中心脏。死者死于失血过多,鲜血盛满了小半个木桶。  厉果心头一惊,这不是世界名画《马拉之死》里的场景吗?  厉果并不推崇教条主义,但统计学的数据马上告诉他:如此匪夷所思的“仪式性”杀人,九成以上的嫌疑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刚刚两案并一案,我想还是要给你个电话。”何鹏涛说道。  厉果问:“现场有没有直接证据?”  “很有反侦查意识啊,现场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明显是刻意清扫过的。罪犯心理素质似乎好得出奇,到现在为止都没留下破绽。”  “目击者呢?”  “这里比较偏僻,又是发生在深夜,所以走访结果令人悲观。而且因为消息封锁,我们无法从正面途径向群众征集线索,都得靠我们自己跑,人力有限啊。究竟是昏迷后被运到现场,还是诱骗过来下的药,现在都还没什么头绪。”  “两名受害人之间有什么关联?”  “通过家属、单位走访,电话记录查询,社会关系排查,上网记录统计等搜集的信息来看,两人之间并没有交集,起码到现在为止,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他们彼此认识,或者有共同认识的人和组织。总之,他们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两个毫不相干的人!”  厉果蹲下来,用手指在地上摸了摸,放到鼻子前嗅嗅。  “宣泄型罪犯!”姚静曼手拿笔记本,在一旁插话了。她是桐城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今年才毕业,在厉果手下做实习助理。  “什么意思?”何鹏涛一头雾水。  “凶手施暴的目的不是谋杀,而是情感的宣泄。”姚静曼耐心地解释。  厉果依旧没说话。  《马拉之死》,法国旧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形。  主人公马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为了躲避迫害,长期藏身于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他有着狂热的革命激情,渴望改变社会,同时他又是个暴君,主张残酷无情的铁血政策。可以说,正是他的残暴为自己掘下了坟墓……  厉果努力回忆着过去在画册上看到的有关《马拉之死》的介绍。  那是一幅在特殊年代里,带有很强政治性的写实油画作品。如果因此而联想到罪犯是因为政治而谋杀,显然是不妥当的。首先,受害者并不是政坛人物;其次,政治犯往往采取纵火、、爆炸或投毒等危害性更大的群体性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博取当权者的关注……  姚静曼说得没错。  照现场分析,嫌疑人很有可能长期处于压抑和焦虑状态,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宣泄出去,而最终导致偏激或幻想行为的产生。  厉果皱着眉头继续想着。如果排除以上种种可能,尽管不愿意,也尚未有足够的证据,可现场的迹象依然表明:他们很有可能遇到了一个变态连环杀手!  而《马拉之死》所象征的内涵,正是罪犯内心焦虑的外延:想要宣泄的情感内容。  稍作思考后,厉果进一步把嫌疑人判断为“随机杀人的宣泄型系列杀手”,然后他给出了对嫌疑人的初步描述:  1.常驻本地的男性;  2.年龄在28~35岁之间;  3.受过高等教育,未婚,有洁癖,经常因为纠结于不必要的小细节而影响工作进程,受到领导指责;  4.身体强壮,独来独往,言辞木讷、不得志,因为工作岗位次要,长期被同事或亲人忽略,近期可能有重大挫折,例如被解雇、降级、调离原工作岗位等;  5.有英雄妄想情结,可能进行过心理咨询;  6.喜欢穿有四个以上口袋的外套;  7.有一辆使用期五年以上的黑色三厢轿车。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有时我会迷惑,是我疯了还是其他人疯了?  ——爱因斯坦


编辑推荐

  柏拉图说: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年人害怕光明!  而他,就是专门为黑暗中那群人画像的。  现场、证据、被害人、伤害形态、犯罪动机……这些,都是他的“绘画”工具。  《罪犯画像师》由新浪读书强力推荐!  泼妇打架,平常人看热闹,他却从中分析出她老公有外遇。最最匪夷所思的心理案例,才能烹饪出最诡谲的推理盛宴。《今古传奇》火爆连载,离奇谜底尽在书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罪犯画像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