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白族的建筑与文化

寸云激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寸云激  

页数:

2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长期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历史源流、营造技术、结构装饰、选址布局、类型特点、文化习俗等方面切入,对白族的民居建筑、村落建筑、宗教建筑、文教建筑、房屋营建、住居理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是一部从建筑学、人类学视角出发,涵盖白族不同建筑类型的学术。著作。该书关于本主庙、宗祠、魁阁、文昌宫、三教宫等方面的资料及论述,均为作者长期调查研究的新成果,对白族建筑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入有积极地意义。

作者简介

  寸云激,男,白族,民族学硕士,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白族人类学与建筑学研究。先后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7项。合著出版《民居与村落--白族聚居形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大理上下四千年》2部学术著作,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民居与村落--白族聚居形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于2006年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著作二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民族源流
 二、住居环境
 三、发展演变
 四、工艺特点
第二章 民居蛙疫
 一、平面布局
 二、构架形制
 三、装饰艺术
第三章 村落建
 一、类型选址
 二、规划格局
 三、景观设施
第四章 宗教建筑
 一、宗教信仰
 二、类别形式
 三、格局功用
第五章 文教建筑
 一、文化教育
 二、类别形式
 三、格局功用
第六章 房屋营建
 一、择日起工
 二、竖柱上梁
第七章 住居理念
 一、和谐共存
 二、契合自然
 三、讲求伦理
 四、耕读传家
 五、祈福趋吉
 六、丕显家声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到明代,随着大批汉族移民的进入,大理地区的道教又才再度兴盛起来,并出现了巍山的巍宝山、云龙的虎头山、祥云的天峰山、南涧的灵宝山、弥渡的太极顶、剑川的老君山与金华山等道教的名山胜地。此后,在白族乡村,玉皇阁等道教的建筑亦多有所建。这其中,喜洲的“紫云山”可谓是较有特点的一处。  紫云山位于喜洲镇市上街口,与“十皇殿”、“苍逸图书馆”等建筑相对,在路之南,由前后三个院落组成,平面为坐西朝东之布局。大门开于前院大殿漏角天井东北角,为平头式之结构;一院大殿三开间,内祀“关圣帝君”像,关羽居中而坐,赤面黑须,绿袍皂鞋,右手捋须,左手执《春秋》,正在秉烛夜读;关平捧“汉寿亭侯”印、周仓持“青龙偃月刀”分别侍立于左右;门外有楹联一幅云:“大丈夫盖世英雄总不越纲常伦纪,古圣人盟心结义都可质天地鬼神”。又殿后廊下居中靠墙处,供有韦陀菩萨像一尊。  第二院有房屋三坊,俱为三开间之结构,两侧厢房空置,唯大殿塑有神像五尊,从南至北依次为:达摩、玄帝、观音老爹(男性观音像)、文昌、伽蓝。此外,大殿南侧有耳房一间,是为三宫殿。  第三院仍有房屋三坊,斗姥阁位于院之西侧,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的楼阁建筑,阁内塑斗姥立像,双手执日月,上悬“位中天”匾,两侧挂“斗父龙汉祖劫周御国王天尊”、“斗母巨光天后元明道母天尊”、“当生当照本命元长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等神幡;其北配殿为三开间悬山顶之结构,内塑地母像;南配殿之形制与北配殿相仿,现为“喜洲村老龄协会总会”所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白族的建筑与文化 PDF格式下载



第一次在大理看到的,没有,最近做一个大理项目买的,还不错


写得很好,但有的观点的论证略显苍白


很好 貌似有点小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