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审计实务

滕萌 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滕萌 编  

页数:

268  

前言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提升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开展新一轮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其中开发能突出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财经专业教材成为教学改革当务之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教授陈德萍博士牵头,整合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长期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并具有“双师”资格的骨干教师、企业(公司)长期从事实际工作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会计人员,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会计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编写了这套适合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及财经类专业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立足“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按“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内容”,将“岗位要求”变成“技能要求”,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尽快掌握会计各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生产、服务等领域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系列教材遵循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学、练结合,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的特色,倡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新颖,贴近实际。本系列教材以我国《会计法》以及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编写,教材内容吸收了当前会计改革和会计工作实务成果与经验,举例贴近实际业务。2.语言精练,通俗易懂。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本系列教材力求做到概念准确、语言精练、举一反三、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在复杂和抽象的问题中了解职业特点,掌握规律,从简单和通俗人手。3.体例新颖,系统全面。本系列教材创新体例结构,每个项目都包含“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案例导入”、“知识链接”和“课后复习”等构成要素,循序渐进地介绍课程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现“工学结合”。本系列教材通过设计案例分析和相关知识链接等内容,将会计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本系列教材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及财经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整个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和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

内容概要

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适应审计助理、资产评估助理、主审等岗位要求所必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就必须扎实掌握和学会整合审计、会计、管理、税务、法律、经济等相关理论知识,并了解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本书以最新的独立审计准则及指南为参考依据,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岗位分工为项目来展开内容介绍,将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二个项目。本书主要讲解财务报表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获取和审计结论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审计知识链接、审计职业素养准备、审计工作准备、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货币资金收(付)款循环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期后事项、审计工作完成等内容。全书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实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会计、审计及相‘关专业审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审计从业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学习参考书。

书籍目录

上篇 审计准备  项目一 审计知识链接   任务1.1 审计相关概念    1.1.1 审计的概念    1.1.2 财务报表审计的含义   任务1.2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1.2.1 审计目标    1.2.2 审计程序   任务1.3 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    1.3.1 审计准则    1.3.2 审计标准   任务1.4 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    1.4.1 审计证据的概念    1.4.2 审计证据的搜集   任务1.5 审计过程及审计工作底稿    1.5.1 审计过程    1.5.2 审计工作底稿   课后复习  项目二 审计职业素养准备   任务2.1 审计职业道德    2.1.1 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框架及相关规定    2.1.2 审计职业道德的履行   任务2.2 审计法律责任    2.2.1 审计法律责任的概念    2.2.2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认定    2.2.3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2.2.4 我国审计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应如何规避审计法律责任   课后复习  ……中篇 审计实施下篇 审计终结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一般包括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两个层次。①审计目标可以是财务报表审计,可以是经济案件审计等合规性、合法性审计,也可以是经济责任审计、经营管理审计和其他方面审计。审计总目标是根据审计机构授权或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确定的,是对被审计单位应承担的经济或管理责任及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公允性进行审查、评价。“真实性”是指财务收支、财政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发生,是否存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合法性”是指财务收支、财政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投人与产出的关系是否合理)和经济效果(是否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确立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起点,达成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终点,没有审计目标就没有审计活动。审计程序的实施和方法的运用、审计对象与审计标准的比较、审计证据的搜集和评价、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计结论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出具,处处都离不开审计目标的指导,处处都需要围绕审计目标进行。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不同,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经济案件审计侧重于合法性、真实性,经营管理审计侧重于效益性、合法性,财务报表审计则侧重于合法性和公允性。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下面以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为例来展开。2.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1)审计的总目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二章第四条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②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编辑推荐

《审计实务》是高职高专工作过程导向新理念规划教材·财经系列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审计实务 PDF格式下载



书还可以,实用类的


对于一个搞财务的来说,看看有益。


老公学习用的,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