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保山桥话

王琨楼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琨楼 著  

页数:

232  

前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世界历史证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对外交流的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繁莆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把握潮流,在振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发展上狠下功夫。    保山古为衷牢国首邑,西汉元封二年置不韦县,东汉永平十二年设永昌郡,帛乾德三年改设永昌府,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国际商道“蜀-身毒道”经保山通往南亚、东南亚,保山也因此一直以来就是中缅贸易的集散地。商道,也是文化通道。加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命的顽强与绚烂,人类思想的深邃与绵延,演化成了保山文化的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内容的哀牢文化、以汉文化为特征的移民文化、以翡翠为代表的玉石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文化、以自然风光为基础的旅游文化。更有琳琅满目的工艺珍品、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争奇斗艳的民族服饰、日久弥新的腾)中皮影、大气磅礴的永昌钹舞、古老神奇的保山傩戏、质市h率真的农民绘画。更表现在其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厚与文化心理的成熟上。

内容概要

本书也有为保山桥梁立史存照的企图心。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桥梁建设突飞猛进,好多老桥因功能老化,不能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退出历史舞台并被人们逐渐遗忘,在风雨的侵蚀中归于虚无。还有一些桥梁因澜沧江水电站的建设,相关河段水位提高而没入水中,后人无法将它们抚摸,却可以从南书提供的文字和图片中一睹它们的容颜。本书就是要在历史的发展中抬捡起就要逐渐被岁月蚀化的桥梁遗存,给历史留下关于保山桥梁建设的历史记忆,同时展示现代大桥的建造技带和伟岸雄姿。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 奇山异水保山桥 第二篇 木桥是乡村的风景第三篇 石桥是人文的凉亭第四篇 铁索桥是历史的记忆第五篇 滇西抗日战争与保山桥 第六篇 现代桥梁——通向未来之梦第七篇 人物故事与传说 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连河和南箐河组成,流经打苴、洞山等8个乡镇。龙川江是腾冲县内最大河流,流经13个乡镇,占全县径流面积的63%,派生出明光河、瑞滇河等五条河流,由龙陵县龙江乡流人梁河县。槟榔江发源于腾冲县西北部五台山一带,大岔河、胆扎河、轮马河是槟榔江的主流,交汇于三岔河。再由北向南流至猴桥,转向打望山,于古永乡芭蕉林流入盈江县。五大水系孕育了许多叫不出名的山涧溪流,如同大自然的毛细血管,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卷。    “九十九个坝子”就分布在这“三山耸峙”与“五江并流”的高山峡谷间。由于山的高低不同,陡峻各异,使河流弯曲多变,造就了无数个宽谷和山间盆地,俗称“坝子”。这些坝子大多在海拔500-1500米之间,总面积208.6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3%。面积在1500亩以上的坝子99个,是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区。保山坝是全市最大的一个坝子,位于怒江与澜沧江之间,沟渠纵横、村落点点,是云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被称为滇西粮仓。又可种植蚕桑,保山丝棉享誉海内外。潞江坝在保山坝西南向60公里的峡谷间,怒江穿境而过,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施甸坝处横断山脉的云岭中南段,碧罗雪山南延尾翼山地峡谷区,坝形狭长。施旬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坝,河岸绿柳翠竹,水岸人家,是坝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右甸坝是昌宁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坝子,澜沧江源流之一的达丙河从坝子中间缓缓流过,河滩芦花放,两岸稻谷香。另有卡斯坝、枯柯坝、湾甸坝、勐统坝属低热河谷,都有一条河以及这条河所形成的水系,衍生出好多的小沟小渠。腾冲坝属火山熔岩堰塞形盆地,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6公里,大盈江从坝子中间流过,并有塘子河、饮马水河、草河注入。平缓的盆地,丰富的水系,使腾冲坝子极具边地风光。一走进一个个坝子,如同走进一幅幅山水画中。青山绿水间,稻田翻金波,土坡桑林翠,群鸭戏绿水,牧人迟迟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陇亩,这就是保山人的田园生活,全靠奇山异水所赐。然而,名山大川造就了保山奇异山水的同时,也给生于斯、长于斯的保山人带来生产和生活上的障碍。“对面喊话听得见,见面走一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保山桥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