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上下册)

高宣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高宣扬  

页数:

770  

字数:

77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当代法国思想,几乎成为欧洲和整个西方文化及其基本理论在当代所发生的一切重大变革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础。在这一时期,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符号论、诠释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建构主义、新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各种理论思潮先后涌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创造书面。  当代法国思想,是由一批卓越的法国思想家和优秀的法国知识分子所创造,并不断充实和发展起来的集体思想产品。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罗兰·巴特、福柯、德里达、利奥塔、鲍德里亚、布迪厄、里克尔、德勒兹……这些光辉名字所隐含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对整个世界文明的贡献不言而喻。  本书所要呈现的,是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的五十年内法国思想的演变历程,包括它的思考主题、思维模式、论战过程、重构以及由此导出的各种带启发性的重要思想观点的形成及其实际效果。作者在旅居法国生活、学习和研究的二十多年中,对法国思想和文化耳濡目染,与法国思想家们往来相交。向中国介绍法国当代思想,用法国哲学学会主席雅克·董特的话说,是“再也找不到别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绘出来”了。

作者简介

  高宣扬,浙江杭州人。一生的兴趣是在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文本中穿梭和思索。现为上海同济大学法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及社会学系教授。1957年至1966年于北京大学攻读哲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此后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多年。1

书籍目录

自序雅克·董特序导论:关于人的命运与西方文化奥秘的思想论战 第一节 当代法国思想的独创性 第二节 在世界大战中浴火重生 第三节 当代法国现象学运动  第四节 “三位怀疑大师”的思想启发 第五节 人的自我否定:向人文主义挑战 第六节 返回自然和日常生活本身 第七节 揭开语言及其论述的奥秘 第八节 对于历史的解构 第九节 对“现代性”的批判第一章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 前言 第一节 以“性”和“食”两大主轴而建构的人类文化 第二节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神话的结构是人类心灵动作模式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符号论与象征论第二章 拉康后弗洛伊德主义 前言:拉康在法国当代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地位 第一节 对弗洛伊德的超越 第二节 通过“他者”对潜意识进行语言解构 第三节 在虚无中无限追求和超越自己的欲望 第四节 在语言的潜意识意向中探讨主体 第五节 在“俄狄浦斯情结”之外探讨主体 第六节 现实、象征与想象之间的三重结构 第七节 简单的结论第三章 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论 第一节 罗兰·巴特符号论的后结构主义性质  第二节 以“零度书写”彰显作家的社会职责  第三节 在文学评论中探讨语言符号的奥秘 第四节 对于流行文化的符号论研究 第五节 巴特符号论的后现代意义第四章 福柯的新尼采主义 第一节 叛逆细胞充满全身的“异数” 第二节 研究主题及作品概述 第三节 作为事件的“论述” 第四节 知识考古学的基本意义 第五节 权力系谱学 第六节 权力的普遍性与策略性 第七节 监狱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缩影 第八节 自身的技术与规训策略 第九节 自身的历史本体论与生存美学第五章 德里达反语音中心的解构论第六章 利奥塔的后现代论述第七章 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批判理论第八章 布迪厄的结构动力学第九章 里克尔的反思诠释学第十章 德勒兹的混沌哲学第十一章 女性主义的新篇章 第十二章 阿兰·图雷纳的社会运动理论附录一:参考文献附录二:外文一中文索引

章节摘录

  第二节 波伏瓦的《第二性》及其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期间,法国妇女运动虽然还呈现为由不  同意识形态背景所控制的派别分歧,在不同程度上也延续着妇女争取政治经  济平等的社会运动,但是,总的来讲,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已经不是  传统的妇女社会运动,而是一场伴随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和新马克思主义  等整个思潮的崛起以及各种社会运动的发展而展开的社会文化革命。关于这  一点,这一时期,作为最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家,西蒙娜·波伏瓦(simoned  e Beauvoi,1908—1986)在《第二性》中明确地指出,关于“女人”的问题  ,如果只是遵循和停留在传统文化的原则的话,那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为止,所有该谈和该讨论的事情,似乎都已经谈到了。再说的话,就只能  是不断重复过去说过的话。这也就是说,如果遵循和停留在传统文化的原则  ,女人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西蒙娜·波伏瓦讽刺性地指出,在传统文化  范围内,女人问题的解决又意味着女人已经不再存在了,女人已经消失。传  统文化对于女人的论述以及在传统文化范围内寻求女人的解放,已经自然地  毁灭女人自身。“女人”随西方传统文化的产生而产生,又随传统文化的发  展而消失(Beauvoir,S.de 1949:I.1l一12)。  西蒙娜·波伏瓦成功地将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结合  起来,结合当代法国社会及文化的具体特征,创建了新的女性主义理论,不  仅在法国当代思想界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也成为整个西方社会现代女性  主义的先锋。西蒙娜·波伏瓦还特别注意到从西方社会文化的历史脉络,特  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现代文化对于女人的扭曲和否定。她指出,  启蒙思想家和现代的各种社会革命家,都把女人当做是由“女人”的语词所  任意指涉的那些人,而不是像男人那样只是依据他们的自然性别而被确定。  资本主义的现代文化虽然标榜自由平等和理性的原则,但由这些原则所建立  的现代社会文化制度及其文化产品,都把女人纳入由这些文化所规定的范畴  之内。显然,现代社会中的男女两性关系,并不是自然的两性关系,并不是  自然界的阳电和阴电之间的那种关系(:Ibid.:14)。所以,西蒙娜·波伏  瓦说:“人类是男性的,而人和男人并不是根据女人自身而是根据相对于他  的关系来界定女人的。女人并不被当做是一个自律的生命生存物(comme un  你tre autonome)(:Ibid.:15—16)。”“女人,除了男人决定她的以外  ,什么也不是。因此,当人们谈到‘性’的时候,主要是想要说,女人主要  是相对于男人才是一个有性的生命体。也就是说,只有对于男人,对于他,  女人才是性的,才是绝对的女性。她是通过同男人的关系,而不是通过男人  同女人的关系而被决定的。她是相对于主要的男人而变成为非主要的女人。  他是主体,他是绝对,她是‘他者’(Ibid.:16)。”在西方社会中,即使  是在已经实现了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和平等化的当代社会中,女人始终  都是被当做男人的附属品,根据她同男人的关系而决定她的社会文化地位。  女人由此完全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一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人权至  高无上”的口号,都只是适用于男人,女人赤裸裸地被排斥在整个社会文化  体系之外。西方文化的整个体系和规范,使女人“自然地”被列为双重约束  的对象:成为社会文化的一般约束,同时又受到男人文化的特殊约束。“男  人在做男人时是正当的,而女人在做女人时却是不正当的。就是说,古时候  ,人们用垂直线测量倾斜的东西,现在男性就是人类的绝对标准”(Ibid.)  。  西蒙娜·波伏瓦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没有父权文化统治的  神话时期,那就是由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fen,1815一1887)提出并  被恩格斯采纳的所谓“母系社会”(1a soci6t6 matrilin6aire)。恩格斯认  为,从母权制到父权制的转变,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Engels,1985[1884])。但是,女人的那个黄金时代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神话  。说女人是“他者”,就是说男女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相互关系。在男人之  外的大地、母亲、女神,通通都不是他的同类。女人的力量被认定是超出人  类范围的,所以她在人类的范围之外。社会始终是男性的,政权始终握在男  人的手中。列维一斯特劳斯在研究原始社会结束时宣称:“公众的或纯粹的  社会权力始终属于男人。”对于男性来说,他的同类永远是另一个男性。也  就是一个与他相同的“他人”。社会上所谓的相互关系是在男人之间建立起  来的。以各种形式表现于社会的二元性,使男人群体之间相互对立。女人只  是财产的一部分,为每一个男人群体所拥有,是这些群体之间进行交换的中  介。所以,女人从未形成过一个根据自身利益形成的、与男性群体相反的独  立群体。她们同男人也从未有过直接的自主关系。列维一斯特劳斯说:“那  种对婚姻十分重要的相互关系,在男女之间并未形成,但它却要借助于女人  而在男人之间形成。女人只不过是为此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会。”而且,从  权力运作的角度来看,女人始终都只是权威的媒介,而不是实际拥有权力的  人,女人的现实处境同各种权威并没有内在关系。  西蒙娜·波伏瓦并不满足于揭露西方文化上述“制造和歧视女人”的事  实和历史,而且进一步分析了上述事实和历史在整个西方文化史上的社会化  和内在化过程。西蒙娜·波伏瓦通过一系列理论上和事实上的论证,揭露西  方社会整个文化体系和制度的运作,都围绕着使女人在社会化和内在化过程  中成为次于男人的“二等公民”的基本轴心。她强调上述事实和历史同时也  成为西方人,包括女人在内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心态模式化的基础。也就是说  ,女人不仅要遭受实际上的歧视,而且也要迫使她自己在思想和精神方面接  受社会文化的扭曲操纵,使她们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精神上和思想上,里  里外外全部地失去自我。正是在上述不合理的男女两性关系基础上,同时产  生作为西方文化基本概念的“自身”、“主体”、“他者”和“客体”及其  相关思想意识(Beauvoir,s.de 1949:I,16—23)。  西蒙娜·波伏瓦《第二性》上下两卷七个部分,几乎已经全面地论述了  性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女人的社会文化地位问题。也许是西蒙娜·波伏瓦,  真正成为了西方文化史上第一位将两性关系问题同西方文化和整个人类文化  的产生历史整体联系在一起的杰出女性思想家。她指出,性的二元性如同其  他一切的二元性一样,是通过一场冲突而呈现出来。因此可以理解,如果两  个当中的一个,成功地向另一个强制地造成它的优越性,那么优胜者就变成  为绝对者(Ibid.:23)。她对于女性问题的全面论述,几乎使在她之后的任  何研究女性问题的人,都很难超出她的研究范围。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  末,法国任何女性主义思想家,都不得不从她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吸取营养,  作为进行进一步探索的不可忽视的出发点。  P.665-667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近代文明产生起,法国思想就以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居特殊地位,而通观近五十年来当代法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同样可以发现,它依然构建着当代整个世界文明及其理论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  向中国介绍法国当代思想,用法国哲学学会主席雅克·董特的话说,是“再也找不到别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绘出来”了。  如果说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曾经是整个欧洲思想革命的理论源泉和“哲学导论”的话,那么,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当代法国思想又一次光荣地成为西方文化彻底重构的主要动力来源和“哲学导论”。  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至世纪末的当代法国思想革命运动,不仅不是第一次启蒙运动的简单延续或翻版,而且,它的创造性和彻底性,简直就是一场真正的“反启蒙”,是对第一次启蒙运动发展方向的“后启蒙”。


编辑推荐

  从近代文明产生起,法国思想就以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居特殊地位,而通观近五十年来当代法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同样可以发现,它依然构建着当代整个世界文明及其理论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  向中国介绍法国当代思想,用法国哲学学会主席雅克·董特的话说,是“再也找不到别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绘出来”了。  如果说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曾经是整个欧洲思想革命的理论源泉和“哲学导论”的话,那么,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当代法国思想又一次光荣地成为西方文化彻底重构的主要动力来源和“哲学导论”。  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至世纪末的当代法国思想革命运动,不仅不是第一次启蒙运动的简单延续或翻版,而且,它的创造性和彻底性,简直就是一场真正的“反启蒙”,是对第一次启蒙运动发展方向的“后启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做论文的时候疯了一样的找福柯,感谢高先生,救我一命。


高宣扬不愧是研究法国思想史的大师.很实用.书的纸张质量也过得去.


  从流行的鲍德里亚的学说,到结构动力学,到以前很热的存在主义,还有我深深喜欢的混沌哲学,你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的远不止这些。
  或许本书并没有多么精辟的论断和深入的探讨,但是它是包罗万象的,真正体现了法国这个自由国度的自由的精神领域,无论是对于尚未确定人生观还是早已坚定为人的哲学的你都是很值得一看的,或许你从中收获的不止是一种新体验,更是对你一生有着深刻影响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且我相信这只是你哲学阅读的开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