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中国哲学
2009-3
陕西人民出版社
杨国荣,温带维
246
无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五个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主要学派,简单阐述了各学派对人生价值以及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观点,是一本中国哲学的入门书。虽然是一本入门书,但我和国荣兄合著此书,除了希望读者能借此对中国哲学产生初步的兴趣和了解,也还有一些抱负和关怀。我俩之间抱负虽然相近,但关怀的重心却有点不同。 就抱负的相近者言,我和他都希望有更多的读者注意到、了解到中国哲学对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重要信息,特别是针对以价值中立为外表的价值迷失现象所发出的警号和洞见。 若就关怀的侧重点言,国荣兄向来比较重视中国哲学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实践和推广,而我则较重视中国哲学在个人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所以我研习中国哲学的焦点常在个人的层面,而国荣兄则常讨论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这关怀的不同也反映在我们在本书的分工上,书中五篇分别讨论各派的人生价值和智慧的文章,我写了其中四篇,而五篇分别讨论各派的社会应用的文章,国荣兄则写了四篇。 我们关怀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并不表示我们完全不关心对方所关注的,所以我们在重视中国哲学的社会应用之余,也希望读者在读毕此书后能获得的,不只是一些关于中国哲学的客观知识,而是受用的人生智慧。然而,各家各派众说纷纭,该依从哪一家的学说呢?是否能够同时采纳百家之长而又不陷入矛盾中呢?若本身已经有着某些宗教背景,又该如何看待这些宝贵的人生智慧呢?更甚者,有着特定宗教背景的老师们,又能否在正确讲解,甚至推介各派思想之余,不违背自身的信仰立场呢?这些问题都构成个人在吸收中国哲学的人生智慧时的障碍,所以我们决定写一篇讨论如何在个人层面吸收各家智慧的文章,由我执笔,那便是本书的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智慧的吸取与融会”。希望该篇文章能帮助读者(特别是本身有宗教背景的,尤其是在有宗教背景的学校任教的老师们)在吸收或是讲解各派人生智慧之时,不致陷入理性和信念的矛盾之中。 最后一提的是:本书旨在介绍各派的思想,且篇幅有限,未及讨论各派的理论困难。所以我和国荣兄虽未言及,不表示我们完全认同每一派的所有立场。
本书通过介绍儒、道、墨、法、释五大中国传统哲学流派在人生智慧、价值观、政治观等方面的基本见解,结合当前的生活实例,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我们多元化的价值观、思考角度和自我反省能力。 本书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阐述儒、道、墨、法、释五大中国传统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为我们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睿智处理人生和社会问题。
杨国荣,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现任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著有《青红皂白——从社会伦理到伦理社会》、《批叛思考》(合著),编有《人间天道——陈特先生文集》、《卓越的追求——大学教育的理论实践》(合编)、《进一步海阔天空——大学生的世界》(合编),以及New Essays in Applied Ethics(合编)。曾领导编写香港教育统筹局中四至中五“综合人文学科”中“个人发展课程单元”教材。
“愚公沙龙”(http:flyksalon debate com hk)发起人。
第一编 儒家 第一章 小故事——珠胎暗结 第二章 儒家价值简论 第三章 文教兴国——儒家与现代社会第二编 道家 第四章 小故事——“我要成名!” 第五章 道家价值简论 第六章 简朴政治学——道家与现代社会第三编 墨家 第七章 小故事——侠之大者 第八章 侠义人生——墨家价值简论 第九章 兼爱社会——墨家与现代社会第四编 法家 第十章 小故事——“我要保护天星码头!” 第十一章 法家的人生智慧 第十二章 法家与现代社会第五编 佛家 第十三章 小故事——崔雅的启示 第十四章 佛家价值简论 第十五章 慈悲政治学——佛家与现代社会 第六编 中国传统思想之共性与个性 第十六章 论中国哲学流派之间的良性对话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智慧的吸取与融会第七编 个案反思 第十八章 色中问道 第十九章 关于电台鼓吹同性恋的争议参考书目第二版后记
第一章 小故事——珠胎暗结 人物:杨问道、小珠、孔尚仁、老若虚、墨天志、释见空、韩守法 杨问道在客厅里,眉头深锁,身边坐着一班老同学。干女儿小珠垂着头,一脸铁青。孔尚仁叹了一口气,问:“是谁经手的?”小珠把头垂得更低。杨问道答:“是韩诚。” 韩守法大惊,仿佛吃了一记闷棍:“不是吧?”问道没好气地说:“怎么不是?你是说我的干女儿在骗你了?” 守法一拍腿站起来,说:“我这就去宰了那小子!”释见空连忙把他拉住,说:“有事慢慢说,你这样冲动能解决问题吗?” 守法一手甩开见空:“要不你教我该怎样做!” 老若虚接上:“你不是叫守法吗?于掉了自己的儿子,守什么法?现在趁小珠在,我们好好商量怎样善后嘛!尚仁,你来说说看。” 尚仁叹了一口气:“小珠今年几岁了?” 问道:“才十五。” 尚仁问:“你有没有和小珠父母商量过?” 问道:“我还不敢和她父母说哪。可是我和太太说过,太太的建议是,把小珠送往‘母亲的抉择’,在那儿把孩子生下来。待小珠到了合法年龄,就安排小珠和阿诚结婚。” 小珠听到这里,忽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尚仁问:“小珠,你哭什么?告诉孔叔叔呀。” 问道叹了一口气:“你知道韩诚这小子说什么吗?他说,做爱是大家一起开心开心,没想过结婚。他还说,他信奉的是什么多元性关系,不是什么单偶婚制的霸权。” 尚仁道:“唉,本来嫂子的建议是很合理的,但是韩诚这样子,又真的令人为难。” 墨天志这时插嘴了:“为什么结婚就是最合理的安排?” 尚仁抬头:“你想,为什么杨大嫂会建议小珠和韩诚结婚?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典型儒家价值在百姓日用层面的沉淀。儒家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凡事都应依礼而行。如果僵守礼文(礼的条文)行不通的话,我们就要权变。可是,权变并不是把礼丢掉不顾,而是在守礼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在,一个少女未婚怀孕了,当然是于礼不合的。按儒家的礼,性行为应该是在婚后进行的(古礼连自由恋爱都没有,但现代儒者都不信父母之命那一套了)。现在,礼已经受到破坏了。怎样可以减少破坏呢?当然就是追认二人的关系,所以这个时候,最合理的做法,还是赶快结婚。” 天志转向小珠:“那你自己怎样想?” 小珠一脸惘然:“我这个年纪,怎能结婚呢?” 尚仁答:“我说最合理的做法还是赶快结婚,这还是一个大原则的讲法。细节上的东西,我们可以慢慢从长计议。回头说大原则。你既然知道你这个年纪不能结婚,就不应做婚后才该做的那回事。你不守规矩在先,不负责任在后,就是错上加错了。这样一错再错,人就会沉沦到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现在最吃紧的是重认自己的责任。再者,结婚也不是那么难。结婚的真正意义,无非是给两人一个社会认可的关系。这个社会认可的关系,通常透过一个仪式来确定,所以我们有所谓婚礼(其实婚仪应该是更贴切的名称)。另外,由于今日社会崇尚法治,我们又有一定的法律程序,来确定二人的法定关系。你要结婚,所需要的不外乎一个仪式,一个法律手续,一点不难。有些人觉得要大排筵席才算是结婚,那其实和婚姻的本义无关。” 问道说:“别说现在韩诚不肯娶她,就是他肯,婚后住哪里?” 尚仁答:“这问题得分两部分回答了。第一,在古代,答案很简单,住在男家呀!古代的婚姻是为了延绵家族的血脉,住男家是理所当然的。现代社会流行小家庭,大家都不想住男家了。但是不想归不想,并非不可以。而今日家庭的结构改变了,住娘家也未尝不可。第二,即使是现代的家庭,也有很多是在比较恶劣的居住环境里面生活的。” 若虚点点头:“我爹妈就住了很多年‘床位’,一家住在一张床上。” 尚仁答:“对,若虚现在也很不错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有良知的人,是不会为了生活苦一些就逃避责任的。住得坏一些,不等于不能生活。” 问道瞄了守法一眼:“但是韩诚现在不肯娶她嘛!” 守法说:“我去和他讲,要是他不肯娶小珠,我就把他拉上警察局。” 尚仁骂道:“你这个人,除了法律就不懂别的东西吗?慢慢来好不好?”转向小珠:“所以说嘛,婚前性行为就永远有这个麻烦,要不然圣人也不会制定婚姻之礼。《礼记·昏义》说‘敬慎重正,然后亲之’,就是这个意思。在‘上床’之前对女孩说永远爱她是很容易的,事后要结婚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过我们回来谈这个问题:韩诚的确是要不得的。如果我们有方法让他回心转意,大彻大悟,当然最好。否则,你仍只有负责一途。” 问道不服地说:“韩诚一走了事,小珠却要独力承担,这不是很不公平吗?” 尚仁说:“怎样对待韩诚是另一回事,现在我们谈的是小珠。对,要是韩诚不负责任,当然对小珠不公平。所有事情,只要有人推卸责任,就有不公平。简单如坐公共车辆时见到孕妇,比你年轻的人不愿让座,你老人家看不过眼而起身让座,也是对你不公平的。但这不能成为不负责任的借口。反过来说,要是小珠不愿意负责任,而今天坐在这里的是韩诚,我也会叫他负责任。” 问道仍然不服:“你在掩饰你对男性的偏袒。在生育一事上,吃亏的永远是女性。你们这些自称儒家的人就是这样,时时为父权开路。” 尚仁说:“刚好相反。我们就是明白吃亏的永远是女性,才更要强调责任。正是韩诚的不负责任,造成了现在小珠的痛苦。未婚性行为本来就对女性不公平。就算你叫小珠去堕胎,那么韩诚一走了事,小珠却要独自承受堕胎带来的身心痛苦,难道这样又对小珠公平吗?” 问道答:“我还是宁可让小珠去堕胎。” 小珠打断问道,说:“不,人家说堕胎很痛的。” 问道答:“你不堕胎就把孩子生下来,生孩子比堕胎痛多了。” 小珠不语。 问道回头对尚仁说:“你说抚养孩子是小珠的责任。这‘责任’是哪里来的?小珠难道不是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主权吗?堕胎不过是决定不要让另一个生命在自己的身体里生长而已。难道她没有这个权利吗?” 尚仁说:“在儒家思想中,权利能不能占一个位置,该占怎样的位置,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今日大多数儒家都会接受权利的观念。但是很清楚的,不能说因为我有某个权利,我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地行使这个权利。在足球场上,守门员也有权利走上前线争取入球,但是他行使这个权利之前,必须优先考虑他身为守门员的职责。小珠是胎儿的母亲,她有一个职责,她不能抛开她的职责来行使她的所谓自主权。” 问道仍然不同意:“胎儿的母亲?这样说已经假定胎儿是个人了吧?很多学者都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们认为,胎儿不过是一团细胞而已。” 尚仁答:“我知道西方学者有这样的争论。有人说胎儿是人,有人说胎儿不是人,又有人说胎儿是潜在人。如果要我跟着西方的思路去推论的话,我会说胎儿起码是潜在人,而潜在人的价值不会比成人低很多。马桂思(Don Marquis)就曾提出论证,他说,杀人之所以邪恶,是因为它剥夺了别人往后的生命,而这个往后的生命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杀人就是罪恶。这个论证后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是相当有力的论证。” 尚仁顿了一顿,接下去说:“儒家惯用的语言和西方人的语言不很相同,我也不敢说我们的意思是否一样,只能说二者之间很相似。我们会说,天道生生不息,万物生机盎然,这是世间一切价值的来源。一个胎儿一旦形成,生机就在孕育,扼杀这个生机,就是坏事。宋儒周敦颐不除窗前草,成为千古美谈,因此我们不很关心小珠怎样做才对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让万物按自己的本性来成长。所以老子说:‘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老子·五十一章》)” 尚仁问:“那不是很像我们所说的生生不息吗?” 若虚答:“是有点像。但是,我们对儒家讲的礼,虽谈不上反对,却始终有戒心。我是说对礼有戒心,并不是全盘反对礼。礼用得其所,能长、育、成、熟、养、覆人性,那就不是问题。问题是,礼时常不是这个样子的,它时常流于虚伪、繁琐,以至于桎梏人性。所以我会把事情看得比尚仁松动些——这是儒、道两家常有的差异。我会问:小珠怎样才能在这件事情中成长?” ……
无
在浮躁的社会里,在去中国化的社会里,这是一本值得静心的好书。每位中国人都应该对传统文化有一些理解,而这本书很浅显也很有深度,推荐。
这本书不错,买书只认准当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