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检察(第13卷)

张智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智辉主编  

页数:

451  

字数:

514000  

内容概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领导小组于2006年4月11日至1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本书这次年会的论文集,年会的主题是“规范执法的制度建设与立法完善”。会议紧紧围绕贾春旺检察长2005年在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工作会议暨第六届年会以及今年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研讨了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检察理论研究,提高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成效的问题,讨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为搞好检察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学术信息量大、讨论问题具体深入,对检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在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上的讲话 一、2005年检察理论研究工作回顾 二、2006年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的任务、指导原则和措施坚持理论创新繁荣检察理论 一、2005年检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2006年重点研究的课题 三、检察理论研究应当抓好的几个环节在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结束时的讲话 一、会议特点 二、会议成效 三、会议精神的传达★职权配置的立法完善 职务犯罪侦查权优化配置与运行问题研究 一、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法理基础 二、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性质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的配置与运行原则 四、当前对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质疑及评析 五、职务犯罪侦查权优化配置与运行的若干构想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权之合理性及监督制约机制研究 一、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权之合理性探析 二、监督制约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监督制约机制探讨 选择起诉的立法配置初探 一、选择起诉的一般法理 二、选择起诉的适用比较 三、我国检察机关选择起诉权的发展基础 四、选择起诉的制度构建 论检察机关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 一、控制权力是法律监督之原始意涵 二、对行政权开展法律监督的制度渊源 三、中国检察机关对行政权开展法律监督的制度设计 民事检察调查取证权配置研究 一、民事检察调查取证权配置的必要性 二、检察机关调查取证的原则 三、检察机关调查取证的范围 四、检察机关调查收集证据的质证程序及效力 论审判监督程序中再审启动主体制度的重构 一、依职权启动再审制度的检讨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与公权力救济的关系 三、二重主体启动再审程序制度设计的价值分析 四、构建人民检察院作为启动再审程序单一主体制度的价值评判和实证考察 论刑事错案的原因与预防——以刑事检察权的运行为视角 一、刑事错案概说 二、刑事错案发生的原因 三、刑事错案的预防 合理配置检察权,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兼议检察机构与检察内部制约改革 一、我国检察权与法律监督职能的关系 二、合理配置检察权,强化法律监督职能 三、完善内部机构与制约机制改革,确保法律监督职能实现 刑事撤回起诉制度亟待立法完善 一、刑事撤回起诉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刑事撤回起诉制度的法理基础 三、刑事撤回起诉制度的实体条件 四、刑事撤回起诉制度的适用程序 五、刑事撤回起诉案件的处理方式 六、刑事撤回起诉制度制约监督机制 检察机关没收权配置研究 一、检察没收权的历史沿革 二、国外检察没收权的比较借鉴 三、检察没收权的现实需要 四、检察没收权的性质界定 五、检察没收权的运行监督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研究 一、死刑复核法律监督之必要 二、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之设计 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监督研究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法理基础 二、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程序设计 关于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审判程序还是行政审批程序 二、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地位和职责 三、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活动的内容——过程还是结果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死刑复核裁定进行监督 五、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案件的范围 六、检察机关监督死刑复核活动的方式 七、改革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路径 对隐性超期羁押现象研究——兼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我国羁押制度的完善 一、对超期羁押的认识 二、实践中的隐性超期羁押现象 三、隐性超期羁押现象原因分析 四、杜绝隐性超期羁押的立法建议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检察权 一、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及法制的关系 二、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的关系 三、客观义务与检察官的定位 四、检察权与侦查权的关系 五、检察一体化与侦查一体化的关系 六、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及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关系 七、恢复性司法与和解不起诉制度的关系 八、公益诉讼和法律监督的关系★规范执法的制度建设 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途径与方式 一、建立完善的重点案件管理机制 二、建立完善的执法办案责任制 三、建立检察业务长效管理机制 四、规范案件协调工作 检察权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化之思考——以规范执法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为主线 一、分工制约——检察权分类与内部制约机制 二、瓶颈掣肘——执法不规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三、路径选择——检察权内部运行机制之规范化 业务考评制度与刑事法治 一、业务考评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积极作用 二、业务考评制度产生原因及“负效应” 三、业务考评制度与刑事法治的协调 加强案件管理。正确行使检察权 一、概述 二、现行案件管理机制的弊端 三、设立案件管理中心,加强案件管理的思考 “退处”的“正当程序”危机及其改革出路——对海淀检察院近三年“退处”案件的实证研究 一、退处案件的基本情况 二、“退处”适用普遍的原因 三、“退处”的负面影响 四、“退处”的完善 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方式、方法及程序问题 一、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存在的问题 二、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完善思路 三、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具体制度 四、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程序设计 论民事行政抗诉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建设 一、正确处理民事行政检察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规范检察机关主动启动监督程序 二、正确处理民事行政检察与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的关系,规范检察机关调查取证 三、正确处理抗诉与既判力的关系,规范错案的标准和再抗诉 四、正确处理抗诉条件与证明要求和证明标准的关系,规范抗诉条件 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衔接的理论与实践 一、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衔接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二、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衔接不够的问题与原因 三、规制与完善 解构与建构:从错案追究到司法惩戒——我国错案追究制度之检讨 一、问题的提出、进路与方法 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宏观考察 三、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个案分析 四、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突出问题 五、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之变革★刑事政策的发展与运用 法律监督转型之精神构造:理念转换——从一元价值观走向多元价值观的平衡 一、信仰法律 二、形式理性 三、程序控制 四、保障人权 五、检察公正 六、多元价值观的协调与平衡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检察工作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反思与重构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 超越自由裁量——规范执法行为,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刑事公诉政策研究 一、刑事公诉政策解析 二、实然态下刑事公诉政策的理性素描——对74个刑事公诉政策载体的解读与反思 三、应然刑事公诉政策构建进路策论 检察环节执法规范与刑事政策贯彻 一、规范执法对检察机关提出的要求 二、刑事政策在规范执法中的体现和运用 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问题研究 一、定案证据的适格性 二、法律推理的合逻辑性 三、证据事实符合经验法则 非法实物证据的证据能力及认定机制 一、我国非法实物证据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二、非法实物证据的分类 三、非法实物证据之证据能力的实例分析 四、非法实物证据之证据能力的立法建议 五、非法实物证据之证据能力的认定机制 审查逮捕环节证据的审查运用 一、审查逮捕阶段证据收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审查逮捕环节证据审查应坚持的原则 三、审查逮捕阶段证据的审查方法 论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刑事非法证据排除在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中的现状 二、郑州市检察机关的探索实践 三、建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 论公安、检察机关主持下的轻伤害案件调解 一、赋予公安、检察机关轻伤害案件调解权的必要性 二、公安、检察机关主持调解部分轻伤害案件的法理基础 三、构建我国公诉程序中的轻伤害案件调解制度附: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检察(第13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