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
201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秋零 编
511
无
自康德委托我整理出版他在公开讲课时为其听众讲授的逻辑学,并以简明手册的形式将它交付公众以来,已经一年有半。为此目的,我从他那里得到了他自己在讲课时使用的手稿,他对我表示了特别的、令人荣幸的信任,即我熟知他的体系的一般原则,在这里也容易进入他的思路,不致歪曲或者篡改他的思想,而以必要的清晰和明确,同时在恰如其分的秩序中把它展示出来。既然我接受了这一荣幸的委托,并且试图尽我之所能,按照这位值得赞誉的大师、我极为尊敬的老师和朋友的愿望和期待去完成它,以这种方式,一切涉及讲授、思想的表达和解释、阐述和整理的东西,部分地应记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就当然也有责任就此向康德的这一新著的读者们作出一些解释。因此,此处有关于这一点的一种说明,以及别的更详细的说明。自1765年以来,康德教授先生就不间断地以作为入门书的迈耶尔教科书(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迈耶尔的《理性学说》选辑,哈勒格鲍威尔出版社,1752年版)为他的讲课的基础。其理由,康德在一份由他为预告他1765年的讲课而提供的提纲中说明过。他在自己讲课时使用的上述大纲的样本,与他为同样的目的使用的其他所有教科书一样,是用空白纸夹钉的;无论是他的一般批注和说明,还是首先与个别章节中大纲文本相关的特殊批注和说明,有的写在夹钉的空白纸上,有的写在教科书本身的空边上。
康德的著作素以语言晦涩著称,这不仅源自康德本人哲学思想的艰深,同时也源自康德时代德语与现代德语的差距。更何况,康德生活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贝格城,相对来说是文化上的一个“穷乡僻壤”。康德的德语,无论是在语法还是在句法上,都明显带有普鲁士方言的痕迹。 本卷主要内容包括:逻辑学、自然地理学、教育学。
逻辑学 前言 导论 一、逻辑学的概念 二、逻辑学的主要划分 三、一般哲学的概念 四、哲学史简述 五、一般知识 六、知识的特殊的逻辑完善性 A 知识在量上的逻辑完善性 七、 B 知识在关系上的逻辑完善性 八、 C 知识在质上的逻辑完善性 九、 D 知识在样式上的逻辑完善性 十、或然性 第一篇 一般要素论 第一章 论概念 第二章 论判断 第三章 论推理 一、知性推理 二、理性推理 三、判断力推理 第二篇 一般方法论 一、通过对概念的定义、阐明和描述来促成知识的逻辑完善性 二、通过概念的逻辑划分来促成知识的完善性自然地理学 第一部 编者前言 导论 数学的预概念 第一部分 第一卷 论水 第二卷 论陆地 第三卷 大气层 第四卷 地球曾经经历并且还在经历的巨大变化的历史 附录 论航海 第二部 第二部分 对地面自身所包含的东西的特殊考察 第一卷 论人 第二卷 动物界 第一章 有蹄动物 第二章 有趾动物 第三章 鳍羽足动物 第四章 卵生四足动物 第五章 第1节 海洋动物 第2节 贝壳动物 第六章 一些值得注意的昆虫 第七章 其他爬行动物 第八章 鸟界 第三卷 植物界 一、值得注意的树 二、其他植物 三、植物的其他奇观 第四卷 矿物界 一、金属 二、盐 三、石头 四、土 五、石化 六、矿物的起源 第三部分 按照地理顺序对所有陆地最重要的自然奇观的扼要考察 第一个大陆亚洲 第二个大陆非洲 第三个大陆欧洲 第四个大陆美洲教育学 编者前言 导论 正文 论自然的教育 论实践的教育 中德人名对照表后记
固然一些逻辑学家在逻辑学中以心理学原则为前提条件。但是,把这类原则引入逻辑学,却和从生活中提取道德一样是荒唐的。如果我们从心理学,亦即从对我们知性的观察中获取原则,那么,我们就会仅仅看到,思维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它怎样处在各种各样的主观障碍和条件之下;因此,这会导向对仅仅偶然的法则的认识。但在逻辑学中,问的不是偶然的规则,而是必然的规则;不是我们如何思维,而是我们应当如何思维。因此,逻辑学的规则必须不是从偶然的知性应用,而是从人们无须任何心理学在自身就找到的必然的知性应用提取的。我们在逻辑学中不想知道:知性是怎样的,它如何思维,以及它迄今在思维中是如何行事的,而是想知道,它在思维中应当如何行事。逻辑学应当教导我们正确地使用知性,亦即与其自身协调一致地使用知性。从已经给出的对逻辑学的解释中,也还可以引出这门科学的其余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它:4.是一门理性科学,这不是就纯然的形式,而是就质料而言,因为逻辑学的规则不是提取自经验,且因为它同时以理性为自己的客体。因此,逻辑学是知性和理性的自我认识,但不是就它们在客体方面的能力而言,而是仅仅就形式而言。我在逻辑学中并不问:知性认识什么,亦即它能够认识多少,或者它的知识能够走多远?因为这会是在其质料应用方面的自我认识,因此属于形而上学。在逻辑学中问题仅仅是:知性如何认识自己本身?
本卷包括康德的三部讲稿,由康德的学生整理在其生前出版。整理者不仅分别撰写了前言,而且在个别地方还加上了注释。在这三部讲稿中,尤其难以翻译的是《自然地理学》,这不仅因为它涉及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等知识领域,而且还因为它反映的是18世纪欧洲人的知识水平。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曾言:“一座大城市,是一个国家的中心,该国的政府机关就驻守在那里,它拥有一所大学(为了扶植科学),同时还有便于海上贸易的位置,这位置既有助于通过河流与该国内陆交往,又有助于与语言风俗不同的遥远邻国交往,——这样一座城市,例如普列格河畔的哥尼斯贝格,就可以被视为一个既扩展人类知识,又扩展世界知识的适宜之地,在此即便不去旅游也能获得这些知识。”《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11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的确如此。一生罕有离开哥尼斯贝格的康德,其自然地理学知识,尤其是关于欧洲以外世界的自然地理学知识,有很多来自于非专业人士的游记,甚至来自于道听途说,因而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生僻的地名、动植物名称,给翻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对于一些在各种词典中根本找不到的名称,德文版编者未加注释,其他使用拉丁字母的语种干脆照抄,而日文版用音译的方式,并加注“不明”。对于这些术语,勉强翻译成汉字对读者毫无助益,只会增添新的麻烦。
《康德著作全集(第9卷):逻辑学、自然地理学、教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无
装帧,印刷精美,很有质感,本来是冲着三大批判买的,加上历史批判文集和单篇论文《纯粹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看后发现三大批判与前批判时期的2本,即本套书籍前两卷,以及后批判时期的著作,即最后两卷,在思路上联系紧密,所以我先后买了这几本,虽然单卷价格稍高,但翻译水准也很高,而且文风前后一致,所以买了1卷,全套入手的计划就定下了。
天才的“灵感一闪念”也经历过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积累过程,本系列前两卷之后,康德十余年没有创作,就是在膨胀导致《纯粹理性批判》的那么一点儿灵感,它发源于前两卷,延伸于后两卷,从而结合成为一个学术系统,总之,不读康德无以学启蒙哲学,不能读黑格尔和马克思,这套书所具备的收藏和参考价值,不能以价格衡量。
本想全集一起买的,最终无奈还是一本本的买,不过康德的书能出全集还是一件幸事
国内第一套康德全集,翻译的还是不错的!
读不完的康德,有深度,初学慎重
作为出版工艺产品,书的装帧质量、设计等不需要做太多评论,都很好。
只是作为商品来讲,包含着我订书、收书之间所应享受的服务,
这书是我定了两次之后才满意收货的,
第一次定了三册8、9卷,收到书之后书已经整体弯曲,
我退了货,重新订货之后才收到完好书籍。
问题出在了运输过程之中,
当今网络知识经济驱动之下的信息传达方式、商品流通方式变革巨大,
尤其是物流服务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
也是方兴未艾、但距离真正令人满意的服务还太远,
对于“物流”的强大“需要”来了,
抵挡都抵挡不住,
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挡不过最为广大客户们对于完美服务质量的追求,
因为一切关系在商品化的范式之下,
没有一种商业关系不是以“买方对服务之主观满意评判”为根本前提的,
如果不承认这一点,
其终究结果只有一点,那就是被社会化之下的“市场”根本规则淘汰。
不错,后期的书都较中期薄点
折上加拆,非常值得。以后再来。
经典书籍,多读几次
送货很快,书也好,自己读着玩的,得进步。
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有条件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收藏一套《康德著作全集》,毕竟他是哲学方面的代表人物。我是前年开始单本买的,前五本五折。后来,从卓越买的。其中《什么是启蒙?》一文,我特意对比了何兆武,另一本关于启蒙的专辑的译文,以及本书。我觉得,还是何兆武的文字比较顺当。本书把何文里译为“圈套”的词,在本书译作“学步带”,比较别扭。何译是这样的:“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力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而李译是这样的:“通过一场革命,也许将摆脱个人的独裁和利欲熏心的或者惟重权势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是无论新的成见还是旧的成见都成为无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学步带。”
单位买的书,我负责采购,书的质量装帧很好,内容还没看。
收到的版次是2010年4月第1次印刷。囤起来慢慢看。
大家的作品,很有启发。
不是康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