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语文札记

杨联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联陞  

页数:

282  

字数:

20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语文札记》收集了美籍华人教授杨联陞教授1945年至1974年发表的论文共18篇。内容涉及汉简考释、东晋南朝县令的俸禄制度等史学论文,有关道教、佛教典籍的考释和论文,有关中国语文、语法的论著,以及一部分考订文字和书评。《中国语文札记》这部文集,从文史这个更宽泛的视角,探讨了中国语文的内涵和特点,是研究中国历史及语文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对于国内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也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联陞(1914-1990),字莲生,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河北保定,国际知名的汉学大师、经济史家。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1940年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1942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完成《晋书食货志译注》获博士学位。1947年任哈佛大学远东语言文学系副教授,1958年任教授。其间完成了代表作《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文白对照中文诗选》。1961年入美国籍。1962年应法日两国之邀分赴巴黎法兰西学院及日本京都大学讲学。其代表作大都用英文写成,包括《中国史专题讲授提纲》(1950)、《中国货币及信贷简史》(1952)、《中国制度史研究》(1962)、《汉学散策》(1969)、《国史探微》(1983),另外,他还与赵元任合编过《国语字典》(1947)等。

书籍目录

汉代丁中、廪给、米粟、大小石之制——劳榦《居延汉简考释》钱谷类跋
论东晋南朝县令俸禄的标准——《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质疑
《道教之自搏与佛教之自扑》补论
附录:道教之自搏与佛教之自扑
《老君音诵诫经》校释
附录一:胡适先生来信
附录二:吴世昌先生从牛津来简(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三日)
科举时代的赴考旅费问题
《西湖老人繁胜录》校正
剑桥大学所藏怡和洋行中文档案选注
朝代间的比赛
汉语否定词杂谈
跋周法高先生《上古语末助词“与”(欤)之研究》兼论《论语》中“君子”一词之词性
中国语文札记
“龙宿郊民”解
禅宗语录中之“聻”
《老乞大》、《朴通事》里的语法语汇
书评
 吉川幸次郎等:《元曲选释》
 刘若愚:《中国文史中之侠》
 郭廷以等:《郭嵩焘先生年谱》
 饶宗颐、戴密微合著:《敦煌曲》

章节摘录

版权页:吕叔湘的《文言虚字》页二二二给“微”字下的解释,有:1.倘若没有;即使没有。2.非,不是。3.稍微,隐约。一共三个。第三个不必论。“即使没有”确可译为“纵非,虽非”。不过这个解释,是否适用于《诗经》,大有问题。吕氏认为:“微我无酒,以遨以游;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都应解为“非,不是”。我认为是可以的。不过“微君之故”的微解为“倘若不是”(若非),似乎更好。此说刘淇《助字辨略》卷一,杨树达《词诠》卷八,早已提及,只是刘以为“若非”,而杨以为“若无”,略有差别而已。实则“非,无”在很多地方,可以相通。马氏所举《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用白话译“要不是”,“要没有”都可以成立。《左传》僖公四年,“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这个“非”,意思也是“要是没有”或“要不是”。关于这个微字,大野透的《漠文法の溯源的研究》,一九六八年,页三。三至三。四,举例最多,有的是假定顺接条件(若非),有的是假定逆接条件。后者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例,而且《左》成十二,“虽微先大夫有之”,《晋语》三“虽微晋国”,《楚语》上“虽微楚国”,都作虽微,可见严格言之,微只相当于非(或无)。大野也举了几个微并非假定条件之例(包括《诗经》上举之两例),《赵策》的“微独赵”,《吕氏春秋·离俗览》的“微独舜汤”,《韩非子·内储说》下的“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但未举《庄子·盗跖》“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大约是因为见于杂篇之故。此例刘淇已引,而且说“得微,犹云得非、得无”。大野的结论是,微是一个最强度的存在否定词。我在大体上可以同意。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杨先生的论著国内学术界接触甚少。这部文集的出版,肯定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吸取海外学者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共同促进学术的繁荣。  ——周一良


编辑推荐

《中国语文札记》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语文札记 PDF格式下载



看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什么事大师,知识深厚


早就看好了这本书,碰巧现在打五折,真是捡到啦哈哈哈


从民国到美国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学问与风骨自是不同,书以前在网上看过,现在买回来仔细拜读。


好书!学历史和喜欢历史的可以看看!不过,有点专业啊,有点底子的人,看看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