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江山

吴蔚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吴蔚  

页数:

40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金瓯缺》和《偏安恨》上下两编,共四章,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线索,分别讲述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以及南宋与金、南宋与元之间的战和交锋岁月,力求从大历史的视角来叙说宋朝与周围多个并立政权的复杂关系。 本书选择的人物,都是风云变幻中的人物,因此这其中的人物有两层内容:一是人物本人的血肉命运;二是人物透视的视角,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因而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历史风云人物的书,也是一本两宋时局的书,着重讲述了两宋的外患。所谓弱国无外交,外患从来就是起自内忧,本书也涉及宋朝自建国到灭亡的内政,涵盖了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林林总总的人物。  历史,从来就不该被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作者简介

吴蔚,祖籍湖北,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为IT人士。喜文史,著有《帝国的神话——盛唐一百三十年》、《案藏杀机》、《大唐西游记》等历史纪实书籍。

书籍目录

第一编 金瓯缺 第一章 回首望云中——宋与辽 1.赵匡胤的梦想 2.韩延徽的传奇人生 3.奇女子萧燕燕 4.赵光义屁股吃了一箭 5.杨业之死 6.寇准与澶渊之盟 7.萧观音案 第二章 西北望,射天狼——宋与夏 1.夹缝中崛起的李继迁 2.丝路上的僧侣 3.元昊立国 4.大范老子与小范老子 5.战神狄青 6.梁太后当国 7.成安公主第二编 偏安恨  第三章 靖康耻,犹未雪——宋与金 1.海东青之路 2.海上之盟 3.靖康之变 4.太学生陈东 5.名将岳飞  6.白面书生虞允文 7.辛弃疾的英雄泪 第四章 龙虎散,风云灭——宋与元 1.成吉思汗 2.蒙古内讧 3.联蒙灭金 4.钓鱼城 5.战襄阳 6.臣妾签名谢道清 7.最后的崖山附录:宋、辽、西夏、金、元年号表

章节摘录

  第一编 金瓯缺  第一章 回首望云中——宋与辽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宋?叶梦得《水调歌头》  词中提到的“云中”指云中郡。秦汉时,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因西汉名将李广在此抗击匈奴而闻名;北魏时,云中郡治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唐朝时,云中郡即云州,治定襄,后改云中(今山西大同),为“燕云十六州”之一。五代时,包括两大军事重镇的幽州’(今北京)和云州的“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影响了之后中国四百年的格局。  本章实质讲述的是北宋与契丹辽政权的对峙。“燕云十六州”一度是宋辽双方争夺的焦点,从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便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壮志。然而终宋一世,“燕云十六州”始终可望而不可及,是北方烟尘中的梦想。一直到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部将徐达率军攻占元朝京师大都(北京),“燕云十六州”才重新回到汉民族手中。  1.赵匡胤的梦想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是中国人传统的新年,后周君臣为此大肆庆贺,京师开封城中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却似乎没有受到节日的感染,他站在庭院中,将深沉的目光投向遥远的北方,若有所思。  后周时,殿前都点检为殿前司统兵官,为禁军最高统帅,其下设有殿前司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等。实际上,此时的赵匡胤掌握了后周的绝大部分兵权,已经是中原最有权势的人。而新年的这一天,对于赵匡胤而言,非同寻常,绝不简单。他虽然脱下了铠甲,但依旧是一身戎装打扮,左手习惯性地扶在腰间的长剑上。他的心腹谋士赵普就站在他的身后,露出与他一样深沉的目光。赵普是赵匡胤的布衣之交,他心中非常清楚,赵匡胤此刻想到的既有眼前的中原,也有遥远北方的契丹。  二人就这样沉默地伫立在寒风中,外表强作平静,内心其实波涛汹涌。  经过长久的沉默后,赵匡胤终于开口问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快到了么?”赵普抬头望了一眼天空,又将目光投向地上。此时正是正午时分,在冬日苍白无力的阳光下,二人的身形在地上投射出小小的影子。赵普微微迟疑着,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时间和行程,这才回答说:“应该到了。我事先交代过了,既然是边关急报,不必先送到点检这里,而是直接送到宫中,说不定此时已经到了小皇帝手中了。”赵匡胤点了点头,长叹一口气,叹息声中包含着极为复杂的情感。刹那间,点点滴滴的往事一齐浮上心头,他顿时陷入了绵绵不尽的回忆中。  此时,后周世宗柴荣病死还不到半年,新即位的皇帝后周恭帝柴宗训(柴荣之子)还不满七岁,年纪幼小,无力主政,摄政的符太后(后周恭帝生母,符彦卿之女,符彦卿另一女嫁赵匡胤弟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也是普通的妇道人家,没有政治:头脑和主见。在国无长君的情况下,一些有野心的人开始蠢蠢欲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何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中原藩镇割据,互相攻伐;唐朝灭亡后,朝代更迭不休,自后梁太祖朱温开始,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再到后周,已经有五代了,而总共才五十三年时间,可见前几个朝代之短促。这几个朝代皇帝的即位,多数是靠拥有重兵夺碍,君权神授的观念早已经淡薄,谁手中握有重兵,谁就有可能实现野心。对于后周而言,之前四代短暂的命运也将要再一次降临到它头上,因为刚好赵匡胤就处在喔有重兵的位置上,而且他与心腹智囊们在心中反复盘算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官,唐朝时河北藩镇首领不少是沙陀族(原名处月,也作朱邪,为西突厥别部)人,因此传说赵匡胤有沙陀族血统。  赵匡胤青年从军,最早投在后汉枢密使郭威麾下效力,因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后来郭威称帝,为后周开国皇帝,史称后周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后周的过程中有功,受到郭威提拔,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后无子,由养子晋王郭荣(原姓柴,郭威妻兄柴守礼之子,郭威内侄)继位,是为周世宗,历史上一般称他为柴荣。柴荣刚刚即位,北汉国主刘曼勾结辽国契丹,大举入侵中原。柴荣当时只有三十三岁,年轻气盛,决定御驾亲征。而在这之前,柴荣从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军事才能,因而群臣都反对皇帝亲征,以宰相冯道为首,力劝皇帝不可轻动。柴荣却是血气方刚,坚持要亲自带兵出征,赵匡胤也在这次出征的队伍中。  当时,后周军驻扎在泽州(今山西晋城)东北,北汉军驻扎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南,北汉兵多,后周兵少,加上带兵的柴荣从来就没有上过战场,后周将士底气不足,心中都有些忐忑。北汉国主刘曼很好地把握了时机,立即挥师进攻。交战不久,后周右军将领樊爱能、何徽见敌方人多,心生胆怯,竟然率领骑兵逃跑,后周右军由此溃败,一千多步兵因无马不及逃走,解甲投降了北汉。  柴荣见情况危急,披甲上马,亲自率领禁军冒矢石督战。赵匡胤当时还只是个普通的禁军将领,见皇帝如此身先士卒,大受触动,说:“皇上这么危险,我们怎能不拼死战斗!”于是率先冲上前去,奋勇杀敌,后周士气由此大振,士兵均以一当百,竭力死战,结果北汉兵在先取得优势的情况下反而大败。北汉国主刘曼马不停蹄,昼夜奔驰,逃回了晋阳。之前逃跑的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看到后周军大捷,又都折返回来。柴荣下令逮捕樊爱能、何徽及将校七十余人,在军中斩首示众,投降北汉的右军步兵也全部被杀。  当时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军最高统帅,对赵匡胤的英勇善战赞不绝口,柴荣由此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高平一战,不但让天下人从此对柴荣刮目相看,还让赵匡胤也开始崛起于政治的舞台。正是在这一战中,柴荣成为赵匡胤心目中的偶像,他梦想成为柴荣那样的人,不但有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不畏死亡的勇气、邀买人心的手段,还有至高无上的权势。  之后,在一系列的征战中,赵匡胤因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军功卓著,备受后周将士的拥戴。他也由此有了一批自己的亲信和人马,而石守信、李继勋等九名将领还与赵匡胤结为兄弟,称为“义社十兄弟”,这些人成为他个人实力的中坚。不过,此时的赵匡胤还不敢有任何野心,因为柴荣非同一般的精明。  柴荣神武雄略,史称“五代第一明君”。他曾经问精通术数的左谏大夫王朴道:“我的寿命大概还有多长?”王朴回答说:“陛下用心,以苍生为念,天高听卑,自当蒙福。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九?世宗纪》)大概意思是说,皇帝至少还能活三十年时间。柴荣听了大喜过望,说:“如此,我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显然,这是一个志在天下的皇帝。正因为有如此大胸襟、大气概,他才成为同样雄心勃勃的赵匡胤心目中的偶像。特别是柴荣善于用人, “文武参用,各尽其能,人无不畏其明而怀其惠”,赵匡胤也是属于“畏其明而怀其惠”的其中一个。  为了实现十年内统一天下的愿望,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决意挥师北上,直取契丹,志在夺回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后周大军云集在沧州(今河北沧县东南)一带,旌旗蔽日,场面十分壮观。除了柴荣本人亲自担任主帅外,另一员大将韩通任陆路都部署,赵匡胤则担任水路都部署。  在后周的强大气势压力下,辽国守卫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的将领先后不战而降。之后,辽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瀛州(今河北河间)两州也投降了后周。这样,瓦桥关以南之地便为后周所有,后周大军未发一箭、未损一卒,便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三州、十七县、一万八干三百六十户,为五代以来对契丹作战所取得的最大胜利。  初战告捷后,柴荣无比兴奋,召开了一个大会,宴请诸将,打算激励将士,再接再厉,一举收复幽州(今北京)。  〔中原自夏朝出现军队和军事制度以来,作战最早是以车战为主,战车一般由两到四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三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戈,车下随行步兵若干人。此时虽然也有独立的步兵部队,但始终只是配合车兵作战。一直到春秋后期,战争异常频繁,车兵地位下降,步兵上升为主要兵种,骑兵开始发展,但马匹在中原仍然相当罕见。直到秦汉时,马政成为国之大政,秦朝制定了《厩苑律》,对马匹的放牧、调教、管理均有规定,汉朝在奖励民间养马的同时,在北边、西边均置苑养马,骑兵这才开始大量使用。但即使如此,中原政权在与游牧民族的争锋中,很少能在野战中取得优势,这是因为游牧民族全民皆兵,长于马背,骑兵是其天生所长。汉朝建国之初,正是北方匈奴冒顿单于崛起之时,不但重新收复了昔日秦朝大将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的河套地区,还对中原汉朝发动了攻击。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迎战,兵败平城,随即被匈奴围困白登山,达七天之久,最后还是靠谋臣陈平使计,重金贿赂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方得脱困。从此之后,匈奴剽悍的骑兵令汉室闻风畏惧,刘邦自知汉军无法与飘忽来去的匈奴骑兵抗衡,只好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这种“和亲”,实际上就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还得每年送给匈奴许多财物。直到年少有为的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国库充盈,已无内忧,刘彻锐意富国强兵,立志改变对匈奴的.弱势局面,雄心勃勃地开始训练骑射。汉武帝时期,官马一度达到四十余万匹,为骑兵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汉军在对匈奴的作战中,最终取得优势还是靠兵器上的优势,当时冶炼技术水平大为提高,已经由青铜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尤其是汉军强弩便于远距离攻击,能够有效地遏制匈奴骑兵,这就是为什么名将李广之孙李陵率五千步兵抵抗匈奴八万骑兵,达八天之久,几乎每战必胜,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寡敌众的奇迹。这其中除了李陵善于用兵的原因外,主要还是要归功于汉军携带了五十万支箭。因而,汉朝对匈奴的胜利,并非骑兵部队的胜利,而是国力和兵器上的胜利。但后来随着铁器以及冶炼技术慢慢传入游牧民族,申原也逐渐丧失了兵器上的优势。唐朝武功震惊天下,然而在边防作战时,其真正有战斗力的骑兵却大多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部队,不少骁勇善战的将领其实都是少数民族:如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后来唐军平定安史之乱时,就连号称“功盖一代”的名将郭子仪都认为只有回纥骑兵精锐,才可与“天下无敌”的安禄山叛军(大多为同罗、突厥、蕃、奚、契丹、室韦兵)匹敌,力劝唐肃宗请回纥派援兵。长期以来,中原政权虽然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但对天生精于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却历来有不能企及之处。尤其是自从唐朝失去河西之地(今甘肃一带)、宋朝失去灵州(今宁夏灵武一带)后,中原丧失了重要的马匹来源之地,从此无力建立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在与游牧民族的野战中多处于下风,这种局面一直到明代成祖朱棣大力发展火器部队神机营后才被彻底打破。〕


编辑推荐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曾说:〔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陈寅恪先生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甚至无经憧憬地想象着:〔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然而,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本书分为《金瓯缺》和《偏安恨》上下两编,共四章,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线索,分别讲述了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以及南宋与金、南宋与元之间有战和交锋岁月,力求从大历史的视角来叙说宋朝与周围多个并立政权的复杂关系。  与易中天、当年明月等并称“十大新派讲古佬”,70后新锐知性女作家吴蔚全新讲史力作。  “富而不强”的大宋江山,中国帝制王朝最奇特的时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江山 PDF格式下载



宋、辽、夏、金风云际会,时势造英雄呀


喜欢历史的朋友!强烈推荐!能看出来作者的历史知识有多广!


快递很有礼貌


吴蔚的书已经陆续读过黄金甲、鱼玄机等几本,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历史脉络的把握都不错,可读性趣味性不错,但这本书感觉历史罗列的多,趣味和可读性差一点,只看了一半左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