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戈与荷

刘深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深  

页数:

38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一对物理学家夫妇的世纪传奇故事。
葛庭燧与何怡贞,一对伟大的科学伉俪。
从20世纪30年代末期相识,在超过60年的漫长光阴中,他们成为在科学的陡峭山路上携手登攀的近乎完美无缺的爱侣。这座山峰不仅仪是自然意义上的险峻,它还弥漫着极左政治年代的凄风苦雨。
葛庭燧,优秀的清华学子,以发明“葛氏扭摆”和发现“葛氏峰”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金属内耗大师,他的学术贡献被誉为“战后最天才的发明”。
他是“一二·九”运动中的热血青年,他是抗日战争冀中地雷战的幕后英雄之一;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明的一项技术,直接被美军用于收复日军占领下的南洋群岛的侦察。
他是“曼哈顿计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辐射实验室这些二战中最伟大的科学精英团队中的一员,获得两项专利和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颁发的奖状和奖章。
他因对于金属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而于1999年获得梅尔奖,登上世界材料科学领域的荣誉之巅——那是包括矿物、金属、材料三个科学领域的国际联合学术组织(TMS)的最高奖,这是亚洲科学家首次荣获梅尔奖章。
何怡贞,中国第一代留学美国的物理学女博士之一,出身于“五世翰林”家庭,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先驱者王谢长达女士的外孙女、辛亥革命老人何澄之女。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密歇根火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从事过渡金属的光谱学研究,是标定和发表钇的光谱线从可见光到紫外线之第一人。
她是新中国非晶态物理和金属玻璃研究的开拓者,在国际上率先测定了金属玻璃与晶化有关的完整的内耗峰和晶化的内耗行为,并发现了与金属玻璃转变相关的新型内耗峰。

作者简介

刘深,新闻记者。1959年5月31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1977年在辽北农村插队,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著有诗歌、文学传记、电影剧本、中短篇小说等多种。
2008年出版纪实文学《百年情义恩泽录》、《一个普通士兵的战争》、《坦克中短篇小说集》。即将出版人物传记《戈与荷——葛庭燧何怡贞传》、长篇小说《圣心剑胆——坪山风雨沧桑录》。现任《深圳晚报》副总编辑。

书籍目录


科学救国之梦——写在前面的话
博学多才的学子
风雨飘摇的时代
火种的名字与兵戈之梦
一个辛亥老人的历史背影
一个智慧家族的科学基因
清华园里的科学梦
何怡贞的成长岁月
漫漫留学之路
与亲人的越洋通信
冀中抗日的神秘使命
战火中的相知相爱
四封珍贵的情书
从西南联大到沪上婚礼
大洋彼岸的科学往事
新婚夫妇的美国梦
一项军事发明的原始记录
重返美国的两篇“论文”
一个学者母亲的育儿笔记
25个字
从伯克利到MIT
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永垂史册的辐射实验室
两个中国精英的神秘历史
挥之不去的原子弹噩梦
葛庭燧与杨振宁的友情
一个年轻金属内耗大师的诞生
伟大科学家和背后的影子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姊妹花
陪伴父母的何泽瑛
祖国的呼唤
以祖国的名义
阳光如此美丽
无情的自我否定
新中国第一次科学寒流
开创新中国金属内耗研究
角色中的困惑
新中国的光谱先驱
大师的另一种光芒
颠沛流离的科研生涯
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旋涡中的命运扁舟
物理学大师当农民
科学春天真的来了
一个人工小岛上的科学梦
情谊笃厚的学术挚友
站在金属内耗的巅峰
中国非晶态物理学术带头人
没有终点的旅途
隔断四十年的异国友情
有一种情感穿越时空
科学大师的风范
相濡以沫的科学伴侣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生命中最后一道霞光
人生最后一次远行
一个世纪才女的完美谢幕
生命的百尺竿头
作者后记
跋 科学是面向全人类的爱
附录 葛庭燧、何怡贞年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战火中的相知相爱国难当头归故里何怡贞怀着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忧心忡忡地登上了归国的轮船,她从欧洲启程,经香港、上海,回到已经被日军侵占的苏州老家。何怡贞见到了离别六年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此时,王谢长达老人已经在三年前辞世。国难当头,一家人已无暇共叙天伦之乐。在家里没住几天,日军的铁蹄就踏进了家门。逃难之前,何怡贞记得父亲和三弟匆忙将那些无法带走的珍贵端砚和印章等埋藏起来。何家的逃难之旅分成两个路线,何怡贞随母亲、三妹泽瑛、两个弟弟和一个姨母逃到光福镇的一个山边,住在一个看坟人提供的草屋里;何怡贞的另外两个弟弟则跟随一个舅舅逃到灵岩山,后来,两兄弟又到光福与家人会合。何怡贞同家人在农村度过了半年的逃难时光,她后来一直珍藏着一家人在光福镇逃难时的一张合影,照片上的一家人都是普通农民的装束。这期间她一直是穿弟弟的衣服。何家长子何泽明此时刚好放假从日本回国探亲,他带回了一架照相机,在光福山里的草屋中留下了一家人的合影。然而,这并不是一张完整的全家福,泽慧在德国读书,泽涌在浙江大学,父亲也不在他们身边。正是在那段时光,日军曾下令,让在光福的苏州难民限期返回苏州,何澄给日本驻上海武官原田少将——他当年在日本的同学写了一封求助信,拯救了苏州城的老百姓。逃难回来,她发现从美国带回来的一个皮箱被日本兵用刺刀挑开,邮票、照片、衣服都不见了,她的笔记本和论文被凌乱地扔在院子里。何怡贞晚年曾对那段日子有过伤痛的回忆,她记得日本兵蛮横无理地对待父亲,让这个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才生非常愤懑。何家后来从苏州到了上海,在租界里偷安一些时日,此时,何澄拒绝了日军让他在伪政权任职的邀请,也婉拒了一些银行家和商人相赠的房屋,他偕家人很快搬到北平。因母亲早逝,王明贞十岁那年还被继母留在家做家务。一天,祖母王谢长达来家中,见王明贞正在给弟弟穿衣服,她非常气愤地斥责了儿媳。儿媳不敢怒也不敢言,乖乖送王明贞到振华女校读书。如果不是王谢长达女士未免有些粗暴的干预,恐怕王明贞只是那个年代无数家庭妇女中的一员,成为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标准式的“贤妻良母”。王明贞年长何怡贞4岁,因为读书晚一些,当表妹在密歇根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她还在金陵女大,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何怡贞的母校。若干年后,王明贞继续步表妹的后尘,成为密歇根大学的博士生。何怡贞后来一直保存着王明贞表姐1933年写给她的两封信:好像是半年没有通信,真快。考书的前一星期接到你的信,当时因为杂事很多,所以立刻就打定主意要放暑假才写回信。本来今天我应当在学校里参加毕业典礼,为了家母生病,所以在一星期前就回来了。家母是子宫里生瘤,所以开刀,现在住在医院里,大概又有一二星期回来。说了半天忘了恭贺你一切的一切,你去密歇根的消息是的确早已传到我耳朵里,因为金陵有好几位在那儿,你去了不至于像在蒙校那样寂寞了。来信所提的那个计划,我看了不十分清楚,所以也不敢加以批评。中国现在的教员的确供多于需,所以这实在是一个问题,将来应当要有一二个解决的办法。不过呢,说来说去要有钱才可以办。我看你的计划也不是例外罢。我们有时候也讨论过那些类似乎的计划,不过每次的结果终是长叹没有钱,莫怪人家说钱是万能。


编辑推荐

《戈与荷:葛庭燧 何怡贞传》:何怡贞,中国第一代留学美国的物理学女博士之一,出身于“五世翰林”家庭,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先驱者王谢长达女士的外孙女、辛亥革命老人何澄之女。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从事过渡金属的光谱学研究,是标定和发表了的光谱线从可见光到紫外线之第一人。她是新中国非晶态物理和金属玻璃研究的开拓者,在国际上率先测定了金属玻璃与晶化有关的完整的内耗峰和晶化的内耗行为,并发现了与金属玻璃转变相关的新型内耗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戈与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