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數字不能教你的事

山田真哉 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6-30  

出版社:

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山田真哉  

页数:

208  

译者:

劉佳麗  

内容概要

  砍成本,刪預算,然後呢?史上第一次,會計師教你別輕信數字。  經營者擅長不按牌理出牌,是因為最有利的,總是第三條路!  認清4種數字謊言,生活大小事、企業求生存,不必再往陷阱跳。  繼《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經營頭腦再升級!史上最暢銷會計書作家,200萬讀者強力推薦!  已經有160萬人知道《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50萬人了解為什麼《就算客人白吃白喝,也別請工讀生》。日本會計小天王山田真哉,指引大家掌握了會計的基本原則後,現在要提醒你,別被數字所綑綁!  無論做生意或操持家計,當然要抓緊算盤。講求成本效益固然好,重視預算和計畫也沒錯,但過度執著於數字,反而會導致偏差的判斷,讓你吃大虧。  本書從生活和商業事例出發,說明所有的經濟活動必須在「會計」與「非會計」之間取得平衡,才能順利運作。一方面幫助讀者克服對數字的迷思,不輕易受到虛假、無意義的數據所欺騙,一方面引導讀者從多重觀點思考,以更宏觀的角度看事物。  對寫真集明星來說,比維持身材更重要的事是什麼?  要小心常常把「成本效益」掛在嘴邊的人,為什麼?  A便利商店如何擠走開在隔壁的B便利商店?  在開出頭獎最多次的地方買彩券,比較容易中嗎?  吝嗇的會計師,為什麼願意砸錢在高級飯店辦婚禮?  賣專業書籍的書店,為什麼敢大方請客人坐下來看?  名家設計的流行手錶,怎樣銷售才能降低庫存的風險?  某公司的營業額第一年一億,第二年兩億,第三年預估營業額會是多少?  C資深經理人為什麼可以在三秒內作出決策?

作者简介

  山田真哉  1976年生於神戶的年輕新銳會計師。大學畢業後考進理想公司任職,卻遭逢該公司業績慘跌,當時不懂會計的他,據此判斷公司陷入經營危機,於是上班三個月即毅然辭職。不料這只是該公司在進行組織改造,不久即恢復優良經營體質。作者深感若非幸運考上會計師執照,該次辭職即可能成為人生最大錯誤。這個經驗讓他體認會計的重要性,從此立志推廣正確而有用的會計知識,以避免人生決策上的許多遺憾。  作者為年輕學子與社會新鮮人寫了一系列結合會計知識的《青春女會計師事件簿》趣味推理小說,推出後大受歡迎。接續的《世界最簡單的會計書》《世界最感人的會計書》更因風格新穎,使原本不碰會計書的人也讀得津津有味。  創下日本史上最暢銷會計書紀錄的則是《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在日本銷量已突破160萬冊。「竹竿小販系列」還包括《就算客人白吃白喝,也別請工讀生》以及本書,銷量逾50萬冊。作者擅長以親切活潑的方式介紹會計觀念,不但幫助讀者克服對數字的恐懼,不為虛假無意義的數據所欺騙,更引導讀者培養對會計與商業數字的敏感度,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事物。劉佳麗  輔大日文系畢業。從事IT產業多年後轉行投身出版界,現為專職翻譯、口譯,兼任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特約日文編譯。譯作有《和狗狗的幸福生活》《西日本鐵道旅行》,以及《下一秒,優勢還在嗎?》《就算客人白吃白喝,也別請工讀生》(先覺出版)。  曾獲2005年書店新風賞,並入圍流行語大賞。個人興趣是預測選舉結果、存錢和投資股票。

书籍目录

自序彩券該在哪一家買?第一章數字達人不會特別做什麼——看穿數字謊言四種「禁忌的數字」禁忌的數字之一:刻意製造的數字少子化對策的荒謬結論集體操作排行榜?禁忌的數字之二:毫不相干的數字非得有二五○萬日圓才能開始投資?禁忌的數字之三:沒有根據的數字沒有根據的經濟效益數字禁忌的數字之四:紙上談兵的數字徵人廣告的數字陷阱「平均值」也是帳面上的數字比「禁忌的數字」更嚴重的問題第二章比起天才CFO,更該向寫真集明星看齊——計畫信仰的迷思個案研究1一週內要花掉一億日圓!?我們都生活在計畫之中計畫信仰的現象剝奪商業自由的兩項東西預測都是騙人的計畫的束縛,也就是會計的束縛十個月考上會計師的讀書法王牌超越計畫的時代向寫真集女星學習打牌法跳脫預算經營十年後的自己會如何?制定計畫是為了因應第三章就算客人白吃白喝,也別請工讀生,根本大錯特錯——效率化的失敗個案研究2想合理賺錢的大學生小氣的會計師為什麼辦豪華婚禮?傷腦筋時用的王牌——成本效益「成本效益」行遍天下請小心時常使用「成本效益」的人如何以最小的金額獲取最大的成效效率化的失敗精明能幹的人說話都用二分法會計的世界也是二分法資深會計人士「三秒裁定」的祕密商業也用二分法切割會計與非會計只能用二分法嗎?第四章商業不是二擇一——構思致勝策略跳脫二分法的致勝策略搶奪客戶的便利商店花三倍人事費作業務?擺脫庫存的恐懼與網路書店抗衡的經營法成功的經營背後,必有致勝策略福特汽車的致勝策略全力思考第三條路最終章會計只是二分之一的世界——了解會計科學會計是科學,商業是非科學內部控管為什麼與商業格格不入?你重視「情感」,還是「計算」?會計只是二分之一的世界因為「亂花三一○億日圓」而大驚小怪保持多重觀點的重要性後記

章节摘录

  第一章數字達人不會特別做什麼——看穿數字謊言  四種「禁忌的數字」  禁忌的數字就如同運動競賽中的禁止動作,是一種卑劣的數字。然而,數字的誤用方法多如繁星,想要加以分辨,不禁讓人感到茫然。  因此,我想在本章列舉「禁忌的數字」最具代表性的四種類型。  雖然禁忌的數字多如繁星,還是希望讀者能透過這四種代表類型,了解什麼樣的數字等於「禁止動作」。  禁忌的數字之一:刻意製造的數字  首先,第一種類型是刻意製造的數字。  刻意製造的數字,意指一開始就以「想要有這樣的數字」為目標,而產生出的數字。  比如說,以下這個問卷調查。  問題:下列城市中,你目前最想去的是哪一個?  倫敦  巴黎  羅馬  夏威夷  我曾實際向周遭朋友進行這項問卷調查,得到以下的結果(一共問了二十個二十至三十歲的年輕男女)。  答案:  倫敦三人  巴黎五人  羅馬四人  夏威夷八人  看到這樣的結果,你該不會以為「夏威夷的人氣遙遙領先」吧?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身存在著缺陷。  相對於叁個歐洲城市,只有夏威夷是屬於休閒度假島嶼。想去歐洲觀光的票源因此分散,而想在島嶼悠閒度假的人則會集中選擇夏威夷。  如果將問卷的選項調整為巴黎、羅馬、峇里島、夏威夷,結果應該會截然不同。  也就是說,這項問卷調查在設定問題之初,就已經預見「夏威夷獲勝」的結果。  話雖如此,如果你是在旅行社負責夏威夷線的人員,或許可以利用這項問卷調查所產生的數字,進行「夏威夷,再度引爆年輕人人氣」之類的宣傳活動。  問卷調查本來就會因為前提條件或調查對象範圍的些許差異,而產生出完全不同的數字。  如果將問卷調查的這種特性運用在不當的地方,要製造數字簡直是易如反掌。  資訊不完整的「存活偏差」  在投資的領域中,有「存活偏差」(Survivorship Bias)的說法。  請看以下的廣告文案:  本公司十支投資信託基金,全都有卓越的績效。  廣告中雖然以數字表示績效,但這些數字即便是事實,也未必正確。  沒錯,這些數字是被巧妙製造出來的。  說穿了,技巧其實很簡單,他們先發行一百支投資信託基金,實際操作後只留下成績最好的前十支基金即可。  由於其餘的九十支基金表現都很差,處理掉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重點是,只留下十支基金,可以為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廣告效果。  這類刻意製造出來的數字,是利用人們對於被摒除部分通常不予考慮,僅就對方提示的資訊便妄下判斷的習性。  禁忌的數字之二:毫不相干的數字  第二類禁忌的數字是毫不相干的數字。  毫不相干的數字,顧名思義就是雖然毫無關係,卻被使用的數字。  首先請各位讀者回想一下,我在自序中提到彩券行所用的「十二次一億日圓」。這個數字跟自己買的彩券會不會中獎毫無關係,因此是「毫不相干的數字」。  還有,比如電影宣傳時用的「構思七年,終於拍成電影」這個數字,其實也是不相干的數字。  如果說是「製作七年」,還能解讀成「親自參與製作」,但是「構思七年」指的是構思階段,會讓人覺得白白花了七年的時間在構思,或許是基於什麼理由而遲遲沒有拍成電影。  這麼一來,「構思七年」就不足以成為電影好看的理由。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常常看到這樣的宣傳用語,其主要原因在於,「構思七年」這個數字給人強烈的衝擊力。其衝擊力之強烈,讓人很難注意到「構思產生於很久以前」的事實與「電影或許很有趣」的期待,其實沒有關係。  常常在雜誌看到「話題性十足的帥哥,六十分鐘深沉告白」這樣的標題,其實這個數字也是不相干的數字,因為「採訪時間的長短」與「報導內容」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有時甚至跟頁數不成比例,雖然以六十分鐘為訴求,翻開雜誌一看,卻發現只有一丁點的版面。  「深沉告白六十分鐘」,只不過是單純的事實描述而已。  順便提一下我個人的經驗,採訪時由於包含打招呼問候、開會和拍照,所謂六十分鐘的採訪,實際訪談的時間大約只有三十分鐘而已。  非得有二五○萬日圓才能開始投資?  前幾天,有一位太太來問我。  「我想差不多是時候開始做理財規畫了。例如投資信託,你看,二五○萬日圓怎麼樣?」  「這個金額還真具體,為什麼會決定是二五○萬日圓呢?」  「我有一位媽媽級朋友,最近開始投資,聽說她就是以二五○萬日圓開始的。所以,我也努力湊到這個數目,由二五○萬日圓開始應該不錯吧……」  這位太太正犯下一個錯誤。  你知道她是錯在哪裡嗎?  投資時,最重要的就是量力而為,有餘錢才去投資。而由於每個人的收入狀況、手邊財產及未來規畫不盡相同,每個人的餘錢也會有所不同。  然而,這位太太卻無視於自有資金的計算,只因為「媽媽級友人一開始是投資二五○萬日圓」,便以此基準作為自己投資的起始金額。這就是這位太太錯誤的地方。  這位太太的首要之務,應該是掌握自己有多少可用資金。要是勉強花二五○萬日圓投資,很可能使自己的生活陷於危機之中。  那麼,為什麼這位太太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呢?  那是因為二五○萬日圓雖然是周遭的事實,卻與投資金額的判斷基準沒有任何關係,而這個數字對這位太太充滿了誘惑。  讓人停止思考的說法  毫不相干的數字,有時也會成為凶器。  打比方說,政治家如果說出以下的言論會怎麼樣?  「或許這座機場的使用率低,但是為了建設已經花費高達八百億日圓,事到如今也不能說停就停。」  這位政治家或許只是單純想以「把建設落實於地方」的理由說服大眾,但是撇開這件事不談,可能有人會同意「既然已經花費八百億日圓,暫停確實很可惜」,而支持政治家的論調。  不過,請你仔細思考。  八百億日圓的確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然而這與「所以很可惜」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如果繼續建設機場會導致更大的虧損,這就不只是浪不浪費的問題。  重要的是,今後會不會賺錢,而不是過去已投入的金額有多少。過去投入的金額為「沉沒成本」(Sunk Cost),與繼續或中止毫無關係。現在虧損的八百億日圓,今後會縮小?或者更加擴大?這個才是判斷的基準。  這位政治家只是利用了「八百億日圓」這個龐大金額的衝擊力。  也就是說,衝擊力強但毫不相干的數字,是一項唾手可得的方便工具(凶器),能讓對數字不敏感的人思考陷入停頓。  禁忌的數字之三:沒有根據的數字  第三種禁忌的數字是沒有根據的數字。  意思是說,雖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根據,但是因為在呈現時用上了數字,聽起來好像真有那回事的數字。  我因為會計師職業的關係,常常有機會看到企業的營運計畫書,也常常碰到以下的案例。  〈營業額估計〉  二○○六年 十億日圓(實績)  二○○七年 二十億日圓(實績)  二○○八年 四十億日圓(預測)  二○○九年 八十億日圓(預測)  我:「二○○九年八十億日圓的營業額可以達成嗎?那可是今年(二○○七年)的四倍哦!」  社長:「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營業額都是呈倍數成長,所以應該沒有問題吧。」  我:「你們的業界市場規模只有二百億日圓,而目前的市場占有率是一成,你覺得兩年後有可能取得四成的市占率嗎?」  社長:「你說的沒錯。但我想,到時候市場規模或許也會成長為現在的四倍吧……」  我:(哼~這個人是在說夢話吧。)  誠如這位社長所言,如果依照以往的實績來做預測,營業額或許會呈倍數、再倍數地成長。可是實際的市場規模有其限度,如果市場本身沒有擴大,就沒有成長可言。  此外,為了擴大營業額的規模,往往必須擴編人員,但是人才的養成是否趕得上公司的成長,也是一個疑問。  像這樣,由單純思考所產生的預測,亦即毫無根據的數字,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來很不真實、又極為幼稚。然而,令人深感意外的是,這種案例層出不窮。  如果只是在公司內部彼此交換著「如果業績能呈倍數成長,那就太好了」的想法,會讓人覺得很溫馨很可愛,可是這跟把預測數字列入公司營運計畫書正式發表,卻是兩碼子事。  我曾在《就算客人白吃白喝,也別請工讀生》一書中,說明「由於數字不會變化,因此可以使人產生信賴感」。也就是,一旦將事情數值化,人們會很容易單純地相信數字。  要是將預測數值公諸於世,就會有更多人相信。  這種毫無根據的數字,同樣也是禁忌的數字。  沒有根據的經濟效益數字  「○○隊伍的優勝,能創造一千億日圓的經濟效益!」對於這樣的經濟效益數字,你曾經質疑過它的真實性嗎?  沒錯,這也是屬於沒有根據(或基礎薄弱)的數字。  相同的事件,往往會因為發表的機構不同,而出現不同的金額。其理由在於,不同的分析者所認定的經濟效益對象範圍也會跟著不同。  此外,經濟效益當然也要包含負面的效果,比方說「由於已經舉辦過優勝特賣了,所以今年冬天就不需要有折扣活動了吧。」但是這並不能從經濟效益的金額中扣除。  如此一來,就更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經濟效益有多少了。  這同樣是沒有根據的數字。  像這種好像有根據、又好像沒有根據的數字,我們無法用「應更接近真實」的挑剔眼光去看待。以「這是為了提振景氣的數字」的寬容心態去包容它,或許才是最恰當的態度吧。  禁忌的數字之四:紙上談兵的數字  第四種禁忌的數字是紙上談兵的數字。  所謂紙上談兵,指的是計算數據時一切都沒問題,但實際運作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舉例來說,有一位小學生的暑假作業有兩百頁,他心中盤算著:「暑假一共有四十天,只要每天寫五頁就可以了。」因此他決定每天只寫五頁暑假作業。  想當然爾,一整個暑假中,一定會有因為返校、游泳、家族旅行、玩累了等等理由,而導致當天無法寫作業的情況。因此,到了暑假的最後一天,總是還有一堆作業等著寫,常常落得拚死拚活趕作業的下場。  徵人廣告的數字陷阱  即使長大成人了,紙上談兵的情況還是沒有改變。  這裡我準備了一道題目。  〈問題〉  你看到以下的徵人廣告,有什麼想法?  「工廠工作。時薪一千日圓,可月入三十萬,宿舍完善。」  (思考時間→一分鐘)  是不是有那麼一瞬間,你會認為:「一個月能有三十萬日圓的收入,這倒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你就中了廣告主的圈套。  一個月三十萬日圓除以一千日圓,是三百小時。  為了得到月薪三十萬日圓,必須一整個月不休息,工作三十天,每天得做十小時。  這麼一來,你也能了解為什麼廣告中會寫「宿舍完善」了。因為要拚命工作,所以住家與工作地點的距離愈近愈好。  如果這是短期的工作,或許還能應付得來。一旦做上幾個月,恐怕身體會吃不消,這根本就是違反勞基法。  「月入三十萬日圓」就是名符其實的「紙上談兵的數字」。  中小企業有七成面臨危機?  你有聽說過「日本的中小企業,有七成都是虧損」嗎?  這個數字可是赫赫有名,因為是由國稅廳根據法人稅的數字所公布的。  許多人因為這個數字而認為「七成中小企業面臨危機」,但這其實也是無稽之談。  箇中原因相信也有很多人知道。因為有許多公司實際上有盈餘,卻刻意將帳面做成虧損。  理由很簡單,因為公司要是有盈餘,就會被多課稅,所以公司通常會增加老闆的薪資,或是利用家人親友報薪資,故意把帳面做成虧損,以減少稅金。  因此,或許的確有許多中小企業經營得很辛苦,但是還不至於「七成面臨危機」那麼慘烈。  反過來看,有許多公司雖然實際上是虧損,但如果照實作帳,銀行融資就會被中止,於是便粉飾帳面,做成有盈餘的樣子。  如此一來,全國究竟有幾成中小企業面臨危機,根本無法由這個數字得知。  「有七成虧損」這個數字,實際只是國稅局帳面上的數字而已。  對於數字,不必特別做什麼  本章說明的就是「禁忌的數字」的四種類型:刻意製造的數字、毫不相干的數字、沒有根據的數字、紙上談兵的數字。  我一開始便說過,雖然是事實但未必正確的「禁忌的數字」,之所以棘手,在於有人一看到數字,思考便會陷入停頓,或者只因為它描述的是事實,就一個勁兒地相信它。  身為接受數字的一方,當我們看到數字時,必須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或者不要那麼信任數字。  而且要養成判讀隱藏於數字背後意義的習慣。  順帶一提,那些對數字敏感的專家們,平常又是如何面對數字的呢?其實大部分的專家並不會刻意做什麼。  各位不要誤會,應該說,他們不是怠於解讀數字背後的意義,而是不會因為看到數字就對它們另眼相看。換句話說,對數字和文字都一視同仁。  文字有時會曖昧不清,有時也會撒謊。而專家在面對數字時,也同樣抱持著數字「有時會曖昧不清,有時會撒謊」的想法。  不需要因為是數字,就特別小心提防。  因為數字原本就是文字的一種。  只是,這是需要調適的。因此,對數字免疫力低的人,請先訓練自己,經常判讀隱藏於數字背後的意義。

媒体关注与评论

  「《數字不能教你的事》是不讀就會有損失的大快人心之作。  由會計師自己出來說明會計的極限,這是前所未有的!」  ——日本知名書評家暨作家/小飼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數字不能教你的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