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政治经济学

陆丽芳 等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9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陆丽芳 等 著  

页数:

236  

内容概要

  为了适应时代和我院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吸收经济理论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教材。本教材力图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结构和内容设置上以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线,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理论,到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理论,再到剩余价值分割理论,最后是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内容环环相扣,理论层层深入。  2.在对原理的阐述上,力图准确、系统。在语言组织和文字表达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接受。  3.在内容组织上加大了对垄断资本主义部分的分析。本书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既坚持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分析的基本原理,又着重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力求把对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提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4.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尽可能使所阐明的理论观点科学地反映资本主义实际情况。因此,在对资本主义制度分析上,既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又如实地阐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5.本书每章均设立了原著阅读书目和复习与思考题,便于学生对照原著学习和复习巩固。  本教材主要适全财经院校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其他文科类本科院校的教材。专科学生、自学政治经济学者亦可使用。

作者简介

  陆丽芳,女,江苏常熟人,1962年6月生,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和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杨淑华,女,吉林长春人,1953年11月生,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和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赵南江,男,北京人,1950年11月生,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和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商品第二节 货币第三节 价值规律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第四章 资本积累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第六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第七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三节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第八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一节 商业资本第二节 商业利润及其来源第九章 借贷资本和资本主义信用第一节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利息第二节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第三节 资本主义信用第十章 资本主义地租第一节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本质第二节 级差地租第三节 绝对地租第四节 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和土地价格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二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十二章 垄断资本的全面国际化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第一节 垄断资本的全面国际化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第二节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主要参考教材后记

章节摘录

  这种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马克思称之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一种更加隐蔽的剥削方法。  但是,怎样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呢?在这里,我们排除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的“剥夺性的侵犯”。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只有降低劳动力的价值,而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因此,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而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就要靠提高直接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和有关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最根本的是提高这些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在现实经济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可能在所有企业齐头并进,而是首先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的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这是个别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必然结果。以纺纱厂为例,假设社会上一般的纺纱厂每个工人12小时可生产20斤棉纱,耗费生产资料24元,12小时新创造的价值为l0元:那么,20斤棉纱的价值为34元,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为1.7元。如果某纺纱厂首先采用了新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每个工人12小时生产棉纱40斤,耗费的生产资料也增加一倍价值48元,但12小时新创造的价值仍为58元,每斤棉纱的个别价值也降为1.45元。但仍按每斤棉纱1.7元的社会价值出售商品。40斤棉纱卖得68元,与其他棉纱个别价值58元相比,净得10元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同样是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个别企业工人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其劳动复杂程度和效率高于一般企业,这里的劳动生产率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作用,使得它在同样时间内,创造了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的价值。  个別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现象。因为竞争迫使资本家普遍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较低的个别劳动时间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的社会价值也就形成了。这使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消失,超额剩余价值也就不存在了。但由于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超额剩余价值在竞争中仍会再度出现,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后又会再度消失,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  值的结果使得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商品的社会价值随之下降,也就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使所有的资本家都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  价值的结果,会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也属相对剩余价值。因为它们在形成上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缩短,相应地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但两者也有区别:首先,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其次,超额剩余价值是以个别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条件,而相对剩余价值则需以整个社会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第三,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逐的直接目的和动机,而相对剩余价值是作为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最后结果出现的。因此,超额剩余价值只是属于相对剩余价值而不是等于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为了更多地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往往同时或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发展缓慢,资本家主要靠延长工作日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以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手段。可见,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条件而广泛采用的生产形式。  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不断发展,并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由生产机械化向生产自动化过渡的趋势。在生产中,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不仅代替了人的部分体力劳动,而且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日益减少,甚至于机器人成为生产的主体,出现了所谓的“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但劳动生产率却迅速提高,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大大增加。于是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便以此为由,大肆鼓吹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机器人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过时了,以掩盖资本剥削劳动的真相。  事实上,这些自动化的装备无论多复杂多先进,生产效率多高,它毕竟是生产中物的要素,是不变资本,它们的价值仍然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根据它们的磨损程度渐次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它们只是榨取剩余价值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雇佣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它们是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之所以能减少雇佣工人人数却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因为;  首先,虽然在劳动现场操纵机器的工人人数大大减少了,但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生产工人的范围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许许多多研究、设计、制造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各种技术工人都需付出大量的劳动。机器人投入使用后,还离不开人们的设计、控制、调试、监测、维修等,管理人员的劳动也是重要而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在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总体工人”,所有的劳动者的劳动都为资本家创造着大量的剩余价值。  其次,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复杂劳动占的比重日益增大,高度复杂、高度熟练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为资本家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最后,在生产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实现生产自动化的先进企业,比同行业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大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这些企业的资本家能获得较多的超额剩余价值。而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从而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力价值降低时,整个资本家阶级可以获得大量的相对剩余价值。  总之,生产自动化、机器人,只是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剩余价值的源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和剥削制度没有改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通过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它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其内容是指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办法加强和扩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以期获得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首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取决于能获取多少剩余价值,这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因,只要能赚钱,资本家可以生产对人们生活有用的消费品,也可以生产给社会带来灾难的军火、毒品。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不是为了生产商品本身。恩格斯曾指出,在资本家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因为资本家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为获取剩余价值而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本质或特有性质。  ……


编辑推荐

  《21世纪财经类大学基本用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是21世纪财经类大学基本用书中的一种。主要适用财经院校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其他文科类本科院校的教材。专科学生、自学政治经济学者亦可使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政治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