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藏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页数:

1210  

字数:

74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儒藏》為儒家經典和反映儒家思想、體現儒家經世做人原則的典籍的叢編。收書時限自先秦至清代結束。
  二、《儒藏》精華编為《儒藏》的一部分,選收《儒藏》中的精要書籍。
  三、《儒藏》精華编所收書籍,包括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傳世文獻按《四庫全書總目》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分類,大類、小類基本參照《中國叢書綜錄》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於個别處略作調整。凡單書已收人人選的個人叢書或全集者,僅存目錄,並注明互見。出土文獻單列為一個部類,原件以古文字書寫者一律收其釋文文本。韓國、日本、越南儒學者用漢文寫作的儒學著作,编為海外文獻部類。
  四、所收書籍的篇目卷次,一仍底本原貌,不選編,不改编,保持原書的完整性和獨立性。
  五、對人選書籍進行簡要校勘。以對校為主,確定内容完足、精確率高的版本為底本,精選有校勘價值的版本為校本。出校堅持少而精,以校正誤為主,酌校異同。校記力求規範、精煉。
  六、根據現行標點符號用法,結合古籍標點通例,進行規範化標點。專名號除書名號用角號(《》)外,其他一律省略。
  七、對較長的篇章,根據文字内容,適當劃分段落。正文原已分段者,不作改動。千字以内的短文一般不分段。
  八、各書卷端由整理者撰寫《校點說明》,簡要介紹作者生平、該書成書背景、主要内容及影響,以及整理時所確定的底本、校本(舉全稱後括注簡稱》及其他有關情况。重複出現的作者,其生平事蹟按出現順序前詳後略。
  九、本書用繁體漢字豎排,小注一律排為单行。

书籍目录

校點說明
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序
進司馬溫公文集表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一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三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四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五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六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七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八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九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一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二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三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四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五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六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七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八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十九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一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二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三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四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五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六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七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八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二十九
溫國文正公文集卷第三十
……
附錄

章节摘录

版权页:臣伏闻前环庆路经略使孙长卿加集贤院学士,充河东路都转运使。长卿前在环庆,不晓边事,举措烦苛,致熟户蕃部叛亡几尽,道路之人,无不知之。臣谓朝廷宜严加谴谪,以儆群帅。不意今日更褒以宠名,授以重任。外廷闻之,无不骇笑。如此何以使群臣举职,边鄙获安?伏望圣慈速改前命,数其无状,于远小处责降,庶今后封疆之臣臣近言前环庆路经略使孙长卿,守边无状,宜加谴谪,不当更加集贤院学士,充河东路都转运使,不蒙朝廷省察。臣窃见陛下近者面谕执政,以中外臣僚多不修职业,了降诏书,严加戒谕。此诚致治之本。然臣愚以为,言之不如行之,若言而不行,徒使号令玩渍,伤威毁信,不若不言之为愈也。长卿本以钱谷常才,骤蒙朝廷拔擢,数年之中,官为丞郎,位为元帅,智力浅薄,用过其分。不晓军政,不达蕃情,处事烦碎,众心不附。


编辑推荐

《儒藏集部(精华编210)(繁体竖排版)》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儒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