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思维的乐趣

王小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小波  

页数:

22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自身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为重要矿藏,用杂文以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和理性的反思和书写。由李银河编选的王小波杂文集《思维的乐趣》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座巍然屹立于戏谑的笑容和令人会心而战栗的幽默之后的智性的迷宫,并让我们在真切地体会到思维给人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的同时,从他那里学会如何去独立而自由地思考。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年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在云南、山东等地下乡,先后做过农场职工、农民、工人和民办教师。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匹斯堡大学。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过教,最终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辞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书籍目录

沉默的大多数思维的乐趣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知识分子的不幸花刺子模信使问题积极的结论跳出手掌心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论战与道德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我看文化热文化之争“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极端体验洋鬼子与辜鸿铭我看国学智慧与国学理想国与哲人王救世情结与白日梦百姓·洋人·官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人性的逆转弗洛伊德和受虐狂有关天圆地方优越感种种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肚子里的战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椰子树与平等思想和害臊体验生活皇帝做习题拒绝恭维关于崇高谦卑学习班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高考经历盛装舞步有关“错误的故事”迷信与邪门书科学与邪道科学的美好生命科学与骗术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我的精神家园

章节摘录

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个侏儒。这个故事太过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 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作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是中国人,外国人中也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我就知道这样一个例子:他是前前苏联的大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有好长一段时间他写自己的音乐,一声也不吭。后来忽然口授了一厚本回忆录,并在每一页上都签了名,然后他就死掉了。据我所知,回忆录的主要内容,就是谈自己在沉默中的感受。阅读那本书时,我得到了很大的乐趣——当然,当时我在沉默中。把这本书借给一个话语圈子里的朋友去看,他却得不到任何的乐趣,还说这本书格调低下,气氛阴暗。那本书里有一段讲到了前苏联三十年代,有好多人忽然就不见了,所以大家都很害怕,人们之间都不说话;邻里之间起了争纷都不敢吵架,所以有了另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往别人烧水的壶里吐痰。顺便说一句,前苏联人盖过一些宿舍式的房子,有公用的卫生间、盥洗室和厨房,这就给吐痰提供了方便。我觉得有趣,是因为像萧斯塔科维奇那样的大音乐家,戴着夹鼻眼镜,留着山羊胡子,吐起痰来一定多有不便。可以想见,他必定要一手抓住眼镜,另一手护住胡子,探着头去吐。假如就这样被人逮到揍上一顿,那就更有趣了。其实萧斯塔科维奇长得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象他是这个样子,然后就哈哈大笑。我的朋友看了这一段就不笑,他以为这样吐痰动作不美,境界不高,思想也不好。这使我不敢与他争辩——再争辩就要涉入某些话语的范畴,而这些话语,就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线。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口无遮拦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又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的名字当成了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我一向觉得他有两个东西比较突出,一个是他的那种已经形成了的个人的写作风格,我觉得这个并不简单。另外,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这从他的杂文里可以看出来。  ——李银河


编辑推荐

《思维的乐趣》:王小波杂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思维的乐趣 PDF格式下载



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自身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为重要矿藏,用杂文以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和理性的反思和书写。由李银河编选的王小波杂文集《思维的乐趣》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座巍然屹立于戏谑的笑容和令人会心而战栗的幽默之后的智性的迷宫,并让我们在真切地体会到思维给人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的同时,从他那里学会如何去独立而自由地思考。


由李银河编选的王小波杂文集《思维的乐趣》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座巍然屹立于戏谑的笑容和令人会心而战栗的幽默之后的智性的迷宫,并让我们在真切地体会到思维人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的同时,从他那里学会如何去独立而自由地思考。


据说王小波有自己的生计,92年就作了自由撰稿人。于是这有两点好处,一是他不用吃体制饭,虽然一直凑合着过日子,但写字不是他赖以谋生的手段;二是他理工科出生,熟悉会计学和计算机使得他锻炼了思维,不同于一般书堆里爬出来的作家,文章显得更理性,也自然更有趣一些。
    
  在这个年代有人用感情写作,有人用政治写作,到后来还有人用身体写作,但在王小波看来,能够用思维来写作,似乎是一件幸福的事。这跟他自己鼓捣出一个软件来打字一样,都是自食其力的光荣,也是自得自乐的营生。
    
  于是,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叼着烟,乱着头发,在你面前侃侃而谈,带着王小波特有的神情和语气。
    
  有趣在王小波的写作里,是一件顶重要的事。这一点在他的小说里可以看到,在他为数不少的杂文里也可以看到,比如这本《思维的乐趣》。他从来不把道理说得太清楚,但你仔细一琢磨,也能明白他在说什么。似乎说清是他给你的,不说清是你想明白的,而这琢磨的过程,也就成了一种思考的趣味。写作和阅读一样,都需要有趣味,都需要把一切庄重和崇高拉下台来,戏语一番,落下满纸荒唐言。说俏皮话、讲黑幽默、讽刺而不怒骂、谈笑而不猖狂,有时我常常想,与这样一位朋友聊天喝酒,一定也是件很有趣的事。
    
  王小波对于有趣的定义,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可见王小波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讲的道理不很大,但足够他被称作异端;也可见王小波是一个重独行的人,他走的路不很长,但到今天,却少有人能够重行。王小波说过,趣味是感觉这个世界美好的前提。这种美好之中,也就糅合着冷静严谨的思索和奔涌而出的热情。如果需要打个比方,那我们可以说:这世界上有趣的思想就正如王小波蓬乱的头发,永远交错杂乱,但是自由生长。
    
  而在王小波看来,最不幸的,就是被扼杀掉这种有趣了。也就是说,当有一天没有办法讲道理了,在他看来比尸横遍野更遭;又或者,别人的思维被强加在你头上,人丧失了自己作出判断的能力和掌握话语的权力,这也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然而王小波恰恰目睹和经历了这样的痛苦,在他父亲的身上,在他自己的身上,在文革跃进的口号中,在上山下乡的山路上。于是,王小波仿佛很痛苦地看到,乱糟糟的头发被一根根地拔去,又被别人植上了假头发。这头发不是他的,终究水土不服,估计后来都掉光了。于是,王小波自喻为一个时代的幸存者之一;于是,王小波写出了他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说过:“作为一个有过幸福和痛苦两种经历的人,我期望下一代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间来感到幸福,而且这种空间比给我的大得多。”转眼到了如今,不知道王小波的这个愿望实现了多少。倘若看到很多人还在争取这样的空间或者不自知有这样的空间存在,我想他会不耐烦——我们进步也太缓慢了一些;倘若他看到今天的狼牙山十博士,可能就会有些无奈了——这样的人怎么还没有灭绝;倘若看到看到我们还把他挂在嘴边,我想他也是会不乐意的——说自己的话才更有趣一些。但是我想,记挂他,总比记挂别人要好一些。
    
  以97年4月11日为起点,许多人经历过了他们的黄金时代,厮磨过了他们的白银时代,追忆过了他们的青铜时代。
  
  往事匆匆十年,仿佛又回到原点,大家仍然还记得一个叫王小波的人。大家说,这是一个有趣的人。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被称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另类”的作家,有评价说他是中国白话文的第一把手,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和风格贯穿作品。1977年,李银河已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社做编辑,而王小波还是个街道工厂的工人,两人第一次单独见面,王小波就单刀直入地问:“你有朋友没有?”“你看我怎么样?”李银河被他的率情率性所震惊。此后,两人就开始了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我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酣畅淋漓。
王小波的嘴真是什么都敢说、谁人都敢批;古至孔孟至圣、今至教育政府;殃及哲学、又触及自然科学,可谓面面俱到、罕出其右。
不过,行文中还是隐约可见他也有推崇的个把名人,但总体上老外居多,比如罗素“须知参次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人们的见识总爱受处境的限制,这种限制既不知不觉、又牢不可破”
我是被他的思考的巧妙折服的,真称得上是思维的乐趣(看来做知青的无聊日子不能说全无用,至少多出了许多无聊的时间各个角度的琢磨、找茬)。
1 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多与高手过招,虽然总被高手击败,但也有机会领略妙招;
认清自己,不自卑、也不要假清高。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
做一个聪明、达观、多知的人。
2 我们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
孔老夫子教给我们的是一种学习的氛围,他强调礼,对于幼稚的人也许必不可少,但对有文化的成年人就是一种负担;
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孔孟程朱?几千年的文明史,为何出不了自然科学家?那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年,背得烂熟,随便说出两个字就知道该背何处,这种钻研精神虽可佩,但却是十足神经病。自然科学不是靠背诵就能通晓的。
读哲如同嚼口香糖,嚼久了会无味,也不排除会嚼出牛肉味——最大的文化传统是钻研精神;不要把大千世界塞在几本书里,世界不会因此得益,只会受害。
解几何题和编程序都是对自己智力的考验,有种大便通畅似的快感。
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现在见到的是一种远说不上合理的信仰在公然强奸科学——一个弱智、邪恶、半人半兽的家伙,想要奸污智慧女神,它还流着口水、吐着黏液、口齿不清的说道:“我配得上她,她和我一样的笨”
3 怎样看待自己知识和理想?
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解放他人的欲望可以分两种,一种是镇解放,比如曼德拉、圣雄甘地、我国革命先烈,他们是真正为了解放自己的人民而斗争;还有一种是假解放,主要是想满足自己的情绪,硬要去解救一些人,这种我叫它瞎浪漫。
石头剪刀布,循环相克;如何提高地位,让人刮目,就要学会“隔山打牛”。
要逆转人性,必须有三大因素:无价值的劳动、暴力的威胁和人性的脆弱。
有些崇高是人所共知的虚伪,这种东西比堕落还要坏。
4 如何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需要宁静的童心来看。
体验生活:人想要受罪,实在很容易,不必特别去体验。
想做个纯粹的文艺青年,也要想清楚: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所有的所有,给我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的乐趣,个中体会还需仁者见仁。


用这个做标题是因为对这书中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印象深刻,而那被王小波唤做猪兄的显然是作者的楷模。 那猪兄的确令人钦佩,很少有人能活得像它一样潇洒和自由。它竟然敢以猪身挑战人类给它规定的命运,并且居然成功冲出自己宿命的牢笼。 我猜,如果孔孟老夫子听说这件事,一定是不赞成的。作为人况且要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只猪怎么能逃脱被杀戮的命运呢?估计佛祖知道也不赞成,会劝它:谁让你这辈子是一只猪呢,争取来生转世为人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只猪值得全体人类钦佩。一只猪能如此,况且人呢?人为什么要屈服于那个叫作命运的东西?命运真的存在吗,还是一种拒绝改变的托词和借口? 我想,这只猪寄托着王小波对人的理想,准确地说,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王小波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这本书从头到尾只是确认了这样一件事。 什么是知识分子?不是以读书多少来衡量,也不是以在业界的名望来衡量。我和王小波共同认为,知识分子必须尊重科学,必须追求自由民主、藐视权威,必须有怀疑一切的勇气,必须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力,是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的。我承认,这种能力我还不具备。 我佩服那只敢挑战自己命运的猪,也佩服聪明而幽默的王小波。王小波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中看出可笑和愚蠢,并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有些令人发笑,更多是让人悲哀。因为我们不是超脱于事情之外的观众,我们经常就是当事人! 我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学会用王小波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中国会离天堂更近。


应该说读王小波的书很有意思。第一个有意思是指有点冷幽默,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人生问题的“真思想”,这种思想不为任何利益集团所左右,纯粹是自由的心声。第二个有意思是指他用很通俗的语言(特殊的杂文语言)点明了一些“大道理”,结合历史上的一些宏篇巨论,对人生加进了新的理解,因此,细细读来,也不是很容易读的。第三个有意思是指,由于他是下过山、下过乡的,所以对那段经历的理解很深刻,对任何可能的导致极权的思想本来存在一种抵触心理。所以,读他的书,很轻松,很愉快,也很沉重。绝对不像读大作(比如霍布斯的《利维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等)那样累。当然了,毕竟是杂文嘛!所以本身与人生比较贴近,容易理解一些。作为一个文学学者,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还有一点就是:这个价很便宜,印刷也不错,所以对于那些想理解王小波的人,不仿读一读,也算是换一种对生活的品味吧!(尤其是那些思想自由惯了的人,不为任何思想所左右,而寻求一种近乎解脱的人,看了不算白看!)


王小波的书值得一读的,思维的乐趣,思考给人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人的脑子是一门机器,常常思考才不会生锈,思考什么?人生,社会,自我。若只有吃喝拉撒,便是畜生了。王小波的书让人有了阅读的欲望和体验思维的乐趣。


这又是王小波的经典之作,他留下了一种思维的方式,后来模仿者众多却很难超越他。喜欢思考的人未必是快乐的,但至少证明自己活过了,没有虚度过。


我之所以说这是王小波经典思想集,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相对于其他,思想性非常高,而且比较其他针对点很强烈,无论是论据还是论述道理都是非常不同常人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幽默风格依然体现,看着几遍都会笑声盈盈,笑过之后又是对文化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比如里面讲到农民,讲到我们孔子思想破坏,我们所处在的大环境文化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要相信里面比较长的文章是简练而深刻的。一定要有耐心的看。
再者,他的行人处事,幽默乐观对待生活等都是我们可以向他敬佩以及学习的。他对一个思想观点的论述也是适合高中生学习的,如果你处在高中一定别错过他 ,因为他怎么论述,都是高考作文立意新颖的。不会说下笔不会写的,有思想就能侃侃道来。
有个朋友让我推荐几本书给他的妹妹看,我第一想到的是余秋雨与周国平,我是从文章笔风着想,对读书不多阅历浅薄的人,我一般推荐给他看文采好点的书,这样能一步步导向。但我想起了对一个读书者思想的塑造考虑的时候,王小波是最适合当选的,读书不仅是读出一个人内心丰富的感情,我想,对一个人的来说,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会思考更加重要。而王小波,又不同于李熬等人,相对于一个人的亲切感以及更容易接受,还是王小波。
相信这本书,相信王小波,你会很坚定你的生活,生活有了思考而美


思维的乐趣,真是一本好书,王小波的思想,便是思维的精美舞蹈。


王小波很火,可惜英年早逝,天妒也!喜欢他的文字,痛快淋漓,就是那个《皇帝新衣》中的小男孩但愿爱看他作品的读者在他的文字中享受到天马行空的思维的乐趣!


王小波的思维乐趣。


王小波的杂文思路非常清晰,理科出身的人对一些中国文化问题往往比纯文科出身的人看的更深刻,因为接触过理科之后就能更深一层理解西方的文化,科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中国没有出现过科学,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硬伤。


还是王小波的,这本杂文还是看的懂的,里面一些思维方式很有趣。


从第一次接触王小波的文字就喜欢上他的思维···哈哈···这是本好书···


小波的杂文真是经典。。带领人思考,带来思维的乐趣。。每个青年人都该仔细读读。。


王小波的书,读来总是那么有味道。思考深邃,语言带着冷酷的幽默。


第一次读王小波的文字,挺有感觉的,以前就一直想要读的文,里面写的内容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比如第一篇关于“沉默”的,我也是一个在平时比较沉默的人,所以读起来会很有同感!


正在读大部头红楼梦,所以暂时只想读点王小波的杂文,他的大部头留待之后再拜读,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不同时期的人造就了不同的写作风格,但是王小波的文字里你能看到众多深层次思考的东西


王小波的书!赞!,因为他总是细腻的描述对于思维的一些见解。


王小波思维活跃,深刻,很有好处


思维是件很愉快的事,王小波以其睿智引导我们


王小波觉醒得还是比较早的,现在看他的思维依然很入流。


王小波堪称文学怪才,小说了得,杂文也很耐咀嚼!


在当代文坛,像王小波这样真诚的作家真的很少见了,可惜英年早逝。幸而留下许多作品,让我们再度感受到思想的乐趣。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看着,眼前却浮现出李银河,他们两人真是厉害啊,敢于如此真实地剖析自己,真不容易,耐得住寂寞啊。

思维,乐趣,
呵,纯真的人


这个书写的内容关于文革的,我对那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想了解。所以挺喜欢这个书,而且王小波先生语言非常幽默风趣。


王小波叔叔的书读了能让你平静下来,在这个浮躁的现实世界,多一些思考。以前买过 沉默的大多数,这回应该是重新结集出版的


王小波的文字,独立于大多数的当代中国文人,他自己就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怀念!


这本书其实和王小波另外一本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是一样的 连目录的顺序都一样 不过是少了一两篇 都怪自己购买时没看清内容


书里写的很多事情是我未曾经历过的,比如78年恢复高考,知青下乡等,以前从教科书上看过那段历史,但是王小波写的和教科书不一样,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一番。


王小波的作品看了些,他的杂文还没有,这本书里都是他比较经典的杂文。从只言片语多方面更深的了解他,他是个勇者或者说是个赤子,很多人看清楚了不说,他说了。书不贵,特价不过10快,装订很好,印刷和篇章都很舒服。


王小波的书充满了自由的灵性,值得一看


王小波的杂文,不错!


王小波杂文没的说,这本质量还行值得入手


王小波的杂文怎么可以放过


王小波的杂文卓尔不群


这是王小波写的杂文,很不错,推荐。


王小波的杂文代表作,值得一读


第一次看的王小波的作品是《黄金时代》,很喜欢他的作品


通过这书可以深入领略王小波的思想,另外他睿智幽默的语言同样是打动人的一大要素。


王小波的名声如雷贯耳,慕名很久了,现在终可亲近,不知道是否如其名,先买一本,待读完好看的话再收集其他的作品。


王小波的书总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相当好


很好很喜欢买了两本王小波的书,和男友一人一本,看完互换,都很喜欢


正在读,一下买了王小波四本书,慢慢体会中。。。书的质量很好!


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看完后对王小波崇拜地不得了。只可惜斯人已逝。不然面对今日世界之光怪陆离,不知王小波老师会如何看?又会如何说呢?


语言幽默且蕴含深意,喜欢王小波的文风。


王小波的文章一直是我的大爱……从初中课本中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到《沉默的大多数》,语言诙谐有趣,喜欢王小波式的幽默……


保有思维的乐趣,能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王小波的文说的都是大实话。九十年代敢说这样的话,不简单。


第一次读王小波的书,期待内容


第一次看王小波的作品,名不虚传!


这本书的质量很好,非常喜欢王小波的文笔,自高中时接触他的青铜时代就爱上了王小波的作品,只可惜天妒英才,否则我们还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建议大家聘问聘问


王小波,满嘴跑火车,看似没个正经,

从忆苦饭说到杜拉斯,没事了还说说心理学,搞搞同性恋的研究。

其实他是一个面向天空的思考者,我们说天空是蓝的,唯有他说了,傻笑者,天空是灰的,有时候。


很喜欢王小波的笔触~会让人觉得充满智慧~


本书足见王小波的风格,很多没有多过他的书的人总想妖魔化他,其实,他是个如此可爱的人。


王小波的书都购了好多内容雷同,叫人纠心


王小波敢言真话,让人敬佩,可惜走得太早了。


王小波的作品让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思索


我在收集王小波的书,我想说说当当验证码的问题,有色盲的人怎么办???


王小波的有趣真是让人赞叹。此书都是小文章,但是大多都构建了大题目。那些年前谈论的话题,直到今日还是话题。不知道是他的前瞻力还是我们的不努力啊。


思维的乐趣便是思想自由最有力的凭借。


王小波的作品,内容深刻,语言诙谐有趣,值得推荐。


一直很喜欢王小波写的东西,本书也不例外,逻辑性强且很有趣味,描述也生动形象


王小波的书一向特别的偏好


王小波的思路真的很与众不同,值得看


非常不错,喜欢王小波的作品


王小波的作品,通俗的语言不平凡的思想。


王小波的 应该很好


一直很喜欢王小波的书,收藏了


一直想买一本王小波的书,今天刚收到,迫不及待翻看了开头。买值了就是我现在的心情。


非常喜欢王小波的这本书 非常有王小波的个人特色 很多的语句让你幡然醒悟的同时还会让你发笑 逻辑真是非同一般 极度推荐


推荐,很喜欢王小波的文字


王小波的书一直喜欢,这本也不例外


正在看,王小波的东西需要一些精力


书是好书,不知道为什么,看王小波的书比较吃力


不错 就是忘记之前买过王小波的全集


这本书我认识了王小波,他独特的思想我很钦佩,好书!


王小波的作品可看可细读。


读王小波并不多,然而似乎对他有几分敬意和喜爱。买几本他的书,希望认识这位“人云亦云”的偶像。


不错,就是跟另外一本王小波的书内容一样,只不过书名不一样罢了。


王小波的书,一如既往的好看


还没拆封 不过看起来不错 相信王小波


喜欢王小波的超前思想


王小波的书就是智慧牙


最喜欢王小波了,他的书我都喜欢,而且这本书确实是不错,喜欢王小波的赶紧买啊


王小波特色


老师推荐王小波的书,看了蛮喜欢的


读王小波的散文,脍炙人口


喜欢王小波的书,喜欢他文笔的风格,总是能带动我去阅读。


对王小波的文字很是喜欢,有的看就多看看呗


一直听说过王小波,但从来没看过,解打折的机会看看


真的好书!!!王小波的没问题!!!不错!!!


王小波的书,怎么说呢?还是好好看吧!思想性强。


王小波的书。。很不错


领略了王小波的思想


喜欢王小波就是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