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

李晓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晓西  

页数:

346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2007年我为研究生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讲座的录音整理稿。这本书可以作为我所著《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的配套教材。书中收录了13讲,相比原宏观经济学教材,增加了经济分析方法论、国外需求以及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和技术等内容。  在宏观经济学的讲演中,我力求做到五点,一是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注重从当前现实出发来引申理论的探讨,如在第一讲中,当天我正好主持了北京市举办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一个讲座,晚上即请参会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的点评;二是力求做到老师主题讲演、助理老师案例分析与研究生专题发言相结合,讲授中鼓励提问,提倡讨论;三是力求做到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不仅组织大家去天津新港实地考察,还邀请世界银行的专家来讲座;四是力求把经济理论内容讲解与分析方法运用结合起来,要求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要求背记书中的原理,因此,讲授中穿插介绍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要领等内容;五是力求做到语言既通俗又准确,在讲重要理论观点时以严谨为主,在穿插故事或例子时则以口语为主,让大家轻松点。  我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他们不仅出版了我的《宏观经济学(中国版)》,而且推介到国外,并不断地督促我改写并翻译出版。我还要特别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是引发和促使我完成本讲演录的最初策划推动者,在他们的督促下我完成了本书的前期准备工作。因为近两年任务重、课题多,因此一直拖到今天才付出版社。  希望本书不仅能作为学习经济学的研究生的读本,也可为从事宏观经济学教学的老师和高年级本科生提供参考。

内容概要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兼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积极主张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成果丰硕,影响很大,为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2000年以后,通过对中国市场经济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和反倾销工作,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作者简介

  李晓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召集人;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兼任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及20多个学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1988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一年。1993-2001年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曾任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2009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等单位主编的《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演化背景和分析方法 一、简介“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二、经济学学习方法及学习建议 三、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讲演的评论第二讲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收人分配 一、从《大国崛起》谈起 二、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理论 三、关于国民经济核算问题 四、国民收入分配 五、助教老师的案例分析:股票市场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六、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我理解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2.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原因 3.从焦炭产品核算看我国现行GDP核算中的不足第三讲 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总供求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总供求测算的探讨 三、总供求关系的经济哲学基础 四、对美国总供求的分析 五、助教老师的案例分析:供给诱导需求的罗默(Romer)法则 六、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中国经济周期的回顾 2.影响总供给的气候因素分析 3.家庭收入函数与缩小收入差距.第四讲 消费需求 一、从黄山旅游消费谈起 二、消费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三、西方经典消费理论及模型选解 四、消费和经济增长 五、经济转轨期间的消费行为和理论假说 六、助教老师的案例分析: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消费习惯和消费热点 七、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黑龙江扎龙湿地农民的消费及特点 2.从居民三大件消费品演进看经济发展阶段 3.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第五讲 投资需求 一、投资定义及定位 二、投资规模、投资类型与投资效率 三、经典投资模型选解 四、各国总投资的比较分析 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概况及分析 六、世界银行专家讲演:中国教育投资分析 七、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刺猬取暖”——地方政府与投资者关系分析 2.聚焦太原市房地产开发业的“亏损” 3.如何看待企业社会投资第六讲 国外需求 一、外需的基本理论与概念解析 二、经典贸易模型选解 三、外需与经济增长关系讨论 四、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玩具召回事件与“中国制造”的危机 2.中国服装纺织品的持续出口分析 3.论进口贺易对消费和投资的促进作用第七讲 经济增长中的劳动、资本和技术 一、重要概念 二、经典模型:菲利普斯——总供给曲线模型 三、中国资本、技术与劳动贡献率的分析 四、世界银行专家讲演:站在当代世界高度看资本、劳动与主权基金曼 五、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从东亚模式的争论中看经济增长中技术的作用 2.加快发展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3.从“公务员报考热”看人力资本的配置效率第八讲 失业分析 一、失业的相关概念 二、三种有影响的失业理论 三、经典求职模型选解 四、失业问题的全球视角 五、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迪拜观感 2.以台湾为例看学历高低与失业的关系 3.放牛班的冬天——农民工的下一代 4.试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 5.京郊失地农民又失业的经济学分析第九讲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几个重要概念或关系 二、预期与通货膨胀 三、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四、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试析我国是否进入通货膨胀期 2.从方便面价格串通案看价格上涨的推动模式 3.从制度经济学透视当前的通货膨胀第十讲 汇率与国际收支 一、两个重要概念或关系 二、经典汇率决定模型选解 三、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 四、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亚洲货币合作的现实与梦想 2.大国责任与人民币升值 3.本币升值造成灾难案——以日本为例 4.美国次贷危机初探第十一讲 国内外经济联系与互动 一、从欧盟各国经济政策协调谈起 二、国际经济联系的主要渠道 三、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 四、经典汇率决定模型选解: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五、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阿尔曼面向世界 2.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总结 3.碳基金发展现状 4.欧关应对国际经济失衡的反应第十二 讲货币政策及金融体制 一、引言——中国金融界的最新动态 二、本章若干重要概念 三、《中国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评析》一书中的重要观点 四、伺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央行频繁加息的原因及效果 2.M2/GDP倒U形趋势初探 3.资产价格是否应纳入货币政策目标 4.外汇衍生品与货币战争第十三讲 财政政策及财政体制 一、引言——从财税制度看地区间差距 二、本章若干重要概念 三、经典财政政策模型选解——李嘉图等价原理 四、各国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 五、中国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六、同学发言及老师点评 1.“家电下乡”相关政策的实施与展望 2.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3.大豆进口意犹未尽 4.人们为什么选择北京? 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总供给概念及其衡量。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两个总供给概念。萨缪尔森的定义是: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各行业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在中国经济信息网(China Economic Information Network,CEI)宏观经济网页的解释是:总供给指报告期(通常是季度或年度)全社会新创造的且需要资金交换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这两个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总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国度内测度的。总供给有两大内容,一是商品,二是劳务。商品是传统就存在的概念,劳务则是现代经济学扩展进来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对劳务是否创造价值争论很大。比如说,你请了个保姆,按照西方经济学定义,这个保姆创造了GDP。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保姆没创造价值,是间接分享了来自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企业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分享的是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和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讲的劳务,实际上指它是能创造价值的。比较一下萨缪尔森和国家信息中心的定义,在强调的重点上似乎有一点差异,萨氏没强调总供给是需要资金交换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国家信息中心则强调了需要资金交换这一点。但现代社会里讲的总供给总是以货币来交换的,是以市场价格来计算的。在我们现实中,无货币的总供给是无法统计合总的,很少有实用的地方。因此,两定义的差别实质上并不很大。  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将总供给概念放在产品市场中讲。他认为总供给就是每个厂商在这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的总和,可见特别强调微观之总和,这种强调我觉得和凯恩斯的看法有些距离。凯恩斯强调总体观,而不是微观和。这些细微的区别,同学们在读书时可以进行一些比较。比较概念,可能比一般地讲概念会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总需求概念的比较分析。萨缪尔森的定义是: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中不同部门(消费者、企业及其他机构)愿意花销的总量。我国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的定义是:总需求是指报告期(通常为季度或年度)全社会为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而增支的货币资金。萨氏强调指出了消费者、企业及其他机构,信息中心的定义强调了“全社会”;同时,信息中心的定义还强调了“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强调了是用货币资金去购买,对统计部门来讲,这是准确的,也是可操作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宏观经济学讲演录 PDF格式下载



作为研究生课堂上的演讲稿,读起来自己好像融入了研究生课堂中,尽管我还在读本科


这对于一般有学过相关知识,但不一定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容易吸收的教材,所以给了非常满意


很好很强大很好很强大挺好的


很好 是正版的 学习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