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李肖冰 李肖冰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李肖冰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12出版)  

作者:

李肖冰  

页数:

23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丛书除了保留原有的几种选题之外,又从全国已出版或待出版的研究成果中,遴选了20余种有代表性的选题列入丛书,丛书以传统的草原丝绸之路和绿洲丝绸之路为主线,以西域研究为重点,注重突出学术著作的创新性和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内容涉及考古、历史、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等多学科领域。由于入选的研究成果在出版时间上跨度较大,此次再版前均由作者对书稿内容做了全面修订,有的甚至做了重大修改,补充了新的资料,借鉴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为了使读者了解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进展情况,我们特邀请中西文化交流史著名学者、苏州大学教授沈福伟先生和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先生为丛书撰写了序言。文中的精辟论述和真知灼见,是读者开启《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

李肖冰,1933年生,南京人。1951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新疆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研究员。长期从事新疆民间图案纹饰艺术研究。主要著作有《维吾尔戏剧审美思考》、《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中国吐鲁番民间图案纹饰艺术》、《中国新疆古代陶器纹饰艺术》、《中国新疆佛教图案纹饰艺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学研究(总序一)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总序二)前言第一章 先秦时期西域服饰第一节 服饰的缘起与形成第二节 岩画中的原始衣冠第三节 西王母的传说第四节 胡服第五节 原始装饰与审美第六节 原始的、古老的衣冠服饰——铁板河古墓出土衣冠第七节 裘皮衣袍的发端——五堡沟古墓出土衣冠服饰第八节 服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扎洪鲁克古墓出土衣冠服饰第九节 毛织衣袍的新奇款式——苏贝希古墓出土衣冠服饰第十节 青铜武士俑——巩乃斯出土塞人铜像造型第十一节 发型帽冠鞋履腰带第二章 汉代西域服饰第一节 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尼雅文化遗址出土服饰第二节 绢袍革靴——楼兰古墓出土衣饰第三节 浓郁的民族风韵绚丽的服饰纹样——洛浦山普拉古墓出土服饰第四节 棉织物的珍品第五节 木雕第六节 犍陀罗佛像造型与西域文化的融合——造型与发式第七节 铜镜锦套粉袋与化妆第八节 汉代织物第九节 汉代装饰品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西域服饰第一节 北凉泥俑第二节 木俑第三节 墓主人生活图第四节 色泽如新的织成履第五节 璀璨夺目的丝绸织锦——北朝时期纹样第六节 裤靴枕——营盘古遗址出土衣饰第四章 隋唐西域服饰第一节 西域龟兹装第二节 龟兹壁画塑像佛教衣装第三节 西域高昌装第四节 高昌佳丽——衣冠服饰与人物造型第五节 高昌少年装第六节 伏羲女娲绢画——兼论人物造型与衣冠第七节 侍马图第八节 白色衣冠——高昌摩尼教衣冠服饰第九节 面衣第十节 高昌回鹘石窟壁画衣冠服饰第十一节 回鹘夏宫遗址——壁画人物造型与衣冠服饰第十二节 翠髻高耸绿鬓虚——高昌发式第十三节 醉圆双媚靥——西域妇女化妆第十四节 俑的造型与衣冠服饰第十五节 古代石人与草原文化圈——雕刻石人衣装第十六节 丝绸、织锦图案与染缬——唐代织物第十七节 西域帽冠第十八节 质地、造型各异的鞋履第十九节 鞣鞋带第二十节 胡服东渐第五章 五代宋元明清西域服饰第一节 敦煌西域装第二节 繁复古朴的装饰美——阿拉尔宋代锦袍第三节 元代衣冠服饰第四节 壁画上的元代蒙古人衣冠服饰第五节 赋予吉祥寓意的图案服饰——明清时期锦袍第六章 近代以后新疆民族服饰第一节 维吾尔族服饰第二节 哈萨克族服饰第三节 回族服饰第四节 蒙古族服饰第五节 柯尔克孜族服饰第六节 锡伯族服饰第七节 塔吉克族服饰第八节 乌孜别克族服饰第九节 达斡尔族服饰第十节 满族服饰第十一节 塔塔尔族服饰第十二节 俄罗斯族服饰第十三节 身后辫饰的风采——衣饰背后的装饰参考文献图版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特征是窄袖紧身,翻领或称“折领”,头戴毡帽。元稹《法曲》词日:“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便是盛极一时的胡化风气的生动写照。“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这是唐朝花蕊夫人《宫词》中对华夏汉人穿着回鹘衣装的描述。“就中偏称小腰身”是指衣饰的款式。这是胡服东渐及其影响的实际描述。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服饰史上最早的改革。就是享有盛誉的服饰改革先驱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赵武灵王应作战需要,改变“宽衣博带”式的汉装,试行作战时穿的紧身、窄袖、长裤和革靴的胡服。由于他实行的胡服既便于骑射,又能够抵御敌侵,促使赵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胡服成为作战取胜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图》中绘出有短衣、窄袖、长裤等装束的战士形象相似。北周李贤墓位于宁夏固原深沟村的北周李贤墓,曾出土大量胡人俑,面貌特征显现高鼻深目、虬髯卷发、脸多胡须,头顶盘辫裹红巾,胸部袒露,穿着圆领衫(贯头衫),大口裤褶服,外套高领长袖衫,脚穿尖头履。裤褶服为庶民常服,是北方游牧民族常见的服饰。《急就篇》称日:“褶为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日左衽之袍也。”左衽的衣服样式,为少数民族衣饰款式特征,汉族则为右衽。另有史书亦记载有绯纳大,小口裤褶。裤褶服由于轻便之故,也适合汉族人的穿着习惯,也有改为大口裤,形式与现代女裙裤相似。褶又称“大褶”,为虏袍,即胡袍装。其形式为上褶下裤,也是戎装之服。褶的长度接近于现在的短大衣,古时又称为“深衣”。其变化以领、襟、袖为主,多为交领、直领、盘领的形式,衣襟则左、右衽都有,袖多窄袖。李贤墓侍卫形象中亦有腰束宽带和着靴的描绘。《隋书·礼仪志》曾叙述隋时服饰云:“凡舄,唯冕服及具服着之,履则诸服皆用。唯褶服以靴。靴,胡履也,取便于事,施于戎服。”通观李贤墓侍卫的服饰,是胡服“虏袍通踝,胡靴至膝”的装束,这是交融互渗的胡服流传影响的又一实例。


编辑推荐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新疆丝绸之路的服饰发展做了较系统的整理,不错,有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