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网

马永斌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永斌  

页数:

201  

前言

  近年来,我国为了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国家创新体系是由推动和实现创新的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主体形成的组织网络,其中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网络是关键组成部分。为此,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提出后,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的合作模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从“产学研”到“官产学研”,甚至到“官产学研金”,许多学者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上不断进行着探索。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些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在沟通、观念、合作持久性等方面也逐渐暴露出问题,需要构建一种打破传统边界的高效合作模式。马永斌所著《生态网: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模式》一书正是对此的有益探索。  从组织属性来看,大学、政府和企业分别作为学术的、政治的和经济的集中体现,从而给彼此间合作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因此,与一般组织间关系的研究不同,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本质上是不同类型组织间的关系研究。本书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特殊性,重新审视大学、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角色及其社会责任和权利,借用生态学的隐喻和社会网络理论的方法论,从资源和利益视角出发对三者间关系进行一种独特的中观视角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合作创新模式——“大学一政府一企业生态网”。这一模式以互惠共生为原则、以协同进化为内在驱动力、以合作共赢为最终目标,使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构成了形式上松散、联结相对独立,但在利益上紧密联系、休戚相关的合作网络,深入探讨并初步解决了组织属性的差异性和合作的长效性等问题。

内容概要

  《生态网: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模式》从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继承并发展了三重螺旋创新模式,以组织生态学和社会网络学为基础,融合组织理论其他主流学派的观点,以系统的观点对目前网络组织研究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创造性地构建了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这一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这一创新模式以互惠共生为原则,以协同进化为内在驱动力,以合作共赢为最终目标,使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构成了形式上松散、联结相对独立,但在利益上紧密联系、休戚相关的合作网络,以有效地解决大学、政府和企业在合作创新中的难点问题。  《生态网: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模式》对于从事组织理论、组织间关系、科技管理、创新管理研究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对大学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管理的相关人员、科技园区负责人、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地方政府分管科技创新的官员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生态网: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创新模式》也可作为公共管理、科技管理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马永斌,1972年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1990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副研究员,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从事培训管理工作;同时在教育研究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兼任多家大型企业董事会成员或管理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公司组织与治理、领导力、终身学习等。曾在《商业研究》、《科学管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技管理》、《青年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核心期刊34篇,第一作者27篇。负责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17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青年基金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项,优秀论文奖7项,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研究动因1.2 问题提出1.2.1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关系的进展1.2.2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关系的问题1.2.3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关系问题的根源所在1.2.4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关系研究现状1.3 一种新的研究视角1.3.1 对经典“组织—环境两分法”的批判性反思1.3.2 组织间关系的研究现状1.4 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思路1.4.1 研究目的与思路1.4.2 研究方法1.4.3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2章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内涵及特征2.1 生态网形成的背景和动因分析2.1.1 生态网产生的背景分析2.1.2 生态网形成的动因分析2.2 生态网构建的理论基础2.2.1 组织生态理论2.2.2 社会网络理论2.3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内涵界定2.3.1 生态网的概念2.3.2 生态网的结构2.4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系统特征2.4.1 动态开放2.4.2 协同进化2.4.3 松散联结2.5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节点间关系特征分析2.5.1 关系的总体表现——共生关系2.5.2 共生关系的经济效益2.6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健康指标2.6.1 健康指标的定位2.6.2 健康指标设置的原则2.6.3 健康指标的选择第3章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节点的角色与作用3.1 生态网中的大学与创新3.1.1 大学在生态网中的创新作用3.1.2 大学在生态网中的角色改变3.2 生态网中的政府与创新3.2.1 政府在生态网中的作用3.2.2 政府在生态网中的角色定位3.2.3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生态网内的创新活动3.3 生态网中的企业与创新3.3.1 企业是生态网的直接创新主体3.3.2 企业在生态网中的创新作用3.3.3 企业在生态网中的角色转变3.4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创新链第4章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构建的具体过程4.1 基于动态演化规律的生态网运作模型构建4.2 生态网构建的基本原则4.2.1 互惠共生原则4.2.2 协同创新原则4.2.3 兼容性原则4.2.4 结构关联原则4.3 生态网构建的一般过程4.3.1 相对价值试验4.3.2 核心能力识别4.3.3 合作伙伴选择4.3.4 关系模式设计4.3.5 “共赢”文化塑造4.4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价值和信息传导机制构建4.4.1 构建大学和企业双边关系4.4.2 构建大学和政府双边关系4.4.3 构建政府和企业双边关系4.4.4 构建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第5章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治理机制5.1 生态网的治理机制5.1.1 治理机制的理论体系5.1.2 治理机制的内涵5.1.3 治理机制的构成5.1.4 治理机制的阶段动态性5.2 生态网的信任机制5.2.1 信任机制的功能5.2.2 信任机制建立的基础5.2.3 信任机制形成的动态过程5.3 生态网的激励机制5.3.1 激励机制的作用5.3.2 激励机制的运作机理5.3.3 激励机制运用的基本原则5.4 软约束机制5.5 利益分配机制第6章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案例分析6.1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美国模式6.1.1 美国模式的生态网特征6.1.2 美国模式的不足6.2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欧洲模式6.2.1 欧洲模式的生态网特征6.2.2 欧洲模式的不足6.3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日本模式6.3.1 日本模式的生态网特征6.3.2 日本模式的不足6.4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中国模式6.4.1 中国模式的生态网特征6.4.2 中国模式的不足6.5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理论科学性的验证6.5.1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是国家创新体系建立的关键6.5.2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关系呈现出生态网特征6.5.3 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关系模式的不足6.6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理论具体运用的思路和措施6.6.1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具体运用的思路6.6.2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具体运用的措施第7章 结论与讨论7.1 主要结论7.2 理论贡献与创新7.3 今后研究展望附录中国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创新访谈提纲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同时,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1)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3)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4)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5)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①  应该说,上述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是我国目前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立的非常紧迫的核心工作。五个方面的工作如果按照中央的要求都实现了,虽然我们还面II缶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在2020年实现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的就变得现实可行了,国家创新体系也就实现了。因此,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成为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