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史

何顺果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何顺果  

页数:

350  

字数:

37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何顺果编著的《世界史》从“文明演变”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围绕着经济条件,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文化艺术四个重心,《世界史》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类各主要文明产生、发展、传播和交流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作者简介

  何颠果,1944年生,四川(现重庆市)忠县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历史》、《美国研究》和《北大史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历史理论、资本主义史和美国史教学和研究。先后主编《比较开发史》和《全球化的历史考察》。出版《人类文明的历程》、《美国史通论》、《美利坚文明论》、《美国边疆史》和《美国“棉花王国史”》等专著。2000年起享受北大教授A级岗位津贴,两次获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三次获北大优秀教学奖。

书籍目录

再版自序
出版自序
导论 人类的起源与分布
第一编 业文明兴起于东方
1.1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及其特征
1.2 氏族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
1.3 农业革命:人类最终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点
1.4 亚欧农业带从狩猎和采集世界中脱颖而出
1.5 耕作制度的改进与原始公社的演变
1.6 农村公社:人类社会走向多样化发展的起点
1.7 基于农业的文明首先兴起于东方:两河流域与苏美尔文明
1.8 印度河流域与哈拉巴文明
1.9 黄河流域:华夏多元一体文明的诞生地
1.10 尼罗河流域与古埃及文明
1.1l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东方文明的西传
1.12 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一:闪米特人和印欧语族
1.13 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二:塞族人、月氏人、匈奴人、鲜卑人及中国北方诸族
1.14 近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之三:突厥人、蒙古人和女真人
1.15 远农业带游牧民族的兴起: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非洲游牧民
1.16 远农业带半开化土著人:澳大利亚人及大洋洲其他土著文化
1.17 神话时代和庙宇文化:祭司和权威的形成
第二编 蛮族入侵与文化交流
2.1 蛮族入侵与文化交流
2.2 希克索斯人的入侵与古埃及文明的中断
2.3 赫梯、腓尼基和希伯来
2.4 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
2.5 波斯帝国、安息王国、萨珊王国
2.6 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帝国
2.7 由夏商周到秦汉:’华夏文明的两大转变
2.8 由希腊到罗马:西方古典文明的兴起及其理性基础
2.9 匈奴的崛起及其对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影响
2.10 中华民族的重新统一和强大:盛唐时期的文化及其特点-
2.11 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和东西文化交流
2.12 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和西欧诸国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2.13 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与罗马法之整理
2.14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及其四大汗国
2.15 蒙古帝国在东亚的变体:中国的元朝
2.16 突厥在西亚的崛起:奥斯曼帝国
2.17 伊斯兰化蒙古人与印度莫卧儿帝国
2.18 边缘文明之一:日本国的形成及其文化
2.19 边缘文明之二:莫斯科与大俄罗斯的统
2.20 边缘文明之三:美洲印第安文明
2.21 边缘文明之四:黑非洲古文明
2.22 宗教时代:四大文化一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对立
第三编 工业文明孕育于西方
3.1 西欧的“黑暗时代”
3.2 土地拓殖与耕作制度改革
3.3 “行商”的出现、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远征.
3.4 市场、市集与商业组织的变化
3.5 西欧社会经济生活走向商品化
3.6 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东欧的农奴制再版
3.7 英、法和西班牙:由等级君主制到君主专制
3.8 易北河以东: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和波兰贵族共和国
3.9 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由神权共和国到世俗共和国
3.10 革命浪潮激荡于大西洋两岸:英、美、法革命的差别与联系
3.1l 拿破仑战争:一次对封建欧洲的大震动
3.12 重商主义与殖民主义:世界的联系与分割
3.13 一场静悄悄发生的革命:原工业化、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3.14 工业革命向大西洋两岸传播:工业世界在西方的形成
3.15 西欧革命和改革向纵深发展: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典型
3.16 普鲁士的改革与德意志的崛起
3.17 意大利的统一:使中断了的发展重新启动
3.18 俄罗斯帝国: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关于俄国发展道路的争论及1861年农奴制改革
3.19 美国内战:一艘来自西方尽头的世界级航船的发动机
3.20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脱亚入欧”:从东亚驶出的另一艘初露桅杆的世界级航船
3.2l 盛开的物质文明之花: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发展与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结束
3.22 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3.23 理性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第四编 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
4.1 西方冲击下的农耕世界:第三世界的形成及历史起源
4.2 列强激烈争夺中的三大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萨非伊朗和莫卧儿印度
4.3 伊斯兰现代化的正式启动:从青年土耳其到凯末尔革命,伊朗的立宪运动和伊斯兰革命,埃及华夫脱党及护宪运动
4.4 脱离了伊斯兰教控制的印度并未立即向印度本土文明回归,而是在英国统治近两百年后才真正走上独立的现代化之路
4.5 拉丁美洲现代化起步的必要条件:独立革命战争与政治体制的共和化
4.6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拉丁美洲的“依附性发展”
4.7 “进口替代”的提出与实施:拉美成为“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带
4.8 “脱亚入欧”后的日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本殖民体系的形成一
4.9 从日本占领到二战后朝鲜和中国台湾的农地改革:亚细亚式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4.10 东亚“四小龙”的崛起: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成为“核心地区”之外的第二个新兴工业带
4.11 鸦片战争:中国面临的危机与现代化的启动
4.12 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模式的第一次大转换
4.13 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
4.14 发展模式与历史传统:对现代化的文化诠释
补编 高科技革命与人类的变迁
进一步阅读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为了了解文明演进的历史,我们首先必须弄清人类本身的起源。因为所谓“文明”,乃是人类自脱离原始状态而进入农业社会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物质的和精神的遗产,文明是一个文化范畴,文明的主体是人。 人类从何而来?在每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几乎都可找到一种甚至多种答案,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圣经·创世记》的说法,即人是“神用地上的尘土造的”。长期以来,许多人对此信以为真、坚信不移,成为人类探索自身历史的巨大障碍。这种情况,自19世纪起,随着科学的发展,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1809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一书,首次提出了生物演化的理论。之后,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搜集到的资料证明,世界上的物种始终处于不断演进之中,所遵循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从而形成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并认为“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后来写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从而在理论上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之后,达尔文又以解剖学和胚胎学材料为根据,从人类在个体发展方面与动物特别是高等哺乳类动物一脉相承,人体中的某些器官如耳肌、阑尾等乃退化后的残迹,说明人的祖先原为拥有此类器官的动物,推断出人在分类上属于旧世界猿类系统的分支之一,人类是由类人猿亚群的某一古代成员进化而来的,进而提出非洲是人类早期祖先最有可能生活于其间的大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后来写入了1871年发表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这就使“上帝造人”的神话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但人类所独具的解剖学特征有几百个,如何才能抓住由动物到人类进化中的形态学主要特征呢?经过讨论,目前学者们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1)直立行走。它不仅解放了上肢,而且导致了活动范围的扩大。(2)运用自如的手。由于大拇指能对握,使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可能。(3)大而复杂的脑。脑容量一般在1400—1500毫升左右,这是思维和语言形成的条件。


编辑推荐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史,而不是单一民族文明史,更不是地区或专题文明史,因此要照顾到整个人类的活动。但在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主要民族和地区,构成人类文明的中心,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决定该时代文明发展的方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史 PDF格式下载



在书店就喜欢这本书了


在书店看到了的一本书,然后就买了


很好,很喜欢,就是货发的有点慢


这本《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在体系上与常见的《世界文明史》很不同,既有作者自的心得体会,也能反映较新的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读来并不乏味,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专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