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之王

[美]利雅卡特•艾哈迈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利雅卡特•艾哈迈德  

页数:

400  

译者:

巴曙松,李胜利  

Tag标签:

无  

前言

巴曙松 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危机爆发,迅速把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金融家推到聚光灯下,经受严厉的指责与批评。这些银行家也似乎手足无措,与各国政治家一道,在各种或明或暗的论坛或者俱乐部上寻求挽救危机的种种举措。刚刚闭幕的G20首尔峰会,就是这众多会议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公众好奇的是,在惜墨如金的会议公报之外,在肤浅的媒体表面报道之外,这些金融家和政治家们究竟都做了一些什么?是如何讨论的?最终的结果是如何达成的?不同的银行家和政治家所持的观点看法有多大的差异、最后如何达到妥协的?了解这些深层次的动态,对于把握国际金融市场动向,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要及时了解这些动态,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媒体所报道的现象与最终披露的真相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才能弥补这种缺陷呢?从类似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启迪,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因为金融家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往往异常相似,而且经过时间的积淀,泡沫散去,可以看到一个更为清晰的事实。这可以说是我们翻译《毁了世界的银行家》的主要驱动力所在:这本书是关于国际银行家在上一轮大危机中的群像记录,但是这不仅仅是历史,因为在这一次的危机中,我们有看到类似的故事在重演,尽管背景不同,情节有异,主角转换,但是,国际金融家在市场大起大落中表现出来的自信与恐惧、勇气与胆怯、责任与贪婪,却无比相似。纵观金融市场起起落落的历程,金融市场的有趣之处在于,每一次身处市场大起大落的人们,往往会找出不同的理由来强调“这一次大牛市是不同的”,但是泡沫破灭之后,却残酷地发现,其实每一次的危机,从形成机理、到演进过程,乃至不同机构和人物的表现,都异常相似。仅仅就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南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危机、互联网泡沫、以及此次金融海啸等一系列的严重的金融危机。可以说,纵观金融市场,市场波动的历史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人们很少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人类进入21世纪,不仅现代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球即时通讯成为现实,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使得金融家们的聪明才智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把金融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然而,金融危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发生的频率更高,波及的范围更广,破坏程度更大。现在看来,2008年以来,经过各国协调一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虽然使全球经济避免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重演,但是美国依然没有走出“无业的复苏”,欧洲更是问题重重。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为了尽可能将金融灾难的冲击减小到最低,我们需要正视金融界的傲慢和偏见,并虚心地从金融市场波动的历程中去找寻金融危机的内在规律性。从具体的内容上看,本书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如何根据巴黎和会的安排,重建金融体系,并由此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那场世界性的“大萧条”的故事。全书围绕英、美、德、法四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展开,他们手握重权,力图重塑世界繁华;又个性鲜明,不少人盲目自信,最终饮恨沙场,把世界推入金融危机的深渊。本书角度独特,不仅如一部优美的传记,情节引人入胜;又如一部有独特视角的经济金融史。90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很难想象两次世界大战中间的时期,本书中的四位央行行长有多大的权力和威望,他们的名字甚至连现在的金融专家也很少耳闻。但在当时,以英格兰为首的几个主要中央银行被称为“堡垒中的堡垒”,而这几家央行的行长们则被称为“世界最孤高排外的俱乐部”和“无形帝国的君主”。他们担当着一战后重建世界金融体系的重任,其任何决策都足以影响当时的整个世界。可以说,他们的故事,就是主导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有代表性的音符之一。一战后,欧洲版图被重新划分,主要国家百废待兴,通胀肆虐。重建世界的责任和梦想考验着各国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智慧,但是他们的努力却造就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本书作者认为,从巴黎和会开始,错误的战争赔款安排导致了德、法、英等国向美国欠下巨额债务,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产生了巨大的断层,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更大的错误在于当时的中央银行家们,在世界黄金分配严重失衡和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错误地推动并重建了金本位制。在黄金供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金本位制最去了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为了维护英格兰银行的核心地位,这些金融大亨们又错误地下调美元利率,滥发纸币,提高税赋,这无疑雪上加霜,最终引发了美国股市泡沫。 最终,在1929年10月的最后一周,股市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并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国际信贷紧缩的结果使得德国和其他国家陷入了衰退;另一方面则重创了美国经济。尽管当时这些央行行长们仍然具有不小的影响力,但因受金本位制度的束缚也无能为力,随着美元的下跌,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将金融市场的危机延伸到全世界的经济体系中。幸好,当时的凯恩斯独具慧眼,其独树一帜的经济思想也被用于拯救“大萧条”的努力,这与那些金融大亨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同我们所反复强调的,历史不会重现,但总是惊人的相似。1929-1933年间的股市泡沫破灭和一系列银行恐慌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有着相同的特性,无不都是源于金融工具的滥用和金融家们的贪婪、以及监管上的缺陷、政府应对上的不足等等。如果说在1933年,储户们还需要排队到银行去挤兑,但现代的投资者们只要轻敲鼠标就可以让金融市场受到巨大冲击。而且,现在全球金融体系在规模上更大,产品上更复杂,金融杠杆的应该更疯狂,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更紧密,这使得许多金融机构可能会在一夜之间遭受灭顶之灾。可以说,现在的银行体系比以往影响更广泛,但是对风险也更敏感,因此,这次恐慌横扫整个世界金融体系的速度更快,破坏性更大。还算幸运的是,在这次危机中各国央行和当局反应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巨额资金,同时向金融机构注入了大量资本金,使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暂时避免了重陷大萧条式的全球衰退。尽管这一系列措施的效果目前还无法全面评估,但短期效果看,有负面影响但是效果至少比大萧条时要出色不少,这大概也是国际金融家们充分汲取了包括本书在内的金融历史的教训与经验。本书的英文版本在国际出版界获得过不少殊荣,例如,该书曾经荣获2010年普利策历史奖,《纽约时报》2009年年度十佳图书,彭博通讯社推荐的2009年十大最佳商业类书籍等。作者利雅卡特·艾哈迈德是一位拥有20多年工作经历的职业投资经理人,曾任世界银行投行部主管。本书从2004年就开始创作,对几位中央银行家的批评和对“大萧条”的系统回顾,也算是对4年后金融危机的重要借鉴。 近年来,我有意识地每年组织翻译一些有重要专业和现实价值的著作,例如弗里德曼成名作《美国货币史》、以及《大而不倒》、和《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 ——危机经济学》,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经济在迅速崛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也在明显提升,但是,我们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纵横开阖还是所知有限,特别是切入第一线的运作的了解,更是所知聊聊。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基础工作,介绍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有利于中国的金融界了解全球金融运作的代表性权威著作,这样可以避免我们陷入无知的自大,或者陷入无端的自卑,或者被不知所云的阴谋论所吸引而忽视了对市场规律本身的研究。,这一本介绍国际金融界大佬的群像著作,是我们进行的又一次努力。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正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探索的中国金融界来说,应当是深有价值的,因为在此前一些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介绍的中文著作中,当然有许多是深有价值的,但是也有一些著作,或者是概念的较为理论色彩的分析,或者是武侠小说式的阴谋论的想象,而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一些切身的体会与感悟。本书的翻译由我主持和组织,我和李胜利博士共同承担翻译的组织协调和统稿校订工作,巴曙松、李胜利、杨现领、矫静、毛奔、徐小乐、孟之静、肖冬红等参与了初稿的翻译,巴曙松、李胜利、王盼、刘芷冰参与了全文的校对。湛庐文化的董寰女士为促成此书的翻译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金融之王:毁了世界的银行家》这本书的扉页上,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这本书十分有力的推介:“除了传记不要读任何史书,因为那是不拘于理论的生活。” 本杰明•迪斯雷利这位为建立英国殖民帝国不遗余力的精明的犹太人,曾经两度出任英国首相,担任过三届内阁财政大臣,他自己就是本书中所描述的毁了世界的银行家群体中的一员。在这位毁了世界的银行家看来,以鲜活的人物为中心展开的传记类著作,因为更多地用现实的故事来构建,较少拘泥于理论的框架,因而更容易使读者获得教益。当然,因为水平所限,书中翻译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指正。是为序。巴曙松2010年11月23日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内容概要

  《金融之王》一本介绍国际金融界大佬在大萧条中的群像著作。本书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如何根据巴黎和会的安排,重建金融体系,并由此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那场世界性的“大萧条”的故事。全书围绕英、美、德、法四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展开,他们手握重权,力图重塑世界繁华;又个性鲜明,不少人盲目自信,最终饮恨沙场,把世界推入金融危机的深渊。本书角度独特,不仅如一部优美的传记,情节引人入胜;又如一部有独特视角的经济金融史。

作者简介

  职业投资经理人,拥有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学位,已从事投资工作20多年。
  曾任世界银行投行部主管,现为洛克-克里克集团(Rock Creek Group) 和罗哈廷集团(Rohatyn
Group)等著名对冲基金的投资顾问,也是美国阿斯彭保险公司董事和布鲁金斯学会理事。
  本书历时4年创作完成,书中对几位中央银行家的批评和对“大萧条”的系统回顾,成为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重要反思和借鉴。

书籍目录

引言 谁是金融之王
第一部分 他们从战争中走来
 第1章 美好时代的终结
 第2章 诺曼,一个奇怪孤独的人
 第3章 沙赫特,傲慢的年轻奇才
 第4章 斯特朗,美联储的最佳人选
 第5章 莫罗,被“流放”的天才
 第6章 谁将是无形帝国的君主
第二部分 金本位的“扑克游戏”
 第7章 史上最惨烈的货币贬值
 第8章 贪婪的夏洛克大叔
 第9章 重返黄金时代
第三部分 他们救赎了黄金毁灭了世界
 第10章 他是拯救德国的英雄
 第11章 道威斯计划的开端
 第12章 这是最伟大的成就还是最愚蠢的错误
 第13章 没有硝烟的法郎会战
 第14章 繁荣的代价
 第15章 为市场送上一小杯威士忌
第四部分 史无前例的大萧条来了
 第16章 火山上的舞蹈
 第17章 大萧条来临
 第18章 这是没有赢家的战争
 第19章 一次失败的拯救
 第20章 席卷全球的金权梦魇
第五部分 余波未了
 第21章 金本位制的终结
 第22章 梅纳德?凯恩斯站起来了
尾声 毁了世界的银行家

章节摘录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过渡期,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 开 始。当时的中央银行还是私有的,主要目标是维护货币稳定和处理银行恐慌 事件, 而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概念则刚刚开始萌芽。 在19世纪,英格兰银行和法兰西银行的领袖们还不为公众熟知,只是在 金 融界有人知道他们。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央银行家们已经和今天一样家 喻 户晓了。媒体充斥着关于他们的决策和秘密会议的谣言,他们当时面临的很 多经 济事务和问题也和现在的中央银行家一样:股市的剧烈波动、外汇市场的动 荡、 大额资金在金融中心之间的流动等。然而,他们用以决策的信息却非常之少 ,可 以实施的手段也很原始。当时,经济统计刚开始兴起,银行家们只能靠信件 沟通, 当时一封信从纽约寄到伦敦需要一个星期,在紧急时期也只能靠电报,只是 到了 后期,他们才能使用电话通信,而且还常常遇到麻烦。 当时的生活节奏也和今天完全不同。因为没有飞机,横穿大西洋需要5 天时 间,出门要带着侍从,晚宴要穿着礼服。当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本杰 明·斯 特朗可以毫无顾虑地到欧洲出差4个月——5月份启程,花一个夏天在欧洲各 国 的首都穿行,和他的同行们商谈,其间在一些度假胜地稍事休息,最后于9 月份 返回纽约。 当时的人们既有国际化的思维,也有狭隘的地域观念。在那个时代,种 族 主义和民族主义偏见盛行,著名的金融巨头皮尔庞特·摩根的儿子杰克·摩 根拒 绝给德国发放贷款,因为“德国人是二等公民”,他还反对犹太人和天主教 徒进 入哈佛大学监督委员会,因为“犹太人总是认为他们是上等人,而美国人是 二等 人;罗马天主教徒则认为教皇至上,美国人次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金融 界,无论是在伦敦、纽约、柏林还是巴黎,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银行。 一种 是盎格鲁一撒克逊式的银行,比如J.P.摩根、布朗兄弟、巴林银行;另一 种则是 犹太式的银行,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的4个银行、拉扎德银行、德国犹太人 的沃 伯格一库恩雷波银行,以及与众不同的欧内斯特一卡塞尔爵士银行。当时的 新教 徒大都反对犹太人,这两个集团相互排斥,他们都自命不凡,鄙视对方。在 那个 时代,人们都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对失业和贫困问题漠然视之。只有德国 把这 股偏见的暗流演变成了悲剧——这也是本书故事的一部分。 当我开始写这4位中央银行家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大萧条的故事时,我发 现另 外一位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必须提及,他就是约翰·梅塞德·凯恩斯, 1919 年他刚出道时才36岁。当其他4位主人公痛苦地应对各种麻烦时,他不甘寂 寞, 站在另一个立场发表观点。和其他人不同,他不是政策制定者,只是一位独 立的 观察员。在每个故事的转折点,他都坚持自我,其言论毫不客气而又充满智 慧、 满怀自信。 在本书中,作为4位主人公的对立面,凯恩斯不可或缺。4位中央银行家 都 是金融界的大佬,受正统的职业准则的约束。相反,凯恩斯是一位牛虻、剑 桥大 学的教师、自我发家的百万富翁、出版者、编辑和畅销书作者,他不用担心 那些 可怕的表决制度而引起的麻烦。尽管他比其他4位显贵只年轻了十几岁,但 凯恩 斯显然和他们不是一代人。 P6-7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内容对当今世界依然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开创了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央银行家的先河。——《经济学人》本书充满了对历史的精准预言,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世界金融史著作。——《纽约时报》


编辑推荐

《金融之王》是一本描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大萧条时期国际金融史的权威著作,是一部视野宏大、极具震撼力的作品。作者围绕四位中央银行家展开全书的内容,书中所描述的每个人都具有鲜明个性,其优点和不足都是全方位的,并且都是非凡洞见和古怪行为兼具的人物——有飞扬跋扈的美国人斯特朗;傲慢、固执的德国人沙赫特;还有骄傲的英国人诺曼和法国人莫罗。

名人推荐

戴相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天津市市长 这本著作,在反思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被各国金融界广泛关注,我试图借阅读此书之机,思考如何推进国际金融稳定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要了解书中四个中央银行的金融决策,就必须了解中央银行的职责。从金融发展的历程中寻找把握未来金融发展的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之王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介绍国际金融界大佬在大萧条中的群像著作。本书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如何根据巴黎和会的安排,重建金融体系,并由此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那场世界性的“大萧条”的故事。全书围绕英、美、德、法四个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展开,他们手握重权,力图重塑世界繁华;又个性鲜明,不少人盲目自信,最终饮恨沙场,把世界推入金融危机的深渊。本书角度独特,不仅如一部优美的传记,情节引人入胜;又如一部有独特视角的经济金融史。


《金融之王》是一本描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大萧条时期国际金融史的权威著作,是一部视野宏大、极具震撼力的作品。作者围绕四位中央银行家展开全书的内容,书中所描述的每个人都具有鲜明个性,其优点和不足都是全方位的,并且都是非凡洞见和古怪行为兼具的人物——有飞扬跋扈的美国人斯特朗;傲慢、固执的德国人沙赫特;还有骄傲的英国人诺曼和法国人莫罗。


  略懂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央行是政府调控社会经济的重要职能部门,体现的是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权力。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提出“美国央行是私人银行”,着实让中国读者大吃了一惊,不少人因此对央行制度产生了兴趣。利亚卡特•艾哈迈德在书中主要讨论英、美、德、法四国的中央银行家在20世纪20年代对世界经济的操控与管理,以及他们与大萧条肆虐的微妙联系。这一时期是央行制度在各国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也涉及到央行制度发展的重要细节。
  
   其实,不止美联储是私人银行,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央行起初都跟私人资本相关。英国央行就是从一家普通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而来。1689年光荣革命结束之后,法国企图帮助被废黜的英王复辟,与英国爆发了战争。战争延续到1694年时,英国政府出现了巨大的财政危机,几乎濒临破产。一些城市商人向政府表示,他们愿以8%的利息永久性借给政府120万英镑。作为回报,政府授权他们成立了“英格兰银行管理公司”:该银行有权发行120万英镑的纸币,并可以独家办理政府的业务。这家银行就是英国央行的前身。
  
  虽然英格兰银行获得了独家办理政府业务的特权,但它那时也只是一家普通的商业银行。甚至,它获得的货币发行权,其他银行也可以获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银行在行业竞争中逐渐立于不败之地。它发行的的纸币成为主要的纸币,还吸引规模较小的同行把一部分资本存入该行,以备不时之需。因此,英格兰银行在银行业中逐步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成为了所谓的“发行货币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
  
  英格兰银行的理事会成员来自于伦敦主要银行业家族和商业家族,他们轮流担任行长和副行长的职务。尽管该银行实际上掌控了银行业和货币发行,但是它并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不过,随着政商联盟的发展,该银行跟政府的关系越来越特殊,超越了其他银行跟政府的关系。一战期间,英格兰银行承担着政府债务承办人和保险人的角色,战时财政的特殊性使得银行再也无法保持独立性,日益成为财政部的附庸。政治家们也希望逐步加强对英格兰银行的控制,使其更好服从于政府的利益。1946年,该行甚至直接被收归国有,彻底转变为“国家的银行”。
  
  法国央行的发展则要追溯到拿破仑时代的财政危机。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深入,大量金银向国外流失,政府发行的纸币并不受民众欢迎,出现了严重的货币短缺危机。1800年,部分银行家受命于拿破仑,建立了一家以黄金支持纸币发行的法兰西银行。法兰西银行的主要资本来源于商人、银行业家族、贵族,属于私人银行。不过,跟英格兰银行发展略有不同,法兰西银行自成立之初起就受到政府更多的影响。它更在1803年就由政府授权垄断了货币发行。为了强化对银行的控制,拿破仑更在1805年的挤兑风潮后直接宣布:法兰西银行既属于股东,也属于国家;政府有权任命行长和副行长,有了“国家的银行”的雏形。
  
  19世纪,德国的政治充满了国家主义色彩,政府对社会控制极其严格。央行的发展也是受政客们支配的。1876年,政治家们将普鲁士国家银行改组为德意志帝国银行,充当央行的职能。在形式上,帝国银行的所有者是私人股东,但是银行的高管只须对首相和其他4名政府官员组成的董事会负责,是一种具有德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另外,英法等国央行的发展就是政府干预不断加强的过程,德国政府自然也会注重对央行的监管。
  
  央行的成立在美国一直是富有争议的政治事件。部分政治人物认为设立权力颇大的央行有悖于美国的民主传统。虽然1791年和1816年曾有过两次央行的实践,不过它们在自身阶段性使命完成后解体了。1907年的经济危机时期,纽约的多家银行成为挤兑风潮肆虐的受害者。银行家一致呼吁国家建立央行,维持银行业乃至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妥协下,美国直到1913年才建立了相对松散的央行“美联储”:“美联储”由12个地方联邦储备银行组成,且每家都是私人出资成立;联邦储备委员会则负责监管各地的储备银行。
  
  
  《金融之王》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财经类书籍。作者曾在世界银行投行部工作,不愧为金融领域的专家,材料翔实可靠,内容通俗易懂。这本书出版时受到《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的高调追捧,还获得了2010年普利策历史奖。金融危机还未好转,主权债务危机再次袭来,全球经济拉响警报,跟《金融之王》中的某些情节倒有几分相似。


这本书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人心所向决定了金融所向。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英法美德争夺的历史,但高中那本被审核过的历史书永远只会告诉你结果,并用马列的哲学去解剖他,这真的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历史的认识。历史的进程是缓慢的,如果一个人能在历史车轮中留下那微微一个亮点,那他就已经非常的出色了。在这一段经济波动的日子里,有过努力,有过成功,有过彷徨,有过放弃,但却逃不脱最后的萧条与崩溃。而最不可否认的是,真正让经济走向崩溃的不是金字塔尖,而是那些充满自信而又一无所知的塔底基石,但那一颗火苗到底是什么呢?金本位?抛弃黄金?自私的信心?银行家的贪婪?或许还有其他……但没有人知道确实所在,所以每个人都在猜。每一个想管好历史的人,最后总会无能为力,所以还是管好自己吧。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有个性,而且成功的自由人。


很少评论。但是看完这本书后真的想推荐给喜欢金融发展历史的同仁。这本书以传记的形式来描写一战前后诺曼、斯特朗、莫罗、沙赫特四位央行行长决策的经历以及其背景。也真正明白那句“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国家”的内涵。当然最好能够联想二战发生的背景原因,结合我们亲自体验过的07年国内股市疯狂来阅读。如果加上“共济会”的隐形之手,所谓“阴谋论”,或许能更好理解决策制定者的心理。也能诠释一些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央行货币决策可以直接影响经济运行走势,进而可以影响政治变革。因此对于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政治背景,经济形势,决策者个人情感,民族文化等这些因素可能是重要决定因素。学者去理解他们的行为,从历史中来体会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当然也体会到“人无完人”,大师的心态未必是那么完美,等等。
另外,好书是必须读两遍的。


金融危机的发生,离不开金融工具的滥用和金融家们的贪婪、以及监管上的缺陷、政策应对上的不足等等。全球金融体系在规模上更大,产品上更复杂,金融杠杆的使用也更疯狂,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也更紧密,多看看金融史,会理解历史和当今的一些现象。本书角度独特,不仅如一部优美的传记,情节引人入胜;又如一部有独特视角的经济金融史。


上世纪大萧条时期,欧美4个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如何力挽狂澜拯救金融危机。


本书角度独特,不仅如一部优美的传记,情节引人入胜;又如一部有独特视角的经济金融史。


看过巴曙松翻译的《大而不倒》,于是也来拜读此译作。本书对于二战前的金融世界描写的生动详尽,揭示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银行家对于国家、世界的影响。推荐可以读之


我们的金融老师推荐的书,对第一次经济大萧条前后金融家的作为都说得很详尽


巴曙松的译著,微博上一直推荐的好书~~。材料翔实可靠,内容通俗易懂。这本书出版时受到《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的高调追捧,还获得了2010年普利策历史奖。稍微懂点货币银行学的人读起来都很轻松。


三个感受:
第一,打了6折,感觉捡了大便宜。真是好书啊;
第二,波澜壮阔的货币制度演进史,既有骇人听闻的恶性通货膨胀,又有可笑而值得深思的通货紧缩故事。
第三,要有粗浅的经济学常识、了解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发生的国际政治活动的知识。恰巧,我阅读了商务印书馆汉译学术名著系列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配合起来读,容易理解。我想,正因为第三个感受,所以才有第一个感受。确实,本书故事情节丰富,跌荡起伏,时间跨度长,人物出场多,篇幅大,所以阅读的人少。


书中围绕四位中央银行家展开的内容和情节很引人入胜,该书延续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著书籍的严谨作风,读后感觉翻译水平很高很好。


当做历史小说看看,金融是把双刃剑,掌握它的银行家很重要。


真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好好品读一下。书中不仅是对金融的讲述,更是对历史一个很好的描述


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这个世界,谁也离不开经济、金融,所以看看这样的好书绝对受益匪浅


看完了 让我了解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金融危机的起因,经过,结尾。


银行家 金融之道


如果你把它当做是小说来看,那就是一本小说。
如果你把它当做是历史书来看,那它就是一本历史书。
如果你把它当做是科研材料来看,那它定必能成为你的好材料。

现在虽然还没看完整本书,但是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影响着我。我是一名在读金融的本科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血淋淋的金融博弈世界。


巴曙松的专业精神无需质疑!看完这本书能让你对整个世界金融史有一个初步看法,但是很厚,看你毅力怎样喽


在一战和二战前的大历史背景下,对于全球化刚刚开始的世界来讲,几个主要国家的金融合作与协同的重要意义已经显现。


书写的很不错,对金融世界的种种玄机予以很详实的描述。


刚拿到这本书,还没有开始看。当时看了金融之王的微博后决定买的这本书。很值得研读。


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会对金融市场尤其是次贷危机有进一步的认识!


金融世界观的世界,受益匪浅。有点厚,但是编辑和翻译的人都很用心,当金融故事来读了……


经典著作,回味无穷,让我们了解金融历史,从而以史为鉴,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如果你对金融史感兴趣,想了解一下那段精彩的历史,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看。虽然书中有一些小的排版错误,但是,总体来说,巴曙松的翻译还算是认真的。不过,这本书精彩的地方是从战争赔款部分开始的,前面的一些内容没多大意思。


我买的大而不倒,帮朋友买的这本金融之王,适合旅途上看,书比大而不倒薄些。


刚读完大而不倒看来金融之王又是值得好好拜读的了,看来简介觉得是一本不错的书。


读史不如读故事,故事才是更真实的历史,不管它是否有太多的夸张。
以前一直以为货币脱离金本位是个错误,现在理解了这个道理的另一面。
作为金融知识的推广类读物,值得一读。另推荐《伟大的博弈》,《诚信的背后》


曾译作金融列王记。期待了很久终于出了。


从金融角度看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消遣之书。金融世界经过演绎,俨然就是战场。


第一次看描写中央银行家的书籍....感觉内容很新颖很有趣


配合上世界史就会发现金融就是政治的延伸。不过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是结构越来越复杂了。为了稳定一个系统而增加了大量不稳定的部件,值得吗?不好说。


对世界金融格局的介绍生动全面,推荐


本书,以不同人的视角来讲述欧洲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对于完善知识结构有着借鉴,推荐一读


金融之王


刚拿到金融之王,整体感觉还不错,要找时间好好拜读一下王者风范


金融之王、贼巢、大而不倒,可以一气呵成读完


了解金融史的必备图书。里面的数据也很难得。


这本书需要细致地、慢慢地读。读快了会有理解不透的地方。总体写得很好,翻译得也很好。属于条块结合的写作方式,写了同一时期,几个国家金融的人和事,读后感受很引人思考。


虽然写的是20世纪金融危机,但有现实意义。


“读史以明志”,这本金融史好多人推荐过


虽然本人的专业是国贸,考虑到读研期间不再继续该专业,所以读读金融领域的书,扩大视野。快递很给力,前一天晚上下单,第二天就到了。


可以进一步了解美国金融及金融运作方式


对美国金融有了新的认识


开拓金融视野的著作,值得读。


很好的书。金融老师也说不错。主要是翻译得好。一套四本。


老师课堂上推荐的一本好书,对金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更多的了解金融危机


这本书对金融史做了很深入的探讨,值得一看


高盛最优秀书籍之一,看看那个时代的大人物们和他们创造的那个金融帝国


很不错,对了解金融市场的变幻莫测和大佬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喜欢金融的人必看的书!


这本书很耐人仔细品味,对于金融感兴趣的可以仔细品读,对于今天的金融建设也有启示作用。


金融的历史犹如在你面前,你值得拥有!


金融的血雨腥风。。当故事书看挺好。。。


读起来饶有兴趣的金融历史书


毁了世界的银行家


金融,让人很兴奋的字眼,仔细读过你就明白了!


对于我这个以前完全没接触过金融的人来说,有点难懂,,,不过收获很多


适合学金融的人看


很不错的一本书 对于从事金融行业的有很大的帮助


把那个时期四个主要国家中央银行的合作博弈,写的很有意思,非常喜欢


买来暂时还没有读,但是纸张质量很好,内容丰富,对于了解金融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国人阅读!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看金融。


很好看的书 了解全球金融


有兴趣的可以看 ,不错的金融书


喜欢金融,这书不错


当当书的品质是没得说,有品质保证。这本适合休闲时间看的增加金融趣闻知识的说


金融博物馆推荐的书,值得一读


详细的金融书


金融书的经典~


金融人士必看书之一


看看世界金融经济,了解更多


金融,永远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最大武器


适合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们阅读购买,一个字值


喜欢,补充金融历史知识


很好的一本书,学金融的同学一定要读一下


不错,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金融的知识,受益匪浅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个人觉得蛮不错的,虽然我不是金融专业的,但是看着本书一点也不枯燥,看完之后有点怅然若失的感觉,真的挺不错的,赞一个!


很好的了解了大萧条的历史。可能是文化差异,书中有些段落章节感觉有点突兀,写得有点与书的整体不和谐。错别字也不几个。总体不错,推荐阅读。


金融必备之物,内容很好,质量不错


像伯南克对大萧条分析的专业论文趣味性始终是差一点的,但这本书通过纪实的形式,更生动地将大萧条期间,政治与经济人物之间精彩的角力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对理解经济史很有帮助。戴相龙先生作的序言也非常好,值得一看。


从产业转型到金融转型从产业转型到金融转型从产业转型到金融转型从产业转型到金融转型


当你把金融的曾经烂熟于胸时,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繁荣也是金融,衰败也是金融。


金融必读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好像就有金融sense了。


粗翻一下,金融经济人的必备。


喜欢金融之类的书籍


感觉不错,能了解金融的发展史


作为了解金融,资本市场还是有用


了解金融领域的好读物


刚开始读起来还是有些费力的,
坚持一段时间后,觉得书还是挺吸引人的。
一本讲述西方银行创始人级别的人物历史书吧,值得一读。


如果要知道整个大萧条的历史,就一定要读这本书


对学习中央银行的发展很有帮助和


学习中,觉得这个题目有点对不起这些银行家


银行家的操作手法,相当厉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