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安: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陈平原,王德威,陈学超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平原,王德威,陈学超  

页数:

346  

字数:

376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美国学者Richard Lehan在其所著《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第289页)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偶尔有空,则品鉴历史,收藏记忆,发掘传统,体验精神,甚至做梦、写诗。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虽有文明史建构或文学史叙述的野心,但更希望像波特莱尔观察巴黎、狄更斯描写伦敦那样,理解北京、上海、西安等都市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内容概要

专题论文集既不同于汗漫无涯的杂志,也不同于一以贯之的专著,讲究的是“众声喧哗”中,自有相近的学术视野与精神追求。本书收文20则,按论述对象略为区隔:第一辑乃“考古学及历史学视野中的长安”,第二辑是“古典文学视野中的长安”,第三辑为“近现代文化史视野中的西安”,第四辑专注于“当代西安的阅读与写作”,第五辑可称“古都西安的回顾与展望”。如此简要描述,只能是“大而言之”;以下关于各文的介绍,更必定挂一漏万。在我看来,好文章除了要有好立意,更需要条分缕析的详细论证。而对此类文章,任何“提要钩玄”的努力,都不可能得其神髓。、

书籍目录

《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总序序言城市规制和古代国家的形态——以渭水中游周代城市为例/李峰秦始皇的城市建设计划与其理念基础/平势隆郎西汉城市与城郊的结合——王莽九庙与西汉道路/贝克定唐长安住房考略/熊存瑞从“遗迹”到“文献”——宋明时期的陕西方志/王昌伟从长安到洛阳——汉赋中的京都论述及其转化/梅家玲唐代长安诗歌的流传/健“知人”于唐朝——中国诗歌主体的形成/方葆珍《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辛德勇中古长安,音乐风云——隋代“开皇乐议”与音乐、文化变迁/沈冬夜行长安——明清叙事文学中的长安城/胡晓真西安易俗社与中国近代的戏曲改良运动/李孝悌长安的失落与重建——以鲁迅的旅行及写作为中心/陈平原大梦谁先醒——从长安走出的吴宓/陈学超古都,朱门,纷繁的困惑——林语堂《朱门》的西安想象/宋伟杰废都里的秦腔——贾平凹的小说/王德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葛 岩西安小说作家近期创作心态管窥/李继凯、李春燕古都西安的发展变迁及其与历史文化嬗变之关系/朱士光汉唐记忆与西安文化/肖云儒

章节摘录

  1.文化风云:雅、俗、胡乐交化的背景如果要探究隋初大兴城的音乐文化,当然必须追溯自北朝之初。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民族迁徙最为剧烈的时代之一①,大量的胡人人居中国北方,由此而带动了音乐文化的变迁;变迁的方向,一言以蔽之,可以归纳为“以胡人雅、以胡入俗、以俗入雅”三条脉络②。转变的关键始自西晋怀帝永嘉八年(311),史称“永嘉之乱”。匈奴刘聪派遣其弟刘曜、羯人石勒等人率军攻破洛阳,晋怀帝被俘,西晋不旋踵灭亡,从此开启了“五胡乱华”中原板荡的岁月,西晋王室仓皇避难,世家大族相率南奔,乐人也随之星散。这种巨变在音乐上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效应是雅乐体系的崩解。乐工既已流失,乐器也无人管理,《魏书·乐志》在历数雅乐宫悬辗转流徙于不同政权的坎坷经历后,总结了一句话:“世历分崩,颇有遗失。”《隋书·音乐志》更直言:“魏氏……乐操土风,未移其俗。……获晋乐器,不知采用,皆委弃之。”正因为出自鲜卑的北魏拓跋氏倦倦于旧有的代北谣俗,因而对于汉族前代雅乐不知珍惜,弃若敝屣,这就是五胡乱华之际北方雅乐的悲凉命运。一方面是中原雅乐散亡,另一方面则是胡人“乐操土风”,入主中原的异族很自然地将胡乐甚至流行俗乐都引入了雅乐体系之中,此即所谓“以胡入雅”、“以俗入雅”;而北朝的整体音乐环境在风行草偃、上行下效的影响之下,呈现了“以胡入俗”的氛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安: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PDF格式下载



历史、文化古城呈现出一片形势大好的城市建设局面,这就是古都西安,看来是如题了: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陈平原的序言写得好。受益匪浅。


很喜欢的城市,希望更多了解


尽管都是论文汇编,但是还是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