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学基础

李军 编 清华大学
出版时间:

2010-2  

出版社:

清华大学  

作者:

李军 编  

页数:

353  

前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今时代,金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领域内最活跃的要素之一。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与金融体系运行机制、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之间关系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金融学基础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更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中国金融领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2008年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世界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各大金融机构也在反思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这些为我们编写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  同时,近年来围绕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各界专家和同仁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我们也深受启发。在编写本书时我们尽力体现高职高专行动导向和任务导向的课改方向,从内容选择、体例安排、案例选用和实训方案设计等方面力求既体现最新的金融学理论动态,又突出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本教材在整体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以下特色。  1.针对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突出新颖性和趣味性  尽量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实例,增强教材的适应性。同时,教材中开辟“案例导入”、“启发思考”、“专栏”等特色段落。这不仅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思维训练,更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入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之中。  2.重视案例的编写和选用,突出务实性和适用性  顺应国内外教材案例化的发展趋势,加大教材案例化程度,各章开篇有导入案例,章内有经典案例和微型案例,章后有思考与练习题、课后实训等内容,使案例和实训任务相结合,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高职教材建设的方向。  3.扩大教材所涉及的范围,突出系统性和先进性  金融学基础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宽。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既要立足于现在,也应对过去进行回顾,这既是历史观的体现,也是让学生把握金融理论和实践演进脉络的需要。本教材还注重对未来的前瞻性展望,既介绍已经达成共识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又介绍了行进中的中国金融改革问题,力求体现开放和创新的理念。  本教材由李军教授担任总设计和主编,杜继勇和冯韶华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一、六、七、十二章由杜继勇编写;第二章由李军和刘轶楠编写;第三、四、五章由冯韶华编写;第八章由许志平编写;第九、十章由李军编写;第十一章由杜继勇和赵芳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同行的很多文献,但由于篇幅所限,在参考文献中没能一一列出,如有遗漏,在此对相关作者一并表示诚挚的歉意和感谢。另外,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虽已付出了努力,但是由于水平和时间的限制,难免存在欠缺和错误,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教材是符合高职高专财经类、商贸类专业教学需要且注重金融学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国际金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行动导向和任务导向的课改方向,教材中开辟“案例导入”、“启发思考”、“专栏”等窗口,对相关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相关知识予以适当介绍,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复习所学内容,每章前均有教学目标、关键词,章后有重点知识小结、思考与练习题、课后实训等内容,突出教材的实践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本教材不仅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的金融类、经济管理类、经贸类等专业金融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财经专业低年级本科生教材或者作为金融、财政、证券等相关从业人员普及金融基础知识的自学和培训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与形式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一、货币的职能    二、货币的作用   第三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概念    二、信用的存在形态    三、信用活动的构成要素    四、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五、信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第二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国际信用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三、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    四、信用工具的种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 利息与利率概述    一、利息的产生和本质    二、利率及其决定因素   第二节 利息与利率计算分析    一、利息计算分析    二、利率计算分析   第三节 利率体系    一、中央银行利率    二、市场利率   第四节 利率的功能和作用    一、利率的功能    二、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三、限制利率作用的因素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形成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八章 货币供求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  第十二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现代社会,货币一般是以纸币的形式出现的。但实际上,货币最早并不是纸币。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4000年前的夏朝,那时的货币主要是海贝、布帛和农具。世界上其他地区曾使用牲畜、象牙、可可豆等作为货币。那么,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形形色色的货币会殊途同归,都演变为金属货币、纸币甚至电子货币了呢?为此,我们首先来考察有关货币起源的学说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  一、货币的起源  一般认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然而,货币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西方学者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在马克思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科学、准确地阐明货币的起源、本质与职能。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为人们解开了货币的“千古之谜”。  (一)货币是便利交换的产物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史书资料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在世界各个地方,交换都经过两个发展阶段:先是物物直接交换,然后是通过媒介进行交换。在古埃及的壁画中,可以看到物物交换的情景:有用瓦罐换鱼的;有用葱换扇子的。我国古书中有相关记载,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也是指物物交换。在交换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了通过媒介的交换,即先将自己的物品交换成作为媒介的物品,然后再用所获得的媒介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货币是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是便利交换的产物。物物交换有以下缺点:一是缺少共同的单位来衡量和表示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二是交换双方“需求的双重巧合”和“时间的双重巧合”难以完全一致;三是无法贮藏一般购买力。正是由于这些缺陷,物物交换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首先,为了寻找可能的交易对象而增加寻求成本,即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其次,增加机会成本,即将资源(如人力等)用于迂回交易过程时所失去的其他方面投资的收益。显然,纯粹的物物交换是一种效率非常低下而成本相对较高的交易方法。货币出现以后,不仅消除或削弱了物物交换的缺点与交易成本,而且拓宽了人类的生产、消费、贸易等活动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效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书籍对版,好!


收到书的那一刻,看到书的一角被折了一条很深的印子,心里便不舒服。再翻开书,纸张较陈旧,颜色发黄……希望里面的内容值得学习~


当当送货太慢了,要是**到西安就一两天,当当竟然要5天,以后肯定最后考虑在当当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