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政治制度史

张创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创新  

页数:

538  

内容概要

本书对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政治制度发生、发展、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国家产生的途径、特征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国家元首制度的发展轨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转变的历史类型和各自特点及其转换的历史原因;政府监察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沿革;历史上国家官吏管理机制,即选官制、官编制、考课制、致仕制等制度;历史上有作为的管理者的治国方法等。与其他的同类教材比较,本书更注意从政治学和历史学理论相结合角度出发,侧重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历史上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并给予规律性的认识,在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家起源的途径和特征 第一节 氏族公社及其原始民主制 一、氏族公社的基本结构 二、氏族公社的民主制 三、氏族公社的人才选拔类型 第二节 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理论及其具体途径 一、国家起源于两种生产决定说 二、中国国家起源的具体途径 第三节 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一、武力征服——君主专制产生的前提 二、暴力夺权——君主专制产生的关键环节 三、家族制的保留——君主专制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一权制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的催化剂第二章 奴隶社会国家政治制度 第一节 王权政府的国家元首 一、国家元首称谓沿革 二、国家元首权力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家元首继承制度 第二节 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一、无名宰相制 二、有名宰相制 三、相府宰相制 四、执政宰相制 第三节 中央政府执行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一、王廷制的出现 二、将相制的问世 第四节 地方政府多重管理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一、过渡时期的方国制 二、层层分封的诸侯制 三、颇具特色的国野制 第五节 政府官吏的人事行政机制 一、选官制的类型 二、考课制的出现 三、致仕制的产生 第六节 监察机制的变化与发展 一、监察释义 二、原始社会监察习俗 三、奴隶社会监察活动 第七节 军事制度的演变 一、夏代军事制度的出现 二、商代军事制度的发展 三、西周军事制度的完善 四、转型时期的军事制度第三章 封建社会国家政治制度 第一节 从王权政府到皇权政府 一、经济上的变革是两种政府转型的基础 二、新型阶级的产生是两种政府转型的前提 三、思想上的变法运动完成了两种政府转型的飞跃 第二节 皇权政府的国家元首 一、皇帝称谓的出现 二、皇帝的类型 三、皇权再分析 四、太子继承制的确立 第三节 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第四章 太平天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第五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制度第六章 北洋军阀政府的政治制度第七章 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制度第八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政治制度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国家起源的途径和特征  国家起源思想是政治学的根本理论,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深入探索的前提。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古代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这就是原始社会。  第一节 氏族公社及其原始民主制  国家产生前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与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群是原始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前者与本书宗旨关系不大,故此不赘述。  氏族公社的基本结构  原始群发展到氏族公社,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比较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由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所构成,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而氏族公社的基本结构即是构成氏族公社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结构  大约距今10万年到4万-5万年以前,人们的生产活动,由狩猎扩到渔捞。这就要求他们比较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使原来那种不稳定的松散的原始群组织,逐渐被一种固定的生产集体所代替。这样,社会组织就相应地由原始人群转化为氏族公社组织。公元前4万~5万年左右,即在山顶洞人时期,我国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历史上所称的仰韶文化标志着我国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公社已经发展到繁荣阶段。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政治制度史 PDF格式下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定得仔细看


张创新教授的这本《中国政治制度史》,深入浅出,很好地勾勒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全貌,是理解政治制度的入门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