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古北族名号研究

罗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罗新  

页数:

311  

Tag标签:

无  

前言

  惶恐地呈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是我近年来在中国中古史与内亚(Inner Asia)史的交叉领域一点学习心得的小结。书以《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为名,“中古”是中国史分期的一般用法中的中古(me.dieval)阶段,主要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族”即所谓北方民族,主要是阿尔泰语系诸民族(Altaic peoples);“名号”则主要指政治名号(political titulary),以及从政治名号衍生出来的其他专名(propernames),如人名、地名和族名,等等。专名及政治制度是北族史研究者历来关注的问题,但过去的研究分属于并往往各自局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语文学(philology)和历史学等几个不同的领域。我的兴趣和目标都是历史学,但我愿尽力跨越这几个领域之间的围墙,了解和学习其他领域、特别是所谓阿尔泰学(AltaicStudies)的成绩,把中国中古史有关北族的史料,置于内亚史(Inner A.sian history)的背景上重新认识。本书所致力分析的北族政治名号,就是在这样的观察之下才显现出自己的研究价值。

内容概要

名号制度是在北族政治发育过程中,从政治领袖的称谓名号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既复杂又多变的政治制度。本书通过对中国中古时期北方诸民族的政治名号制度的分析,特别是对这些名号的结构、功能、性质与变迁的分析,揭示中古北族政治发育及制度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并强调在起源意义上有着明确连续性的政治名号,随着政治体的演变发展而向广义上的专名方向辐射,由此为深入认识中古北族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随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5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对中古石刻史料与北族史尤为偏重。参与整理长沙走马楼吴简,与叶炜合著《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主持选译《丹尼斯·塞诺内亚研究文选》。

书籍目录

前言可汗号之性质 ——兼论早期政治组织制度形式的演化 一、北亚草原部族政治文化中的可汗号传统 二、可汗号的起源、功能、形式与性质 三、从所谓“生称谥”看古代中国的名号分化问题匈奴单于号研究 一、西汉匈奴的单于号问题 二、南匈奴单于世次与单于号之关系 三、南匈奴单于号的获得时间及相关问题论拓跋鲜卑之得名 一、拓跋语源的检讨 二、魏晋时期鲜卑各部的部族名号 三、部族得名与部族政治体的发育北魏直勤考 一、正史及石刻史料中所见的北魏直勤 二、直勤与内亚游牧社会部落传统之关系 三、从直勤制度看拓跋部族社会的汉化虞弘墓志所见的柔然官制 一、莫贺去汾  二、达官 三、莫贺弗  四、莫缘 余论:柔然官制研究的阿尔泰学意义柔然官制续考 一、俟力发 二、吐豆发 三、俟斤 余论:突厥对柔然职官体系的改造高昌文书中的柔然政治名号北魏太武帝的鲜卑本名高句丽兄系官职的内亚渊源 一、高句丽兄系官职的渊源与传承 二、加(兄)名号语源的内亚渊源 三、拓跋鲜卑及其他内亚民族以akaakan为官称的情况 小结论阙特勤之阙  一、阙特勤之阙的语源问题 二、隋唐时期的俱卢与处罗 三、前突厥时代ku名号在内亚的应用再说暾欲谷其人从可汗号到皇帝尊号附录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可汗号之性质——兼论早期政治组织制度形式的演化  剧杜佑《通典》,北亚草原游牧部族中,首先以可汗作为政体最高首领称号的,是柔然的社苍,所谓“社(山仑)始号可汗,犹言皇帝”,又称“可汗之号始于此”。胡三省也说:“可汗,北方之尊称,犹汉时之单于也。”但是胡三省注意到“拓跋氏之先,《通鉴》皆书可汗,又在社(山仑)之前”。《资治通鉴》叙拓跋鲜卑先世,从可汗毛到可汗力微之间,还提到可汗推寅、可汗邻,显然以可汗为拓跋鲜卑酋首之称号,即胡三省所谓“此时鲜卑君长已有可汗之称”。然而魏收《魏书》中,全然没有这方面的痕迹。这可能是因为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前期的历史资料曾经被大幅度地修订过,故有关史实不得见于《魏书》。著名的嘎仙洞石壁祝文有“皇祖先可寒”、“皇妣先可敦”,即不见于《魏书》。北魏奚智墓志称“始与大魏同先,仆脍可汗之后裔”,罗振玉认为“仆脍可汗”即《魏书》卷一《序纪》所记献帝瞵之父威皇帝侩。可见《资治通鉴》记拓跋先世君长为可汗,必有所本。《旧唐书》记“后魏乐府始有北歌,即《魏史》所谓《真人代歌》是也。今存者五十三章,其名目可解者六章:《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巨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也。其不可解者,咸多可汗之辞。按今大角,此即后魏世所谓《簸逻回》者是也,其曲亦多可汗之辞。北虏之俗,皆呼主为可汗。吐谷浑又慕容别种,知此歌是燕魏之际鲜卑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古北族名号研究 PDF格式下载



印刷、内容还不错。


谢谢了。


老师推荐的,买来看看。


对于感兴趣者如我,还是感觉此书的论述过于专业了,呵呵!


有才之人之作,无才之人怎能读?


全书由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北朝胡族的名号,不仅仅是单纯研究名号的意义,而是希望通过名号意义的解读,重新清理北朝胡族在未汉化及汉化之后的历史事实。历史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还给历史一个尽量真实的面目,进而才是提供鉴戒之用。本书至少在还原北朝胡族名号真实语源语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结合近年胡語文书的解读,阿尔泰学、突厥学的研究成果,使作者后来居上。不易。


由10多篇论文组合而来的


好书,不过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略显深奥


这是罗新的书。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好。书是由几篇论文组成的。值得去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