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统计基础

裴更生,陈娟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裴更生,陈娟 主编  

页数:

264  

前言

本教材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规定的“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当前高职高专统计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统计教材体系进行了改进,融入“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建立新颖、独特的框架结构,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本教材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一本集理论性、操作性为一体的岗位应用型教材。本教材的主要特色:1.采取“任务导向”型的课程模式。每一个任务都由【任务导入】、【任务处理】、【必备知识】构成,结合学习情境展开,着重介绍统计方法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每一个学习情境都配有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情境综述”对每一个学习情境进行了小结和分析。2.实践性强。本教材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图文并茂,增强了教材内容的可阅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了信息化时代高职高专教育对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3.本书作为高职高专特色教材,理论深度适中,贴近实际,适用范围广。既适用于高职高专及成人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历教育,又可作为广大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书籍。本书由裴更生和陈娟任主编,负责拟定大纲及全书的统稿与定稿工作,吴巍、周季方、张文录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张文录编写学习情境一;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裴更生编写学习情境二和学习情境三;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周季方编写学习情境四和学习情境六;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吴巍编写学习情境五;辽宁商贸职业学院陈娟编写学习情境七和学习情境八。尽管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作出了许多努力,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与提高。

内容概要

《统计基础》采取工作任务导向型的编写模式,共分为八个学习情境,包括统计导述、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描述、动态数列分析与预测、统计指数分析、抽样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本教材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本集理论和实务操作为一体的新型教材。

书籍目录

学习情境一 统计导述 任务一 统计学的性质 任务二 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技能训练学习情境二 统计数据采集 任务一 统计数据采集的组织方式 任务二 统计数据采集的方法 任务三 统计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技能训练学习情境三 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 任务一 统计数据分组 任务二 统计数据的频数分布 任务三 统计数据显示——统计表与统计图 任务四 Excel在统计数据整理与显示中的应用 技能训练学习情境四 统计数据描述 任务一 统计数据总体描述 任务二 统计数据集中趋势描述 任务三 统计数据离散程度描述 任务四 Excel在统计数据描述中的应用 技能训练学习情境五 动态数列分析与预测 任务一 动态数列概述 任务二 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分析 任务三 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分析 任务四 趋势外推预测 任务五 季节变动预测 技能训练学习情境六 统计指数分析 任务一 统计指数概述 任务二 统计指数的编制 任务三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任务四 几种重要指数的编制方法 任务五 Excel在指数分析中的应用 技能训练学习情境七 抽样分析 任务一 抽样概述 任务二 抽样误差 任务三 参数估计方法 任务四 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 任务五 抽样的组织形式 技能训练学习情境八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任务一 相关分析概述 任务二 线性相关分析 任务三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任务四 Excel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技能训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统计学下了如此定义: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实践,对统计实践起指导作用,统计工作的现代化与统计科学研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互相结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统计。(二)统计学研究的对象、特点1.统计学研究的对象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而不是其中某个个体的数量水平。如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比例、结构、速度以及普遍程度等。比如,研究一个企业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其目的不是为了了解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要了解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差异以及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2.统计学研究的特点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统计学也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出发,达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质的目的。例如,要研究某地区社会商品零售额情况,就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社会零售商品。如果不明确其概念、范围和内容,就不可能准确统计出该地区的社会商品零售额情况。因此,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数量性。数量性是统计的最基本的特点。常言道:“数字是统计的语言”,说的正是这一点。统计数据是对客观事物量的反映。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数量的多少,即研究现象的规模、大小、水平等;二是数量之间的关系,即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比例关系等;三是质与量的关系,即研究现象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2)总体性。统计研究的数量是总体的数量,它要揭示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规律性。例如,人口统计是要反映和研究一个国家或某个地区全部人口的综合数量特征,而不是要了解和研究某个人的特征,但它却是从对个体的调查开始的,因为只有通过对每一个个体的详细调查,才能总结出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社会经济现象个体的数量特征不能代表总体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只有以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为研究对象,才能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人口统计是这样,其他统计活动也是这样。(3)具体性。统计研究的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数量,是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这是统计与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例如,2004年我国国民收入(按当年价格计算)为136584.3 亿元,是指一定的时间(2004年)、地点(我国)、条件(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反映我国国民收入的具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的数量表现,与数学中抽象的数值是截然不同的。


编辑推荐

《统计基础》是21世纪高职高专会计类专业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统计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