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陈方竞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方竞  

页数:

55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学界之选择“文学史”而不是“文苑传”或“诗文评”,作为文学研究的主要体式,明显得益于西学东渐大潮。从文学观念的转变、文类位置的偏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文学史”逐渐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兼及教育与研究的著述形式,“文学史”在20世纪的中国,产量之高,传播之广,蔚为奇观。
本书为“文学史研究丛书”之《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分册,由陈方竞所著。全书史料丰富,立论严谨,厘清了鲁迅与左翼文学思潮、社会文化思潮与学院文化思潮的关系,有一定的学术性。

书籍目录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鲁迅、胡风与茅盾193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之比较
鲁迅杂文及其文体考辨
附录
中、韩鲁迅研究比较与“东亚鲁迅研究”建构
我对“新国学”的思考与认识
后记

章节摘录

  从二十年代初发现鲁迅开始,日本的学者、作家、记者是如此着迷于鲁迅作品。当然,部分原因是鲁迅在日本度过了他性格思想形成的时期。但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日本的地理和文化接近于中国,他们在鲁迅作品中可以直接发现几乎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来的本民族精神忧患、苦难的影子。①  但我认为,日本知识分子对鲁迅毕生致力于沟通中日文化和中日文学交流的真正认识,对鲁迅思想和创作的价值和意义的真正发现和理解,更主要出现在1945年以后,是通过对“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实现的,是建立在日本社会文化变革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日本学院文化的鲁迅研究与现代社会文化的联系,推动着鲁迅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工作“规模”性展开,持续不断,出现了在日本知识分子中间影响深远的“竹内鲁迅研究”。增田涉1948年出版的《鲁迅的印象》,是一部充分体现鲁迅思想和创作的现代社会文化意义的著作,该书被竹内好先生誉为与《歌德谈话录》具有同等不朽的价值,在日本社会赢得了“百万书”的盛誉,是日本学院派鲁迅研究的权威文献。②显然,日本鲁迅研究形成和发展的这样一种状况,与鲁迅当年译介日本文学到中国的目的是一致的,中国鲁迅研究也需要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得到发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PDF格式下载



很好,很精辟


北大出版社的书就是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