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像与历史

李伟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伟铭  

页数:

409  

字数:

32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活跃在20世纪中国美术舞台上的粤籍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为中心,内容广泛涉及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美术观念、美术语言以及图像风格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将美术问题看成整体意义上的中国文化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美术研究的实证性和确切的历史感,是作者力图贯彻的学术思路和学术风格。所有论文,作者均依据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写成。

作者简介

  李伟铭,1954年生,广东省汕头市人。1983年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史论研究室,师从陈少丰教授攻读中国美术史硕士课程,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之后一直在广州美术学院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及教学工作,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研究员。

书籍目录

总序一 东西东西总序二 东来西去前言 ——最后的寓言:关于赵春翔(1919-1991)的思考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 ——20世纪前半期广东绘画之一斑从折衷派到岭南画派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 ——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一剑风尘自负奇 ——重读何剑士(1877-1915)高剑父及其新国画理论 ——《高剑父诗文初编》前言文化策略与权力意志 ——《复兴中国画的十年计划》及高剑父教育生涯中的若干问题高剑父绘画中的日本风格及其相关问题在介入与超脱之间 ——陈树人简论笔墨因缘:陈树人与日本美术的关系补正黄少强(1901-1942)的艺文事业 ——兼论20世纪前期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民间意识理性与情绪的平衡 ——林风眠研究札记丁衍庸与广东早期美术馆事业 ——丁衍庸研究之一寻找“失踪者”的踪迹:谭华牧(1895-1976)及其绘画 ——兼论现代主义在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中的命运王显诏及其画学当代中国画中的岭南风骨 ——黄志坚(1919-1994)及其花鸟画艺术关山月山水画的语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关山月研究之一战时苦难和域外风情 ——关山月民国时期的人物画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在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画变革运动中,如何吸纳西方的写实经验,使人物画这种曾在传统语义系统中扮演“成教化、助人伦”角色的绘画样式在新的历史情境中发挥开启民智、普及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是包括高剑父在内的许多有志于中国画变革的先驱者关注的课题之一。从清末民初广泛流布于沿海通商口岸城区的各种各样的新闻画报上,我们能够看到这种努力的雏形,而真正形成比较成熟并且现在已经成为“经典”的素描加水墨的写实主义语言结构模式,则大概要迟至50年代才开始出现。 一般来说,活跃于清末民初的通俗新人物画家,主要是通过日本转输入口的西籍或译述西籍中的铜版画插图,学到了一些西画的皮毛——如焦点空间透视法,除了时装行头,其基本语汇和造型样式,实际上并没有离开明清说部绣像太远。这一时期粤中名家如郑侣泉、尹笛云、葛璞、冯润芝,其广泛见诸《时事画报》、《天声报》、《赏奇画报》上的人物画,大抵反映了当时粤中新人物画的水准。由于摄影和铜锌版印刷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流行,类似新闻纪实画逐渐被挤出了报章杂志的版面。发展现代人物画似乎是洋画家的本事,国画家的特长仍囿范于山水、花鸟;另一方面,充斥于社会各个角落的“炭相传习所”一类的商业性教学机构,所造就的最高专才无非是绘画月份牌式的时装美人的画工。总之,在30年代黄少强(1901—1942)、方人定(1901—1975)出现于广东画坛以前,广东的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很难说在前述画家工作的基础上有什么新的发展。 黄少强早年师事高奇峰和高剑父,从二高那里获得艺术为人生的革命理念的熏陶。1920年至1924年,黄氏曾在留美归国的女画家刘博文女士创办的博文美术学校学习西画;有趣的是,在此期间,黄氏也在镜明炭相学校取得毕业资格,并在1925年以“绘学馆”的名义在佛山精武会设立义务传习炭相P23-24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在近代以来关于中西艺术是否可以兼容以及兼容的结果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争论中,我们甚至已种下了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你必须证明你在中、西艺术两者的修养方面已经真正达到了登堂入室的程度的时候,你才具备使你兼容的结果达到像汉语中“合璧”这个词所描述的那样完美无缺的可能性。于是,奢谈方法,成了20世纪持续高温的时尚。 ——李伟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图像与历史 PDF格式下载



这本是了解20世纪美术的h好教材


老师开的参考书,买来像8成的旧书,不仅脏还有褶皱,凑合着看了


虽然是李伟铭老师的大作,内容是应该没得说,但是书到手以后看见里面一部分图片居然是排版断链的马赛克图。。。有点愕然~如果这本不是翻版书,那就是出版公司实在太不专业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