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技术
2013-1
清华大学出版社
刁立福 编
226
汽车运用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汽车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管理,使汽车保持优良的性能,并使其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汽车工程系列:汽车运用技术》注重学科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内容包括:汽车使用条件与性能指标、汽车公害及其防治、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汽车驾驶技术、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与等级评定、汽车使用寿命、汽车技术管理。每章后均附有习题。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汽车工程系列:汽车运用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材,亦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第1章 汽车使用条件与性能指标1.1 汽车使用条件1.1.1 气候条件1.1.2 道路条件1.1.3 运输条件1.2 汽车运行工况1.2.1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1.2.2 汽车运行工况分析1.3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1.3.1 概述1.3.2 容载量1.3.3 使用方便性1.3.4 可靠性和耐久性1.4 道路运输车辆的性能要求1.4.1 动力性要求1.4.2 燃料经济性要求1.4.3 制动性要求1.4.4 排放性要求1.4.5 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远光光束和近光光束照射位置要求1.4.6 车速表示值误差要求1.4.7 转向操纵性要求1.4.8 整车车轮阻滞力要求1.4.9 悬架特性要求1.4.1 0喇叭声级要求1.5 道路运输车辆的性能检验方1.5.1 动力性检验方法1.5.2 燃料经济性检验方法1.5.3 制动性检验方法1.5.4 排放性检验方法1.5.5 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远光光束和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检验方法1.5.6 车速表示值误差检验方法1.5.7 转向操纵性检验方法1.5.8 整车车轮阻滞力检验方法1.5.9 悬架特性检验方法1.5.1 喇叭声级检验方法本章小结习题第2章 汽车公害及其防治2.1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防治2.1.1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2.1.2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2.1.3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防治措施2.2 汽车噪声及其防治2.2.1 发动机噪声2.2.2 传动系噪声2.2.3 轮胎噪声2.3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2.3.1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分析2.3.2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防治本章小结习题第3章 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3.1 汽车燃料及其使用3.1.1 车用汽油及其使用3.1.2 车用柴油及其使用3.1.3 石油代用燃料3.2 汽车润滑剂及其使用3.2.1 发动机油及其使用3.2.2 车辆齿轮油及其使用3.2.3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及其使用3.2.4 汽车润滑脂及其使用3.3 汽车特种液及其使用3.3.1 汽车制动液及其使用3.3.2 汽车冷却液及其使用3.4 汽车轮胎及其使用3.4.1 汽车轮胎的分类3.4.2 汽车轮胎的规格3.4.3 汽车轮胎的合理选用本章小结习题第4章 汽车驾驶技术4.1 汽车驾驶规范4.1.1 汽车座椅调整4.1.2 汽车后视镜调整4.1.3 汽车操纵机构操作规范4.1.4 汽车驾驶基本规程4.2 汽车道路驾驶技术4.2.1 汽车城市道路驾驶技术4.2.2 汽车高速公路驾驶技术4.3 汽车特殊环境驾驶技术4.3.1 夜间驾驶4.3.2 恶劣气候驾驶4.3.3 复杂道路驾驶4.3.4 涉水驾驶4.3.5 紧急状态下驾驶4.4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4.4.1 起步4.4.2 车速选择4.4.3 安全间距4.4.4 会车4.4.5 超车4.4.6 调头和倒车4.4.7 安全滑行4.4.8 日常检查与维护4.5 汽车节油驾驶技术4.5.1 行车有计划4.5.2 与前车保持适当行车间距4.5.3 预见性开车4.5.4 重视发动机冷启动4.5.5 中速行驶4.5.6 加速踏板轻踏缓抬,换挡动作及时迅速4.5.7 合理、安全地选用滑行4.5.8 少用制动本章小结习题第5章 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5.1 新车的使用5.1.1 新车使用前的准备工作5.1.2 新车走合期内的使用技术5.2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5.2.1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5.2.2 改善低温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5.3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5.3.1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5.3.2 改善高温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5.4 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5.4.1 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的使用特点5.4.2 改善高原山区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5.5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5.5.1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5.5.2 改善坏路和无路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本章小结习题第6章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与等级评定6.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6.1.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
(4)蒸发性 制动液的蒸发性是指将规定量的制动液,在100℃温度条件下,按规定方法经过一定时间恒温(如168h)后,根据试验前后制动液的质量变化,计算其蒸发损失百分率;同时检查试验后的残液中有无砂粒或磨蚀物,并测定其在-5℃条件下的流动性。 制动液的蒸发性指标是控制制动液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蒸发损失大小的指标。该指标对于制动液的润滑性能、使用寿命以及保证制动液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使用时,制动系统正常、可靠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5)气阻温度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制动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能使制动液开始气化的温度时,就会产生一定量的气体,如果这时主泵活塞正好处于泄油位置,系统入口也敞开着,则生成的气体会迫使不可压缩的制动液返回到主泵贮液罐中。在这种情况下,若再次使用制动,主泵活塞压缩的除了制动液外,还有一部分可压缩的气体。当制动液产生的气体体积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主泵活塞移动到极限位置,仍不能产生足够大的压力去推动制动装置进行制动,导致制动失灵,这种现象就称为气阻,产生气阻时所测得的制动液温度就称为气阻温度(VLT)。 2)低温性能 制动液的低温性能是指制动液在寒冷地区、极寒冷地区使用时,保证汽车制动系统正常工作,制动灵敏、可靠的能力。 国内、外制动液标准也对不同等级的制动液规定了相应的低温性能控制指标,这些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低温(-40℃或-55℃)运动黏度、低温流动性和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