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巴黎人

(英) 格雷厄姆·罗布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英) 格雷厄姆·罗布  

页数:

356  

译者:

许婧,王利军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到巴黎时,巴士底狱已经不在。旅行社给我的地图上,赫然标着城东有一“巴士底狱遗址”,但等我走出地铁“巴士底站”,却只看到一个丑陋的青色石柱。就连废墟的残片也没留下。石柱的底座上,脏兮兮地用鎏金字母刻着“1830年7月”,和一段表彰为捍卫“公民自由”而献身的市民的铭文。我知道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显然,这是另一场革命。可要是国王和贵族们都已被送上断头台,又是谁在1830年屠杀了捍卫自由的人士呢?这座纪念碑没有告诉我答案。后来,一位高年级学长告诉我,还发生过另一场革命,跟我知道的革命仅相差七年。 那年我过生日时,父母送给我一份生日礼物,让我在巴黎度了一星期假。他们帮我在军事学院附近的一家小旅馆订了一个房间,给了我一些找寻纪念碑和廉价饭馆的提示,一张在塞纳河上乘船的许可证,一张可以在拉法耶特艺术馆免费兑换礼物的优惠券。我的行李箱装满了衣物(稍显有些多),一些应急用品,一本二手的波德莱尔作品,它是我参观那些著名景点间隙猎奇探秘的指南。我读过“巴黎即景”组诗,读过讨论“现代英雄主义”的那篇文章:“巴黎人的生活,充满了奇妙和诗意的主题: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萦绕在我们心中;那种感觉就像空气,我们呼吸着它,但却看不见它。”我坐在圣雅各伯塔附近一家咖啡馆,读着波德莱尔,窗户上的雨水模糊了街上行人的面孔,哥特式石头建筑的气息散布到薄雾缭绕的空气中,我确信自己理解了那句话。 那一周,我还发现了几处好玩的地方。我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河畔,找到了巴尔扎克的小屋,他曾藏在那里躲债,并写出了《人间喜剧》。我曾爬上圣心堂白色的大圆顶,看到市郊有一个村落,到处都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咖啡馆,和创作同类作品的画家。我曾在卢浮宫一连走上好几个小时,饭都没顾上吃,几乎把一切都忘了。我发现了一些用沙铺成的中世纪街道,猜想着墙上那些图画和文字的意思,那些东西看上去像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严肃政治立场的人所为。在地铁站,我曾路过那些肢体不全的乞丐;在袖珍巴黎旅游指南上没有提到的一些角落,我看到了“巴黎即景”组诗中描写的那种女人。 第一天,在试过自己会说的法语后,我决定最好还是以沉默思考的方式来感受巴黎。我发现,花上半天时间,就能从城市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我试了好几回,然后开始按照公交站点的站牌数来安排行程。那一周结束时,我已非常熟悉27路、38路、92路,以及其他一些尾部带有人口平台的公交线路。我最后一天才选择乘船,途中还睡了一段。当我提着一大包旧书(我觉得有些是无价之宝)在荣军院广场登上机场巴士时,我已看过许多景点,唯一的遗憾是,没去拉法耶特艺术馆免费兑换礼物。 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由于来得太迟而未能成行。在回伯明翰家乡的飞机上。坐在我身旁的一位美国绅士打破沉默,显然是想跟我聊聊天。他问我是否去过拉丁区,我说没去过(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去过)。他说:“那你可得再去一趟!你要没去过拉丁区,就等于你没去过巴黎。” 第二年,我带着足够两个星期开销的钱回到巴黎,决定先找份工作,三个星期后我找到了工作,然后在那里待了六个月。后来,我对巴黎知道得越多,就越是觉得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弄懂它。那些大门紧锁的院落,仿佛是巴黎景观的一大特色。我交了一些巴黎朋友,他们大都生在巴黎之外,但对成为巴黎人倍感骄傲。他们指给我一些地方,要让我自己去找,绝对找不着;教给我一些巴黎人的“生活艺术”:堵车时权当是在闲逛;违规停车是在捍卫个人自由;把街市当成公共博物馆,随意观赏橱窗里的展品。他们还教给我假装跟服务生吵架的小把戏,告诉我要敢于注视陌生的漂亮女子。作为一个学生,我一边读着小说和史书,一边努力把书中内容跟眼前事物联系起来。我学会了区分不同的革命。最后,我明白了巴士底狱遗址的石柱是怎么回事,甚至能看懂一些政治标语。但是,这样学来的知识终归有点费劲,与事实也并非完全一致。我读了雅克·伊莱雷《巴黎街道历史辞典》里的全部七千个词条,仔细查看过每幅照片,但一到巴黎街头就会发现,即使最著名的纪念碑,也有许多谜团。甚至当我的法语水平提高到可以偷听别人说话时,林荫道上的人群,还有窗户里闪现的一张张面孔,都在提醒我:一个人永远都读不懂一个有着几百万人口、瞬息万变的大都市。 下面这些故事写的是,多个人物多重视角下的巴黎历史。本书始于法国大革命爆发,止于2010年,其间也穿插了一些中世纪和史前时期的小故事。本书追溯了巴黎的历史:从塞纳河上的一个小岛,那里是巴黎人部落的根据地,到如今快速发展的郊区,巴黎郊区快速扩张给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历史上这里大盗横行、野狼出没给人带来的恐惧。 我想写一部缩微版的巴黎《人间喜剧》,通过一些真人真事来反映这座城市的历史。每个故事都是真的,每个故事都是完整的,但故事之间也有交叉和转折,起到标注时间和空间的作用。一些街区和建筑物在不同的场景和视角下重复出现,但它们已被历史事件、人们的雄心抱负、建筑师和流逝的时光不断重塑。 直到18世纪末,巴黎才有了比较精确的地图,那时很少会有人溜到离自己住处较远的地方。就是到了今天,游览巴黎或其他任何一座大城市时,人们也会有点分不清东西。相似的街道,相似的外形,混杂着当地的风土、气味、石材和行色匆匆的路人,给人一种独特的现实感。不管观察者的视角多么主观或古怪,他们的印象都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同样也属于这座城市的历史。 如果只有一种视角,这些典型的探险活动就会成为呆板的旅行。叙事的方法和角度,应该由某个地点、某个历史性时刻或某人自然决定。每个故事都有那个时代的特色,都有其独特内涵,都在以各自的形式向往日致敬。之所以要叙述巴黎建筑风格的变迁,叙述巴黎警察部门和政府机关的发展,叙述巴黎的基础设施和住宅情况,叙述巴黎的休闲娱乐和政治革命,首要原因就是它们可以为叙事的目的服务。没有哪个故事是刻意安插进去的,而且除了奥斯曼男爵、希特勒和法国的几位总统,没人对巴黎的下水道系统或交通系统发表过专论。 率性而行的游客将会发现,自己的旅途就像一连串思绪,只是到了后来对照地图查看自己的行踪时,才会意识到这些偶遇背后还有如此多的学问。我曾长途步行、坐公交车或独自探路,然后再凭记忆重走那些路线,先制造一系列背景,接着就能往里添加更多细节。几乎每位研究巴黎的历史学家都曾指出,不可能对这座城市进行全景式描述。我确信自己的经历再次证明了这种不可能性。这本书无意成为另一部解析巴黎历史的作品,那类书中有些佳作至今仍在销售。但它也绝不像第一眼看上去那样迥异于传统历史著作。它跟我的另一本书《发现巴黎》所需的调查研究相当,同样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我不想把那些来之不易的史料当成雕塑用的黏土随意摆弄。总之,它是给那些喜欢思索巴黎的人看的,我希望大家读这本书时能体会到思考的乐趣:你有可能破解出贝尔·拉雪兹公墓中每块墓碑的含义;仿佛坐在星型广场和索邦大学广场之间的露天咖啡馆;仿佛全程乘坐过十几条公交线路;仿佛仔细观察过都尔奈勒河堤和马拉给河堤之间的每一座书吧。好了,下面就请跟我上路吧。

内容概要

《巴黎人(探寻巴黎历史的神奇之旅)》由格雷厄姆·罗布编著。
《巴黎人(探寻巴黎历史的神奇之旅)》以人为线索(既包括政治家拿破仑、玛丽-安托瓦内特、希特勒、戴高乐、密特朗、萨科齐,作家普鲁斯特、左拉,哲学家萨特、波伏娃,艺术家格莱科、戴维斯等知名人物,也包括建筑师吉约莫、城市规划师豪斯曼男爵、警探维多克、摄影师马维尔、剧作家亨利等在巴黎历史上有深远影响但已不太知名的人物,还包括一些小人物),精心选取每个人与巴黎的一段人生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了从法国大革命到2010年间的法国历史。

作者简介

格雷厄姆·罗布(Graham Robb,1958—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雨果传》(Victor Hugo,获1997 Whitehbread Book
Award)、《伦勃朗传》(Rimbaud,获2001 Samuel Johnson Prize),《发现法国》(The
Discovery of France,获2007 Duff Cooper Prize、2008 Ondaatje
Prize)。

书籍目录

出发
第一章 罗亚尔宫一夜
第二章 巴黎拯救者
第三章 迷失
第四章 复归
第五章 警局档案
第六章 波西米亚的财产
第七章 马维尔
第八章 退化
第九章 左拉夫人
第十章 地铁里的马塞尔
第十一章 圣母院的方程式
第十二章 对巴黎的一次微型旅行
第十三章 占领
第十四章 圣日耳曼德佩区的恋人
第十五章 狡狐之日
第十六章 扩大可行性领域
第十七章 环城大道
第十八章 萨科、布纳和扎耶德
终点站 北关
巴黎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他们躺在草地上,讨论着那种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还清债务的微妙艺术。就在这时,路易塞特厂子里的朋友挽着一位名叫克拉彭的年轻建筑师的胳膊来到那里。亨利从嘴里取出烟管,转头望去。他像是在做梦。她穿着一件点缀着蓝色圆点的棉质衣服,腰上系着一条丝带,跟她蔚蓝色的双眼极为相配。她的靴子系得很紧,里面穿着白色长袜。她蓬松的衣袖和白色的衣领,是她下班后在烛光下花了几个小时仔细缝制而成。跟所有的卖花女一样,她的皮肤没有一点血色,但那种苍白还不足以掩饰她的伤疤。她的脸上留有天花肆虐过的痕迹。亨利的一位朋友后来把它比作一块蜂蜜蛋糕,因为它虽然香甜可口,表面却布满斑点。她跟克拉彭先生是在街上偶然结识的(他是这么认为的),那时她正在竭力寻找自己公寓的钥匙。其实,那时的露西尔·卢韦(LucileLouvet)并没有固定住处。五年前,她离开父亲在圣丹尼斯街开的杂碎店,嫁给同一街区的一个皮匠,某位保罗盖尔先生。他经常打她,为人甚是无趣,令她终日以泪洗面。在那之后,她曾住过拉丁区的阁楼,住过收容穷困妇女的医院,有段时间还住过偏僻街巷的房子,在那里,甚至最普通的卖花女,都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口味。

媒体关注与评论

罗布已经证明自己是当今不多见的有吸引力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书不论在哪儿都很畅销……他的书兼具挑战性与优雅性,就像受到激将一样敢于在迎面而来的历史大道上随时停车……读他的书,就像巴黎人刚刚饮下一杯混合潘诺酒,让人振奋。  ——Dwight Gamer,The New Youk Times罗布施展小说家的技巧,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了“思考巴黎的乐趣”。这份乐趣也是读者的乐趣。  ——Brenda wineapple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cw罗布关于巴黎这座光明之城雅致、风格化的故事,让读者变成一个观光客,随他一起拜访尘封的过去,揭启岁月掩埋的刻痕,观察那里新发生了什么。这是一次诱人的旅行。跟着罗布走,包你不迷路。  ——Newsday凭借有关巴黎的渊博知识……罗布揭开了这座城市光明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尽管如此,这座迷人的花都依然让人难以看透,耐人寻味。  ——Publishers Weekly一部颇具创意的蒙太奇之作,将巴黎关键历史时刻、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发生之地交织在一起。  ——Library Journal巧妙精致富有想象力……奇迹般的让人愉快、无穷的活力与原创……这本书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Philip Hensher Daily Telegraph一本出众的闲人巴黎旅游指南,一本可供闲人细细品味的书。  ——The independent罗布的新书是如此让人愉悦,以至于你会觉得,你要是把它放入一间黑暗的屋子,它也会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这是一本真实的故事集,精选自罗布永不满足的历史阅读,并为他的想象力所照亮。他有博物学家展示满墙稀有罕见的蝴蝶或是一柜子奇异迷人的珊瑚的激情,但是他的标本是法国大革命与当下之间某一封行走在巴黎街道上的历史人物……一本充满人性和人情味的大气之作。  ——John Carey.The Times London


编辑推荐

《巴黎人:探寻巴黎历史的神奇之旅》为培文书系•人文科学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巴黎人 PDF格式下载



故事挺杂的,居然还有基督山伯爵的原型。


昨天下午四点订的书,今天上午9:25就到货了,神速啊


其实还没有读,希望是本好书


内容有些零散,适合茶余饭后消遣性的阅读。对于对巴黎没有系统了解,希望通过这部著作来把握巴黎和巴黎人似乎是不饿能完成的任务。


这本书的内容必须推荐,但是书的纸张质量让人联想到儿童时期的笔记本,软绵绵,松散散。


书是好书,翻译却很糟糕,非常影响阅读!


书很充实,以小说的口吻叙述历史。这本书是在旅途中看完的,完全沉浸其中。非常好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