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想像的盛宴

孟繁华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5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孟繁华  

页数:

27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文化状态和文学潮流。他们把文学发展的动态,放置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他们的学术活动,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对当代的人文状态的充分关切。这是这些青年学者最为感人的学术品质,他们的确无愧于培养他们的那些学校和学术机构。  做学问最忌的是不着边际的空泛,是虚无缥缈的高谈阔论。本丛书的作者的专业是文学,文学较之其他学科具有更多的审美性和精神取向,相对于生活的物质性方面显得是有点“漂浮”的。因此,对从事文学研究的人来说,始终保持和社会现实、文学现实的密切联系,对不断发展变革中的社会、文化、文学实际保持着精英意识的关怀和投入精神,是体现作为人文学者的胸襟、涵养和品质的最重要的条件。令人欣慰的是,本丛书的作者们的行事,大体上也都未背离上述这些条件。  本丛书的名称是“博士思想文丛”,我很欣赏这个名字。博士们是研究学问的,这个题目把学问和思想联系了起来,是很有见地的。做学问而缺乏思想,做的只是死学问。一个有作为的人文学者,对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各个层面进行积极的思考是应有之义。说他们是以文为生还不够,极而言之,他们是以思考为生。思考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建设性的思考必将化为积极的物质力量,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文学者是不应该与世隔绝的,他们的思考必须与社会兴衰、万家忧乐息息相关,并将这种投入和关怀转化为锐利的思想穿透力。

作者简介

  孟繁华,文学博士,观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祖籍山东邹县,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1968年初中毕业,先是“下乡”,后是“上山”,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转入中文系。1982年分配至北京一所高校任教,l989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年考上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  主要著作有《新时期小说与诗歌》、《叙事的艺术》、《文学的新现实》、《众神狂欢》、《1978:激情岁月》、《梦幻与宿命》、《卧龙岗上散淡人》、《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10卷(合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1卷(合编)、《90年代文存》(主编),以及理论、评论200余万字。法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传媒曾发表过对其研究的评论和介绍。现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评论以及文化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学人传略什么是现代知识分子--以闻一多先生为例精神信念与知识分子的宿命--谢冕文学思想论纲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化--洪子诚的意义与启示英姿勃发的文化挑战--陈晓明和他的文学批评历史叙事中的当代情怀--评李书磊的《1942走向民间》作家论衡面对今日中国的关怀与忧患--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土门》生命之流的从容叙事--评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庸常年代的思想风暴--韩少功90年代论要女性的故事--林白的女性小说写作忧郁的荒原:女性漂泊的心路秘史--陈染小说的一种解读逃离意识与女性宿命--徐小斌90年代的小说创作物欲都市的迷乱与反抗--评邱华栋的都市小说创作天国梦幻与人间欲望--评顾城的长篇小说《英儿》《欧阳海之歌》的修辞中原文化与生活政治--评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欲望的批判与人性的悲悯--评王跃文的小说集《官场无故事》现代生存体验中的古典心性--评杨晓民的诗集《羞涩》“独旅”诗人的承诺--评张洪波的诗歌创作并序《穿越新生界》……文坛手记文学史观

章节摘录

  郭沫若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与他实现或完成了又一次选择是相关的。40年代初期,“经过了从军为官与穷愁落魄,经过了异邦流亡与潜心研究,郭沫若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生活的参与与归化,不再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天狗’。他诗中那种泛神的解放与自由已经死于诗中;尽管他那种青春狂放性格在为人处事中还时有流露;尽管在历史剧中还偶可发现他诗中原有的浪漫主义,但总的看来此时的郭沫若其人其文的精神都已经个别化、具体化,乃至于政治化、党派化了。”李书磊对郭氏的这一分析是意味深长的,这也可以看做郭氏之所以那样功利性地理解人文知识分子工作的原因之一。尽管他也曾做过与闻一多相同专业的研究。  与郭沫若不同的是,闻一多青年时代在民主之风的感召下,也曾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的爱国热情就是在那一时代培育的。但他“自从美国归国任教后,二十余年,从不过问政治,一心问学培育了闻一多先生高洁的知识分子人格和独立精神。抗战初期,他曾毅然谢绝教育部友人的为官之邀而坦然于书斋生涯,在联大任教时经常整日足不出户,甚至被几位同事戏称为“何妨一下楼斋主人”。因此,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纯粹的不计功利的现代知识分子。  对政治的淡漠和书斋生涯并没有使闻一多先生成为一个旧式文人,也没有改变他火烈韵个人性格。他生活于教授阶级中间,但与教授阶级他并不怀有亲和倾向,甚至内心充满了对这一阶级的不屑。他曾给同校教授张奚若写过一信和赠诗,他说:“整十五年没写诗,今天要为你张奚若破戒了,就恕我拿你开刀吧。计划是要和教授阶级算账,除你而外,还有潘光旦、冯友兰、钱穆、梁宗岱、沈从文、卞之琳,和闻一多自己等7个冤家,题名日《八教授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想像的盛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