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方向
2009-12
清华大学出版社
黄伟,王刊良 主编
281
无
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和通讯技术(ICT)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特别是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人口众多而且将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国。有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①数已增至3.38亿人;中国手机用户达到6.95亿,稳居世界第一;手机上网的网民达1.55亿。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本身经历着重大变革,而且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全面了解信息系统领域过去发生的变化和有待于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迫在眉睫。本书的编撰适应了这种需求。本书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反映了信息系统领域的重要议题。信息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运用于管理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如工资系统),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MIS,如目前相当普及的会计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参见第9章)和知识管理系统(第16章);从运用于生产作业管理的库存管理系统,到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发展到企业制造资源系统(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参见第13章);从对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和协作(参见第21章)进行支持,发展到包括客户、供应商在内的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参见第14章)。可以看出,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现代组织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信息系统的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参见第15章)在迅速扩大;信息系统给组织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作用和价值(参见第8章)也从最初的提高工作效率,转移到提高企业的战略竞争能力(参见第7章)和组织学习(参见第11章和第16章)上来。信息系统也为企业家带来了一些新的商业机会,例如网上商店、协同生产(如维基百科)、网络搜索(如百度)、基于社会网络的交友服务(如Facebook和MySpace,参见第2章)、信息服务(如数字图书馆)。新兴技术往往会对传统产业带来威胁,例如Napster之于唱片工业,Skype之于电信产业等。信息系统给全球产业分工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基于信息和知识的工作从发达国家外包到了发展中国家(参见第15章),后者尽管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劣势。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企业与组织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出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除了广为采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之外,设计科学和定性研究方法也逐渐受到信息系统学者的关注。本书共22章,主要章节由世界信息系统领域十几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试图从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论、信息系统的重要研究议题以及热点问题三个方面,介绍当前信息系统研究的发展前沿,旨在为我国信息系统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人士提供必要的研究参考。
黄伟,出生于中国,现任美国哈佛大学Fellow和俄亥俄大学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终身教授。黄伟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HUST),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XJTU),读博士时师从于K.K.Wei和Richard Watson教授,先后获得了机械工程学士、管理工程硕士、信息系统理学硕士、信息系统博士学位。另外,他还具有IT行业工作经验和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教学和科研经验。
第1部分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方法论 第1章 信息系统定性研究的现状及趋势/Michael D.Myers 点评:张金隆王禺辰华中科技大学 第2章 社会网络分析和信息系统研究/Richard T.Watson,Christina I.Serrano,Greta L. Polites 点评:黄京华清华大学 第3章 开展解释性研究/Geoff Walsham 点评:王刊良西安交通大学 第4章 信息系统中的行动研究/Ola Henfridsson 点评:王刊良西安交通大学 第5章 基于符号学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刘科成,杜晖,孙莉 点评:陈向军湖北经济学院 第6章 欧洲信息系统博士的多样化培养方案/Edgar A.Whitley, Sandra Sieber,Cristina Cdli2,Mary Darklng,Chiara Frigerio,Edoardo Jacucc,Anna Noteberg,Michael Rill 点评:廖貅武西安交通大学 第2部分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研究问题 第7章 信息系统战略发展历程/Robert D.Galliers 点评:姜锦虎西安交通大学 第8章 信息系统评价/Guy Gable 点评:姜锦虎西安交通大学 第9章 决策支持系统/梁定澎,李庆章 点评:董利红湖北经济学院 第10章 系统分析和设计研究中的一个设计科学范式:UML案例/Keng Siau,Xin Tan 点评:张朋柱上海交通大学 第11章 网络学习/戴伟纲,储雪林 点评:毛基业中国人民大学 第12章 人—机交互(HCl)/Ping Zhang,Dennis Galletta,Na Li,Heshan Sun, 点评:王刊良西安交通大学 第13章 应用AST与SLC探讨ERP之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张硕毅,严纪中 点评:陈国青清华大学 第3部分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最新研究问题 第14章 U-Commerce与信息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IrlsJunglas,Chon Abraham,Richard Watson 点评:鲁耀斌华中科技大学 第15章 信息系统外包:文献回顾与分析/Jens Dibbern,Tim Goles’Rudy Hirschheim,Bandula Jayatilaka 点评:王刊良西安交通大学 第16章 信息系统研究中的知识管理:最新研究进展/DorothyLeidner 点评:陈晓红中南大学 第17章 信息系统战略领导力/Elena Karahanna,David Preston,Daniel Chen 点评:李东北京大学 第18章 群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w.w.Huang,K.L.Wang,H. Z.Shen and R. T. Watson 点评:罗艳上海大学 第19章 全球信息技术:回顾与展望/Felix B.Tan 点评:邵培基电子科技大学 第20章 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Qmg Hu 点评:王刊良西安交通大学 第21章 组织中电子协作技术的实施/Bjφrn Erik Munkvold 点评:王刊良西安交通大学 第22章 eLearning环境下的智能代理/Dongming Xu,Wayne Wei Huang
插图:诠释法主要关注文本或类文本(一个类文本的例子是:通过口头或书面文本了解一个组织)的含义。诠释法的基本问题是:“这段话的意义是什么?”(Radnitzky,1970)。Taylor(1976)认为:诠释法中的解释是一种对研究对象及其意义的澄清。因此,这个研究对象必须是一段文本或类文本,也许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混乱、不完整、不清晰和看似矛盾的。这种解释的目的在于理清对象的含义(Taylor,1976,p.153)。诠释的循环过程是指: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在整体理解的指导下对文本各部分的理解间不断循环的辩证过程(Gadamer,1976)。因为在文本阅读时,我们会通过分析上下文的环境对文本的某部分内容有一种预测。这种理解或预测的过程是在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之间循环往复的。正如Gadamer解释的那样:“这是一种循环关系,理解整体有助于我们理解局部,同时对局部的理解又构成了对整体的理解”(Gadamer,1976)。Ricoeur-认为:“诠释是一项从表面意义挖掘隐含意义,由字面含义挖掘深层含义的工作”(Ricoeur,1974)。从“纯”诠释法到“批判”诠释法,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诠释分析法,但对这些不同形式的讨论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如果读者有兴趣,请参见Bleicher(1980),Palmer(1969),Myers(2004)和Thompson(1981)的文献。当诠释法运用到信息系统研究中时,研究和解释的对象即“组织”这种类文本。在一个“组织”中,人们(比如不同的股东)会对很多问题有混乱的、不完整的、不清晰的和看似矛盾的看法,而诠释分析的目的就是理清人与组织和信息技术间的关系。Myers(2004)对IS研究中的诠释法应用做了综述研究,而Boland(1991),Lee(1994.)和Myers(1994.)的文献则是成功运用诠释法的例子。(2)符号法同诠释法一样,符号法可以视为是一种基础哲学或者是一种分析定性数据的特殊方法。以下将从后者的角度进行讨论。符号法主要研究符号的含义及语言的象征。其本质思想是词语或符号都能被归类到一些主要的概念范畴里,并且这些范畴代表了被测试理论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的重要程度通过它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来体现。符号法的一种形式是“内容分析”。Krippendorf(1980)将内容分析定义为“一种在文本中由数据到上下文环境中得到有效而且可重复参考的技术”。研究者搜索文本的结构和规律性,并在这些规律性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推论。符号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对话分析”。这种分析假定在内容的交换过程中,内容的含义就已经清晰了。研究者通常会致力于对实际背景的调查研究。
《信息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方向》由全球信息系统领域十几位著名专家倾力打造。
无
此书中的一些文章还是挺前沿的,文章中的一些参考文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快递很给力,书也不错
挺实用的书籍~给协会买的相信会好的
一部分电子稿,一部分书稿,阅读起来不大方便
头一次见到这样的书,居然有两个页码,而且书里的每篇文章都只有一半,另一半放在了光盘里。想完整的看一篇内容还得去光盘里找,太神奇了!不知这种缺心眼的“创意”是作者想的还是编辑想出来的,真是很太令人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