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德堡笔记

张清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清华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海德堡笔记》是作者在海德堡大学讲学间隙的欧游杂记。黛蓝的山色,宁静的河水,蓊郁的丛林,湛蓝的天空,古老的街道,这就是海德堡,一座优雅的欧洲古城,有着德国最古老的大学。青年黑格尔在这里初露峥嵘,荷尔德林曾在这里郊外的山间吟哦,海德格尔曾是这所大学的校长,巴赫、老施特劳斯、施宾格勒、雅斯贝斯、伽达默尔的故居相邻,历史与自然浑然一体。浪漫的法兰西,蔚蓝的希腊,则明快许多。在图文并茂的卧游之后,我们不由得反思,同样饱经战乱,人家对文化遗迹与景致用心良苦,而我们却在不停地拆毁老城区,本就存留无多的文明古迹,该如何留给我们的子孙?

作者简介

  张清华,男,1963年10月生于山东博兴。文学博士,曾任教山东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出版文学评论与理论著作10余部,发表文章300余篇。曾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一等奖(1998)、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南方报业集团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批评家奖(2011)等。2000年秋至2001年春应邀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古代学与东方学学院讲学,讲题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2006年应邀讲学于瑞士苏黎世大学东亚学院,讲题为“新世纪的中国文学”。

书籍目录

深秋海德堡
哲人小路
乌鸦与喜鹊
日耳曼森林
雨雪中的纽伦堡
愤怒的牛
海岱山下读冯至
教堂的钟声
涅卡河上的疯狂歌手
德意志的暮年
特里尔印象
文明得“不好意思”
遥想辜鸿铭
关于狗的哲学
诗意之安居
冬日闲情
安详的欧罗巴
没有故乡的人
暮雨乡愁
乞讨的艺术
皑如山上雪
巧遇诗人
隐居的大学
雨夜思
梦巴黎
圣母院的烛光
与维纳斯对视
巴黎漫记
阅读蓬皮杜
咫尺天涯
飞向希腊
夕光中的雅典娜
你好,康斯坦丁
英雄的末路
从科林斯到那波里
爱琴海上
后记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从法兰克福往东北方向,我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旅程。当我们的车子进入了黑森州的伦山山地时,红日西平,天色开始暗下来了,高速路上的车辆都打开了指示灯,驶入了蜿蜒起伏落差极大的山地路面。这时的森林和大地才真正显出了它雄奇的本色:黑苍苍的一望无际的山林,在乌蓝的天空下显得更加深如大海,而在我们前后延伸向远方的道路上,珍珠项链般的车流就像起伏在大海上的船队一样,时而在浪颠,时而在波谷。我相信当初这位高速公路的设计者,一定是存心这样的,他太为自己祖国的山川自豪了,他要让他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显现出这效果。大起大落的路面最让人感到刺激,就是再疲乏的人,在这里也休想会有打盹儿的感觉。在这样的道路上开一次车,虽然会费点儿油,但我想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狂热的爱国者。确实,德国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是地球上最适宜森林生长的地方,温带海洋性气候,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丰沛降水,缓慢起伏的山地,这一切都造就了最适合的环境。但我想德国人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是最值得其他民族学习的。他们是这样热衷于保护林地,有一幅16世纪的海德堡城全景图可以为证,这幅镶嵌在涅卡河北岸橱窗里的图画,完整地画下了当时海德堡的城市景观,我注意到其中的国王山最上面的三分之一,原是没有树木的,是座秃顶的山,可现在这山顶上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高大的枞树林。可见他们的环境不是在退化,相反还有进步,至少在某些方面。

媒体关注与评论

用诗意的眼光细细打量,在东西方文化间深深思考;可看作文是文化的随感与札记,又可读为精妙的散文与诗章。作为学人和批评家,作者笔下的德国和欧洲,带给我们一贯熟悉又陌生的别样世界。  ——莫言


编辑推荐

《海德堡笔记》编辑推荐:深秋海德堡/日耳曼森林,雨雪中的纽伦堡,海岱山下读冯至,安详的欧罗巴/皑如山上雪,涅卡河上的疯狂歌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海德堡笔记 PDF格式下载



不错,读后有收获。


很不错的一本书,作者的思想在人文与历史间穿行,带给我们一个美丽深沉的印象海德堡


原以为是一本关于海德堡的散论,读下来却并非如此,太表面了。


大学曾经有过一本,后来搬家丢了,终于找着了


每次我带来北京的亲友去颐和园等处游览时,都会遇上几个自称老北京的人自荐当我们的导游,有我这个导游,自然不需要他们的高价服务。但是我挺欣赏他们必会说到的一句自荐广告词,说:“逛景点是三分看,七分听。” 的确如此。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事先对一个地方一无所知,游览时也不听任何讲解,也就是看花是花,看石头是石头……那挺贵的门票钱算是白花了! 这本书会带你去游览德国的海德堡,并且会顺便带你去趟巴黎和雅典。虽然也是浮光掠影,但作为教授、诗人及文学评论家的作者张清华,将他的眼睛借给了你,带你去重走哲人小路,聆听那儿的风声、雨声、教堂的钟声,感同身受一下作者在那儿的暮雨乡愁,于你,特别是在细雨绵绵的周末,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 如果要去或者已经去过这几个地方,那么买来看看,可以加深一下印象;如果没有机会去那,看看这本书,至少弥补一下这种缺憾。 当然,看看书名,然后就去选你的剃须刀,化妆品去了,也是你的自由。不过,看过这本书的我,对你,对这本书,多少会觉得有点遗憾。


  翻阅此书,感觉内容涉及面很大,因是随笔,想到哪就说到哪。有说到名人诗人的故事;有对城市古堡环境交通的认识;有作者在欧洲短期的旅行感受;有对欧洲艺术的欣赏。
  阅读后感到欧洲人比较随和,待人热情。坏境非常优美,保持着几百年城市的原样。
  书中图文并茂,既有优美的文字也有精美的图片,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欧洲的风土人情。


  1。
  (世界上的地方)百闻不如一见总是少,眼见不如听说地倒常常居多。
  而西湖便是前者。
  年轻人总是气盛的罢,总是有那些睥睨万物的气概;乐于怀疑也乐于挑战权威。可是面对西湖,我就那么不由自主的被融入了,心所浸染的是一种清凉的透明,自己也成了这幅水墨画中三两笔红绿点出来的小人儿。
  
  2。
  (景)用文字或镜头装饰出来还可以。。。
  这是当然。高中时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享受的总是美吧。可是老师仍忍不住告诉我们真正的清华荷塘没这么美的;数码相机拍的照片不也是这样吗。其“修复”机关让色彩更鲜艳,却实是失真了。
  
  3。
  亚里士多德“艺术源于模仿”
  果真西洋景色天生就是优化境界,而东方山石就是水墨境界嘛?真的吗?
  
  4。
  冯至力主翻译Heiderburg为“海岱山”
  神秘的靛蓝
  
  5。
  居高境自阔,风急响亦沉
  
  6。
  如果生活命令我们放弃思想,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沉湎于更世俗的东西。
  智慧-智谋
  
  7。
  圣灵山。国王山。涅卡河。
  
  8。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格奥尔格-弗-黑格尔
  
  9。
  私人拥有(树林)不是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被滥砍滥伐吗?
  我们(可能)因为很多资源姓“公”,所以关心、热心它们的人不多,亦不积极;在公众的角度看来,“公”就应该由“公”的管理者来管理、调配。而现行的体制下,这种调配往往是不那么成功的。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矛盾,如:管理者与实际操作者的矛盾;操作者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总之,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10。
  卡塞尔。哥廷根。
  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
  
  11。
  德国西部。特里尔。卡尔-马克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