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可畏的对称

徐一鸿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一鸿  

页数:

341  

字数:

300000  

译者:

张礼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爱因斯坦和他的追随者通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所构造的近代物理学基础理 论的框架。他们将对称性作为指导原则,并深信这是揭示自然基础设计秘密的钥匙。本书第一部分从艺术、建筑、科学到物理学的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等方探讨对称性与建筑 设计到自然界基础规律的设计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爱冈斯坦在创立 相对论的过程中所得出的“对称性指挥设计”的观点;第三部分介绍对称性在认识和诠释量子世界中所取得 的成果;第四部分介绍杨米尔斯规范理论并将对称性思想再次引入物理学基础的舞台,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最终设计”及遇到的问题。

作者简介

  徐一鸿教授是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永久成员,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学校物理系教授,他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吞云》,《力的统一》等书的作者。

书籍目录

1999年序序致谢Ⅰ对称性与设计 1 美的寻求 2 对称性与单纯 3 镜子另一端的世界Ⅱ 爱因斯坦的遗产 4 时间与空间联姻 5 一个快乐的思想 6 对称性指挥设计Ⅲ 来到聚光灯下 7作用量无处不在 8 女士和虎 9 学习去读这本伟大的书 10 对称性在凯旋Ⅳ 了解他的思想 1l 夜间森林中的八重路 12 艺术的复仇 13 最终设计问题 14 力的统一 15 傲气抬头 16 造物主的思想跋第9章附录 跋的附录注记 索引

章节摘录

  在设计师的宇宙中生活  从爱因斯坦以来的物理学家被一个深刻的事实所震惊,我们在观察自然进入越来越深的层次时,她变得越来越美丽。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也许会生活在一个内在很丑陋的宇宙中,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一个混沌的、无法通过思考来理解的世界。”  沿这条思路思考会在物理学家思想中唤起类似宗教的感觉。在判断一个描述宇宙的物理理论时,爱因斯坦会问他自己,如果他就是上帝,他会创造这样的世界吗?基础物理学家相信存在一个根本的设计。音乐与歌词  物理学的科普工作者经常用特定物理现象的描述来款待读者,用近代物理的奇妙发现使他们吃惊。我更感兴趣的是把当代基础物理的知识性和审美性框架传达给读者。就说歌剧吧。歌剧迷们喜欢图兰朵(Turandot),但首先并不是冈为它的歌词,这个荒诞的故事是因为普契尼(Pucchini)的音乐而走红。另一方面,不知道故事情节而把歌剧从头听到尾也是不容易的,更不用说只听交响乐部分了。音乐和歌词是交相辉映的。  同样地,叙述众多的特定物理现象(歌词)而不把它们放在近代物理的审美框架(音乐)也令人生厌而且没有启发性。我希望给读者的是近代物理的音乐  引导物理学家的审美原则。但正像抽走声乐部分的歌剧是毫无意义的一样,脱离真实的物理现象来讨论审美也是空洞无物的。我必须叙述物理的歌词。最后我必须承认,作为基础物理学家和歌剧爱好者,我的心是更靠近音乐(而不是歌词)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可畏的对称》将当代物理学难以置信的发现带到每个人理解力范围之内。作为著名物理学家和富于写作技巧的作家,徐一鸿讲述了现今的理论物理学在追求自然的美和单纯性的过程中如何追随爱因斯坦的动人故事。本书以一种崇敬和欣赏的心情描述了20世纪物理学的伟大进展与成就。最后我们怀着敬畏站在近代物理的无际的视野之前——这是人在智慧历史中最伟大的篇章之一。  《可畏的对称》以最易理解的、最生动的方式讲述近代物理和当代物理学家的故事。它使“可畏”的对称性变得简单和易懂,使燃烧的猛虎变得生动和有人性。卓越的表述,杰出的成就。  ——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对如我一样从未接触过近代理论物理的外行来说,徐一鸿的书就如一盏明灯。我发现,一旦把握住“将对称作为美和智慧的原则”的概念,在他引导下也能知晓过去我一无所知的宇宙设计方面的一些知识。  ——约翰·儒波特·马丁,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和考古学讲座教授  我们可以毫不费力怀着巨大的喜悦看到一颗小小宝石的深处。  ——罗伯特·施里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编辑推荐

  《走进科学殿堂·物理篇:可畏的对称》细腻生动地介绍了爱因斯坦和他的追随者通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所构造的近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框架,分为四个部分,把近现代物理学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结合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概括成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是走进科学殿堂的法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可畏的对称 PDF格式下载



  本书的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现代物理的科普。现代物理的两个最基本模型就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模型。本书重点谈及粒子物理学,其基本语言是量子场论,量子场论是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marriage。(狭义相对论主要是洛伦茨不变性,量子力学的基础是群论---B.L. 范·德·瓦尔登《群论与量子力学》)。
   关于几何对称性最早的科普的书应该是外尔《对称》,里面形象化的讲解了由多面体构造的群的对称性。而本书用更加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人类如何根据物理对称性演绎出的整个物理世界这个戏剧性十足的故事。
  
  初印象:
  
  
   初始,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其文字是那么平淡:还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惯常的数学物理故事用隐喻来比划------仅仅是个常规范式的科普书:从强作用对称性讲起,到同位旋和八重路,到偶然对称性,最后杨米尔斯场可重整化下的量子场论的粒子物理学。
  
  
  再次邂逅:
  
   耐着性子读到一半的时候,感觉里面的内容比一般教科书还要来的丰富逐渐产生了尊重:物理书用物质和光来描绘世界,慢慢抽象为物质是费米子,而光作为玻色子代表,费米子通过玻色子变换为不同种类的费米子,费米子归属于对称群的表示,而玻色子的数目是对称群。然后大统一的理论的SU(5)就很自然了。
  
   读到最后的附注,里面详细的分析了牛顿定律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之间的区别(一个是线性一个是非线性的;一个只能回答到引力的表象描述,而一个能回答引力是什么;一个回答了力在的外在参照物下而一个利用固有时来描述力)。还谈及了弦论的基础:线段代替了点模型,弦不同的扭曲运动可以产生所有粒子---(粒子===力)也就是包括了世界的四大作用的综合的统一理论在弦论能完全自洽的演绎出。
  回眸:
  
  我再重头读了一遍,慢慢发现这不仅是一部科普书,而是一位老物理学家的叮嘱:
  
   妇孺皆知的牛顿三定律中问题竟然这么多:为什么引力是平方关联,这是在牛顿的命题下不能问的问题。。。。。。
  
   我们物理人的基本原理不用牛顿的微分方程而用作用量原理了---从速度分析到能量分析更为简单而又精彩了;
  
   我们现在通行的语言是量子场论,爱因斯坦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大统一的梦,我们现在就是在追逐这个梦的过程中,弦论就是候选方案之一;
  
   高等物理比初等物理简单,因为初等物理是唯象理论,是复杂语言表达的,而高等物理是基本定理演绎下的,从高中复杂的五条定理到本科物理的四行麦克斯韦方程式已经卷曲为五个字母表示势场表述的协变形式。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老先生对于唯象理论的解释:唯象理论是为了解释给定现象而创造的,实验物理学家构造这些理论来拟合这些数据,他们得到的和放进去的一样多,因为这些没有涉及基本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而在历时的状态下唯象理论和基本定律是互相演化的,原先作为基本定律的牛顿三定律现在已经变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在可视时空下的近似的唯象理论。
  
  结语:
  
   康德在其哲学史最伟大的著作之一《纯粹理性批判》中用了几十万字证明了理性无法认识自由,上帝,永恒,----也就是我是谁?
  
   我们学习科学到底为了什么?我们无法用粒子和宇宙模型来认识自己是什么?:总不能用我们内在是一群现在看不见的11维的线段就是弦不断扭曲运动组成的?
  
   但是科学至少告诉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世界是从高于质子衰变10的31次方138.2亿年,11维或者更高维的时空里通过对称性破缺产生。
  
   学习物理最大的用处就是满足了我对世界的追问,但是,有时候这些答案比我想象力更加丰富。这本书就回答了我从哪里来的这个最为吸引人的问题。
  
  翻过了两遍书才发现本书的书名
  
  对称,日常用语中是形象化是静态的左右对称性或者的圆和方对称性,而我们可以推广为运动中旋转对称性,最后经过数学的抽象化后成为群论---简述了变换下的不变性。
  
   可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在《存在与时间/第四十节 “畏”这一基本现身情态作为此在别具一格的展开状态》点名可畏的含义: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本书就是建立在对于对称(不变性)这个世界物理构造基础上的敬畏。
  
   《 可畏的对称》:值得尊敬的物理学家们,值得我们阅读的书,值得我们思考的世界。。。。。
  
  
  
  


  最近很喜欢看些科普书。比如华裔物理学家徐一鸿先生的《可怕的对称》。世界万象中处处体现了对称与守恒之美。之前我读过几本关于物理的通俗读物,所以这本的三分之二都能看懂。剩下的能啃就啃一些。P.S.小小遗憾:本书翻译不佳,但不影响理解。


  对称的概念普遍地存在人类的文化中。在自然世界的运作里,对称亦以许多不同的姿色展现自己。对称,这个概念简单到幼儿即能了解与使用,但其精神又微妙地融入最深奥又成功的物理理论,形成描述自然界如何运作的中心概念。因此,对称是一种既明显又深奥的议题。
   对称应用在许多不同的领域。有些相当的实用,例如应用于工程学,或是飞机左右对称的设计,或是桥梁建筑对称的设计,甚至普及于家具的设计, 以满足人体工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对称的其他用途很显然地是纯粹从审美的观点考虑,并且成为许多艺术创作的重心,在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中可见其宏伟壮丽的底蕴。在绘画、雕塑,或在音乐、文学作品中,对称已成为实际可量的准则。
  在数学领域里,对称的概念不仅是订立深奥理论的出发点,更提供博大精深的洞见。在结晶学或是化学领域里,对称亦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毋庸置疑地,在生物上的作用,对称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植物和动物世界的王国里,对称概念亦以不同的方式贡献于有机体是如何有效地运作。
   举例来说,左右对称几乎普遍地存在动物世界。然而,此普遍性虽然偶尔受到违反,像是蜗牛壳扭转的螺旋形状看似不符合对称概念,但事实上我们发现了另一种更深奥的对称。虽不明显,但蜗牛壳在其行走转动的过程中展现对称,主因是受之于转动时一致性的扩展或收缩。
  在现代基础物理,我们发现在对称和非对称之间有着最微妙的互动关系。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在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有时置于核心,有时却捉摸不透地违反定律。对称的一些想法是相当简单且易于掌握的,而另一些则复杂到难以理解。但我深信这样的复杂,应不足以成为阻挡一般大众了解对称概念的借口。这些概念与想法经常展现出一种宏伟壮丽的美感。但这些概念若要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一般读者介绍说明,又要使其不被一些玄妙的语辞轰扰并仍能保持昂然的兴致,实非易事!而徐一鸿教授( A. Zee)成就了这项艰困的任务,在他这本经典之作《可畏的对称》,正以圆熟的思考及写作方式,如副标题所述地,带领读者探寻现代物理之美。
   基础物理是门困难的学科。其中对称在此领域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实在是很微妙!基于这个原因,使它经常受阻于无法对大众作充分或更俱深度且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艺术的领域里或在建筑学和工程学上,引用对称的特质通常并不那么困难,像是简单地利用一张图片,就能将对称的概念表述地淋漓尽致。又如对生物的描述,或是在书本中阐述水晶物质的自然美感,在此提出对称概念的说明可说是相对地轻而易举。另外在许多的作品中,阐述纯几何学或是纯数学的对称形式,因易于亲近与可见,使得仅有简单数学背景的读者们即可胜理解。但对于基础物理来说,阐述对称的角色显得特别困难,主因是角色本身经常性地呈现抽象状态,又它依赖于量子力学非直觉又令人混淆不清的基本原则息息相关。
  对于量子物理学本身的需要,事实上并不容易理解。这是很微妙的,同时它对于深蕴在自然界运作时,不为人类所能理解的微妙意义有特别的重要性。直到对称和量子力学想法结合后,才巧妙地点出这微妙的精义,并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发挥关键性的突破。
   我所说的这些主要在于彰显徐一鸿教授在此书所担负的重任,并为他撰写此书的宏伟成就感到万分钦佩。他为我们精辟地解说对称与美是如何结合的。藉由强调对称在自然界运作下如何呈现美感,而非让我们陷入数学细节的泥沼中,此外更进一步地说明在目前进展中所面临技术上及更深入的难题。
   故事尚未结束,许多谜团及明显的矛盾仍然存在。当然,这也是它令人着迷而激起我们更想了解它的进展,并且认真地带领更多读者进入这前所未见的美妙世界。徐一鸿教授(A. Zee)的这本著作无疑地提供了绝佳的指南!
   罗杰‧潘罗斯 (Roger Penrose)
  
  注: 潘罗斯爵士,牛津大学荣誉教授,是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及世界畅销书的作家之一。与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共同发表诸多重要的研究与著作。
  


  这本书里涉及到的内容,例如基本粒子、量子力学、宇宙本原,在其他书里也了解了不少,但这本书的特点有二:一是从“对称”的独特视角出发,提供了一条极为清晰的主线,让人不再迷惑在基本粒子繁多的种类之中,并对“对称”产生由衷的敬意;二是叙述层层深入,引人入胜,人类对于科学的追求,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科普读物看过不少,第一推动系列也看了很多,这一本给我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尤其是作为一本译著,仍有如此的魅力,足见作者写作功力之强。


  书写得很好,但是翻译实在是太差了。看完这本书以后再也不买湖南科技出版的书了。
  里面引用的《魔山》中关于雪花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刚刚把《可怕的对称》读完,感觉自己透过这位华裔作者的文字理解到了世界的优雅。当然,书是通俗读物,目的只是在于让读者明白那些激动人心的结论,就算这样,也有50多页完全看不懂。书出版于86年,想想连电视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人类就有这样严肃深刻的思考了。


  从哲学上说:对称就是根据的对偶。对偶又是虚幻而玄奥的目标的关系。数学上的对称指的是不同事物的某种空间或者代数关系。而物理学的对称则指的是镜像的关系。这样不同的意义就被赋予了同一个词。因此没有了这种本质一致性就是对称是关系法则的不同应用。她们的可怕之处实际上是物理学上的不可思议性。因为她们不仅支配着现实的物理关系,还支配着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可怕的对称》是华裔科学家徐一弘的科普作品。他把当代物理学的成就写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作者徐一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出色的评论家,他在该书中讲叙了当代理论学家们的是怎样效法爱因斯坦对大自然的美和质朴进行探索的故事。
   就像《可怕的对称》一书中所述的一样,美学动机给20世纪的物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有物理学家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物理学的探索,也是对美的探索。我们要做的,是用最简单的、最美的语言来解释它。这正是现在很多物理学家的努力方向。大统一理论的建立和统一物理学的探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物理学发展到现在,对称的中心地位已为大家所接受。对称的思想深深影响着物理学家,包括这本书的作者——徐一弘先生。在《可怕的对称》这本书中,作者表达了对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杨--米尔斯的理论的美的敬爱与景仰。
   读了《可怕的对称》,我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概貌。这对我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物理将大有帮助。
  


  一本很好的数。
  
  感觉作者是在一个美感和哲学的高度总结物理学,把当代物理学很好的总结为对称性和最小作用原理,而对称性又对应于守恒定律。而对称性又由群论来描述。总的来说,深入浅出,很有启发,行文也很流畅幽默,读来很有意思。


  正在看,下面这段话我认为超级精彩:
  当我在高中学习像胡克定律这样的东西时,我的印象是,物理学家总需要找出足够多的定律才能解释物理世界的每一个现象。实际上,我和在基础物理领域内的同事们是在为得到尽可能少的定律而工作。基础物理学的雄心在于用一个基础定律来代替为数众多的唯象定律,以达到对自然的统一描述。


  书内容很好,但翻译实在不怎么样。先说翻译问题。
  
  比如,大写的He专指造物主,也就是上帝。竟然全部翻译成“他”加一个着重号,这样处理简直匪夷所思。 人名翻译不规范,而且英文姓名都有拼写错误的地方。提到有的科学家,一会用中文译名,一会用英文原名,不统一。Landau拼错,汤川秀树有时叫“汤川”有时叫"Yukawa"。
    
  作者是华裔,应该翻译成徐一鸿,而不是阿 热。“可怕的对称”,这个译名不是很好,因为对称性并不是一件恐怖的事。英文书名Fearful Symmetry,不是Horrible。Fearful在这里可以翻译成“可畏的对称”,体现出对称性是一种强大的令人敬畏的规律。令人敬畏和可怕是两回事。
    
  译者对汉语的行文习惯和语气完全没有把握的能力,句子生硬混乱。更不懂得怎样推敲词句,选取最恰当通顺的说法。由于这样糟糕的翻译,可能读者需要一些物理基础或者对二十世纪物理学史有所了解,才能把原作者想说的意思萃取分离出来。出了这些问题,译者和校对者都难辞其咎。
    
  尽管如此,本书确实是一本好的高级科普著作。科普书籍可以没有公式,但一定要有内在的逻辑思路。《可怕的对称》就相当有理论物理学家的味道。就像书中一章的章名一样,理性的力量使得物理学家“傲气中生”。但同时,又有对自然的谦虚和尊敬。
  
  我印象深刻的有几处。书中对守恒量与对称性关系的讲解,浅显易懂却照样令人激动。对高能物理中的各种粒子的发现历程和性质,有不少奇妙而贴切的比喻:盖尔曼的方法就像烹调一片野鸡肉时贴上两片牛肉,对称的自发破缺像小球落入底部凸起的瓶子,粒子像失去联系太久的姐妹一样渴望重逢。对于表述清楚物理命题,这些比喻的效果非常好。
  
  此外,还值得赞赏的是作者对物理观念的熟练掌握和对方法论的重视。物理上的实在和对自然的信念,缺一不可,却同时也需要精确区分。例如,书中最后提及的对人择原理的反思。
  
  忠于真理,忠于美感,物理学需要勇气。Physics takes guts.
  
  最后引一段书中引用的话。尽管我不关心上帝的存在与否,但自然规律确实有着森然的合理秩序。它是超越物质世界之外的力量吗?目前为止,这还是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问题。
  
  无神论者发现,宇宙建造得如此之美,他们完全不需要创始者。以此否认上帝的存在,据说是对上帝最好的赞美。
   ──M. Proust
  
  基本可以肯定,这个M.Proust就是写《追忆逝水年华》的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这点译者似乎也是不知道的。


  摘几段很精彩的:
  
  P62 讲爱因斯坦前介绍运动的相对性,在以地球为太空船假设之后,说:所有这些伽利略都已经完全理解了,只是他谈论的不是宇宙飞船,而是旧式帆船。
  
  
  P60 我认为爱因斯坦真正辉煌理性的东西-他对对称性的看法
  
  
  P67 法拉第有幸听到戴维的免费讲座,从此踏入科学殿堂。“我所知道的大多数物理中心都夸口,有一两个激进的外行人定期参加讨论和学术会议。
  
  P70 法拉第很少用数学,麦克斯韦精通数学,却认为法拉第的书是他读过的最好的数学。”今天理论物理学引入深奥复杂的数学的速度,使许多“成年”的物理学家对麦克斯韦的话深有同感。
  
  


  这本书我是在上高中时看的,到现在还记得当时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时的情景!作者把对物理世界的深刻认识,用浅显的语言精彩得表达出来,引人入胜!这是只有“大家”才能做到的!A beautiful book!
  这本书amazon上有原版买,感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作者是A.Zee(徐一鸿)华裔美国物理学家、UCSB(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学教授。
  给个联接: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691009465/sr=1-2/qid=1156089942/ref=pd_bbs_2/103-9985459-3227869?ie=UTF8&s=books


  对于喜欢物理的人们来说,这里有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对于喜欢美学的人们来说,这里有对称在自然界中的最强烈的体现;
  
  对于喜欢科幻的人们来说,这里有许多构造硬科幻所需的素材;
  
  对于我,则印证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一种做事的态度。
  
  无论如何,你都应该能够从中找到你感兴趣的那一部分。


  这是本好书,在图书馆翻过几页,可惜借不出来(shit!想到狗屁图书馆不让新书外借的规矩,就想杀人:<)。作者力图找到关于宇宙设计的最简洁,最有效的原则,并认为这就是对称。
  先且不管这个原则该不该是对称,只说这种思想就很能震撼人心的,想想吧,现在的学术界(特别是中国)什么东西不是越复杂,越繁琐,越绕弯子瞎说,就越为人称道!有几个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深邃的思想?全是欺世盗名之辈!
  有些失态了:>!或者偏激(毕竟,这本书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完)!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简洁之美,或者想感受那种简洁之美,那么你应该去读,并读下去,留下的将是畅快!


允许别人说否定的话,也是一种成长


噢~~最近在亚马逊赠品里挑书,发现这本和另外一本都有你的书评呀~~果断下单去了~~


恰恰正因为电视没有普及,严肃深刻的思考才得以发生。。。。


哈哈 谢谢。我的意思是科技上 时间上 电视还没普及的时期。


高中的时候读过这本书,现在依然记忆深刻。


〈〈可怕的对称〉〉是“第一推动丛书”中的一本,我还没有看过。不过我看过这套丛书中的其他几本。我很喜欢。
我想这本书也一定有这一套丛书的共同特点:通俗浅显有趣吸引人。因为作者都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还是优秀的作者。
“原来物理学的探索,也是对美的探索。我们要做的,是用最简单的、最美的语言来解释它。”我喜欢这句话。
这本书有机会我一定会看的。


傻屄


“基础物理学的雄心在于用一个基础定律来代替为数众多的唯象定律,以达到对自然的统一描述。”
——这句话确实印象深刻。


呵呵 那个工作超级困难.


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终极理论,哈哈,终极笑话。


人是要有点幻想的


恩。书的内容很好。第一推动里很好的一本。


我本人对翻译也比较挑剔,对徐一鸿的这本书更是热爱无比。但跟楼主的看法相反,我认为这本书“整体上”来看翻得还不错,内容理解上也无大碍。楼主说“译者对汉语的行文习惯和语气完全没有把握的能力,句子生硬混乱。更不懂得怎样推敲词句,选取最恰当通顺的说法。”——我个人认为是说严重了。至于人名翻译问题,你只要参看一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的新译本,问题同样存在。楼主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买新译本来看看,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哪个版本译的好。我个人认为新译本才真正是译得差劲。


我没有看过新译本。但问题同样存在不表明这个译本的问题就可以接受。
所以,还是读原版吧。:)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760442/


可惜现在国内没原版卖,不然我肯定买一本收藏。这个旧译本有点确实很不好,前面部分翻得不错,后面部分就次了很多。这应该是两人分工翻译的缘故。


评论非常中肯!


刚读完了第一部分,感觉像翻译机器翻的。


我想问下,是徐一鸿告诉译者管自己叫阿·热的吗?


囧, 才发现有人翻译成 可怕的对称


阿热。。。。。。。热你妹啊。。。找半天没这个人!多谢智慧的卤主!!!


看过一本书上说过,对于物理学家而言。物理的直觉比纯粹数学技巧更重要。还说费曼就是一个例子,他的数学水平和施温格不能比,但是他的物理直觉比较强。


A.Zee教授的主页http://www.kitp.ucsb.edu/~zee/


相当经典,我记得是初中的时候看的,当时买了一堆同一系列的书感觉这本是最好的。现在还留着这本书


这书我现在还留着,看了好几遍


楼主好,我弱弱的请教一下啊,我现在是名大四物理系学生。适合看这本书吗?


完全赞同,这本书我很久就想看了,但每次都只是翻了翻,至于借,好象可以吧,只是你没有找到罢了


呵呵,改天再去找找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