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代藩镇研究

张国刚 著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张国刚 著  

页数:

220  

Tag标签:

无  

前言

  唐朝的国势,在唐玄宗统治时期达到了兴盛的顶点。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动摇了她的统治。战乱费了八年的时间虽然平定了,但安史余党仍然盘踞在河朔一带,成为和唐中央对抗的藩镇,而唐朝在中原内地以至江南、岭南地区也设置了许多藩镇。藩镇割据和藩镇林立的局面是唐中后期政治形势的突出点。由于藩镇的割据,统一的帝国元气大伤,唐王朝再也恢复不了当年丰腴的英姿。但她并不是奄奄一息,仍然维持了一个半世纪。这一历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沉思。  长期以来,人们把藩镇问题作为唐代中后期的重要的课题加以注意和研究,是很自然的。然而,就个人所知,人们多半把“藩镇割据”作为一个不可分离的凝固的词汇来看待,似乎所有的藩镇都是割据势力,同时,人们还把藩镇内部的动乱也一概视为和唐中央对抗的割据行为。从这一前提出发,遂把藩镇和唐王朝看作势不两立的敌国,似乎两者只有斗争而无妥协,只有互相对抗而无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对于藩镇割据产生的社会背景,则认为是大土地所有制的产物,把藩帅作为庄园主利益的代表者,甚至把和藩镇有过联系的士子文人视为拥护分裂割据的大地主势力。这些看法纵非绝对错误,但起码是简单化和绝对化,没有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作具体的和细致的分析。  张国刚同志的《唐代藩镇研究》,对上面列举的观点给予新的评价,发表了独立的新颖的见解。看了以后,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唐代藩镇问题的权威著作之一。作者从藩镇的类型分析入手,以坚实的史料依据和文献分析,用“藩镇格局”来代替“藩镇割据”,描述安史之乱后唐代的政局,对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以及东南财源型藩镇进行了逐一分析,从而比较客观地把握了唐代后期一个半世纪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际动态。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对于唐代藩镇的各项具体制度如军事体制、军将职级、财政体制以及监军制度、辟署制度、进奏院制度都有深入的讨论。

作者简介

张国刚,1956年6月生,安徽宿松人,1988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在欧洲留学和执教多年,主要研究隋唐史、中古社会与制度史、中西文化关系史。著有《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德国的汉学研究》、《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主编《中国家庭史》(五卷本)等。曾获《历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优秀论文奖(198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中华优秀图书奖(2008)等。

书籍目录

序 引言 唐代藩镇的历史真相 第一章 唐代藩镇形成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 肃代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关系 第三章 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第四章 唐代藩镇的类型分析 第五章 唐代藩镇的动乱特点 第六章 唐代藩镇割据为什么长期存续 第七章 唐代藩镇的军事体制 第八章 唐十℃藩镇军将职级 第九章 唐代藩镇宦官监军制度 第十章 唐代藩镇进奏院制度 第十一章 唐代藩镇使府辟署制度 第十二章 唐代藩镇财政收入与分配 第十三章 唐代藩镇进奉试析 附录一 唐节度使始置年代考定 附录二 武则天废监军制辨误 附录三 敦煌唐代“进奏院状”辨 附录四 唐代藩镇动乱年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由上可知,在安史之乱平定前后,唐王朝面临的政治矛盾的焦点和军事斗争的重心都已发生新的转移。唐廷与安史叛乱势力的矛盾已相对地让位于它与反叛乱势力——新起军阀和宦官势力的矛盾;唐廷与叛乱势力的军事斗争中心地区也相对地让位于在唐王朝肘腋之地——京西京北地区与吐蕃势力的武装抗争。在这种情况下,唐廷迫切要求早日了结河北战事,处理日益激化的新矛盾。因此代宗即位之初即明确规定:“逆贼史朝义已下,有能投降及率众归附者,当超予封赏。”东都收复的捷报传来才四天,又下制:“东都河北应受贼胁从署伪官并伪出身,悉原其罪,一切不问。”于是,张忠志(李宝臣)、李怀仙、薛嵩、田承嗣等在史朝义授首之前纷纷投降,正是唐廷所期望的。特别是张忠志(李宝臣)开土门(井陉口)纳王师之功,一直受到唐廷的重视。援往日处置安史降将如能元皓、令狐彰之例,各授以节度使,自是情理中事。诚如王昶跋《李宝臣碑》所说,“不如此不足以慰来投之心”。并且,唐廷通过“分而帅之”的做法,大大缩小了各镇的势力地盘,较之当年安禄山独擅三镇和史思明乾元中投降时授以整个河北节度使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战后上述新的政治矛盾与军事斗争既然愈演愈烈,恰好为安史旧将恢复元气、发展势力造成了可乘之机。故史称:“属怀恩反,边羌挈战不解,朝廷方勤西师,故怀仙与田承嗣、薛嵩、张忠志等得招还散亡,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将吏,私贡赋,天子不能制”;“河、湟六镇既陷,岁发防秋兵三万戍京西,资粮百五十余万缗。而中官鱼朝恩方恃恩擅权,代宗与宰相元载日夜图之。及朝恩诛,帝复与载贰,君臣猜问不协,边计兵食,置而不议者几十年。而诸镇擅地,结为表里,日治兵缮垒,天子不能绳以法”。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张国刚这一系列的关于唐代藩镇研究的成果,涉及藩镇问题的各方面,基本上勾画出唐代藩镇的真实面貌,对过去学术界忽略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做了补充和澄清。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唐代藩镇研究的一个新阶段。  ——杨志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代藩镇研究 PDF格式下载



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的特殊尝试

  全书引言一章,正编十三章,附录四篇。十三章正编中,分别探讨了唐代藩镇的形成、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藩镇的划分类型与动乱特点、藩镇割据长期存续的原因、藩镇的若干军政制度与财政问题等,从各个侧面勾勒出唐代藩镇的真实面目。
  附录中《唐节度使始置年代考定》《武则天废监军制辨误》《敦煌唐代“进奏院状”辨》三篇,对过去学术界忽略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做了澄清和补充。而《唐代藩镇动乱年表》所收事件都梳理自《资治通鉴》,每则动乱大体叙明起因与结局,过程则相应简省。

  作者认为从阶级属性来说唐代藩镇政权是地主阶级专政,它维护的是地主剥削压迫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但藩镇不是在当时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形态上产生的。藩镇割据地区的军士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逐帅、杀帅、拥帅其实“是军士控制本镇的赋税支配和攫取额外利益的手段”,“军士瓜分王赋而不上供,正是唐代藩镇的真谛。”因此,从割据现象本身的社会属性上说,唐代藩镇的社会基础是投身军戎为职业雇佣兵的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
  唐代藩镇的各项制度,是在秦汉奠定的赋税、兵役、选举制度历经千年之后的进一步调整变化过程中,中央集权制度下重新划定中央与地方经济、军事、政治权力关系的新尝试。
  唐代藩镇的主要问题在于军事权与行政权合一;地方拥重兵而中央却没有一支能控制全局的武装。唐王朝完全依赖藩镇势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才得以又维持了一百多年,一旦黄巢起义冲垮了这种平衡,唐朝的末日就来临了。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版本,还有一本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的版本,两个版本封面风格是不一样的。前者非常的简洁素雅,就是学者的论文集,给圈内人看的,不讲究什么包装。后者有点日本浮世绘的风格,吸引人眼球比较强,适合普及中晚唐藩镇历史,严肃感会减弱一些。两个版本封面各有千秋,我比较喜欢前者的风格,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能够静静的耐得住寂寞的出书卖书,严谨的宣传历史还是太少了。
本书是作者关于唐代藩镇研究的博士论文集,每一个篇章不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免会发现篇章之间有部分内容存在一点重复,作为一本完成的藩镇研究著作稍显啰嗦累赘,不够流畅。不过分开来看,每一篇都是精品,作者以客观严谨的学者风范,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安史之乱以来唐代藩镇演变发展以及与中央的关系的历史。
历史类的著作大略可以分为四种。
其一,叙述历史表象。就像王者觉仁的《天裂九世纪》、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陈舜臣的《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以及梅毅的作品等,他们只给你了解那段历史的基本表象,按时间来叙述。但发生这种历史的真相或者真正起因则不得从中而知了。因为后世的政治家或者执政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宣传或者贬低某段历史、某位历史人物,真相可能大相径庭。
其二, 历史的感慨。就如余秋雨的部分作品,通过历史而抒发情怀,感受历史的厚重或者精神。
其三,历史的重新解读。就像易中天的品读三国,王立群的秦始皇等,这类作品会对历史进行基本客观或者另外角度的解读,让你重新认识历史史实,带有重新普及被歪曲历史的性质。
以上三种对于普通读者或者历史爱好者来说比较的通俗易懂,可读性比较强。可以从中了解部分历史的真相,不过感性的成份还是比较多一些。
其四,客观的反映历史真相。这部分作品就如本书一样,是严谨的学者通过文献的分析、考古的挖掘、数据的统计,不为意识形态或者阶级划分的影响,而客观科学的反映一段历史。因此我会更喜欢人民大学的版本风格,湖北出版社的会使这部论文集流于第三种著作类型,但作品确实要比第三种要更高一筹,更严谨一筹。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其政治、经济都不是单一表现的,都是由复杂的背景,各方利益的冲突妥协而构成的,不是想当然的。结局是坏的,很多时候的初衷或者初期是起的推动的好作用的,非我们后世所见的。就如作者所叙述的唐代的藩镇割据与宦官干政。安禄山、史思明不能代表大部分的藩镇,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独立的,相反藩镇对于唐代的边疆稳定和统一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藩镇、宦官、皇帝构成了互相制衡的政治关系,维系着一个封建王朝的基本稳定,谁也不能独大。皇帝也并非金口玉言独断专横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政治更不是请客吃饭。以现在的交通通讯、物质思维、国际关系来评判历史政治是现代人无知的狂妄。政治很复杂,历史很曲折,历史政治是呈螺旋形前进的,晚的、后世的不代表先进的,历史政治会倒退,也会重演,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套用现代语言,就是换了一个“马甲”而已。
学者的著作通常比较的枯燥,本书也不例外,但比起纯粹的关于朝代政治、经济、军事的研究著作还算通俗易懂,质量也很高,非常的不错,建议爱好历史的读者们好好读一读,对于那个繁华如梦的自信开放的大唐有个客观正确充分的了解,中晚唐也不是历史教科书描写的那样。教科书说真话的篇幅不会太多的。


有助于对唐代藩镇制度有全面的了解,推荐!


唐代藩镇研究是研究唐朝那段历史的好书


藩镇问题是唐代中后期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唐代的中央集权,也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有关藩镇的历史知识,对于感兴趣的朋友,我觉得还是有所帮助的


对于唐代藩镇的接收这本书写的很到位,观点切中要害


对于研究反震之乱很有帮助。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并不是中学教材中的那种情况,应当结合两唐书等史籍资料级近人研究成果(如本书),加以探讨


人文大全系列的这本唐藩镇研究,作者详细研究了唐自开元天宝年直至唐亡的藩镇概况,包括兵民工商农各个方面各个朝代时的详细情况,最好读过旧唐书和新唐书后再来看,对于初级史学爱好者还是有点难度


大学青年学者八十年代的史学代表作,对藩镇研究的热点及盲点均有所阐述,特别推荐~


翻看了一部分,对藩镇的认识逐渐深化


买到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唐史研究大家的经典


学习唐朝史必看的书籍


我不想让城南新这个快递送货了。


其实不错,前前后后的都交代了,但历史没那么简单吧


由微博看到别人推荐的,试读了下,很不错!


曾国藩的书已有传忠书局版本,这次全集再购一套,书好,货快,支持!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会长写的,就是不一般


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唐朝的藩镇情况,特别是书中把藩镇区分为割据型、中原型、边疆型和财源型,挺详细的。


对于了解唐代藩镇历史值得参考


研究中唐以后 中央与地方 士人等等 很好的参考书


张教授观点很新颖,文字优美,很有说服力,是史学上的一个大突破。


一本不错的书,可以说是军事分裂国家不错


本书逻辑性很强,不过这个序也太。。。。。。了吧。


本书的包装是很好的,值得我们购买。貌似是正品。


早就想看此书了。不错。


表示纯收藏


已经读完,眼前一亮得感觉,不过,理论有点后


作者成名作,那个时代的高水平博士论文


重要的研究著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