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概论
2003-05-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高校党校协作组编
542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态势日益明显,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办好高等学校,高校的领导是关键。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干部队伍至关重要。 高校干部队伍目前正处在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等复杂斗争和各种思潮激荡的新考验中,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确保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确保培养合格人才任务的完成,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起着重要作用。
序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第一章 马克思论教育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教育社会性质的论述第二节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第三节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教育的设想第二章 毛泽东论教育第一节 毛泽东论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第二节 毛泽东论中国教育的建设第三节 毛泽东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四节 毛泽东论培养革命者和建设者第五节 毛泽东论按教育规律确立实施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三章 邓小平论教育第一节 拨乱反正,教育得以恢复和发展第二节 “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确立第三节 确立“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邓小平在教育社会功能认识的飞跃第四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科学论断,是关于党对知识分子问题上与政策上的重大哭破第四章 江泽民教育论述第一节 江泽民教育论述的基本概念和主题第二节 江泽民教育论述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三节 江泽民关于科教兴国的论述第四节 江泽民关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论述第五节 江泽民关于教育创新的论述第六节 江泽民关于德育工作的论述第七节 江泽民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第八节 江泽民教育论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意义第二编 中外高等教育史第五章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大学教育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学教育第三节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大学教育第六章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节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京师大学堂的创立与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第七章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高等教育第三节 1956年以来的高等教育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八章 外国古代高等教育第九章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第十章 外国现代高等教育第三编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后记
第一章 马克思论教育 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学说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论,使得社会历史的研究有可能克服人们过去对社会现象所持的混乱和错误的见解而成为科学。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如何观察与阐明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如何建立科学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历来是众说纷纭,即使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唯物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教育学说,由于他们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史观,所以,他们对教育的说明,也是历史唯心论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发展过程,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结构中诸因素的关系,因而,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中的许多关系也给予了科学的解决。尽管马克思没有教育的专门著述,然而,由于他在高层次上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因而也把教育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使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教育社会性质的论述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根据和方法来研究教育,解决了教育上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一、唯物史观中决定性原理在教育科学上的运用 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研究社会现象必须坚持这一观点。马克思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