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
2005-10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孙祁祥
39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5月,其前身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系始建于1912年,是中国高等学校建立最早的经济系科,源于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商学科。 在近百年的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院发展进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的教授们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执著的经世济民的职业操守为北京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这些教授不仅包括学术泰斗和学界先贤,而且包括活跃于经济学舞台的先贤传人和后起之秀。他们是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及迄今为止有20年历史的经济学院发展中的开拓者、建设者。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之际,我们对历代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院的教授们表达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库》选录了经济学院部分教授公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著述。虽然这些著述由于文稿作者的年龄、阅历、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学术视野、价值取向各异,甚至文稿所反映的某些学术观点和理论判断值得进一步斟酌和商榷,但是通过这些著述和文稿,我们不仅可以分享教授们的研究成果,领略他们的学术风格,而且可以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学研究的思想脉络,反思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经济实践以及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进程。有些论文的思想和方法按今天的某种“学术规范”或“学术前沿”衡量,可能显得“陈旧”和“过时”,但它们却是属于“当时”的学术前沿和符合“当时”的学术规范的。从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经济类学科的发展,不仅是过去,而且在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学术规范”和永恒的“学术前沿”,因为经济活动现象和经济发展过程太具有嬗变生、多样性和生动性,以解释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为出发点的经济学成果怎么可能保持它的不变性?
本书精选了孙祁祥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部分论文,全书内容共分八个部分:保险理论、保险业发展战略、保险时事评析与透视、基本经济理论问题、经济结构问题、改革理论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经济、企业管理与企业家。前三部分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作者90年代中期后的研究领域——保险学:后五部分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和国有体制改革方面,亦即作者90年代中期前的研究方向。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位优秀学者的成长历程,而且其收录的文章都具有相当的学术分量和创新价值。
孙祁祥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国际集团冠名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保险理论 “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 论寿险业投资的市场化运作——兼论中国监管者面临的两难选择 恐怖主义事件与巨灾保险衍生品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论寿险产品的多维属性 论我国洪水保险的模式选择与机制设计保险业发展战略 对新形势下中国保险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保险产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 发展中国保险业的战略思考 中国保险业的态势与发展思路——孙祁祥博士访谈录 论世纪之交中国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 保险业的粗放经营方式亟待转变 发展要以创新为标志——新环境下保险业创新诠释 论我国寿险业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保险时事评析与透视 对保险业“入世”若干问题的思考 市场、政府与道德——从《保险法》的修订谈起 “9·11”事件:保险业基础受到挑战 中国寿险业不应矫枉过正基本经济理论问题 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践对经典按劳分配原则的修正 从“混沌”走向有序的选择——经济改革的非经济学思考 论政策性短缺 短缺分析的新视角及反短缺的改革思路 双重体制的特点及其实际均衡态经济结构问题 分配结构与资源配置 总量膨胀结构失衡的三大循环效应 供求结构性失衡的供方机理解剖 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 论政策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作用改革理论研究 论间接宏观控制体系中的国家、企业与市场 论我国宏观调控模式的选择 论我国收入流程变动中的金融主导 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国民经济收入流程的变化 我国储蓄变动趋势的实证考察 中国居民的消费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警惕市场疲软后的通货膨胀国有企业改革与股份经济 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国家所有制形式 国有企业的风险机制分析——兼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新定位 实行“公有私营”模式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股份合作经济研究企业管理与企业家 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关于“企业家”的反思 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中对企业行为的透视 中国企业行为分析后记
中国保险产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一、保险产业的一般供需模型 一般认为,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期望从保险业得到的经济补偿总量。保险需求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自然界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风险损失总量所产生和决定的对保险的需求,我们称之为保险的自然需求;一种是同需求者的购买能力相联系的需求,我们称之为保险的有效需求。一般来讲,保险的自然需求要远远大于保险的有效需求。 影响保险有效需求总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风险因素(R):风险是保险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无风险亦无保险。保险需求总量与风险存在总量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对保险的需求将不断扩大。第二,经济发展因素(y):保险的作用是对由风险所造成的对人和物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而这些用于补偿的货币和物资必然来源于满足人们当前消费的剩余。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保险的有效需求取决于社会产品的剩余程度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三,价格因素(P):同其他商品一样,保险产品自身的价格影响对保险的需求,保险需求与保险价格呈反比。第四,风险管理因素(M):风险管理水平高,人们可以综合采取回避、防损与减损、自留以及包括购买保险在内的转移方式来对付风险,因此,单纯对保险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反之,则会增加。第五,利率因素(I):因为大多数寿险产品都带有储蓄的特性,人们在购买时,无疑要与其他的储蓄和投资工具进行机会成本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