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回族民俗学

王正伟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正伟  

页数:

325  

字数:

29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礼仪,以反映其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要了解某个民族的习俗礼仪,就必须深入调查和研究其源流之来龙去脉,多方位、多层次地全面探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学术领域,有关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便派生出“民俗学”这样一个独立的、专门的学科,成为解答民俗之谜的钥匙。民俗学,英语称为Folklore,最初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1803一1885)在1846年提出来的,当时只限于民间口头文学的研究。过了31年,即1877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似乎才发展为一门学科。未几,逐渐传入德、法等国,研究范围相继扩大。在西方,其范围有狭义与广义两种内涵。狭义的民俗学,实际上只是民间文学,主要研究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谜语谚语、民歌民谣、巫符咒语等;广义的民俗学,于此之外还扩及衣食住行诸方面,如广泛涉猎民间流传的饮食、服饰、住宅、用具、工艺技术、社团组织、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祭祀礼仪、传统节庆、宗教信仰、音乐舞蹈、娱乐游戏等等。西方学者,一般说来,将民俗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认为是研究文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科,而与研究不发达民族传统文化之民族学相对立,显然是一种不足取的偏见。在我国,民俗学的研究约始于 1919年“五四”前后,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刚开始,是从民谣起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起成立“歌谣征集处”,1918年5月20日起,在《北大日刊》开辟“歌谣选”专栏,由刘半农编选、考订,共刊出148则。1920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1922年12月17日,《歌谣周刊》出刊。次年1月,决定扩大收集范围,除歌谣外,举凡神话传说、童话故事、风俗方言等均在广征博采之列,并出版了不少读物。1927年,歌谣研究会主要成员顾颉刚、容肇祖、董作宾、钟敬文等在广州中山大学成立民俗学会,“民俗学”这个名称才伴随着学术社团一起正式出台。1928年3月起,将前身为《民间文艺》的周刊改名为《民俗周刊》,先后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出任编辑,两年后出至110期暂时停刊;1933年3月复刊,至123期再度停刊。顾颉刚在《复刊词》中说:“因放宽范围,收集宗教风俗材料”,表示“要把几千年来埋没的民众艺术、民众信仰、民众习惯一层一层地发掘出来”,主旨在于“打破以圣贤为中心的历史,建设全民众的历史”。该刊后来于1936年复刊后改为季刊,至1943年出版了2卷8期。季刊更侧重民俗学和民族学、民族志方面,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坚持发展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在挖掘资料、理论建设、培养人才、扩大队伍等方面,贡献很大,对促进其他边缘学科的发展,建树颇多。此外,30年代初,杭州的中国民俗学会还编辑出版了《民俗学集镌》两辑,其中第一辑是《开展》月刊第10期、11期合刊的“民俗学专号”。以上社团及其出版物,曾引起国内外学者瞩目珍视。新中国成立后,民俗学的研究受到重视和扶植,开拓了蓬勃发展的灿烂前景。在多民族大团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民俗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其内涵也越来越广博、丰富,硕果纷呈的大好局面,亦令人振奋鼓舞。王正伟同志的专著《回族民俗学概论》即将付梓,正是一项值得庆贺的成果。

内容概要

  《回族民俗学》围绕回族民俗的来源、回族民俗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回族民欲的特点下笔落黑,既有探本溯源、追踪觅根的总括,又有由此乃彼、由表及里的细说,更有紧扣中心、捕捉特征的分析,在广征博引中点明回族民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使读者到回族民俗与世界穆斯林民俗大同的源流和小异的细微差别,从而看清人类文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作者简介

  王正伟,回族,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
  生于1957年6月,宁夏同心人,民族经济学博士。历任王团乡干事,同心县委宣传部秘书,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级秘书,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处长、副主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部长。1998年4月至2007年4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自治区常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
  出版专著《回族民俗学概论》、《求真集》、《回族传承文化实录》、《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城市本体论》等。主编《知识经济简明教程》、《让宁夏走向世界》、《宁夏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等十多部著作。策划并组织拍摄了《跨越时空的文明》、《唐之韵》、《苦泉纪事》、《忠诚》等电视剧、专题片多部,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发表理论研究文章百余篇。曾应邀赴土耳其参加伊斯兰国际文化学术讨论会。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国民间文学论著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回族民俗学的领域
二 回族民俗学的特点
三 回族民俗学的作用
四 回族民俗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回族的宗教信仰习俗
一 回族的基本信仰
二 回族的基本功修
三 回族的宗教场所
四 回族宗教人士的“穿衣”仪式
五 回族宗教信仰民俗的特点
第三章 回族的礼仪习俗
一 回族的诞生礼
二 回族的命名礼
三 回族的抓周礼
四 回族的割礼
五 回族的见面礼
六 回族的待客礼
七 回族礼仪民俗的特点
第四章 回族的饮食习俗(一)
一 回族食俗的历史传承与食制
二 回族主食的类型及调制法
三 回族的风味菜肴及调制法
四 回族饮食民俗的特点
第五章 回族的饮食习俗(二)
一 回族饮茶习俗传承
二 回族饮茶惯制及形式
三 回族饮茶民俗的特点
第六章 回族的禁忌习俗
一 回族的禁猪习俗
二 回族禁食自死物及其他习俗
三 回族禁烟酒习俗
四 回族禁求签、玩赌、拜偶像习俗
五 回族禁忌民俗的特点
第七章 回族的服饰习俗
一 回族服饰习俗的历史传承
二 回族服饰习俗的类型与品目
三 回族服饰民俗的特点
第八章 回族的居住习俗
一 回族居住区域及分布传承
二 回族住宅类型及习俗表现
三 回族居住民俗的特点
第九章 回族的卫生习俗
一 回族的卫生设施及传承
二 回族卫生习俗的表现
三 回族卫生民俗的特点
第十章 回族的婚姻习俗
一 回族的婚姻观及婚姻形式
二 回族的婚礼程序及习俗表现
三 回族婚姻民俗的特点
第十一章 回族的节日习俗
一 回族的开斋节
二 回族的古尔邦节
三 回族的圣纪节
四 回族的其他节日
五 回族节日民俗的特点
第十二章 回族的姓氏习俗
一 回族姓氏的由来
二 回族的取姓方式
第十三章 回族的丧葬习俗
一 回族丧葬习俗的历史传承
二 回族丧葬的程序习俗与表现
三 回族丧葬民俗的特点
第十四章 回族的物质生产习俗
一 回族物质生产习俗发展概况
二 回族物质生产习俗的类型及传承
第十五章 回族的经商习俗
一 伊斯兰教对回族经商习俗的影响
二 回族经商的类型与主要内容
三 回族经商形式的民俗传承
四 回族的经商道德习俗
五 回族经商民俗的特点
第十六章 回族的工艺美术习俗
一 回族工艺美术习俗发展概况
二 回族工艺美术的类型与习俗
第十七章 回族的武术体育习俗
一 回族的武术习俗
二 回族的民间体育习俗
第十八章 回族的语言文字习俗
一 回族语言文字习俗的发展演变
二 回族语言文字习俗传承
第十九章 回族的游艺习俗
一 回族民间口头文学的类型与习俗
二 回族民间舞乐习俗
三 回族游艺民俗的特点
第二十章 回族的家族亲族习俗
一 回族家族习俗
二 回族亲族习俗
后记
第三版后记
第五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回族卫生习俗的表现(一)沐浴我国回族人民不仅非常重视沐浴,而且还有很多特殊的有趣的讲究。《古兰经》中讲道:“信教的人们呀,当你们礼拜的时候,你们要洗脸,洗两手至两胳肘,摩头,洗脚至踝骨。如果你们失去了大净,就要洗全身。如果你们患病,或旅行,或从厕所来,或接触了女人,而你们没得到水,这时你们可以用净土摸脸和手。”现在不仅信教的回族群众常洗大小净,就是不信教的回族也洗大小净,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它的益处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沐浴,不仅使人干净、卫生,同时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协调排出废物,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还可以降压、镇咳,消除紧张劳动、工作之后的疲劳,振奋精神,是一种很好的调节精神的方法。回族的沐浴,可分为大净和小净。“沐”即小净,“浴”即大净。小净,回民通常称“阿卜代斯”(波斯语)。小净的洗法有以下几道程序: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回族群众叫“净下”。净下时,须蹲成南北方向,用右手拿汤瓶,左手洗之,从前到后,洗净为止。净下之后,再洗手和腕,洗时可打上肥皂洗得干干净净。过去回民不敢用肥皂,主要是怕肥皂里面有死驴死马以及猪的脂肪,现在有了清真肥皂,回民亦广泛使用。漱口。用左手拿汤瓶倒水,右手掬水入口,仰面灌喉之后吐出,连续三次。有些回族漱口前用牙刷先刷牙,有的漱口时还刮刮舌头。总之通过漱口、刮舌,使口腔内部清洁。呛鼻。左手拿汤瓶倒水,右手掬水吸入鼻腔内再喷出,连续三次,以呛净鼻涕为宜。洗脸。即从前额发际处至下颌,两边至双耳,从上到下,连续三次。洗两手至两肘。右手拿汤瓶倒水,左手掬水先洗右手至肘,然后再用右手掬水冼左手至肘。抹头、抹耳、抹颈。右手拿汤瓶倒水,左手掬水后再给右手倒一部分,然后两手从前额发际处抹到脑后,随着将两手心从头两旁抹至前额,再把两大拇指放于耳外,两食指放在耳内,从上向下抹,最后用两手背从脖颈上抹下。洗脚至两踝骨。先右后左,洗右脚时,从小脚趾开始,依次洗到大脚趾。洗左脚时,从大脚趾开始,依次洗到小脚趾,最后洗遍全足。洗完脚再把手冲一下,最后口含一点壶里的剩余水。破坏小净的主要是大小便和下气、呕吐、出血昏迷、休克等等。在洗小净的过程中,如不慎走了下气,整个小净还要从头开始洗。大净,回族群众通常称之为务苏里(阿拉伯语),大净就是用清洁的水洗涤全身。大净一般是在以下几种情况后洗,如性交、泄精、梦遗,妇女来月经、分娩等。有的洗过大净以后,虽然没有出现以上情况,但如超过七天,须重新洗大净,回族群众称作“换个新鲜水”。特别是回族出远门旅行,参加婚礼、葬礼或过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等重要活动时,都必须洗大净。大净的洗法是,先按程序洗小净,接着依次洗头、洗两耳、呛鼻、洗脸、洗两肘,然后用吊罐的水开始冲洗。冲洗从上至下分三截洗。第一,先洗肚脐以上,其顺序是先洗右肩右臂,后洗左肩左臂,先前胸,后后背。第二,洗肚脐以下,膝盖以上,先洗右臀后洗左臀。第三,膝盖至足。这一截还是从右到左,先洗右小腿,后洗左小腿,先右脚,后左脚,洗右脚时,从小脚趾开始,洗左脚时从大脚趾指开始。洗完脚要用干净毛巾擦全身,至此整个大净就算结束。回族洗大小净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讲究顺序,不乱洗,以免洗净的地方再溅上脏水。同时,回族在洗大净时,要求各个部位,甚至一根毛也要洗到。如果在洗大净过程中,因遗忘少洗了一个部位,那整个大净则无效,还要从头开始洗。因此,回族对沐浴非常认真,也很重视。回族群众沐浴后,一个个面目清秀,容光焕发,身心愉快。回族经常坚持大净,特别是用吊罐沐浴,科学卫生。现在,回族群众自己讲,沐浴除了讲究卫生习俗外,每洗一个部位,都要联想或体会到一个实际行动。比如洗手的时候,要想到戒偷盗、赌博和拿不义之财,而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洗脸的时候,要想到顾全人的体面,戒绝干一切不要脸和见不得人的事。漱口的时候,要想到不能造谣中伤,胡言乱语,诬陷他人,更不能前面说,后面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要说有益于大众的话,说实话,说公道话,说不伤害别人感情的话。抹头抹耳时,要想到不能听乱七八糟的脏话和坏话,不偏听偏信闲言碎语,不在背后搞别人的鬼,不捉弄人。要听善言,要做好事。洗脚的时候,要想到不能走邪道、搞一些歪门邪道的事,要走正道。总之,洗大净的时候,要想到戒绝一切与人不善的事,要一尘不染,表里一致,做一个干干净净、正正派派的人。

后记

《回族民俗学》(原名《回族民俗学概论》)自1994年4月出版以后,至今已再版五次,印刷六次,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期间图书市场上曾多次脱销,吴忠等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还借鉴了本书的研究成果。十年来,该书分别荣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民间文学专著一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二等奖、宁夏文学艺术作品一等奖、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北方十五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等。2006年8月,经宁夏外事办公室何玉江的努力,在埃及根据原《回族民俗学概论》翻译出版了《中国回族民俗学》一书,这是回族文化走向世界迈出的可喜一步,对作者给予很大鼓舞和鞭策。这次第五版出版时,根据许多专家和读者的建议,将《回族民俗学概论》改为《回族民俗学》,并结合本书内容编排了许多反映回族民俗的图片,既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也是学术著作走向市场的探索,错误遗漏难免,望国内外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高伟,副社长郭光华、哈若蕙,编审汤晓芳,责任编辑李秀琴、杨过,美术编辑姜润梅,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马国仓,中国伊协马中平、张光林、敏昶,宁夏作协主席石舒清,回族学者吴建伟、马宗保、雷晓静,摄影工作者陈思禹、刘宪忱、吴勇、徐盛凯、马俊杰、董宏征、马卫东、王正明、安稳、高云翔、马志气刚、王猛烈、项玉杰等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感谢。主麻•王正伟2007年12月16日


编辑推荐

《回族民俗学》填补了我国回族民俗学的空白,是回族民俗学研究的重碑石,是对全社会的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回族民俗学 PDF格式下载



可以当作个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