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

杨鸿勋 清华大学
出版时间:

2008-1-9  

出版社:

清华大学  

作者:

杨鸿勋  

页数:

659  

字数:

103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1987年4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考古学论文集》的增订版。原书包括作者利用古遗址材料所从事的建筑考古学研究的论文19篇,本书增加为66篇。 1987年版《建筑考古学论文集》,经国家文物局机关报《中国文物报》于2001年发起全国公投推选为“二十世纪最佳文博考古图书”论著类第一名,蜚声海内外。因此书早已绝版,读者颇有索书不得的遗憾。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特将此书增订再版。 本书内容包括:原始社会聚落,诸如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浙江河姆渡等遗址,以及夏代二里头宫殿、商代偃师和小屯以及盘龙城宫殿、周代的周原宗庙和殿堂、秦代咸阳宫殿与始皇陵以及绥中海边“碣石门”与“碣石宫”、西汉长安明堂和王莽九庙、洛阳北魏永宁寺塔、隋仁寿宫和洛阳则天门、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与麟德殿和华清宫浴殿以及青龙寺真言密宗殿堂等遗址的复原研究。作者通过遗迹、遗物,结合文献材料作了具有说服力的考证,得出可信的复原成果。其中,尤其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是,作者于1997年在日本权威学术杂志《东方学报》发表的论文,引用日本考古材料对照中国文献得出日本神社源于中国的结论,“彻底反转了日本上古史”,“引起日本学术界的极大的震撼”,以致“使一些人哑口无言”(台湾学者著文评论)。另外,书中还包括有甄别认定新石器时代经济分期的重要工具——石楔和石扁铲,破解“黄帝时明堂”、“黄帝合宫”、“夏后氏世室”、秦以前墓上享堂,考订若干与建筑有关的象形文字,以及斗栱起源和凹曲屋面的发生与发展等论文,也特别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中国建筑史学、考古学以及古文字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书对于文物、考古、建筑史、科技史等专业工作者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1931年12月生,河北蟸县人。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后组织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担任学部委员梁思成的助手及以梁思成为主任的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秘书;该室改属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后,任园林研究组组长。曾任上海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俄罗斯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营造学社筹备委员会主席。另聘为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顾问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
主攻建筑历史与理论以及中国传统园林;创立建筑考古学,对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些列重要建筑遗址做了科学可信的复原研究,破解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诸多难题。所著《建筑考古学论文集》经全国评选为“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论著类第一名,《中国园林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被评为“二十世纪文博考古最佳图书”论著类第三名;另外,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CHINA——HISTORY AND DESIGN TECHNIQUES 、《宫殿考古通论》等,均在国内外获得好评。目前正在写作试图阐述发展演变的《万世一系——中国古代建筑史》。同时,他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曾在清华、北大等17所高校和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外国大学讲学和辅导研究生。

书籍目录

增订版序言初版序言建筑考古学概说第一部分 新石器时代 · 古史传说时期 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 河姆渡遗址早期木构工艺考察 河姆渡遗址木构水井鉴定 破解“黄帝时明堂”——日本神社“本土说”之颠覆 论“黄帝合宫”的形制——大地湾F复原论证 从中日文化关系破解绳纹与弥生时代的建筑遗迹第二部分 铜器时代 · 王国时期——夏、商、周 初论二里头F的复原问题——兼论“夏后氏世 室”形制 宗、庙一体建筑——二里头F复原探讨 偃师商城王宫遗址揭示“左祖右社”萌芽 郑州商城台榭遗迹的发现——甲骨文字的生活原形 从盘龙城商代宫殿遗址谈中国宫廷建筑发展的几个问题 盘龙城商代方国宫殿遗址复原研究 小屯“殷墟”非殷都之墟 小屯殷都近畿离宫的殿堂与楼阁——甲十二与乙二十 妇好墓上“母辛宗”建筑复原 殷晚期周原邦君宗庙——岐山凤雏甲组基址复原探讨 周原扶风召陈遗址初步考察 破解“周人明堂”的千古之谜——“周人明堂”的考古学研究 凤翔出土春秋秦宫铜构——金釭 “天下第一台”——楚灵王章华台的考古学初探 战国中山王陵及兆域图研究 关于秦代以前墓上建筑的问题 《关于秦代以前墓上建筑的问题》要点的重申——答杨宽先生 战国时期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复原问题的初步探讨第三部分 铁器时代 · 帝国时期——秦至清 破解中华土木大金字塔——秦始皇层之台的陵上享堂和负“九层之台”的地宫 秦帝国东海疆的“国门”——“碣石门”与“碣石宫” 西汉未央宫前殿与椒房殿复原初探 西汉桂宫明光殿复原研究 从遗址看西汉长安明堂(辟雍)形制 略谈王莽九庙的复原问题 南越王宫殿辩——与“船台说”商榷 积沙为洲屿 激水为波澜——南越宫苑初露端倪 五华南越王长乐台原状的推测 崇安闽越王宫前殿复原初探 今文学派九室明堂论的体现——东汉雒阳明堂 东汉灵台复原探讨 曹魏邺城的铜爵(雀)三台考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复原研究 北魏洛阳宫城凌云台凉风观——已知最早的冷气设备殿堂 北魏复建洛阳宫城阊阖门形制考 唐长安明德门复原再论 隋唐洛阳宫城应天门复原考察 隋仁寿宫 · 唐九成宫复原研究 关于唐长安东宫范围问题的研讨 唐长安青龙寺真言密宗殿堂(遗址)复原研究 再论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的原状 唐大明宫含元殿朝堂复原探讨 唐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复原研究阶段报告 唐大明宫三清殿与清思殿复原初探 唐华清宫温泉宫殿复原初探 武则天明堂(万象神宫)复原研究 唐长安兴庆宫花萼相辉楼与勤政务本楼复原考证 破解唐长安慈恩寺大雁塔形制悬案 唐长安荐福寺小雁塔复原探讨 试论泉州“圣墓”的建造年代,兼及传说的真实性问题 吴越杭州西湖雷峰塔复原研究 渤海国上京王宫初步复原考察 西夏皇陵复原初探 北宋定州开元寺塔原状考察 明北京奉天殿与两庑衔接探讨 明清北京紫禁城外围值房的变迁——明“红铺”与清“围房”第四部分 综合论述 论石楔及石扁铲——新石器考古中被误解了的重要工具 论古文字*、*、*、的形和义 斗栱起源考察 中国古典建筑凹曲屋面发生与发展问题初探 建筑考古三十年综述(1949—1979)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原始社会聚落,诸如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浙江河姆渡等遗址,以及夏代二里头宫殿、商代偃师和小屯以及盘龙城宫殿、周代的周原宗庙和殿堂、秦代咸阳宫殿与始皇陵以及绥中海边“碣石门”与“碣石宫”、西汉长安明堂和王莽九庙、洛阳北魏永宁寺塔、隋仁寿宫和洛阳则天门、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与麟德殿和华清宫浴殿以及青龙寺真言密宗殿堂等遗址的复原研究。本书对于文物、考古、建筑史、科技史等专业工作者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杨鸿勋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复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给当今的中国人展示了美轮美奂的中国古代建筑。梁思成先生、杨鸿勋先生、傅熹年先生是三位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大师。杨先生在中国古建筑复原方面的研究成就尤其突出。杨先生复原的唐长安城正门明德门是这样的美轮美奂,使我们多么想回到盛世大唐。对秦始皇陵的复原研究具有独特的观点。凡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人,凡是研究中国建筑的人,或者对于中国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杨先生的著作中获益良多。另外,杨先生近半个世纪默默耕耘,才取得了这样杰出的成就。向老一辈学者的执着严谨的治学精神,致语崇高的敬意。


书收到了,很全面,经典之作,对研究古建筑、考古、历史等帮助很大


杨先生一生的心血 向老一辈专家致敬


別錯過


很不错的著作


比较专业的论文,粗略了解增长见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