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
2012-12
郑小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01出版)
郑小兰
220
初为人父母的年轻爸妈们,每每等到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都会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要竭尽所能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 可是,尽管我们把孩子像一块宝一样捧在手心里,暖在胸口上,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和心血。可是,小家伙的表现却常常让我们“大吃一惊”。一个又脏又旧的毛毛熊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比爸爸或者妈妈还亲;明明是为他好,他却像个长了“刺”的小刺猬一样,总是说“我不,我就不”;平时还很乖巧,可一有客人来,他就会大喊大叫,做各种丑相,仿佛成心驳我们的面子……自认为做得很好的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我对孩子这么好,他怎么就不能像我期盼的那样呢?怎么就这么难伺候呢?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其实,世界上没有不可理喻的孩子,只有不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许多父母之所以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困惑,是因为他们没有挖掘出孩子那些“反常”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动机。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专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就是一把锁,唯有‘知心’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 本书就是引导父母做孩子的知心者,认清孩子的心思,从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行、每一笑、每一哭中洞察孩子行为习惯背后的心理动机。同时给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案,帮助父母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与心理,让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种种“奇特行为”时不再无所适从,也帮家长升级为孩子心中最信任的心理依靠者,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教育孩子,尤其需要抓住0~3岁这一关键期。因为从出生起到3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奠基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所谓“三岁看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于这一时期幼儿出现的一些典型行为,家长如果正确地引导,孩子好的行为就会得以发展,坏的行为就会被有效地扼杀在萌芽里。倘若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坏行为愈演愈烈,甚至原本一些好的表现也被家长压制,消失殆尽,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情绪不稳、缺乏自信心、任性跋扈、不能和他人友好相处等不良的人格。因此,做父母的应该重视孩子0~3岁这段最佳教育时期,让孩子在“人之初”阶段就接受并拥有优良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书共分9章,详细讲解了婴幼儿心理形成关键期、性格形成黄金期、独立性、人际关系、分享意识、语言能力、好奇心等多个有关孩子智商和情商发展的关键方面,精选了0~3岁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生事件来进行剖析和指导,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语言温馨亲切,案例生动有趣,读懂孩子的心,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给予孩子最贴切、最实际的心理援助,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不仅如此,本书末尾处还奉送了既实用又有趣的亲子游戏,这些游戏不但能纠正孩子某些不良的心理习惯,还能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让父母在轻轻松松和孩子玩乐、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家庭教育工作。 需要提醒父母们注意的是,由于0~3岁的孩子尚且年幼,许多能力都不具备,尤其是1岁以前的婴儿更是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做父母的提前做好功课,首先掌握孩子的心理特征,只有这样,在面对孩子的一些“反常”举动时,才能科学地剖析出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从“心”抓起,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拥有0~3岁宝宝的家长们、准备孕育小宝宝的夫妇们、幼儿教师、热爱早教事业的教育界人士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研究人员的好帮手,帮助他们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薛莎莎、苗小刚、黄俊杰、陆晓兰、王华、石娟、张良钊、陈金生、张小花、齐开霞、李顺安、李银玲、王站鹏、王佑灵、黄凤祁、张超、何凤娣、李星野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共分9章,详细讲解了婴幼儿心理形成关键期、性格形成黄金期、独立性、人际关系、分享意识、语言能力、好奇心等多个有关孩子智商和情商发展的关键方面,精选了0~3岁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生事件来进行剖析和指导,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语言温馨亲切,案例生动有趣,方案具体实用,让家长在短时间内读懂孩子的心,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给予孩子最贴切、最实际的心理援助,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能成为0~3岁宝宝的家长们、准备孕育小宝宝的夫妇们、幼儿教师、热爱早教事业的教育界人士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研究人员的好帮手,帮助他们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第一章新生儿是一个完美的谜 一、了解婴儿的心理,从喂奶开始 1.采用延迟满足的方法给孩子喂奶 2.给孩子奶时,要让孩了感到舒适 3.不要在生气时给孩了喂奶 二、母亲进来,宝宝就会醒来 1.孩子醒求,妈妈应该温情陪伴孩子 2.多和孩子进行早期身体接触 3.用“妈妈的味道”代替妈妈的于 4.妈妈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三、新生儿老是无缘无故地哭 1.在行动上给予孩子心理支持 2.通过孩子的肢体语言,体会他的需要 3.孩子哭时轻抚孩子背部,安抚孩子的情绪 4.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转移孩了的注意力 阴、新生儿喜欢爸爸妈妈抱 1.端正抱孩了的态度 2.父母在抱孩子前应该知道一些注意事项 3.任何时候孩子想要拥抱都应该满足 4.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接触 五、孩子爱拧扯自己的衣物 1.做一些不同寻常的动作来逗宝宝乐 2.及时为宝宝转换玩耍环境 3.不厌其烦地陪宝宝玩他们喜炊的游戏 六、孩子喜欢吃手指 1.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吃手 2.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3.通过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放弃吃手 4.不要呵斥孩子立刻改正 5.纠正孩子吃手时要多一些耐心 6.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第二章孩子心理形成关键期 一、孩子的捣乱心理 1.有空时,多陪陪孩子 2.鼓励孩子尽情地去尝试新事物 3.创设满足孩子探索的环境 4.给孩子的行为制定规则 二、孩子的害羞心理 1.循序渐进地帮孩子树立交往的信心 2.多给孩子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3.见陌生人之道,先让孩子准备一下 4.理解孩子,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接触 三、孩了的恋物心理 1.让孩子有层次地与依恋物分离 2.睡前对孩子进行安抚 3.限制孩子与依恋物在一起的时间 4.多拥抱和抚摸孩子,代替玩具保护孩子 四、孩子的自私心理 1.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的机会 2.家长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孩子 3.通过游戏增强孩子分享的安全感 4.不要强制孩子把东西和他人分享 五、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 1.不要惩罚孩子,静听孩子的诉说 2.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 3.孩子发脾气时,冷处理让他学会自我控制 4.安扰情绪后再对症下“药” 六、孩子缺乏忍耐力的原因 1.让孩子体验不等待的“后呆” 2.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鼓励孩了坚持做完 3.孩子兴趣转移时,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 七、孩子看见玩具就走不动 1.孩子哭闹要玩具时严厉警告 2.出门前就和孩子约法三章 3.避免负面环境的效应 4.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玩 八、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1.父母别动怒,要保持冷静,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让孩子品尝苦果,等他自己改变想法 3.多注意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第三章如何应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黄金期 一、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1.少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2.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 3.要让孩子明白,被拒绝不等于没面子 4.适当满足孩子的愿望 二、孩子的退缩心理 1.及时排除能引起孩子退缩行为的干扰因素 2.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 3.对孩子说“你能行” 4.多给孩子做事的机会,增加孩子成功的体验 三、孩子的胆小心理 1.为孩了做勇敢的榜样 …… 第四章父母要理解孩子的独立性需求 第五章孩子有了伙伴的渴求 第六章孩子很“自私”怎么办 第七章帮助孩子说一口漂亮话 第八章如何处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第九章成长的烦恼
版权页: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心中的宝,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看的节目先让孩子挑……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只知道一切为了孩子、一切让给孩子,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都让着他是应该的,那么,当家里来了小朋友或者其他客人时,父母要求他把好吃的、好玩的让给别人时,他就觉得不能接受了。所以,孩子自私,多半是父母长期溺爱给孩f所养成的坏习惯。 并且,在孩子的眼里,自己的东西就如同和自己一起玩的小伙伴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他们对这些东西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所以孩子哭的时,他会想:我哭了有爸爸妈妈在这里安慰我,可是我的自行车被碰坏了,谁安慰它呢?它实在太可怜了。我答应过做它的妈妈,永远照顾它,可是现在讨厌的××又动它了,不行,我一定要保护它。这就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孩子不懂得与人分享看似不是什么大的毛病,但对其以后健康人格的塑造影响深远。当今社会,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协调配合,甚至共享,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懂得分享,独断专行,那么,就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谈不上立足于社会。所以说,家长要综合、全面地考虑,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改掉自私的习惯,学会与人分享,体验分享的乐趣,获得更好的人缘。 1.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的机会 分享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些分享的机会。如买回的零食不要全部留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零食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时,引导孩子把心爱的玩具等分一些给小朋友玩。经常让孩子练习“分享”,并且在孩子分享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称赞孩子的分享之举,使孩子得到快乐的心理体验,从而促进孩子分享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2.家长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孩子 家长平时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分享的故事,或者在家玩玩分享游戏,也可以在家庭中不管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大人主动地分享给别人,让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例如,妈妈想吃面包了,妈妈可以把这片面包分给爸爸:“一起吃吧!”也可以在吃油条时,分给奶奶一份:“一起吃!两人吃香!”或者吃水果时和孩子说:“宝贝,我们俩一起吃吧!”孩子自然会接受。等到下次,孩子得到面包或其他东西时,大人也可以说:“你能和我一起分享吗?”引导孩子与自己分享。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并在这样的分享活动中得到快乐,慢慢地也就能学会分享了。
《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能成为0~3岁宝宝的家长们、准备孕育小宝宝的夫妇们、幼儿教帅、热爱早教事业的教育界人士以及研究儿童心理的研究人员的好帮手,帮助他们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